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说说网

乐府诗江南中的场景(精选文案67句)

一、乐府诗江南

1、除了《乐府诗》中的采莲,像李白、像王昌龄、像白居易,很多人都写有著名的《采莲曲》。王昌龄的《采莲曲》名篇,“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仿佛只在写采莲女的形象,但其实它是一首组诗,他的第一首说“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2、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还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3、|诗词篇05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4、江南水上可以采莲,莲叶多么茂盛,鱼儿在莲叶间嬉戏。

5、乐府本是汉武帝时开始设立的一个掌管音乐的官署,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配乐演唱外,还担负采集民歌的任务。这些乐章、歌辞后来统称为“乐府诗”或“乐府”。

6、汉乐府民歌《江南》属于汉诗,而非唐诗。

7、(注:红色为入声字,蓝色为韵字)

8、《汉乐府·江南》是汉代汉乐府创作的一首乐府诗。

9、所以,当《江南》被传唱为一种经典,今天的我们还能不能借由它回到我们内心初的、清澈的心田呢?“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10、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11、乐府诗歌是中国汉代的民歌音乐,早始于秦代,后一直沿用其名称,至汉武帝正式建立乐府,其任务就是收编各地的民歌。乐府本来是一个机构,后来,乐府成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实体名称。现存的汉乐府民歌共56首,这56首汉乐府民歌真实的反映了底层人民的苦难。乐府从汉到宋元,衍生出了新乐府、系乐府和词、曲。汉代的音乐很昌盛,这一定程度上因为汉武帝比较喜欢音乐。2000年来,除了诗经和楚辞之外,在中国文学史上大放光彩,为人们广为珍重的就是那些来自民间、描述人间疾苦、揭示封建社会矛盾的乐府诗集。

12、|诗词篇10杜荀鹤《送人游吴》

13、江jiānɡ南nán可kě采cǎi莲lián,

14、难忘怀的是诗词里的江南!

15、所以虽然不押韵,“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虽然不押韵,但它符合生活的认知、符合情感的体验、符合审美的追求。所以它就是好的,就是易于被接受,易于被流传的。

16、以格律分类:古体诗除了需要用韵之外,不受格律限制。近体诗除了需要用韵之外,受到格律的限制。以字数分类:近体诗只有五言、七言二种形式。古体诗有四言、五言(称五古)、七言(称七古)、字数不整

17、您看此文用分秒,转发只需1秒哦~

18、|诗词篇14萨都剌《木兰花慢·彭城怀古》

19、可:在这里有“适宜”、“正好”的意思。

20、汉魏两晋南北朝时代,中央政府一直设立着管理音乐和歌曲的专门官署乐府,负责米集和编制各种乐曲,配诗演唱。这些配乐演唱的诗歌,就称为“乐府诗”,简称“乐府”。现存乐府诗的数量众多,其中有不少采录自民间歌谣,更多的则是文人作品。乐府诗原是配合音乐的,但是后来许多文人,只是用乐府体写作,并不配乐。在体式上,乐府诗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和杂言。句式也比较灵活自由,语言通俗易懂,自然流畅,琅琅上口,生活气息十分浓厚。这种淳朴的诗歌风格,文字简单清新,弥漫在诗里的感情,不但具有普遍意义,而且纯真自然。乐府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象征着文人诗的开始,象征着诗开始追寻个性自由和个性化。乐府诗中的诗歌,可以称为真正地抒发情怀的诗。。

二、乐府诗江南中的场景

1、 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还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2、乐府,本是掌管音乐的名称,早设立于汉武帝时,南北朝也有乐府,其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后来,人们将乐府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或称乐府诗、乐府歌辞,魏晋称“汉乐府”。于是乐府便由官府名称变成了诗体名称。乐府诗起源于汉代,盛行于汉魏六朝时期,继《诗经》、《楚辞》之后,开创了诗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新风,以其匠心独运的立题命意,高超熟练的叙事技巧,以及灵活多样的体制,成为中国古代诗歌新的范本。两汉乐府诗对中国古代诗歌样式的嬗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实现了由四言诗向杂言诗和五言诗的过渡,对后世诗歌的健康发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3、觉得还不错要拉到文末点(在看)哦!

4、鱼yú戏xì莲lián叶yè东dōnɡ,

5、汉乐府:原是汉初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田田:荷叶茂盛的样子。可:在这里有“适宜”、“正好”的意思。

6、《采莲赋》是赋体文不是古乐府诗赋体文,是一种以对偶、用典、声律、辞藻、意境、言志、抒情、形式等为特范的语言文学现象、抒情方式。

7、|诗词篇02杜牧《江南春》

8、鱼yú戏xì莲lián叶yè间jiān。

9、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10、民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优美隽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调,勾勒了一幅明丽美妙的图画。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荷叶,莲叶下自由自在、欢快戏耍的鱼儿,还有那水上划破荷塘的小船上采莲的壮男俊女的欢声笑语,悦耳的歌喉,多么秀丽的江南风光!多么宁静而又生动的场景!从文化学的角度,我们又会发现这是一首情歌,它隐含着青年男女相互嬉戏,追逐爱情的意思。你看那些鱼儿,在莲叶之间游来躲去,叫人怎能不想起北方的“大姑娘走进青纱帐”?

11、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

12、当然说到这儿,就要顺便说一下,为什么后的押韵不是押在“鱼戏莲叶南”这样的韵脚上,而是押了“鱼戏莲叶北”呢?以至于《沧浪诗话》评价它“全不押韵”,让文人读起来稍感有些别扭。其实我个人认为这正证明了这首《江南》的经典,证明了它完全来自于先民淳朴的生活。你看,关于诗词中东西南北的四个方位的运用,包括我们今天俗语中东西南北的这种语序,方位语序,其实是比较鲜明的。

13、两汉时期的乐府指音乐,至魏晋南北朝时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它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制成曲谱用于演奏,也收集民间的歌辞入乐,内容反映了战争、生活、爱情和人们的劳动情况等等。乐府诗歌句式长短不押韵自由,灵活多变,并多用生动的口语,感情真挚动人,充满浪漫主义色彩。乐府诗歌体裁对后世的歌行体的形成亦有影响。新乐府则是指唐人自立新题而作的乐府诗,新乐府的创作并不限于写新题乐府,也有古题乐府,但虽用古题,却能创新意,体现了诗歌革新的方向。

14、译文: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15、乐府诗属于古体诗,对格律要求远不如后代的近体诗,但并不是没有格律。乐府诗形式很灵活,三言、四言、五言、六言杂言都可以,不象近体诗有严格字数要求。乐府诗同样讲究排偶对仗,只不过不象近体诗固定要求在某一句对仗,随意性相对较大。乐府诗的平仄就远不如近体诗要求严格了,几乎可以不讲究。乐府诗也讲究押韵,但不象律诗或绝句要求一韵到底或者某几句押韵。很洒脱,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隔句押韵,甚至还可以跳几句再押韵,中途变韵也行。所以乐府诗并不是完全随意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也有一定规律性的。

16、《梦江南》十首(上)纳兰容若

17、鱼yú戏xì莲lián叶yè南nán,

18、诗中“田田”,指荷叶茂盛的样子。

19、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0、其实乐府早源于汉代,是那个时候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机构。由汉乐府采集留于民间的诗歌,并保存下来,当时的汉人便称之为“歌诗”,到了魏晋时期首成为“乐府”或“汉乐府”。于是后世的一些文人便仿照此形式作诗并称为“乐府诗”。据《汉书•艺文志》载:“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到了宋代,郭茂倩把这些诗集中在一起,便有了《乐府诗集》,其中分为十二类: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歌辞、横吹歌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氏曲辞、杂歌谣辞、新乐府辞。《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就是乐府诗中具有代表性的诗篇,合称“乐府双璧”。

三、乐府诗江南

1、“何当共读香芸帙,是诗情画意时”,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您和我一起共同品读一生不可错过的唯美诗词。

2、(年代):汉(作者):两汉乐府(作品):江南(内容):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3、|诗词篇11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4、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5、说实话,对于这种观点,对于言情派的这种较为极端的主张,我个人一直认为,也体现了中国的知识分子在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时候,经常容易走向极端。所谓过犹不及,所谓偏执之至,这种对《江南》的解读,我个人就认为是一种典型的表现。

6、至于《礼记·檀弓》篇里,说孔夫子“今丘也,东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识也,”郑玄注就说,东西南北,指居无定所。(“东西南北,言居无常处也。”)但为什么一定是东西南北客、东西南北人呢?所以陆游也说,自己“已经成住壤空劫,犹是东西南北人”(《道院偶述》景德祥符草野臣,登封曾望属车尘。已经成住壤空劫,犹是东西南北人!),为什么不是东南西北,为什么不是南北东西?为什么语序中大多数是东西南北呢?我认为这体现了先民对空间以及方位的认识。

7、10首《忆江南》,诗画醉千年

8、乐府诗的作者主要有白居易、元稹、李绅(《悯农》诗二首)、张籍(有乐府三十三首以及《野老歌》《筑城词》《贾客乐》)和王建(《水夫谣》《田家行》《簇蚕辞》)等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为《新乐府》五十首和《秦中吟》十首,元稹的代表作为《田家词》《织妇词》《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二人世称“元白”。

9、诗中没有一字是写人的,但是我们又仿佛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受到了一股勃勃生机的青春与活力,领略到了采莲人内心的欢乐此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优美隽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调,勾勒了一幅明丽美妙的画面。

10、何:在这里有“适宜”、“正好”的意思。

11、民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优美隽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调,勾勒了一幅明丽美妙的画面。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荷叶,莲叶下自由自在、欢快戏耍的鱼儿,还有那水上划破荷塘的小船上采莲的壮男俊女的欢声笑语,悦耳的歌喉,多么秀丽的江南风光!多么宁静而又生动的场景!从文化学的角度,我们又会发现这是一首情歌,它隐含着青年男女相互嬉戏,追逐爱情的意思。

12、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13、每一次(分享),每一条(留言),都是您对我的鼓励!

14、这一段啊,我在北方出差,尤其是在北京,天气很干燥,等来等去,等不到下雪,而眼见着南方,我的故乡江南,却迎来了一场场的暴雪。现在真的很奇怪,南方的雪越下越大,江南的雪越下越大,而北方“千里冰封,雪飘”,却很难见到,不知道为何会这样?江南的暴雪让我更加牵挂故乡,所以,虽然是冬天,虽然是雪后的、不是美的江南,但因为心中的那份念想,所以今天也想跟大家聊一聊那首千古名作《江南》。诗云:“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15、暮春美的十二首诗词,它的名字叫江南

16、这是一首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在汉乐府民歌中具有独特的风味。

17、江南印象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TjTZ7vCOHuM/春烂漫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BWW1ZCA3rB8/第二首更符合一些,

18、试题答案:小题1:①这两句通过乌鹊的惊动和秋虫的悲鸣表现了夜色的沉寂和凄凉。(意思对即可)(2分)②抒写了身世飘泊之感和宦海浮沉之痛,寓有怀乡思亲的悲凉况味。(意思的即可)(3分)小题1:①长畏(2分)②“长”意即永远沉醉不愿醒来,只有在这样的境界中,才能忘却飘零之苦,暂得欢愉;侧面表现了流离的痛苦。(2分)“畏”是说害怕听到报晓的钟声,曲折地表达了不忍与朋友分别的心理,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飘泊在外的痛楚。(2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

19、当然从空间地理概念上来说,其实长江以南都可以叫江南,但是我们却清楚的知道,长江上游以南的地区,我们很少会把它称之为江南。事实上自中古以来,江南就是指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长江以南。像唐初的“江南道”,所指的其实就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长江以南;到开元年间,江南道被分为江南东道与江南西道。江南西道的治所就在洪州,也就是所谓“洪都新府,豫章故郡”(出自王勃的《滕王阁序》),也就是南昌,所以你看江西省其实就是“江南西道”的简称。当然了,当时的江南西道占地是大的,不光是今天的江西,还有湖南、湖北,甚至包含一些安徽的南部,但因为治所在南昌,所以后来江西就成了江南西道的简称。

20、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四、乐府诗江南可采莲舞蹈

1、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2、《江南》是一首汉代乐府诗。这是一首歌唱江南劳动人民采莲时愉快情景的民歌。作者不可考。

3、人类不论是哪个民族的早期文明,都一定首先是光明崇拜。而且先民对空间方位的认识和太阳息息相关,太阳总是从东边升起,再从西边落下,所以,“东”与“西”应该是先民首先获得的方位概念。

4、《江南》为汉代民歌,汉乐府作品。

5、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

6、所以真实的《江南》、《江南曲》,既然来自于生活,又经过创作的提炼,得以在文学的殿堂、历史的长河中沉淀为一种经典,说明它既言情又言事。正因为它既可以言情又可以言事,所以在后代的传唱中才更易被人所接受。所以“采莲”的“莲”既可以是“怜爱”的“怜”,也可以是指真的在采莲。

7、何:多么田田:莲叶长的茂盛相连的样子。

上一篇上一篇: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是哪个朝代的(精选文案117句)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foo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