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说说网

望天门山古诗的意思翻译(精选文案61句)

一、望天门山古诗

1、进帆天门山,回首牛渚没。

2、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3、天门山:位于今安徽省当涂县西南长江两岸,东为东梁山(又称博望山),西为西梁山(又称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4、“孤帆一片日边来”,一般来说,古诗词的“孤帆”意象,重点是表达一种孤独、悲伤的情感。比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孟浩然要去扬州了,李白看着朋友乘孤零零的一艘船随长江水东去了,离别的忧伤浮上心头。再比如:“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远离家乡的游子,看到天际的孤帆,想到自己孑然一身,不由得潸然泪下。

5、望天门山古诗写的是夏季。《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译文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赏析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二句写出了天门山水雄奇险峻不可阻遏的气势,给人惊心动魄之感;四句写足也写活了浑阔茫远的水势。

6、亲你好,天门山不可以观日出,因为天门山没有客栈所以出行不方便,观日出都是在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景区大观台观日出

7、《望天门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年)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显示了一种动态美。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动静虚实,相映成趣,并能化静为动,化动为静,表现出一种新鲜的意趣。

8、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潍坊文华小学一年级8班的韩佳芮,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古诗是《望天门山》。请大家跟我一起背诵哦~

9、《望天门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年)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作者乐观豪迈的感情。

10、答案B解析:“青山相对出”说的是青山运动,是把行船作为参照物,看作是不动的,青山相对行船就是运动的,“孤帆一片日边来”是以河岸为参照,船是运动的.故选B.点拨:由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可知判断一个物体运动或静止,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结果不相同.

11、⑴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12、小朋友们我们下次再见哦!

13、⑸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14、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玉笙老师讲解音频

15、⑵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楚江:即长江。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开:劈开,断开。

16、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

17、这首诗便在描绘出天门山雄伟景色的同时突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

18、(原文)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9、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一作“直北”,一作“至北”。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20、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二、望天门山古诗的意思翻译

1、高高的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切断,从中间豁然断开,汹涌的江水从断口奔腾而出。浩浩荡荡的一江碧水东流至此更加激荡澎湃,掀起滔天的波浪,回旋着向北流去。两岸巍峨险峻的青山相对出现,仿佛是迎面扑来,我驾着一叶孤舟顺流而下,有从天地之间飞速飘来的感觉。

2、两岸青山相对耸立着拔地而起,一叶孤舟从太阳旁边飞速飘来。

3、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

4、你好游玩天门山主要是看四大景点,碧野瑶台景区,天门洞开景区,天界佛国景区,览仙奇境景区。一般玩完的话要6个小时左右,晚上可以坐上六点的飞机的~

5、“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下句则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

6、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天门山,就是安徽当涂县的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合称。两山夹江对峙,象一座天设的门户,形势险要,“天门”即由此得名。诗题中的“望”字,说明诗中所描绘的是远望所见天门山壮美景色。

7、“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这两句写诗人远眺天门山夹江对峙,江水穿过天门山,水势湍急、激荡回旋的壮丽景象。第一句紧扣题目,总写天门山,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

8、同步课程指导,经典内容拓展

9、大美中华,古诗词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0、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二句写出了天门山水雄奇险峻不可阻遏的气势,给人惊心动魄之感;四句写足也写活了浑阔茫远的水势。

11、古诗《望天门山》的意思为: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分为两座山,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儿,向北流去。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动静虚实,相映成趣。《望天门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年)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

12、望天门山的诗意是:

13、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14、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一叶孤舟从天地之间飞速飘来。

15、闪亮古诗词:王安石《泊船瓜洲》

16、创作背景:该诗为725年(开元十三年)作者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作。李白无比热爱祖国的壮丽山河,一生遍游名山大川,留下了许多不朽的杰作。该诗描写诗人舟行江中溯流而上,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天门山为今安徽省芜湖市的东梁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总称。

17、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

18、回:转变方向,改变方向。

19、《望天门山》表达了诗人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诗人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全诗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

20、望天门山,原是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三、望天门山古诗讲解

1、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2、“两岸青山相对出”,李白行舟的方向是由南向北,夹江两岸都是山,他在船上迎着山走,犹如山在迎接他一样。李白离开四川的时候说“仍怜故乡水,送行舟”,那是蜀地亲友在欢送他;现在是长江下游的吴楚大地在欢迎他,两岸青山都在张开双臂欢迎他。当时的李白就是一介书生、一介布衣,身上什么都没有,也许只有背上的行囊、腰间的宝剑,面对未知的前途,他就敢讲这样的话,这就是自信!

3、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一作“直北”。

4、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注释):中断:从中间断开。至此:又作“直此”。回:回旋,打转。(译):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分为两座山,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儿,向北流去。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题解):本诗描写了天门山的美景,令人回味无穷。

5、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动静虚实,相映成趣,并能化静为动,化动为静,给人一种新鲜的意趣。

6、天门山被长江从中间豁然断开,分为两座山,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浩浩荡荡的长江东流到此(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回旋着向北流去两岸边的青山,相对着不断现出,(令人有两岸青山迎面扑来的感觉)我(仿佛乘坐)着一艘小船(从天边)披着阳光顺流而下。

7、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8、⑶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一作“直北”。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9、天门山:位于今安徽省当涂县西南长江两岸,东为东梁山(又称博望山),西为西梁山(又称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10、《望天门山》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诗,全文原文如下:

11、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滚滚东流到这里,又回旋向北流去。两岸青山互相对峙美景难分高下,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12、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译文注释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楚江:即长江。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开:劈开,断开。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一作“直北”。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出:突出,出现。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译文注释客情:旅客思乡之情。挑:挑弄、引动。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篱落:篱笆。参考资料:

13、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5、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16、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这一年,李白也就二十四五岁的样子。他第一次离开家乡四川江油,乘船一路沿长江向东,途经天门山时,看到景象壮观,不由得大发感慨,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篇。

17、武陵源到天门山如今在修路.从插旗峪绕路,或者从高速走.大概1小时左右.从天门山到凤凰可以到汽车站坐车.5小时左右

18、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小学生必背75首古诗中的《早发白帝城》,这是一首抒发诗人狂喜之情的诗。诗人在流放途中,喜遇大赦,绝处逢生,途中的景色在诗人眼里都蒙上了喜庆的色彩,突出了诗人急切和喜悦的心情。(错过前面课程的同学戳这里补课啦☞小学生必备75首古诗讲解——22《早发白帝城》)

19、“天门中断楚江开”,“楚江”即长江,因为当涂、和州古代属于楚国的地盘,因此这一段江水被诗人称为楚江。这一句的意思是,楚江冲开了天门山,将天门山冲成东西两半,分立东西两岸,形似天门。“碧水东流至此回”,另有一种版本是“碧水东流直北回”,意为:长江的大势是由西向东流,但是沿途也有很多的小曲折,进入安徽,特别是进入天门山区域的时候,江水由自西向东流转折为自南向北流。

20、liǎngànqīngshānxiāngduìchū,gūfānyīpiànrìbiānlái。

四、望天门山古诗

1、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上一篇上一篇:关雎原文及翻译注释(精选文案85句)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foo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