一、推敲阅读答案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①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说明对象有什么特征?
3、两个差人将贾岛带到韩愈面前。韩愈问:“你为何冲撞我的仪杖队?”
4、(2)结合语境(标题、段落、句子、词语等)理解含义或作用。
5、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6、③结合语境,说说加点词含义或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妙处。
7、“艺合团”教师培训素描头像讲师
8、欢迎转发,觉得不错就点这里
9、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对某件事、某个问题进行分析,进而阐明自己的见解或反较别大的主张的一种文体。其主要特点是运用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的形式来阐明事物的本质或作者对事物的理解。找出或概括论点;辨别论据的类别,分析其作用;辨析论证方法;划分议论文的结构;分析议论文语言的特点。
10、作者想起了哪些和雨有关的故事?请结合文章③~⑥段的内容概括。
11、第9天:鸦狐(点击回顾)
12、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至尹前,岛俱对所得诗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遂与并辔而归。流连论诗,与为布衣之交。
13、第18天:刑天舞干戚(点击回顾)
14、2016年出版《顶配》素描头像个人专辑
15、这篇短文作者意在赞扬贾岛什么精神?
16、“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也因此成为历来传诵的名句。这两句诗,粗看有些令人费解。诗人应不能连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得到。其实,这正见出诗人构思之巧,用心之苦。正如韩愈所言,因为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示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即指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躁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倘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
17、第15天:菊(点击回顾)
18、学子备战中考,名师帮你支招!
19、⑤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留下了很多关于听雨的名篇佳句。宋代大诗人陆游独自一人,在夜深人静时,伴着一盏昏灯,听着雨声写下了“晚窗又听萧萧雨,一点昏灯相对愁”的诗句;南宋词人竹山先生用听雨概括自己的一生,从少年、壮年一直写到老年听雨,《虞美人·听雨》中,“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写尽了他难以化解的愁思。
20、第7天:龟兔竞走(点击回顾)
二、推敲阅读题及答案
1、下面句中加点“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2、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3、(6)结合实际,谈自己阅读感受与情感体验,对文章某一方面的内容作出评价。
4、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1)吟诵,诵读。(2)仆从(3)等等(4)马匹并排(5)逗留,停留(6)与身份低微的人的交情。城阙、帝乡、日下、辇下、宸垣敲,说明庙小,门板比较薄,更能体现幽僻的环境特点,有利于表达作者追慕隐居、娴静的生活情趣。推,则说明门板较厚,是大庙。不能很好表现诗人的情怀。《推敲》译文:
5、第二天,贾岛独自骑毛驴返回长安。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
6、初中语文阅读专项训练——第677篇
7、第2天:曹冲称象(点击回顾)
8、以便更好的进行形体塑造
9、贾岛(779~843年),字阆(读láng)仙,人称诗奴,与孟郊共称“郊寒岛瘦”,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人。
10、朱光潜先生的“推敲”
11、②下面哪一则材料适合作为第X段的论据?给X段写一个事实(道理)论据。
12、⒈文中两次描摹妇女们划船的水声,从“哗,哗,哗”到“哗哗,哗哗,哗哗”,这样写有什么表达作用?表明划船速度由慢到快。通过声音描写达到使读者身临其境的效果。⒉“假如敌人追上了,就跳到水里去死吧!”这句话表现了妇女们的什么精神?宁死不当俘虏,不出卖战友⒊妇女中有人说:“往荷花淀里摇!那里水浅,大船过不去。”从中可以看出妇女们的什么品质?聪明机智⒋文中“粉红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一句的含义是什么?表示是作者的猜测,其实那里真有游击队的埋伏。为下文游击队员的出现提前做了交代。
13、贾岛回答道:“我正在斟酌诗里的一个字眼儿,无意间冲撞了大驾,求您宽恕。”
14、来,我们再读一遍小古文《推敲》:
15、④请简要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
16、据《刘公嘉话》(唐朝韦绚所撰)云:
17、短文已用“”分好段。请归纳段意。
18、小朋友们,今天的“为你读小古文”栏目就到这里了,下次再见!
19、①描写角度: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正面描写及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20、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客观地介绍或解说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能、特征、范围、来源、起因、制作方法、发展过程和事理,来阐明事物的内容和形式、本质和规律,使读者对这一事物或事理有所了解,给人以知识的一种文体。它的特点:内容具有高度的科学性,结构具有清晰的条理性,语言具有严密的准确性。
三、推敲课外阅读答案
1、③词的作用(含义):结合特定语境,分析词语含义;注意感情色彩,分析色彩变化;弄清词汇本义,分析词义变化;把握文章中心,分析词语深义;理解修辞特点,分析词语本义及修辞(引申)义。
2、①一日于驴上得句云……②炼之未定
3、①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
4、第17天:共工触山(点击回顾)
5、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得止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俄为左右/拥止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6、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7、第11天:松(点击回顾)
8、如果认同诗歌的写作对象是李凝的幽居,再对作品深入推敲,那么,笔者以为,韩愈认为“作‘敲’字佳”是有道理的。抛开标题和诗歌其他三联谈“推敲”,未免有断章取义之嫌。
9、第6天:猫斗(点击回顾)
10、这句话好像绕口令一样,却值得细细玩味。曹臣与张东谷的两句话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但是差别有二。
11、⑥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根据你平时的观察和思考,提出几条建议。
12、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至尹前,岛俱对所得诗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
13、第4天:铁杵磨针(点击回顾)
14、——2022年中考语文之现代文阅读备考指导
15、再次,明确主要人物。张岱用“山人”这个词来形容张东谷,抓住了读者好奇心: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是什么人能被称为“山人”?一个“山人”怎么会有这样独特的品酒情趣?他并非是陶渊明式的山人,而是那种穷困潦倒、底层人民的代表。但即使是这样的人,仍然用酒徒的眼光,对酒、酒桌上的人们进行审视。作者极力想渲染一个贫困却依旧嗜酒如命的人,他敢开各种各样的玩笑,他别有一番自己的生活(品酒)情趣。但到了曹臣那里,他主要突出的是张岱兄弟的“奇”,直接忽略了张东谷。张氏兄弟(作者的父亲与叔叔),只不过是张岱用来渲染张东谷形象的事例而已。如此一来,倒有点“喧宾夺主”的味道了。
16、第三段:点明“推敲”的引申义。
17、(5)结合上下文,理解文章内容。
18、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9、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长安(今陕西西安)的时候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才华,并成为“苦吟诗人”。后来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
20、答案:今夜听雨让作者回忆起儿时听雨的情景,再现了故乡充满乐趣的童年生活:古代关于听雨的名篇佳句,让作者感受到了听雨带来的愁思;海外华侨听雨思乡的往事,引起了作者强烈的共鸣。在回忆与联想中,“听雨”与作者的情感融合在一起,引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升华为浓浓的乡愁。
四、推敲阅读答案全部答案王安石
1、朱光潜先生反复强调,“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他也明白,语言是跟思想感情走的。其实,不仅更动了文字就更动了思想感情,即使对同一个文字的理解不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是不一样的。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诗人贾岛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所以,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2、“为你读小古文”是由小古文课程者朱文君老师带领教师团队精心打造的音频课,“为你读”不只是给孩子读,而是边读边作精当的点拨和讲解,在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寒假里,让孩子先听老师“为你读”,就能帮孩子轻松古文学习两大核心难题:理解&朗读。跟着“为你读”,孩子完全可以实现“自学小古文”!
3、第14天:桂(点击回顾)
4、关于“推敲”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