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说说网

钴鉧潭西小丘记主要内容(精选文案83句)

一、钴鉧潭西小丘记

1、〔6〕罴(pí皮):熊的一种,体形比熊大,俗称人熊

2、钴鉧潭,在西山的西面。其开始大概是冉水从南边奔流下来,碰到山石阻隔,曲折向东流去;其头尾水势峻急,更加激荡,侵蚀岸崖,所以边缘广阔而中部水深,后遇有石头停下来;水流形成的旋涡像车轮翻滚以后,慢慢流去。清澈而平静的水面有十亩。四周树木环绕,上有泉水流下。山上有居住者,因我多次来游玩,刚一敲门就来告诉我:“官租私债越欠越多,(没办法),我想在山上锄草开荒,并愿意卖掉我潭上的田,暂时缓解一下债”。我很高兴答应了他的话。我就加高台面,延伸栏杆,疏导高处的泉水使其坠落入潭中,发出了悦耳的声音。特别是到了中秋时节赏月更为合宜,可以看到天空更高,视野更加辽远。是什么让我更喜欢住在这野旷而忘掉故土,莫非是这钴鉧潭吗?

3、唉!凭着这小丘优美的景色,(如果)把它放到(京都附近的)沣、镐、鄠、杜(等这些繁华的地方),那么喜欢游赏的、争相购买的人每天增加几千文钱(购买)反而(恐怕)更加买不到。如今(它)被抛弃在(这荒僻的)永州,连农民、渔夫走过也鄙视它,售价(只有)四百文钱,一连几年也卖不出去。而唯独我和李深源、元克己因为得到它了而高兴,难道遇到这个小丘真的要靠运气吗?(我)把这篇文章写在石碑上,用来祝贺(我和)这小丘的遇合。

4、坝顶上有一座小丘,(小丘)上面生长着竹子和树木。小丘上的石头突出隆起、高然耸立,破土而出、争奇斗怪的,几乎(多得)数不清。那些重叠着、相负而下的石头,好像是(俯身)在小溪里喝水的牛马;那些高耸突出、如兽角斜列往上冲的石头,好像是在山上攀登的棕熊。

5、《钴鉧潭西小丘记》不是客观描摹自然风景,而是蕴藏着作者深厚的思想感情。他慨叹这样美好的风景被遗弃在僻远的荒野中无人赏识,受人轻蔑,正是借以倾吐自己的抱负和才能被埋没、遭打击的不平之鸣。

6、清幽高洁的艺术境界。作者笔下的一泓潭水是那样的宁谧、平和,四周又绿树环绕,飞泉高悬。动态的流水表现钴鉧潭的幽深寂静,其用意是营造一种清幽冷寂的艺术境界。

7、写了小石潭青树翠蔓,竹树环合的环境。作者初见小石潭是的心情是心中感到快乐,是一种暂时的解脱:而后来看见小石潭上凄清的环境,又触发了忧伤苦闷之情。所以作者是先乐后忧。

8、文中通过记叙钴鉧潭的由来、描绘水潭四周的景物,表达了作者希望能够摈弃尘世烦扰、摆脱官场险恶,使身心获得放松,并使精神获得解脱的思想感情。

9、钴鉧潭是潇水的一条支流冉溪的一个深潭,“潭”就是“渊”,南方方言叫“潭”。钴鉧意为熨斗,钴鉧潭的形状是圆的,像一个钴(圆形的熨斗),故取名为“钴鉧潭”。

10、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11、公元805年,柳宗元在其参加的唐宋古文运动中失败,遭到政敌的迫害,被贬到永州当司马。柳宗元名义上虽是政府官员,但没有任何权力、不能过问政事,实际上跟罪人一样。永州是个偏僻的山沟,柳宗元在此整整住了十年。其间,柳宗元随遇感怀,发愤读书,寄情山水,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其中,著名的《永州八记》就是柳宗元在永州时写成的,《永州八记》运用“入乎其内”的景物描写手法表达使景物描写变得形象生动、富有生机,运用“出乎其外”的景物描写手法表达使景物描写变得意蕴深厚、耐人寻味。《钴鉧潭西小丘记》是八记中的第三篇,属于山水游记。

12、学习柳宗元“文以载道”,寄托深远(卒章显志)的游记特点。

13、永州山水,在柳宗元之前,并不为世人所知。但是这些偏居荒芜的山水景致,在柳宗元的笔下,却表现出别具洞天的审美特征,极富艺术生命力。正如清人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中所说:“柳州记山水,状人物,论文章,无不形容尽致;其自命为‘牢笼百态’,固宜。”柳宗元时而大笔挥洒,描摹永州山水的高旷之美,使寂寥冷落的永州山水给人以气势磅礴之感。

14、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yi)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ling)之状与目谋,瀯瀯(ying)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za)旬而得异地者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15、(我)找到西山后的第八天,沿着山口向西北走两百步,又发现了钴鉧潭。钴鉧潭西面二十五步(的地方),在水流急而深处是一道坝。坝顶上有一座小丘,(小丘)上面生长着竹子和树木。小丘上的石头突出隆起、高然耸立,破土而出、争奇斗怪的,几乎(多得)数不清。那些重叠着、相负而下的石头,好像是(俯身)在小溪里喝水的牛马;那些高耸突出、如兽角斜列往上冲的石头,好像是在山上攀登的棕熊。

16、如今(它)被抛弃在(这荒僻的)永州,连农民、渔夫走过也鄙视它,售价(只有)四百文钱,一连几年也卖不出去。而唯独我和李深源、元克己因为得到它了而高兴,难道遇到这个小丘真的要靠运气吗?(我)把这篇文章写在石碑上,用来祝贺(我和)这小丘的遇合。

17、《钴鉧潭西小丘记》语言简约精炼、清丽自然,具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其利用托物言志、融情于景等写作手法,巧妙地将柳宗元被贬永州的愤慨与兹丘的遭遇融汇在一起,静静的描绘中有一种生命的力量。

18、角列:争取排到前面去,一说,像兽角那样排列。

19、寻到西山以后八天,沿着山口向西北探行二百步,又探得了钴鉧潭。潭西二十五步,正当流急水深处筑有垒土阻水,开缺张网的鱼梁。梁上有个小土丘,丘上生长着竹子树木,丘石或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破土而起,竞相形成奇奇怪怪形状的,几乎数都数不清;有的倾侧堆垒而趋下,就像牛马在溪边饮水;有的又猛然前突,似乎较量着争向上行,就像棕熊在山上攀登。

20、其间,柳宗元随遇感怀,发愤读书,寄情山水,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其中,著名的《永州八记》就是柳宗元在永州时写成的,《永州八记》运用“入乎其内”的景物描写手法表达使景物描写变得形象生动、富有生机。

二、钴鉧潭西小丘记主要内容

1、“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奔注”二字描状冉水强悍的生命力,大有迅猛而来。

2、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奔注”二字描状冉水强悍的生命力,大有迅猛而来。写景叙事相结合。文中通过记叙钴鉧潭的由来、描绘水潭四周的景物,表达了作者希望能够摈弃尘世烦扰、摆脱官场险恶,使身心获得放松,并使精神获得解脱的思想感情。

3、唉!凭着这小丘优美的景色,(如果)把它放到(京都附近的)沣、镐、鄠、杜(等这些繁华的地方),那么喜欢游赏的、争相购买的人每天增加几千文钱(购买)反而(恐怕)更加买不到。如今(它)被抛弃在(这荒僻的)永州,连农民、渔夫走过也鄙视它,售价(只有)四百文钱,一连几年也卖不出去。而唯独我和李深源、元克己因为得到它了而高兴,难道遇到这个小丘真的要靠运气吗?(我)把这篇文章写在石碑上,用来祝贺(我和)这小丘的遇合。

4、钴鉧潭西小丘记唐代•柳宗元

5、〔2〕钴鉧:烫斗。因潭形似烫斗,故名钴鉧潭。

6、唉!凭着这小丘优美的景色,(如果)把它放到(京都附近的)沣、镐、鄠、杜(等这些繁华的地方),那么喜欢游赏的、争相购买的人每天增加几千文钱(购买)反而(恐怕)更加买不到。

7、天人合一的艺术追求。《钴鉧潭西小丘记》中:“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谋”,即合,契合之意,是自然向人的呈现、自然与人的契合。

8、连岁:多年,接连几年。

9、(我)找到西山后的第八天,沿着山口向西北走两百步,又发现了钴鉧潭。钴鉧潭西面二十五步(的地方),在水流急而深处是一道坝。坝顶上有一座小丘,(小丘)上面生长着竹子和树木。小丘上的石头突出隆起、高然耸立,破土而出、争奇斗怪的,几乎(多得)数不清。

10、作者眼前的这些小景,幽深宜人,展示出永州山水的特有风姿。柳宗元曾经说:“余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他的意思就是说虽然因永贞革新遭挫,但他未改本色,于是借山水之题,发胸中之气,洗涤天地间万物,囊括大自然的百态,在用笔赞赏山水美的同时,把自己和山水融化在一起,借以寻求人生真谛,聊以自慰。因而,柳宗元在《永州八记》中刻画永州山水的形象美、色彩美和动态美,不是纯客观地描摹自然,而是以山水自喻,赋予永州山水以血肉灵魂,把永州山水性格化了。可以说,永州山水之美就是柳宗元人格美的艺术写照,可谓情景交融。

11、〔10〕瀯瀯(yíng营):泉水声。

12、《永州八记》包含《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是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游记散文中的一朵奇葩,其艺术魅力历久弥新。永州山水,在柳宗元之前,并不为世人所知。但是这些偏居荒芜的山水景致,在柳宗元的笔下,却表现出别具洞天的审美特征,极富艺术生命力。正如清人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中所说:“柳州记山水,状人物,论文章,无不形容尽致;其自命为‘牢笼百态’,固宜。”柳宗元时而大笔挥洒,描摹永州山水的高旷之美,使寂寥冷落的永州山水给人以气势磅礴之感。

13、李深源、元克己这时和我一起游览,(他们)都高兴,(认为这是)出乎意料的收获。(我们)随即轮流拿起工具,铲割杂草,砍伐杂树,点燃大火把它们烧掉。美好的树木树立起来了,秀美的竹子显露出来了,奇峭的石头呈现出来了。

14、嵚(qīn)然:山势高峻的样子。

15、(作者)柳宗元(朝代)唐

16、作者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17、文/姚云菲fei896776968)

18、(9)农夫渔父过而陋之意动

19、比喻当时社会的邪恶势力。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表达了作者对邪恶势力的深恶痛绝,声东击西,指桑骂槐。

20、2017年秋季“听历史,学语文”第二期招生简章

三、钴鉧潭西小丘记如何体现柳宗元山水游记特点

1、永州山水,在柳宗元之前,并不为世人所知。但是这些偏居荒芜的山水景致,在柳宗元的笔下,却表现出别具洞天的审美特征,极富艺术生命力。

2、教材编写组.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教学参考.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3、鱼梁:用石砌成的拦截水流、中开缺口以便捕鱼的堰。

4、柳宗元《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5、瀯瀯(yíngyíng):象声词,像水回旋的声音。

6、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12〕,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13〕,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7、古文名篇|陶渊明《桃花源记》全文翻译及解析,带你一起领略田园之美!

8、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

9、译文(我)找到西山后的第八天,沿着山口向西北走两百步,又发现了钴鉧潭。钴鉧潭西面二十五步(的地方),在水流急而深处是一道坝。坝顶上有一座小丘,(小丘)上面生长着竹子和树木。小丘上的石头突出隆起、高然耸立,破土而出、争奇斗怪的,几乎(多得)数不清。那些重叠着、相负而下的石头,好像是(俯身)在小溪里喝水的牛马;那些高耸突出、如兽角斜列往上冲的石头,好像是在山上攀登的棕熊。

10、(8)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名作状

11、作结构助词不译钴鉧潭西小丘记》是《永州八记》的第三篇.钴鉧潭的形势,主体是水;小丘的形势主体则是石.作者着重描写石的“奇”,同样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突怒偃蹇”,不仅写出了石的形状,更写出了石的神态,再进一步,用一个“负土而出”的出字,又写出了石的动作.这篇文章不是客观描摹自然风景,而是蕴藏着作者深厚的思想感情.他慨叹这样美好的风景被遗弃在僻远的荒野中无人赏识,受人轻蔑,正是借以倾吐自己的抱负和才能被埋没、遭打击的不平之鸣.

12、钴鉧潭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余,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13、今:好的事情或好管闲事、喜欢多事。

14、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15、〔8〕刈(yì意):割。

16、主要采取的革新措施有,抑制藩镇势力,加强中央的权力;废除宫市,罢黜雕坊、鹘坊、鹞坊、狗坊、鹰坊的宦官(称为五坊小儿);贬斥贪官污吏;整顿税收,废除地方官吏和地方盐铁使的额外进奉,并试图收回在宦官和藩镇手中的兵权。

17、丘之小不能15一亩,可以笼16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17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19而售20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21取器用铲刈23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24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25熙熙然26回巧27献技以效29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30之状与目谋瀯瀯32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33而得异地者虽34古好事35之士,或36未能至焉

18、(1)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西北,名作状;道,名作动)

19、〔12〕沣(fēng丰):在今陕西户县东,周文王建都处。镐(hào浩):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南,周武王建都处。鄠:今陕西户县。杜:亦称杜陵,在今西安市东南。以上四地都是唐都长安附近豪门贵族聚居之地。

20、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面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四、钴鉧潭西小丘记原文及翻译

1、〔13〕贾:同“价”。

2、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是他创作中为优秀的部分。世人公认,柳宗元排遣精神苦痛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在佛理禅机中得到超脱;二是在山水之乐中得到安慰。这是他在遭受惨重打击下相对于无尽苦闷中的短暂快乐。柳宗元的山水游记饱含诗情画意,《永州八记》是其代表作,这“八记”并非单纯的景物描摹,而是往往在景物中托意遥远,抒写胸中种种不平,使得山水也带有了人的性格。我们可以在《钴鉧潭西小丘记》中品味柳宗元散文的艺术美:

3、《钴鉧潭西小丘记》不是客观描摹自然风景,而是蕴藏着作者深厚的思想感情。他慨叹这样美好的风景被遗弃在僻远的荒野中无人赏识,受人轻蔑,正是借以倾吐自己的抱负和才能被埋没、遭打击的不平之鸣。正如他在《愚溪诗序》中所说,他是以心与笔“漱涤万物,牢笼百态”。像《钴鉧潭西小丘记》中所写的景物“清泠之状与目谋,瀴瀴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这山水便不仅仅是一种视觉、听觉的客观对象,而是投射了作者心境的活生生的亲切的自然。所以,他笔下的山水,都具有他所向往的高洁、幽静、清雅的情趣,也有他诗中孤寂、凄清、幽怨的格调。在同病相怜的情况下,能够努力发掘、欣赏这遗弃的美好风景的只有柳宗元,而能够安慰孤苦受辱的柳宗元的也就是这些山水了。

4、回巧:呈现巧妙的姿态,

5、15不能:不足,不满,不到。16笼:包笼,包罗。17货:卖,出售。18不售:卖不出去。19怜:爱惜。20售:买。21更:轮番,一次又一次。22器用:器具,工具。23刈(yì):割。24其中:小丘的当中。25举:全。26熙熙然:和悦的样子。27回巧:呈现巧妙的姿态,28技:指景物姿态的各自的特点。29效:效力,尽力贡献。30清泠(líng):形容景色清凉明澈。31谋:这里是接触的意思。32瀯瀯(yíngyíng):象声词,像水回旋的声音。33匝(zā)旬:满十天。匝,周。旬,十天为一旬。34虽:即使,纵使,就是。35好(hào)事:爱好山水。36或:或许,只怕,可能。37焉:表示估量语气。

6、(我们)站在小丘中间眺望,(只见)高高的山岭、漂浮的云朵、潺潺的溪流、自由自在游玩的飞鸟走兽,全都欢快地呈巧献技,来为这个小丘效力。

7、(音频:叶启田《爱拼才会赢》)

8、钴鉧潭是潇水的一条支流冉溪的一个深潭,“潭”就是“渊”,南方方言叫“潭”。钴鉧意为熨斗,钴鉧潭的形状是圆的,像一个钴(圆形的熨斗),故取名为“钴鉧潭”。西山在今湖南零陵县西,是一座山。小丘,就是一个小山包。这个小山包没有名字,所以只用临近地区的名字或者方位来说明它的存在(钴鉧潭西面的那个小丘)。后来柳宗元在《愚溪诗序》中,给这个小丘起了一个名字叫“愚丘”。

9、柳宗元河东唐代韩愈fúsuìxīcī(1)俶尔;忽然(2)怆;悲伤(3)怡然;愣住的样子(4)许;表示大约的数量(5)蒙络:遮掩缠绕(6)斗折:向北斗星座A、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悬空游动,又有什么凭借。B、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相互缠绕摇动,参差不齐,随风飘荡作者浏览小石潭之初的心情是欢快的,但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随之而来。发现——周围景物——源流——感受的顺序来写。抓住了小石潭幽静的特点。给人的感受是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10、运用“出乎其外”的景物描写手法表达使景物描写变得意蕴深厚、耐人寻味。《钴鉧潭西小丘记》是八记中的第三篇,属于山水游记。

11、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状语后置句

12、湍(tuān):急流。

13、(4)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名作动

14、唐;柳宗元①特别;②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③大约;④离开①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任何依靠。②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由“乐”到“忧伤”,因为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氛围触发了作者被贬后抑郁悲愤的心情。(意对即可)

15、(5)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名作状

16、〔7〕李深源、元克己:二人均为柳宗元友人。李深源名幼清,原任太府卿。元克己原任侍御史。二人此时同贬居永州。

17、突怒:形容石头突出隆起。

18、(作者)柳宗元(朝代)唐

19、得西山后八日,寻1山口西北道2二百步又得钴鉧潭西二十五步,当湍5而浚6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8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10不可数。其嵚然11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12角列13而上者,若熊罴14之登于山。

20、本文通过描写小丘环境景物的优美,同情小丘长期被弃置的命运,借以抒发自己怀才受谤、久贬不迁的感慨。

五、钴鉧潭西小丘记

1、《钴鉧潭西小丘记》是唐代的柳宗元创作的一篇山水游记散文,选自其代表作《永州八记》,是其中的第三篇。《钴鉧潭西小丘记》语言简约精炼、清丽自然,具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

2、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3、〔3〕浚:深。鱼梁:阻水的坝,中间留有空缺,可放置捕鱼的竹篓。

上一篇上一篇:冰心的现代诗20首图片(精选文案101句)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foo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