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李叔同诗词
1、《搜神记》卷十八:“桂阳太守李叔坚,为从事。家有犬,人行,家人言:‘当杀之。’叔坚曰:‘犬马喻君子,犬见人行,效之,何伤?’顷之,狗戴叔坚冠走,家大惊。叔坚云:‘误触冠,缨挂之耳。’狗又于灶前畜火。家益怔营。叔坚复云:‘儿婢皆在田中,狗助畜火,幸可不烦邻里,此有何恶?’数日,狗自暴死,卒无纤芥之异。”按:原见《风俗通义•怪神》,文较繁。所谓“见怪不怪,其怪自败”者,此是矣。
2、1886年(光绪十二年丙戌)7岁从文熙学《百孝图》《返性篇》《格言联璧》及文选等。
3、剩水残山故国秋。知否?眼底离麦秀。说甚无情,情丝踠到心头。杜鹃啼血哭神州,海棠有泪伤秋瘦。深愁浅愁难消受,谁家庭院笙歌又。
4、1912年(壬子民国元年)33岁春,自津返沪,在杨白民任校长的城东女学任教,授文学和音乐课。是年加入“南社”,被聘为《太平洋报》主笔,并编辑广告及文艺副刊。与柳亚子创办文美会,主编《文美杂志》。秋,《太平洋报》停刊。应经亨颐之聘赴杭州,在浙江两级师范学校任音乐、图画课教师。
5、佯羞半吐丁香舌,一段浓芳是口脂。
6、到津次夜,大风怒吼,金铁皆鸣,愁不成寐
7、自由花开八千春,是真自由能不死。
8、十一(清平乐·赠许幻园)
9、莫言冷淡无知已,曾有渊明为举觞。
10、残漏惊人梦里,孤灯对景成双。前尘渺渺几思量,祇道人归是谎。
11、漛情不断淞波溜。恨年来絮飘萍泊,遮难回首。二十文章尺海内,毕竟空谈何有?听匣底苍龙狂吼。长夜凄风眠不得,度群生那惜心肝剖?是祖国,忍孤负!
12、甲戌初夏大病说偈
13、以之度众生,非结贪嗔痴。色相声音空不染,法语南南尽归依。春江花月媚,舞台装演奇。偶遇南南君,南南是也非?听南南,南南咏昌霓;见南南、舞折枝,南南不知之,我佛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14、文采风流合倾慕。闭户著书自足。
15、1911年(辛亥清宣统三年)32岁春,创作毕业自画像。3月,毕业于东京美术学校,偕日妻回国抵沪,在直隶高等工业学堂任图画教员。同年家道中落。(5)
16、他年轻时,即以才华横溢引起文坛瞩目。客居上海时,他将以往所作诗词手录为《诗钟汇编初集》,在“城南文社”社友中传阅,后又结集《李庐诗钟》。出家前夕,他将清光绪二十六至三十三年(1900—1907年)间的20多首诗词自成书卷。
17、中原一士多奇姿。纵横宇合卑莎淮。人言毕肖在须眉。茫茫心事畴谁知。
18、弘一法师既是才气横溢的艺术教育家,也是一代高僧,“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他将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至,“朴拙圆满,浑若天成”,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师一幅字为无上荣耀。
19、④蒲友:浦,蒲团,指彼此皆钟情于参禅打坐的人,现代则是指懂得享受夜生活的人。
20、后日相思渺何许,芙蓉开老石家城。
二、
1、张爱玲:“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转围墙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
2、1880年(光绪六年庚辰)10月23日(农历九月二十日)辰时,李叔同生于天津河北区地藏前故居李宅。祖李锐,原籍浙江平湖(另有一说称天津人),寄籍天津,经营盐业与银钱业。
3、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4、1942年(壬午民国三十一年)63岁2月赴灵瑞山讲经。但弘一提出三约:一不迎,二不送,三不请斋。3月回泉州开元寺,后居温陵养老院。7月,在朱子“过化亭”教演出家剃度仪式。8月在开元寺讲《八大人觉经》。10月2日下午身体发热,渐示微疾。10月7日唤妙莲法师抵卧室写遗嘱。10月10日下午写“悲欣交集”4字交妙莲法师。10月13日晚7时45分呼吸急促,8时安详西逝,圆寂于泉州不二祠温陵养老院晚晴室。(19)
5、感慨沧桑变。天边极目时。晚帆轻似箭。落日大如箕。风卷旌旗走。野平车马驰。河山悲故国。不禁泪双垂。
6、西风乍起黄叶飘,日夕疏林杪.花事匆匆,梦影迢迢,零落凭谁吊.镜里朱颜,愁边白发,光阴催人老,纵有千金,纵有千金,千金难买年少.
7、文以载道。岂唯辞华。内蕴真实。卓然名家。居士孝母。腾誉乡里。文章艺术。是其余技。士应文艺以人传。不应人以文艺传。至哉斯言。居士有焉。
8、马冬涵居士三异图题偈
9、李叔同在西画创作上卓有建树,人们在今天仍能看到其炭笔素描《少女》和水彩画《山茶花》等;但存世可靠的油画可能只有三幅:油画珍品《祼女》创作于1909年(佚名发表),为中央美院美术馆镇馆之宝;《李叔同自画像》现藏于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第三幅风闻疑似出家后作品,至今下落不明。
10、十二(和宋贞题城南草图原韵)
11、师曾画荷花。昔藏余家。癸丑之秋。以贻听泉先生同学。
12、李叔同是现代艺术教育的一颗流星,划过星夜,方有今日璀璨。他是中国话剧的奠基人,组织了第一个话剧团体。1907年,李叔同于春柳社反串演出“茶花女”一剧。时年28岁。他是近现代的音乐启蒙者,第一个用五线谱作曲。
13、1935年(乙亥民国二十四年)56岁正月在万寿岩撰《净宗问辨》。3月,至泉州开元寺讲《一梦漫言》。5月抵净峰寺,后应泉州承天寺之请,于戒期中讲《律学要略》。
14、1910年李叔同回国,任天津北洋高等工业专门学校图案科主任教员。翌年任上海城东女学音乐教员,
15、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16、文字联交谊,相逢有宿缘①。
17、他是油画艺术的先行者,第一个用人体模特教学。
18、玉钩斜畔隋家塚,一样千秋冷夕曛。
19、弘一法师出家后,徐悲鸿先生曾多次进山看望法师。一次徐悲鸿先生突然发现山上已经枯死多年的树枝,发出新嫩的绿芽,很纳闷,便对法师说:“此树发芽,是因为您,一位高僧来到此山中,感动了这棵枯树,它便起死回生。”弘一法师说:“不是的,是我每天为它浇水,它才慢慢活起来的。”
20、李叔同偈云: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亡言。花枝春满,天心月圆。
三、
1、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2、李叔同的篆刻可谓独树一帜。他早年治印从秦汉入手,兼攻浙派。35岁那年入“西泠印社”。39岁在杭州虎跑定慧寺出家前,将平生篆刻作品和藏印赠与“西泠印社”。该社为之筑“印冢”并立碑以记其事。治印赏印论印,是终其一生未曾放弃的癖好。他在给友人的信中提道:“刀尾扁尖而平齐若锥状者,为朽人自意所创。锥形之刀,仅能刻白文,如以铁笔写字也。扁尖形之刀可刻朱文,终不免雕琢之痕,不若以锥形刀刻白文能自然之天趣也。”李叔同对印学的贡献还体现在他对近代篆刻事业的弘扬上。他亲自发起成立了继“西泠印社”之后的又一印学团体——乐石社,定期雅集,并编印印社作品集和史料汇编。这也是在近代篆刻史上领风气之先之事。(23)
3、1923年(癸亥民国十二年)44岁2月,在上海与尤惜阴居士合撰《印造经像之功德》。赴上海途中曾在上虞白马湖、绍兴、杭州等地停留。6月,为杭州西泠印社《弥陀经》一卷刻石。9月重至衢州,居莲花寺。(10)
4、十里明湖一叶舟,城南烟月水西楼,
5、凡来寺发心出家、发心做义工的善男子善女人,须厨房习劳培福与禅诵礼佛考察相结合。
6、1892年(光绪十八年壬辰)13岁读《尔雅》《说文》等,始习训诂之学。攻各朝书法,以魏书为主,书名初闻于乡。
7、抚碣伤禾黍,怡情醉管弦。
8、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9、文采风流上座倾,眼中竖子遂成名!
10、大地沉沉落日眠,平墟漠漠晚烟残;幽鸟不鸣暮色起,万籁俱寂丛林寒。浩荡飘风起天杪,摇曳钟声出尘表;緜緜灵响彻心弦,幻幻幽思凝冥杳。众生病苦谁持扶?尘网颠倒泥涂污,惟神愍恤敷大德,拯吾罪恶成正觉;誓心稽首永皈依,瞑瞑入定陈虔祈。倏忽光明烛太虚,云端彷佛天门破;庄严七宝迷氤氲,瑶华翠羽垂缤纷。浴灵光兮朝圣真,拜手承神恩!仰天衢兮瞻慈云,忽现忽若隐。钟声沈暮天,神恩永存在。神之恩,大无外!
11、半世风流半世空,世间再无李叔同。半生繁华半世僧,无数奇珍供世眼,自是一轮圆月耀天心。
12、零星旧梦半沉浮,说阅尽兴亡,遮难回首。
13、隔断红尘三,先生自号水仙王。
14、竹园居士幼年书法题偈
15、⑤冰蚕:传说中的一种神蚕,又指蚕茧,此处指吐丝后的将死之蚕。
16、弘一大师对佛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对律宗的研究与弘扬上。弘一大师
17、三十九(题梦仙花卉横幅)
18、秋于凉雨燕支瘦。春入离弦断续声。
19、三乘圣贤何济济,南无僧伽耶!统理大众,一切无碍,住持正法城!
20、子夜新声碧玉环。可怜肠断念家山。劝君莫把愁颜破。而望长安人未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