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说说网

咏柳的诗意(精选文案91句)

一、咏柳的诗意

1、贺知章(约659—744),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证圣进士,官至秘书监,后还乡为道士。与张若虚、张旭、包融齐名,被称为“吴中四士”。好饮酒,与李白友善。诗多祭神乐章和应制之作,其写景之作,清新通俗。《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2、春风似乎很受人们的喜爱,经常被写进文学作品中。著名的美国作家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就描写过他在湖边感受到的春风:“终于,太阳的光线形成了直角,温暖的风吹散了雾和雨,更溶化了湖岸上的积雪,雾散后的太阳,向着一个褐色和白色相间隔的格子形的风景微笑,而且熏香似的微雾还在缭绕呢。”

3、每年的3月12日这一天是我们国家定为的植树节日,也是孙中山逝世的纪念日。他生前十分重视林业建设,在他任中华民国时期临时当大总统时,设立了农林部,下设山林司,主管全国林业行政事务。

4、作者站在高高的柳树下有感而发,是春姑娘的巧手带给了自己愉悦的享受。读“不知细叶谁裁出”时尾音稍稍上扬,读“二月春风似剪刀”时读出豁然开朗之感。作者笔下的柳树美如画,《咏柳》这首诗通过描写在春风的吹拂下,柳树迷人的姿态,赞美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天。

5、在这首诗里,精彩的是后两句,“不知细叶谁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赏析文章说,“比喻很巧妙”,巧在哪里呢?用还原的方法,首先就要问,“二月春风”原来是不是“剪刀”?当然不是。不是剪刀,却要说它是剪刀,如果换一把刀——二月春风似菜刀——行不行呢?显然是笑话。这是因为,汉语的潜在特点在起作用。前面一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中有个“裁”字,后面的“剪”字才不突兀。如果用英语,就没有这种联想的自由和顺畅。在英语,“剪”和“裁”,并没有这样现成的组合关系,而是两个不相干的词,cut和design。

6、《咏柳》诗有两首。一首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七言绝句,这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诗中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另一首是北宋文学家曾巩所写,也是七言绝句。这首诗把柳絮飞花的景色写得十分生动,抓住了事物的特色,使之性格化,让人看到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形象。

7、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8、丝绦:丝线编成的带子。这里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枝。

9、唐天宝三载,贺知章奉诏回乡,百官送行。坐船经南京、杭州,顺萧绍官河到达萧山县城,越州官员到驿站相迎,然后再坐船去南门外潘水河边的旧宅,其时正是二月早春,柳芽初发,春意盎然,微风拂面。

10、唐天宝三年(744)告老还乡为道士。贺知章与张若虚、张旭、包融齐名,被称为“吴中四士”。《全唐诗》存诗十九首。其写景之作,清新通俗,无意求工而有新意。

11、李白也有一首描写春风的诗,却不像贺知章这么精巧,而是透着一点忧伤:

12、译文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13、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她身上婀娜多姿下坠的绿色的丝织裙带。

14、高高的柳树长满了嫩绿的新叶,轻垂的柳条像千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15、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16、《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的前两句连用两个新美的喻象,描绘春柳的勃勃生气,葱翠袅娜;后两句更别出心裁地把春风比喻为“剪刀”,将视之无形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地表现出来,不仅立意新奇,而且饱含韵味。

17、总体来说,这首诗以(咏柳)为题,比喻贴切、构思精巧,通过具体的物,形象方式来彰显春风的伟大力量,体现了造化之功。

18、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出自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 意思是不知那丝丝柳叶是谁裁出,原来二月的春风像巧匠手中的剪刀.

19、有了还原法,诗中一系列矛盾就都显示出来了。

20、菀菀黄柳丝,濛濛杂花垂。——常建《春词二首》

二、咏柳的诗意

1、写出了(反映了)对象的特征,就是好诗吗?抒情诗以什么来感人呢?是以客观对象的特征来感人,还是以主观情感感动人?

2、二月春风还能剪出暖阳下刚刚萌芽的小草。

3、本诗一问一答,借柳树歌咏春风,运用比喻的手法,把春风比作剪刀,不仅立意新奇,而且生动形象。

4、附作者姓名+笔名、个人简介(120字内)、照片1张。

5、学诗、投稿请关注“新诗选”

6、这样的阐释,几乎是无效的,根本经不起推敲。

7、梨花榆火催寒食。——周邦彦《兰陵王·柳》

8、第剪裁在古代属于女红,和妇女联系在一起。有了这个联想,前面的碧玉“妆”成,就有了着落了。女红和“妆”是自然联想。这首诗在词语的运用上就显得和谐统一了。但光是这样分析似乎尚未穷尽这首诗全都的艺术奥秘。因为裁剪之妙,不光妙在用词,而且妙在句法上。

9、在古诗里,诗人常常会用这种拟人的方式描写自然景物,加给它们独特的性格。诗人当然知道,柳树还未发芽,并不是因为春风不作为,而是因为这年天气偏冷,树木还没有开始生长。但他如果把这些进诗里,那就不是诗了,是自然知识课本。

10、“读写微课程”由福建省语文学会《海峡青少年读写》杂志主办。每天10分钟,增长你的“阅读+写作”功力。

11、丝丝青翠幔,垂下一城春。

12、西安航天城第四小学语文教师

13、②笔者注:这个方法和现象学的还原有一致之处,为避免把问题说得太复杂,请允许我暂时不涉及现象学。

14、这两句把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用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烘托无限的美感。

15、贺知章笔下的柳树姿态万千,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也同样令我们沉醉,下面就请和老师一起读一读,欣赏一下这别样的美景吧!

16、第二句写的是柳条,它柔软向下垂。它很象织成的绿色丝带,这把柳树的又一特殊形态描绘得维妙维肖,真是化功之笔。

17、作者:(唐)贺知章|朗诵:卫东

18、精品新诗:作品要雅俗共赏,短小精悍,有真情实感,有艺术个性的新诗作品。

19、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市)人。证圣进士,入丽正殿书院修书,参加撰写《六典》和《文纂》。后迁礼部侍郎,累迁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

20、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五》

三、村居和咏柳的诗意

1、著名诗人贺知章的这首咏柳诗对春柳的描写形象细腻,写出春天杨柳依依的状貌。全诗诗意如下下:

2、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3、再用还原法:本来柳丝柳叶之美是大自然季节变化的自然结果,但诗人觉得,用无心的自然而然来解释是不够的,应该是有意剪裁、精心加工的结果。诗人想象这种美的欣赏和感叹,本身就有独立的价值,不用去依附道德教化和认识价值,这叫审美价值。

4、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司马光《客中初夏》

5、赏析这是一首咏物,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6、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7、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8、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欧阳修《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

9、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刘昚虚《阙题》

10、《咏柳》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的柳树的赞美,并表达出诗人对于春天的喜爱。这首诗描写的是早春时期的杨柳,把春风比喻成了剪刀,赞美了柳树美丽的姿态。全诗原文如下: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翻译:高大的柳树上长满了绿色的叶子,千万条树枝垂下来,就像是绿色的丝带。不知道这纤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原来是二月的春风啊,就像是一把剪刀。赏析:全诗的前两句描写的是春天的柳树的姿态,碧绿的叶子、轻柔的柳枝,描写出一棵焕发生机的柳树。下两句反问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然后回答是春风,把春风比喻成剪刀,把春风实物化,的有意思。

11、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刘禹锡《忆江南·春去也》

12、细雨微风入,莺啼柳色新。

13、旧版初中语文课本第一册上选了贺知章的《咏柳》,诗后还选了一位唐诗研究的赏析文章,阐释这首诗的好处在于:

14、翩然一树金,袅袅若新人。

15、出品|盘锦市大洼区融媒体发展中心

16、《咏柳》的“咏”是什么意思呢?当遇到不懂的字我们可以尝试给这个字组词来帮助我们理解,“咏”可以组词:歌咏、吟咏、咏诵,由此可知“咏”即是“赞美、歌颂”,那么“咏柳”的意思就是在赞美、歌颂柳树,除了赞美柳树,许多文人墨客还曾写过《咏鹅》《咏梅》《咏荷》等等。

17、华亚国学幼儿写意剪纸,与孩子一起拿起剪刀,锻炼幼儿手部动作,领悟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艺术的美,剪出孩子眼中的世界~

18、垂情芳草地,碧浪下云天。

19、《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七言绝句。

20、第从“二月春风似剪刀”中看到,诗人歌颂了“创造性的劳动”①。

四、咏柳的诗意描述

1、欣赏了醉人的西湖美景,令人陶醉的春天,下面让我们跟着老师来写一写本课比较难写的字。

2、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3、村居意思是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咏柳诗意: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4、多美好啊,寒冬的风太凛冽了,吹得人脸颊生疼。等到风终于变得温柔了起来,吹化了积雪和寒冰,吹绿了柳树,人们就知道,这是春天。

5、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程颢《春日偶成·云淡风轻近午天》

6、在中国古代诗人的笔下,对春风的描写就更加浪漫了,例如杜牧的“春风十里扬州路”,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崔护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还有白居易的“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等等。

7、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8、今天我们读的这首“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虽然题目是《咏柳》,却把春风写的活灵活现,充满了生活的情趣。不仅广为流传,而且影响深远,宋代梅尧臣写过一句“春风骋巧如剪刀,先裁杨柳后杏桃”恐怕也是借鉴了贺知章的创意。

9、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二首》

10、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李商隐《夕阳楼》

11、贺知章(约659——744),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人。证圣进士,官至秘书监。后还乡为道士。好饮酒,与李白友善。“吴中四士”之一。诗多祭祀乐章和应制之作;写景抒情之作,较清新通俗。《全唐诗》存其诗一卷。(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三)

12、大洼地区、服务功能全的图文公号

13、绿槐高柳咽新蝉。——苏轼《阮郎归·初夏》

14、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垂下的柳枝犹如万千条丝带,突出柳枝的轻柔美,表达出诗人惊喜、赞美和热爱的情感。

1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16、高高的柳树像是用玉石装扮成的一样碧绿.长长的柳枝向绿色的丝带一样在风中飘动.不知道一片片细巧的柳叶是谁精心裁剪的?原来是二月里的春风啊

17、这是对大自然生化万物所唱的赞歌.那巧如剪刀的春风裁制出丝丝碧柳,给大地披上新妆,是自然活力的象征,给人以美的启迪.宋代梅尧臣《东城送运判马察院》诗云:“春风骋巧如剪刀,先裁杨柳后杏桃.”清人金农《柳》诗云:“千丝万缕生便好,剪刀谁说胜春风.”无不由此化出.清黄周星《唐诗快》说它是“尖巧语,却非有雕琢而得”,也就是说它比喻新巧,却出语自然,毫无人工的痕迹.

18、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9、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0、绦: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五、咏柳的诗意思是什么

1、结语:好啦,今天的奇妙语文学习之旅就结束了,同学们,再见!

2、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3、枝上柳绵吹又少。——苏轼《蝶恋花·春景》

4、早读古诗词——中华民族的美好情怀

5、一尺深红胜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

6、《咏柳》这首诗的意思是:

7、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们

8、也许有人会怀疑:我国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美女,柳,为什么单单要用碧玉来比呢?我想,这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人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提起碧玉,人们就会联想到“碧玉破瓜时”这首广泛流传的《碧玉歌》,还有“碧玉小家女”(肖绎《采莲赋》)之类的诗句。

9、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王之涣《送别》

10、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11、前面一句说“万条垂下绿丝绦”,意思是柳丝茂密。按还原法,一般的树,枝繁则叶茂,而柳树的特点不同,枝繁而叶不茂。柳丝茂密,而柳叶很纤细,很精致。诗人发现了这一点,就觉得这很是了不起,太美了。

上一篇上一篇: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精选文案134句)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foo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