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说说网

高中文言文翻译100篇(精选文案125句)

一、高中文言文翻译

1、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2、为什么不随心所欲,听凭自然地生死?为什么心神不定啊,想要到哪里去呢?

3、文徵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4、原文:古之让天子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译文:古代让出天子地位的人,这是离开守门人的生活条件和奴隶的辛苦啊。

5、(“生乎吾前”,状语后置,在我之前出生;“从而师之”,省略宾语“之”,“从之而师之”,“师”,意动用法,把……当作老师)

6、有了志向和力量,而且又不随从别人而松懈,到了那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没有外力来辅助他,也不能到达。

7、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必修一《荆轲刺秦王》)

8、译:我认为平民百姓交往尚且不互相欺骗,更何况大国之间的交往呢?

9、(“弱”,使动用法,使……变弱,削弱;“爱”,怜惜;“致”,招致;“相与”,共同,一起)

10、翻译:李蟠不受世俗的拘束,来向我学习。

1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12、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韩愈《师说》)

13、(“微”,如果没有;“谒”,请求)

14、译:主人客人下马上船。

15、原文:亚父者,范增也。译文:亚父这个人,就是范增原文:言之,貌若甚戚者。译文:他说这些话时,脸色好像很悲哀。

16、无乃尔是过与?(《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17、使者高兴,按常惠教的话来责备单于。

18、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19、而,连词,表示转折关系,这里可以不翻译,直接翻译成“而”,可也可以翻译成“可是”。而,通“能”,有人认为通“耐”,都是“才能”的意思。“而征一国”是指“一国的人都相信他的才能”。

20、翻译:唐太宗问魏征说:“观察近来和古代的帝王,有传承帝位十代的,有传承帝位一两代的,也有自己得到天下自己又失去天下的。我常常心怀忧虑的原因(是),或者害怕抚慰养育人民不能得到适当的方法,或者害怕心中产生骄傲懈怠的情绪,高兴愤怒超过了限度,却不知道自己(已经超过限度了),您可以为我说出这个情况,(我)应当把您的话当作准则。”魏征回答说:“喜爱欲望高兴愤怒的情绪,圣贤之人和普通人是一样的,圣贤之人能够克制它,不让它超过限度,普通人放纵它,(喜爱欲望高兴愤怒的情绪)多到失去适当的限度……希望陛下常常能自我克制,来能够善终的美德,那么千秋万世就永远仰赖您了。”

二、高中文言文翻译100篇

1、译:皇帝讨厌听到有人指出自己的过错,那么忠诚(的人)会变为奸佞(的人)

2、翻译:濮州的刺史庞相寿因为贪污而被解除职任,自己说曾经在唐太宗作秦王是在他手下工作。皇上可怜他,想让他重新归来担任(职务)。魏徽规劝说:“秦王身边宫内宫外的故人很多,恐怕人人都依赖亲情私交,足以使善良的人害怕。”皇上开心的接纳了他,对相寿说:“我今天总秦王,是一府的王,现在居于重要的地位,是整个国家的主人,不能够独自偏私故人,魏徽等大臣所坚持的是对的,我怎敢违背!”皇上赐他帛之后打发他走,相寿流着眼泪而去。

3、A4护眼道林纸道林印刷版

4、(“方为”,正是;“何……为”,固定句式,为什么……呢?)

5、用不太恰当的比喻来说,文言与白话的关系,一母一子,一本一末。人们在孩童的“语言敏感期”,从“根源处”学习语言,阅读和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古文,打好文言根基,再运用白话来表达,那么,写出的文字就比较简洁、干净、纯粹、典雅、形象、传神;相反,通过白话来学习运用白话,写出的文字,就难以达到以上境界,而可能拖沓、冗长、繁琐、欧化、罗嗦、抽象。

6、燕王在朝廷上行跪拜大礼送出来,派使者来禀告大王。

7、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拙的诚心,准许我实现这个微小的心愿,或许能够使祖母刘氏侥幸地寿终。

8、“具体而微”是修饰“雁荡”的,即“具体而微之雁荡”。翻译时把定语“具体而微”放到中心词“雁荡山”的前面。

9、翻译:李存审出身贫穷没有地位,他常常训诫他的孩子们说:“你们的父亲年轻时只带一柄剑离开家乡,四十年了,地位到达将相之高,在这中间经过万死才获得一次生存的险事绝不止一件,剖开骨肉从中取出的箭头共有一百多个。”于是,把所取出的箭头拿出给孩子们看,吩咐他们贮藏起来,说:“你们这些人都出生在富贵之家,应当记得你们的父亲当年起家时就是这样艰难啊。”

10、勃海鲍宣妻者,桓氏之女也,字少君。宣尝就少君父学,父奇其清苦,故以女妻之,装送资贿甚盛。宣不悦,谓妻曰:“少君生富骄,习美饰,而吾实贫贱,不敢当礼。”妻曰:“大人以先生修德守约,故使贱妾侍执巾栉。即奉承君子,唯命是从。”宣笑曰:“能如是,是吾志也。”妻乃悉归侍御服饰,更着短布裳,与宣共挽鹿车归乡里。拜姑礼毕,提瓮出汲,修行妇道,乡邦称之。

1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必修三《师说》)

12、(张)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读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13、中学文言文翻译方法汇总(例释)

14、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必修五《陈情表》)

15、乃疑迁特雄文善壮其说,而古人未必然也。及得桑怿事,乃知古之人有然焉,迁书不诬也,如今人固有而但不尽知也。

16、新部编版语文电子课本汇总(2020秋)

17、电子课本: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共15种)

18、(“帝阍”,皇帝的宫门;“奉宣室以何年”,以:在,状语后置,在何年奉召去宣室)

19、“有吹洞箫者”修饰“客”,翻译时把“有吹洞箫者”放到中心词“客”的前面。

20、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必修二《游褒禅山记》)

三、高中文言文翻译题

1、译:有才德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削弱他的志向;愚笨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增多他的过失。

2、(王)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众流百家之言。后归乡里,屏居教授。

3、即富贵权势不能使自己的言语举止过分、超越常理;另一解为”迷惑“,即不受富贵权势所迷惑,明道而行正;

4、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必修一《荆轲刺秦王》)

5、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诗经·静女》)

6、“军”后省略了“于”。文言文中,介词“于”和“以”常被省略,翻译时根据具体情况补出。

7、夺之速而安,以奠宗社,以息父老子弟,以敛天地之杀机,而持征伐之权于一王,乃以顺天休命,而人得以生译:把(韩信)兵权夺得越快,天下就安宁得快,奠定王朝,使百姓安居,平息战争,集兵权于汉王(刘邦)手中,于是顺应天时,修养生息,人民得以安居

8、原文: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译文:现在项庄拔出剑起舞,他的目标总是在刘邦身上的。

9、不拘于时,学于余。(韩愈《师说》)

10、例:“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译句:“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1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李密《陈情表》)

12、廉颇听到了这些话,便解衣赤背,背上荆条,由宾客引着到蔺相如府上谢罪,说:“我这浅薄低微的人,不知道将军宽容我到这个地步啊!”

1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也。(必修一《鸿门宴》)

14、欢迎将您的专题讲座、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等与大家分享,

15、予观弈于友人所,一客数败,嗤其失算,辄欲易置之,以为不逮己也。顷之,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甫下数子,客已先得手。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竟局数之,客胜予十三子。予赧甚,不能出一言。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

16、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向东边使郑国成为疆界,又想扩张他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

17、(“陈”,拿着;“谁何”,“何”通“呵”,盘问来人)

18、译:生下我才六个月,慈祥的父亲就去世了。

19、翻译:齐景公(姜姓,名杵臼)问晏子:“治理国家怕的是什么?”晏子回答说,“怕的是社庙中的老鼠。”景公问:“说的是什么意思?”晏子答道:“说到社,把木头一根根排立在一起(束:聚,这里指并排而立),并给它们涂上泥,老鼠于是前往栖居于此。用烟火熏则怕烧毁木头,用水灌则有怕毁坏涂泥。这种老鼠之所以不能被除杀,是由于社庙的缘故啊。国家也有啊,国君身边的便嬖小人就是社鼠啊。在朝廷内便对国君蒙蔽善恶,在朝廷外便向百姓卖弄权势,不诛除他们,他们便会胡作非为,危害国家;要诛除他们吧,他们又受到国君的保护,国君包庇他们,宽恕他们,实在难以对他们施加惩处。”这就是国家的社鼠啊。

20、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四、高中文言文翻译书推荐

1、被动句。于,介词,表示被动,受,被。不拘于时,意思是不受时俗的拘束。指不受当时以求师为耻的不良风气的束缚。时,时俗,指当时士大夫中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2、(“至于”,古今异义词,到;“幽暗昏惑”,形容词作名词,幽深昏暗的地方;“相”,帮助)

3、我奉王命,义无屈。公等有妻子,徒死无益。

4、“六合”,本义是“天地四方”,但翻译时要更换为“天下”。

5、译:你不聪明也太厉害了!

6、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7、句中“一”译为“一次”,“十”译为“十天”并放到“跃”和“驾”的后面。

8、让我们来看一个小小技巧,凝缩是文言文翻译中常用的一个技巧,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使用繁笔,在翻译时应将其意思凝缩。比如“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翻译是可进行缩写,比如译为“秦有吞并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9、(省略主语“我们”;“既”,……之后;“咎”,责备,埋怨;“极”,动词,极尽,穷尽)

10、?每讲内容囊括初中文言文6大类知识:常考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11、汉武帝赞许他这种对合乎情理的做法,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着代表使者身份的符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

12、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家小史,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画马。几能乱真,建炎中陷贼,贼闻其善画,使图所虏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适用左手。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又数年,乃死,今士大夫所藏伯时观音,多广笔也。

13、(“若”,你;“击沛公于坐”,状语后置,在座位上击杀沛公;“不者”,否则;“且为所虏”,被动句,将被他所俘虏)

14、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5、例:“甚矣!汝之不惠。”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

16、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

17、文言文里的实词解释肯定是要解释句中的意思,而不是他实际的意思,那是因为这个词,实际中可能不止一个意思

18、(“如此”,“如”,到,到这个地步;“见犯乃死”,被动句,被侵犯、凌辱才死)

19、如果从那变动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万物时刻变动,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停止。……而我们又羡慕什么呢?

20、例:“然则……”:换成“既然这样,那么……”;“何以………?”换成“根据什么……”。

五、高中文言文翻译题目及答案

1、好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员、精锐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

2、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李密《陈情表》)

3、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

4、“仿佛”与“若”同义,翻译时只取一个词。译为“好像”、“仿佛”。

5、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

6、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非圣人之言不视。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7、(“或”,有的人;“不”通“否”)

8、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肉,告辞干什么呢?

9、唐太宗赐绢惩顺德

10、文言文,对于高中语文的学习至关重要,很多同学在文言文部分总是丢很多分。

11、本书来源于北大附中的一名语文特级教师的教学笔记,总结归纳了文言文翻译学习中的十大技巧:一增,二删,三调,四留,五扩,六缩,七直,八意,九替,十选

12、“粪土之中”指肮脏的地方,不能直译,应译出其比喻义“污秽的监狱中”。

13、这个句子,根据前后文理解,应省略一个分句,指的是“力足以至”的人却没有至,所以“人讥己悔”。故在翻译时应补出“而不至”之类的分句。

14、本来就比不上他啊,那我将要怎么办呢?

15、翻译:墨子对耕柱子发怒,耕柱子说:“难道我就没有胜过旁人的地方吗?”墨子问:“假如我要上太行山去,用一匹良马或一头牛来驾车,你说我将驱赶那一匹呢?”耕柱子答道:“当然驱赶良马了。”墨子问:“为什么要良马呢?”耕柱子说:“因为良马值得用来鞭责。”墨子说:“我也以为你是值得鞭责的。”

16、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

17、我想奉命为国奔走效劳(迅速前往就职),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申诉又不被允许。

18、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19、全解很多时候和所在地区的考核标准不一样,然后逐字翻译自然就翻译出来了。也可以买古汉语常用字典自己多看文言文的书

20、多于南亩之农夫。(杜牧《阿房宫赋》)

六、高中文言文翻译

1、古汉语中,借“之”和“者”使定语后置,常用“中心词+后置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结构。翻译时调整顺序。如:

2、“九十有六”后添加量词“岁”,译为符合现代汉语规范的“九十六岁”。

3、饿死不吃"嗟来之食"

4、翻译:郑玄想注《春秋传》,还没有完成。这时有事到外地去,,与服子慎(虔)不期而遇,同住一个客店,起初彼此互不认识。服虔在客店外的车上和别人谈论自己注这部书的想法。郑玄听了很久,觉得服虔的见解多数和自己相同。于是走到车边,对服虔说:“我早就想注《春秋传》,目前还没完成。听了您刚才的话,看法大多与我相同。现在,我应该把自己所作的注全部送给您。”这就是服氏《春秋注》。

5、翻译:凡是顾炎武外出旅行,都用马、骡子载着书跟随自己。到了险要的地方,就叫退役的差役打探所到之处的详细情况,有时发现所到之处的情况和平日里知道的不相符,就走向街市客店中,打开书本核对校正它。有时直接行走地平坦的大路上,不值得停下来考察,就在马背上默默地诵读各种古代经典著作的注解疏证;偶尔有什么遗忘了,就到客店中打开书仔细认真地复习。

6、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陶渊明《桃花源记》)

7、◆干货|高考数学易错、易混、易忘知识点全汇总!

8、(“一夫”,一个人;“隳”,毁坏;“身死人手”,省略介词“于”;“为天下笑者”,被动句,被天下人耻笑)

9、“其”是句中形容词词头,助词,无实在意义,不译。

10、天下人像云一样聚集起来,像回声一样应和着他,担着粮食像影子一样地跟随着他。

11、“伏”,是谦称。翻译时要将“伏”换成“我”。

12、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驻马观之,良久而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13、云舒写初中文言文40讲

14、子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无愈于人乎?”子墨子曰:“我将上大行,驾骥与牛,子将谁驱?”耕柱子曰:“将驱骥也。”子墨子曰:“何故驱骥也?”耕柱子曰:“骥足以责。”子墨子曰:“我亦以子为足以责。”

15、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必修三《劝学》)

16、这里“则曰”的前面,承前省略了主语,翻译时要补出。根据上下文,这里省略的应是“那些耻笑别人学习的人”。

17、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8、译:我希望(皇上)把崇尚节俭思虑深远作为准则,把喜好奢侈及时行乐作为警戒。

19、翻译: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

20、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必修三《过秦论》)

1、文言文翻译的总体原则是“雅·信·达”,具体翻译的时候有很多技巧在里面,还有许多的规律需要遵循。

2、翻译:吕蒙正先生不喜欢记着别人对他的犯下的错。当初刚任参知政事的时候,上朝时,有一个朝廷官员在帘内指着他说:“这样的粗陋之人也能够参与朝政吗?”蒙正假装没有听到走了过去。他的同事很愤怒,让人询问那位官员的姓名,蒙正急忙制止了同事。朝事结束后,他的同事心中仍然愤愤不平,后悔没有追问到底。蒙正说:“一旦知道了他的姓名,那么我终身不能再忘了他,还不如不知道。没有查询他的姓名,又有什么损失呢?”当时的人都很佩服他的气量。

3、出生比我早(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出生比我晚(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

4、翻译:益王是宋太宗的第五儿子,叫赵元杰。曾经修建了一座假山,召集僚属饮酒,众人都夸赞假山,而王坦却独自低着头。益王强迫他看(假山),他说:“我(在这里)只看到血山,根本没看到什么假山。”益王很惊讶,问他(只看到血山的)原因,姚坦说:“我在田间时,看见州县的官吏督促交税,上下一起逼迫,父子兄弟被鞭打痛苦不堪,血流满身。这座假山都是用百姓租税筑成的,不是血山又是什么呢?”当时(太宗)皇帝也在修建假山,还没完成,听到王坦的话之后马上命人砸毁(假山)。

5、怀念着宫门而不能看见,在什么年月(才能)(像贾谊)到宣室侍奉君主(一样回朝为官)?

上一篇上一篇:朱熹是哪个朝代的(精选文案51句)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foo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