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言文句式
1、(作者:李晓艳)一节让人回味的语文课——致肖培东老师
2、D.(省略谓语动词,其余省略主语。)
3、省略句:古汉语中,省略现象普遍,按照现代汉语习惯,一些不能省略的成分也都省略了。主谓宾副词等都可以省略。
4、而君幸于赵王。(……于……)
5、⑵君子死知已,提剑出燕京(为动)译:君子为知已而死,提着剑离开燕京。
6、(4)“则”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7、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8、非…… 则,表示选择。可译作“不是…… 就是…… ”。例如:
9、(4)“何……为”相当于“为什么要……呢”,“为什么会……呢”,例:此何遽不为福也即“为什么不会变成福呢”。
10、予独爱莲之出(于,从)淤泥而不染,濯(于,在)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11、敢于在日常生活中尝试用文言文特殊句式去说话,并积累。
12、(免责声明:来自网络。若侵删。)
13、固定句式,如表示判断的句式有:.“……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者”等形式。
14、(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木兰你想的是什么,思念的是什么?
15、“见”“……见……于”“于”表被动。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6、(2)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
17、九下‖《蒲柳人家》合集(12章节)
18、译:古代逢到喜庆,就以此题名于物,表示不忘。喜庆虽有大小不同,表示喜庆的用意是一样的。
19、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如寡人者,安与知耻?
20、(4)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二、文言文句式有哪些
1、省略介词宾语。如:“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之)掩户。”
2、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蒙后省)
3、“为”“为……所”表被动。如:
4、译:浅陋的人竟然用斧子敲打山石的方法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缘由,自认为得到了它命名的真相。
5、②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司马迁《鸿门宴》)
6、守丞死,(起义军)乃入据陈——《陈涉世家》
7、“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8、①无乃……乎(欤)(恐怕……吧?)(兼表反问)
9、宾语前置我无尔诈,尔无我虞。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0、译:秦朝统治者来不及哀叹自己,而后代之人哀叹他们,后代的人哀叹他们而不引以为鉴,也会使他们的后代之人又哀叹后代的人了。
11、《察今》: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2、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泻出)者——《醉翁亭记》
13、A.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14、得无……乎(耶)?
15、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16、C.生孩六月,慈父见背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
17、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18、(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19、(2)君长有齐,奚以薛为?(《战国策·齐策》)——您长久地据有齐国,要薛城做什么?
20、《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
三、文言文句式判断口诀
1、“为”是动词,“何”是疑问代词,作“为”的前置宾语;“以……”是介宾短语,作“为”的状语。所以“何以……为”,等于介宾短语“以……”加动宾短语“为何”,相当于“用(要)……做什么”。
2、B.(都表被动。)
3、“何所……”“谁……者”,这是两个主谓倒装疑问句式。“何所……”等于“所……(者)何”。“所……”作主语;“何”是疑问代词,作谓语。如:
4、B.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5、专注于北京中考升学政策、名校招生信息分享,为家长、学生送上第一手中考小道信息。
6、卖炭得钱何所营? (《卖炭翁》)
7、饮食百物皆倍穹(于,比)常时——《观潮》
8、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藏)——《大道之行也》
9、(2)(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10、下列句子中省略的成分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是()
11、译:虽然可以用严酷的刑罚监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人们终苟且免于刑罚,但不会感恩戴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却不服气。
12、盼望着,盼望着,春天来了
13、(4)对话省如:(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
14、H、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固定结构)
15、巨是凡人。(是)(是在先秦以前只做代词用,不表判断)
16、b“为……所……”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为所吞”即“被……吞掉”。
17、译: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18、①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
19、例2:“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为“于南阳躬耕,于乱世苟全性命”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南阳、于乱世”后置,译为“亲自在南阳耕种,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
20、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四、文言文句式类型及例句
1、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八九年级上下册古诗文译文+赏析
2、①死马且买之(以)五百金,况生马乎?(战国策.千金市马)
3、②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张溥《五人墓碑记》)
4、信义著于四海(著)——《隆中对》
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倒装句、被动句、宾语前置、主谓倒装、谓语前置、祈使句、判断句、状语后置、省略句、疑问句、定语后置.
7、(6)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8、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 学而》)
9、(1)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
10、居庙堂之高(庙堂)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江湖)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11、B、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做状语。
12、(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13、(作者:步文芳)听教育名家讲语文
14、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
15、这种被动句没有明显的标志,但翻译时需要翻译成被动句,这种被动句也叫做意念被动句。
16、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17、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通常有:
18、文言文句式总共可以分两大类:固定句式、特殊句式。
19、③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不规则省略)
20、(2021部编语文)七八九年级上册教学视频+知识点+图文解读+专项试题汇总
五、文言文句式总结
1、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之积威所劫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2、菊之爱(菊),陶后鲜有闻——《爱莲说》
3、B.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4、此句应为固定句式,其中文言文句式分为“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固定句式”五类,“唯......是务”意思是“一心致力于...”,这句话的意思是“专心致力于学习”。常见的固定句式还有“何以...,奈何...,如之何...,安...哉...,直...耳,无乃...乎,孰与...,其...耶,一何...”等。
5、A.7/6/5/4/8B.4/3/6/7/8
6、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7、A.以其无礼于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8、译: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
9、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其皆出于此乎?
10、如…… 何,译为“对…… 怎么办”。例如:
11、第二步:直译,看语句是否通顺。
1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愚公移山》〈列子〉
13、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14、安所,疑问代词“安”只能和“所”组合,表处所。可译作“什么地方”。例如:
15、A(主谓倒装状后被动判断省略)
16、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17、忌不自信(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18、②疑问句中疑问词作宾语。如:"沛公安在?"(《鸿门宴》)(应为"沛公在安")
19、⑤岂(其)……哉(乎,耶),(哪里……呢?……哪里呢?)
20、④用“为”“为……所……”或“……为所……”表示被动。
六、文言文句式
1、译:明天早上犒劳士兵,给我打败刘邦的军队。
2、④……庶几……欤?(……或许……吧?)
3、投稿:160280748@qq.com;商务:QQ160280748
4、(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