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虽有佳肴翻译
1、《虽有佳肴》中重视实践,要求把明白的道理付诸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的句子是:“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2)(你)一定能抛开人世间的俗事,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学习上。
3、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4、朱熹撰有《朱子家礼》一书,他认为“《礼记》只是解《仪礼》”。阮元在《书东莞陈氏后》说:“朱子中年讲理,固已精实,晚年讲礼,尤耐繁难,诚有见乎理必出于礼也。古今所以治天下者礼也,五伦皆礼……且如殷尚白,周尚赤,礼也。使居周而有尚白者,若以非礼折之,则人不能争,以非理折之,则不能无争矣。故理必附乎礼以行,空言理,则可彼可此之邪说起矣。”
5、(翻译:所以说,“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
6、《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名高徒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从来礼乐并称。
7、全文主要讲进行实践必须抱着现实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以清醒冷静的态度面对现实,是一就是绝不说是二。即使错了,也要敢于承认,使言行合理论和实际联系在一起。
8、引用名言作为证据进一步论证观点:《兑命》曰:“学学半。”
9、(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1、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12、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13、(4分)教与学学与问
14、《小戴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到汉朝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实际上,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
15、答案:(4分,每小题1分)⑴甘美⑵勉励⑶停止⑷所以,因此
16、《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又叫《小戴礼记》。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
17、(乙)师川外甥奉议①:别来无一日不奉思②。春风暄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前承示谕③:“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虚用功。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④,乃得全功。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下理会。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⑤,功必倍之。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18、(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
19、D.乙文孔子一直不换新内容,是因为他认为《文王操》是容易学的曲子。
20、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二、虽有嘉肴翻译虽的翻译
1、古代设学施放,每二十五家的"闾"设有学校叫"塾",每五百家的"党"有自己的学校叫"庠",每一万二千五百家的一"术"有自己的学校叫"序",在天子的王城或诸侯的国都设立有太学。〔太学〕每年招收学生入学,每隔一年对学生考查一次。第一年考查学生断句分章、弄清经文旨意的能力,第三年考查学生是否专心学习和亲近同学,第五年考查学生是否广泛学习和亲近老师。
2、(节选自黄庭坚《与徐甥师川》)
3、B.不知其善也则知明而行五过矣。
4、(2)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
5、本文出自戴圣的《礼记》,《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6、(翻译: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7、戴圣精心讲授“礼学”,授徒颇多,曾传其学于梁人桥仁、杨荣等,于是,今文礼学“小戴学”又有了“桥、杨氏之学”。小戴对于传播和发展《礼》学有一定贡献,《小戴礼记》被列为儒家经典,“三礼”之唐时被称为“大经”,明时已取代《仪礼》成为“五经”中的《礼》。该书在中国儒家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后人研究和发展儒家思想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8、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这两种书各有侧重和取舍,各有特色。
9、(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的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10、《虽有佳肴》中,强调不足之后才能自我反思的句子是: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11、新媒体记者:王莉莉于丽颖潘小润韩红淑陈曦鲁俊莉吴祖静李之晓高晓红朱艳丽王雪民朱红梅王雪艳崔照斌张玉芝陈健陈青莲孙俊丽黄有焕王坦梁维荣雷敬娜颜永革周春花朱锦花邓志杰刘桂珍马青
12、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勿、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也。《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
13、(注释)①中(zhòng)绳:合乎拉直的墨线②輮(róu):通“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③暴:通“曝”,晒干。④参:通“叁”,多次。
14、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然后能自强也7教学相长也.学学半”
15、(7)“自反”,意思是反过来要求自己。
16、《虽有佳肴》中,说明学习和教学后能让人知道自身的不足的句子是“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17、虽有/嘉肴(yáo),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qiǎng)也。故曰:教学/相长》(zhǎng)也。《兑(yuè)命》曰:“学(xiào)/学(xué)半。”其/此之谓乎?出自《礼记》。别名是虽有佳肴
18、入学授课之前,先击鼓召集学生,整齐威仪,然后打开书箱;同时展示戒尺,来约束他们的仪容举止;〔学生春季入学,教官〕没有占卜而大祭就不去考查学生,使学生内心从容不迫;时时观察却不说,让问题在学生的心中积聚;年幼的学生只听老师讲解而不随便发问,学习不逾越难度。
19、(3)“至道: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的。
20、GOODMORNING
三、虽有嘉肴翻译及原文一句一译
1、A.輮使之然也辍耕之垄上
2、④外慕:学习之外的各种贪恋。
3、大学开学的时候,〔天子或官吏〕穿着礼服,备有祭菜来祭祀先哲,表示尊师重道,学生要吟诵《诗经·小雅》中〔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三篇〔叙述君臣和睦〕的诗,在一开学就用做官事上的道理勉励学生;入学授课之前,先击鼓召集学生,整齐威仪,然后打开书箱。
4、(11)兑通“说”,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
5、(9)“故”,连词,所以。
6、刊期:2018年第148期
7、(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选自《礼记·学记》)
8、(12)学学半:教人是学习的一半。第一个学读“xiao”(第四声),教的意思。
9、古代设学施放,每二十五家的"闾"设有学校叫"塾",每五百家的"党"有自己的学校叫"庠",每一万二千五百家的一"术"有自己的学校叫"序",在天子的王城或诸侯的国都设立有太学。〔太学〕每年招收学生入学,每隔一年对学生考查一次。
10、(1)虽然有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11、同时展示戒尺,来约束他们的仪容举止;〔学生春季入学,教官〕没有占卜而大祭就不去考查学生,使学生内心从容不迫;时时观察却不说,让问题在学生的心中积聚;年幼的学生只听老师讲解而不随便发问,学习不逾越难度。这七点,是教学的基本原则。古书上说:“大凡学习,若学习做官,就先学习与职务有关的事;若学习做士,就先学习学士应有的志向。”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啊!
12、《虽有嘉肴》出自《礼记》之中的学记。《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由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编著。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仅存三十九篇。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如今所见到的《礼记》。这两书中各有侧重和取舍,各有特色。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被列为“九经”之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为士者必读之书。
13、虽有佳肴》中,强调要自我勉励的句子是:知困、然后能白强也
14、《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15、⑴虽:虽然。⑵嘉:美好。⑶肴:用鱼肉做的荤菜。⑷弗:不。⑸其:它的,指嘉肴。⑹旨:味美。⑺至道:好的道理。⑺其:它的,指至道。⑻善:好,好处。
16、⑴本节选自《学礼》。(《礼记集解》,中华书局1989年版)。
17、虽有嘉肴中食是什么意思:虽有嘉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4),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
18、这就是为什么学习之后再知道知识匮乏,教授他人才知道不简单。
19、译文: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20、(5)非问无以广识()(6)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
四、虽有嘉肴
1、(解析)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意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注意课内文言实词的积累,可以根据课内的积累做出答案。
2、虽有嘉肴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翻译。虽然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虽然有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兑命》上说:“教人是学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3、(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4、⑤半古之人:花费古人一半的工夫。
5、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本矣。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