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说说网

元曲三百首(精选文案98句)

一、元曲三百首

1、这首小令旨在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开头“西风黄叶”点秋。“南楼”曾是情人游赏之地,但此时已人去楼空,“北雁飞”暗指亲人远去。三四句描绘了一个思妇的形象;在深秋的夜晚,坐在灯前为郎君缝衣,腮边还挂着相思泪。作者选取这一生活细节,把人物的心理活动形象地表达出来,结尾一句,“人未归”将这种相思之苦推向高潮。本来是存着相会的希望,可此时希望破灭,从而突现了人物那种无法摆脱的痛苦心情。

2、风风雨雨梨花,窄索帘栊,巧小窗纱。

3、《朝天曲》是一首写人之作。作者对姜尚备加赞扬,周武王因信任、重用他,而得天下。这事实上是对周武王姜太公二人都给予了充分肯定。而其弦外之音是抨击元朝统治者不能选贤任能,贤士只好归隐山林。

4、乐心神,净耳目,抽身隐逸,养平生浩然之气。

5、波静如横练,入手风光莫流转,共留连。

6、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

7、天哪,更闰一更儿妨甚么!

8、渭川风雨清吟枕,花开时有凤寻。

9、五斗米腰懒折,百里侯心便舍。

10、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1、《叹世》流露了对现实的不满之意。在元代,许多文人胸怀大志,但结果只是“白首蹉跎,失志困衡窝”,纵使才高如萧何,声名如廉颇,也得不到赏识重用,还不如赶快去往海滨山里,做一个快活渔樵,又何苦在这险恶的世道上,无端惹风波。作者愤世嫉俗,以辛辣之笔,抨击统治者不能任用人才,反而使他们非逃即隐的黑暗现实。此作言词简短,愤懑之情溢于言表,风格苍劲奔放。

12、林泉下偶然相遇,是两个不识字渔樵士大夫。

13、心肠变也,更无些儿好。

14、咸阳百二山河,两字功名,几阵干戈。

15、本曲对当官为宦者敲起警钟:平时作威作福,必然天怒人怨,后大祸临头。开头活画出了一个气焰嚣张的官吏形象,第二句作者明白指出,如此猖狂骄横,正是招灾惹祸送人性命的根苗。接着告诫,人们得意忘形时,不知自己正在招灾惹祸。待到大难临头时,才会着急,但为时已晚。然后作进一步警告:灾祸降临时,躲是躲不掉的,只有严厉的报应。后一句“把旧来时威风不见了。”对这种作威作福的官宦,则给予嘲讽。

16、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17、《玉香球花》是一首写花的名曲。作者用拟人化手法,把花写活,写它如秀丽美人,极富灵气与神韵,似少女娇羞,使人如睹其色、闻其香、触其质、为其动心动容。

18、先生志在乾坤外,敢嫌他天地窄。

19、到了兰亭,作者一定会想起王羲之,想起魏晋的风流名士,一定会喝一坛米酒,然后醉了,醉了之后就壮怀感慨。山水依旧,只是世事浮沉,人物已非。如果仅只停留于此,作者的这首怀古之作也不过重写前人而已。此曲之能走出古人阴影,全赖后一笔振起:虽然逝者已矣,风流不再,但是诗酒文章却如同此山此水一样长留世间,千古流传。

20、霹雳弦声斗高下,笑喧哗,壤歌亭外山如画。

二、元曲三百首

1、便休题鱼龙市朝,好评论莺燕心交。

2、对酒看花笑,无钱当剑沽,醉倒在西湖。

3、元代读书人社会地位低下,因有“九儒十丐”之说。此曲即从普通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说起,慨叹日常生活的贫苦困乏,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文人与乞丐相去不远的窘迫状况。后一句更把这种生活的“嗟呀”推衍至人生追求的失落与渺茫,实际是辛酸悲苦之至。

4、终朝饱玩江山秀,乐以忘忧。

5、也强如不识字烟波钓叟。

6、穷通前定,何用苦张罗。

7、天上月圆,象征着人间团圆。因此我国历来就有拜月的民间风俗。此曲所写,即是闺中思妇拜月的情形。面对天上一轮十分圆满的明月,她深深下拜,默默祝愿。先是盼望月儿能经常圆,不带任何缺陷;接着由月及人,祈祷有情人都能如此,没有例外。这后一句不仅道出了这位思妇的心愿,而且也表达了天下男女对真情的美好向往,真诚自然,热切感人。

8、《诸葛武侯》是一首凭吊诸葛亮的曲子。侧重点为诸葛亮的功业。诸葛亮,奠里用一个下的基础,“八阵图”、“出师表”、“梁甫吟”文治武功辉煌灿烂。虽说五丈原日落,“出师未捷身先死”,但其功业与抱负,却令后人无限敬仰,由衷赞赏。

9、这首《寄友》虽写朋友分别却风格豪放,在同类作品中独具一格。开篇点题,写自己伫立江边,望穿秋水,目送友人远去。接下来一反往昔送别作品抒写离愁别恨的套路,回想友人丰姿,设想他日与友相聚将会“笑听江声,如此风涛”。末两句尤显作者旷达豪放的胸怀。

10、难道风流种,諕杀寻芳的蜜蜂。

11、春盘宜剪三生菜,春燕斜簪七宝钗。

12、万家灯火闹春桥,十里光相照,舞凤翔鸾势绝妙。

13、青山绿水好从容,将富贵荣华撇过梦中。

14、万顷波光天图画,水晶宫冷浸红霞。

15、这首《风入松》写闺怨,先写怨恨的心情:春风吹不到纱窗意指思妇心中的悲凉。情人远离,使我良宵虚度,“枉辜负荏苒韵华”。思念情人,整日以泪洗面,湿透罗帕。凭栏望远,对夕阳,不禁伤心落泪。杜鹃的鸣叫,使闺中怨妇更加愁苦;乌鸦归巢,更使思妇怨恨那不归的离人。

16、闲中放牛,天连野草,水接平芜。

17、空谷乍寒,美人无梦,翠袖倚西风。

18、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19、恰待葵花开,又早蜂儿闹,高枕上梦随蝶去了。

20、闲来乘兴访渔樵,寻林泉故交。开怀畅饮两三瓢。只愿身安乐,笑了重还笑,沉醉倒。

三、元曲三百首适合几年级读的?

1、(风入松)眼前红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车。不争镜里添白雪,上床与鞋履相别。莫笑巢鸠计拙,葫芦提一向装呆。

2、《渔父词》同样是作者厌恶功名的体现。“名休挂齿,身不属官”句写自己不求官职与功名,追求的是浮名尽去后在大自然中的放任自由。这和“常恨此身非吾有”、“大患在吾有身”等渴望自由的名句有异曲同工之妙。作者追求的是与妻儿尽享天伦之乐,醉酒赏月,心无他念。虽追求自由,但又不是那种超脱人间亲情的忘情,而是执着于人间的现世幸福与自由。在一壶酒中,感觉天宽地阔,颇富生活气息,隐含着作者对官场与名利的厌弃与自我安慰。

3、玉纳子藤箱儿问肯,便待要锦帐罗帏就亲。

4、此曲写金山寺的自然风光,气势豪放,意境阔大。末了表现作者因有机会游金山寺,从而补偿了大半生游赏之不足,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全曲似有苏东坡“大江东去”的气势。

5、宋高宗,一场空,吴山依旧酒旗风,两度江南梦。

6、正鸡黍樽前月朗,又鲈箐江上风凉。

7、系门前柳影兰舟,烟满吟蓑,风漾闲钩。

8、湖山雪霁,皎洁晶莹,犹如玲珑剔透之冰壶,在此清寒之境探寻梅花,可谓清雅之至。而探梅目的,又在寻求林逋诗意和王维画境的同时,流露出作者追攀古人高远超脱的风雅。“对酒”三句,复以不负好景的豪兴,抒写了与唐代诗人李白“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相似的情怀,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特点。

9、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

10、曲子揭露官场险恶,鄙视功名富贵,赞颂山川风景,主张归隐林泉,是元代散曲中一个重要主题。乔吉的这首小令,对这一主题进行了新的形象化的阐释,给人以深刻的思想启迪和令人痴迷的美感享受。他设想了一个理想国:溪山青青,苍松郁郁,绿苔布满的小路伸向绿荫深处,环房柳树发出萧萧的喧响;秋菊烂熳,如黄金撒地。整个环境与书斋主人幽雅旷达的高洁品格是统一的,“先生拂袖归去来,将军战马今何在”明白告诫人们迅速跳出功名仕途,去作一个自由自在的“烟霞逸客”;接着以“翠竹斋,薜荔阶,强似五侯宅”和“这一条青穗绦,傲煞你黄金带”这样两个强烈对比,表示了对于统治阶级的极度蔑视。后,“险也啊拜将台”这样一个充满血腥的历史典故为全篇作结,有如黄钟大吕,警世之音久久不绝。

11、冷云冻雪褒斜路,泥滑似登天。

12、三十年几度花开谢,熬煎成头上雪。

13、此曲表现少女反抗封建礼教追求自由美好爱情的强烈愿望,语言质直有力,颇有古代民歌小调色彩。“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说明任何好事都像瓜儿要先苦后甜一样,历经磨难方能成功。“奶娘催逼紧拘钳,甚是严,越间阻越情忺。”古代少女居于深闺,从小就被家长严加看管,但是人的自然天性、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却关锁不住。后少女的态度表达得极为分明,口吻犀利,活现出一个冲决封建罗网的女子形象。

14、春日临风醉,秋霄对月吟。

15、淡抹浓妆山如画,酒旗儿三两人家。

16、鹧鸪啼处,东风草绿,残照花开。

17、地暖江南燕宜家,人闲水北春无价。

18、思君一度一登楼,凝望久,雁过楚天秋。

19、清江天水笺,白雁云烟字。

20、洞锁青霞,斧柯已烂,局势犹迷。

四、元曲三百首谁编的

1、《塞鸿秋》讽刺小令,尖锐地撕破了官吏们的鬼脸,假名士的画皮。开头以四个比喻,生动地勾画出官迷、政客们的可鄙形象,这些痴迷于仕宦之途的可怜虫们,投机钻营,蝇营狗苟,人格丧尽,知识分子所应有的气度和尊严,在他们那里已经荡然无存。但正当他们为富贵功名而奔波劳碌的时候,青春已“流如电”般悄然逝去,两鬓已经斑白。但恰恰是这些卑鄙猥琐的小人,装扮出一副清高脱俗的样子,“尽道便休官!”这只是他们故作高致、以退为进的“终南捷径”。“至今寂寞彭泽县”的有力反诘,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他们的口是心非,撕去了他们的伪装,“寂寞”二字与“忙如燕”遥相对比,使高唱归隐者原形毕露。

2、元曲的形成且做出开创性贡献的作家是元好问,他生于金元乱世之际,是金元两代名冠诗坛的巨星,他的作品文才横溢,清新俊逸,对元曲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指导统领和规范发展的作用。

3、醉月悠悠,漱石休休,水可陶情,花可融愁。

4、有意送春归,无计留春住。

5、挂一幅单条画,供一枝得意花。

6、岸边烟柳苍苍,江上寒波漾漾。

7、嗔,是非拂面尘,消磨尽,古今无限人。

8、六桥锦绣,十里画图,二月西湖。

9、曲子表现了作者浓重的叹世情绪。在作者看来,古今英雄争王称霸,做得高官显赫,但终化为尘土,这如同做了一场恶梦一样,没有什么意义。不难看出曲子中流露出的历史虚无感和厌世感,这也是元代文人作品中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10、转首苍颜,好觅菟裘,休问天山。

11、社稷消磨,汴水东流,千丈洪波。

12、四围山,会波楼上倚阑干。

13、半窗幽梦微茫,歌罢钱塘,赋罢高唐。风入罗帏,爽入疏棂,月照纱窗。

14、醉眼睁开,遥望蓬莱,一半烟遮,一半云埋。

15、真乃“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16、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

17、如果说唐诗是高雅洒脱,宋词是婉约清丽,那么,元曲则有乡野间活泼的盎然。没有难懂的词句,是邻家哥哥和小妹的亲切、自然,是田野间迎风绽放的快乐。

18、此曲写女子对情人的相思之情。女主人公送别自己的情人后,情人在心中仍驻留难忘,令人痛苦欲绝。想登高眺望他离去的背影,但终被关山阻隔,这更使她肝肠寸断,在此处,外在自然景物并非主人公心情的寄托,它只是更加强化了主人公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19、西风吹起鲈鱼兴,已在桑榆晚景。

20、漏断铜壶,香冷金炉,宝帐暗流苏。

五、元曲三百首(精编本)

1、《秋》是一首描绘西湖秋景的佳作,作者一反悲秋惯例,用清峻秀丽的文笔尽情摹写西子湖的秋光秋色,真可谓秀色可餐,美景如云,令人陶然而忘其身了。那浓艳的色彩,如画的山水,寥阔的境界,全都染上厚厚的一层秋意,令人神清气爽。

2、门前几个官人坐,有虎皮驮驮。

3、眼底情,心间恨,到多如楚雨巫云。

4、此曲表现了作者对仕途功名的厌倦和否定。开头两句,前程渺渺和鬓发斑斑,直贯全篇,已充分显示出作者的哀愁与失望。由此生发,笔随意转,接连使用了“青泥小剑关,红叶湓江岸,白草连云栈”这样三个对仗工整的短句,形成鼎足式的对语;用人们所熟知的天险,作形象具体的比喻,可见多年来南北漂泊之苦,说明人生旅途中艰险。后以“功名半纸、风雪千山”的深沉慨叹作结,尤觉悲愤之至。

5、伤心莫问前朝事,重上越王台。

6、此曲和《渔夫》篇有着相似的思想主题。在这里,作者劝友人且莫贪恋功名富贵,尽早辞官归隐。表现出作者本人超脱、放达的思想和潇洒的性格。白朴借姜子牙、陆贾、张华等历史人物的命运遭际,说明元王朝不重人才,英雄无用武之地,不可久恋。此曲内蕴着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同时有着对历史的发展与人的命运关系的敏锐观察。

7、《寻梅》头三句寻觅梅花的过程,事实上是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过程。“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两句,给人一种“众里寻他千百度”,终达彼岸的愉悦。出人意料的是,作者的情绪却陡然倒转:冷风彻骨,骤然酒醒,凄婉的笛声令人断肠;而朦胧的月色,正把梅花消溶。结尾连用三个典故,进一步描写梅花的神韵,自然带出诗人因理想难于实现的感叹和忧伤。本篇情感起伏回环,情节一波三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复杂的心曲,折射着当时复杂的社会现实。

8、玉树后庭前,瑶华妆镜边。

9、银棱了东大海,探梅的心噤难捱。

10、路杳疏钟,似蚁行人,如步蟾宫。

11、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12、这首《闲题》描写日暮江关的萧瑟景象,抒发离愁别恨。相隔的长江和阳关在联想中并列,既写出离别的遥远,又感叹分隔的久长。“依旧”一词则吐露出对“红尘”的厌弃和不能超脱的无奈。这默默的苦楚、绵绵的离恨、深深的感喟,即使把栏杆拍遍,又有谁能会意理解呢?满腹牢骚,虽未明言,早已蕴含其中。开阔的意象与沉重的感叹构成慷慨苍凉的意境。

13、绣球落处便成亲,因此上忍着疼撞门。

14、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

15、此曲写渔家欢乐,劳动之余,将船横于渡口,把网晒在河滩,一家人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作者对此种生活心向往之,显示出自己的人生态度。

16、揾妾灯前泪,缝君身上衣。

17、柳濛烟梨雪参差,犬吠柴荆,燕语茅茨。

18、想无愧乾坤俯仰,且随缘诗酒徜徉。

上一篇上一篇:题秋江独钓图是(精选文案97句)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foo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