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说说网

王阳明名言名句经典及注解(精选文案74句)

一、王阳明名言

1、一言以蔽之,理学与心学的区别就是“为学”和“为道”的区别。

2、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3、王阳明又说:“坐中静,破焦虑之贼;舍中得,破欲望之贼;事上练,破犹豫之贼。三贼皆破,则万事可成。”

4、良知即是未发之中,即是廓然大公、寂然不动之本体,人人之所同具者也。

5、“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6、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知之真切笃实处,便是行。

7、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则不至于责人已甚,而自治严矣。

8、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9、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10、静处体悟,事上磨炼。

11、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不管宁静不宁静。

12、王阳明曾言:“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身处葳蕤年华的吾辈青年,在泛海学舟之中也有此迷雾,我们应拨云见日,明晰理想,让青春年华烨烨飞扬。

13、你看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

14、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15、不欺则良知无所伪而诚,诚则明矣;自信则良知无所惑而明,明则诚矣。

16、“夫学术者,古今圣贤之学术,天下之所公共,非吾三人者所私有也。天下之学术,当为天下公之。”

17、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

18、君自保重,我心送君三十里。

19、古人为治,先养得人心平和,然后作乐。

20、人的宿敌只有一个,便是他自己。

二、王阳明名言名句经典及注解

1、如若真诚、善良是我的天性,那么我必定要依着我的良知去行事,这样才是自然而然、恰到好处的状态。

2、“格物”即“慎独”,即“戒惧”。

3、其实,无论是在思想的影响还是在事功的建立上,曾国藩都稍逊其偶像王阳明一筹。

4、笃行之,果敢中断或不可缺。

5、悔悟是去病之药,然以改之为贵。

6、“纵使迈错几步,也比怕错而不敢举步有声有色得多”,作家陈祖芬如是写道。犹豫是成功的绊脚石,唯有以决断为刃,方得成功。于国家,美国侵略朝鲜之际,中国人民志愿军毅然出兵,粉碎了美国吞并朝鲜企图,更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而正因这正确的历史决策,才了新中国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才造就了今天的东方雄狮。于个人,“亚洲飞人”苏炳添在初期多次无缘金牌,伤病缠身的情况下,他没有犹豫,将起跑脚更换为左脚,以取得技术优势。而正因他的决断,他才突破了十秒大关,才有了今天的“苏神”。面对选择,犹豫只会让你落入深潭,止步不前,只有以决断为桨,才能溯流而上,驶向理想的彼岸。

7、心无外物,物以心生。

8、其次,我们来审写作任务。任务规定了“为追求理想的你带来哪些启示”,考生必须根据王阳明的话为,围绕“追逐理想”展开写作。体现自我的思考,如何“破心中贼”,实现理想。

9、抖音: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10、“一念开明”即思想上有真诚、善良的念头;“反身而诚”是说,反躬自问,自己是真诚踏实的人。

11、哲学家王阳明曾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诚哉斯言。我们身处世俗浊流,心灵之河也难免受到污染。在追寻理想的路上,我们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是我们的心贼。

12、“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13、本文收录的王守仁名言王守仁作品依照受欢迎度排序,通过这些王守仁事可以了解王守仁简介.如果您也有私藏的王守仁的名言或喜欢的王守仁的作品,欢迎发布出来与我们共享.1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王守仁2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王守仁3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王守仁《传习录》

14、防于未萌之先,而克于方萌之际。

15、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

16、(译文)悔悟是去除病的药物,但为重要的是改正错误。

17、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边寻。

18、人安有工夫说闲语,管闲事。

19、何为第一等事?当读书做圣人耳。

20、正德十三年正月,王阳明在进剿袭击俐头的暴动山贼之前,曾写信给弟子薛侃说:“即日已抵龙南,明日入巢,四路兵皆已如期并进,贼有必破之势。某向在横水,尝寄书(杨)仕德(即杨骥)云:‘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区区剪除鼠窃,何足为异。若诸贤扫荡心腹之寇,以收廓清之功,此诚大丈夫不世之伟绩。”

三、王阳明名言光明

1、坐中静,于乱世中求从容,方破焦虑之贼。

2、生命就是在这喋喋不休的追问中慢慢成熟的,每一个人,无论智商高低,相貌美丑,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环境,询问多的问题终究是“我要做什么样的人?”

3、一辈子啥都不重要,活着就有希望

4、诚如《诫子书》中所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人只有懂得沉淀自我,方积得一身才华;只有荡平心中焦虑,方看得身旁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曾记彭士禄院士清水洗尘,静修才能,潜心向学,不怕独迎风波苦,将一生现身于核潜艇事业,苟利国家,终日乾乾。毕淑敏曾说:“树木不可长得太快,一年生当柴,三年五年生当桌椅,十年百年才有可能成为栋梁。”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我们也要懂得平静内心,摒弃焦虑,方得增才干,添才华,不断地靠近前方的理想。

5、“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故事背景:有一年春天,王阳明和他的朋友到山间游玩。朋友指着岩石间一朵花对王阳明说,你经常说,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天下一切物都在你心中,受你心的控制,你看这朵花,在山间自开自落,你的心能控制它吗?难道你的心让它开,它才开的;你的心让它落,它才落的?王阳明的回答很有味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6、男人与女人之间靠的是什么维持?

7、得舍放眼量,常望苍穹白月光。丹青卷上留墨痕,回顾历史看得舍之道。老子有言:“失之,得之。”庄子曾说:“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王国维也曾赋诗:“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他们都看透了世间得与舍的真谛,这是由超凡脱俗的大智慧中孕育出的精神,又由这种精神滋养来的惊人内力。是啊,得失参半,枯荣与否,何须常萦怀?追寻理想时,与其日夜为欲望连累身心,不如破欲望之贼,悠然若飞鸟,超然若浮云。故曰:得舍宜应放眼量,欲望太盛防肠断。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

8、(译文)坚持自己的理想就像心痛。一心就在疼痛上,哪有时间说闲话、管闲事?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

9、为学大病在好名。

10、(译文)圣人也是通过学习才了解道理的,众人也是天生就具备了解道理的本能。

11、这句话也表明儒道佛存在融合的趋势,此句说得很好。儒学说到底就是这个一生万物,而万物又同归于一。这个一看似简单,实际却又难。因为理解透这个不仅需要在理论上分析透彻(看懂浩瀚的儒学著作可不简单,其中包括了经、史、子、集等各个方面),而且在自己的实行中也要遵行这一天理,这又显得难上加难了。

12、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13、在这片废土之上,一眼望去,黑夜漫无边际。从失望到绝望乃至无望的世人不禁想问:尚有光明之可能乎?

14、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15、吾良知二字,自龙场以后,便已不出此意,只是点此二字不出。

16、岁月悠悠,衰微只及肌肤;热忱抛却,颓废必至灵魂。修心为矢,引理想之光,驱散焦虑的乌云,走出欲望的泥淖,止步犹豫的深潭。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启程,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17、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18、王守仁经历过百死千难的人生体验,在五十岁时提出犹如画龙点睛般的学说宗旨“致良知”:“某于此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得来,不得已与人一口说尽,只恐学者得之容易,把作一种光景玩弄,不实落用功,负此知耳!”

19、王阳明名言二:“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20、好玩的国学:用一颗光明澄澈的心灵,抵抗时风浇薄!功名利禄过眼云烟,唯有心灵可以抵达彼岸!

四、王阳明名言知行合一

1、译文:既然万事万物的道理不存在于我们的心外,而又一定要说穷尽天下的事理,这大概是因为我们心中还没有足够的良知,而必须向外寻求天下众多事物的道理,用以弥补增加我们心中的良知。

2、躬逢盛世,应不负盛世,赓续先人之精神与气量,创盛世之盛况,望与诸君共乘风好去,直下看吾山河,迎朝阳!

3、"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吾辈少年郎,烨烨如扶桑,要舍中得,破欲望之贼。在这充满利欲的时代,吾辈更应明辨之,莫因欲望这一繁花遮住我们的慧眼。君可见,美校长张桂梅,不慕名利,不顾顽疾只为山区女孩圆学习梦;君可见,叶嘉莹不吝积蓄,只念诗词,转蓬只为易安绝学,君可见…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不要只因低大检拾六便士,而忘却天上的白月光,我们应当摒弃利欲之心,摒弃浮华之心,有"富贵不能移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节与精神。“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当为我们新青年的态度与目标。

4、(译文)与朋友谈论学问,必须婉转曲从谦虚下问,与之宽和相处。

5、道无精粗,人之所见有精粗。

6、诚字有以工夫说者。诚是心之本体,求复其本位,便是思诚的工夫。

7、人之善恶,由于一念之间。

8、王阳明名言一:“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9、志不立,则如无舵之舟,无勒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10、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王阳明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王阳明求通民情,愿闻已过。——王阳明

11、一直以来,书都没错,只是读的人错了。

12、王阳明倡“君子之学,唯求其是”的“求是”学风,并多有阐发。时至今日,“求是”精神仍然十分重要。

13、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14、“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思之,便明之,蟹的无穴寄托正是浮躁的直接回应,我们应当坐中静,破焦虑之贼,戒骄戒躁,宁静方以致远。正如顾诵芬院士,如静水流深,在宁静与专注中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中国的航天路,振长策,击长空,强国家臂膀,他,让我们中国人站得更稳!在这个快餐文化盛行的应当行的当今时代,我们不能随波逐流,我们应当在纷繁的现实中找到一方静土,为理想之种觅一方静土,去用心播种,细心耕耘,方得一片林荫。“我贴着地面行走,不在云端跳舞。”正如维特根斯坦的话一样,我们要祛除焦躁,守住心中的理想静土,方可收获累累硕果。

上一篇上一篇:王羲之写字歇后语有哪些(精选文案63句)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foo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