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说说网

亡羊补牢的道理二年级(精选文案89句)

一、亡羊补牢的道理

1、(故事):战国时楚襄王荒淫无度,执迷不悟,将劝谏的大臣庄辛赶出楚国。五个月趁机征伐,很快占领楚都郢。楚襄王后悔不已,派人到赵国请回庄辛,庄辛说:“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则补牢,未为迟也。”鼓励楚襄王励精图治、重整旗鼓。其实用的时候有2个意思,亡羊补牢就是羊丢了,然后把圈补起来。以前习惯接,为时未晚,表示知错就改,还不晚。现在用,有时候会接,为时晚矣,表示已经损失了,再改过也已经晚了。人不怕做错事情,就怕做错了不及时改正,时间长了,后可能连补救的机会都没有了。

2、人不怕做错事情,就怕做错了不及时改正;更怕不但不及时改正,而且还不断地错上加错,时间长了,后可能连自我补救的机会都没有了。“补牢”的时候,先看看羊圈里的羊是否因耽搁时间太久已经全部死亡,如果不及时补救,那么即便补救了也无济于事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3、师:你们有类似的体验,相信你一定能读好这句话。

4、第二天早上,农户准备去放羊,刚走到羊圈,他发现羊圈上的窟窿更大了,羊也少了一只。他才突然意识到昨晚可能有狼进来把羊叼走了。农夫心痛自己丢失的羊,他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羊。看到地上的血迹后,他才明白羊是被狼吃了。好心邻居大伯知道后,忠告农夫应该赶快把羊圈上的洞修补好,否则,会有更多的羊被狼吃掉。

5、其实要想把故事完整地讲出来,不难。你看,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串词语朋友,它们可以帮我们。

6、但是,对于新老师来说,已经相当棒啦!

7、师:你听得一定很认真,那么“牢”呢?

8、“丢”:第一笔是短撇;注意勿把竖和撇折连成一笔写。

9、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羊圈坏了?

10、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11、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在语境中识字,避免孤立认读汉字。汉字教学关注字理、文本情境和生活情境,音形意结合地认读生字。此外,借助做动作、联系上下文等方式指导学生多策略识字。

12、看图猜故事,揭示“寓言”

13、我稍微改了一下流程,上了这节《亡羊补牢》。

14、识写结合,指导写字

15、襄王听了,很不高兴,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16、然而他们却不知那射箭的人,已准备好箭和弓,将向700尺的高空射击它。它将带着箭,拖着细微的箭绳,从清风中坠落下来,掉在地上。黄鹄白天还在湖里游泳,晚上就成了锅中的清炖美味。

17、认识“寓、则”等15个生字,会写“亡、牢”等6个生字

18、《亡羊补牢》是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一位养羊人在经历了两次丢羊之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把有窟窿的羊圈补好,羊就没有再丢失的故事。课文语句生动,深入浅出地告诉孩子一个道理“遇到问题及时解决,才能避免更大的损失”,这就是“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19、在这一节课中,她很重视落实字词,采用集中识字的方式,让小朋友把难读、难写的字反复做了梳理;讲故事的时候,她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小朋友理清了线索;寓言讲述了什么道理,她也结合生活进行了落实。

20、古时候有个人,因为想要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二、亡羊补牢的道理二年级

1、师:我们一起写课题,注意“亡”字横写长,竖折的竖要直;“牢”上面窄下面宽。齐读课题。

2、师:(反馈)“牢、亡”这两字我们读课题的时候就写过,伸出手我们再写一遍。注意“牢”上窄下宽。

3、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4、二年级语文下册前4个单元知识点+词语练习,为期中考试做好准备!

5、美育提高孩子学习兴趣,巩固孩子课堂知识。

6、师:狼张开嘴巴,“叼”起了一只羊。

7、生:死亡、灭亡、亡命天涯

8、师:故事里提到了羊死了吗?从课文里找寻答案哦。

9、那个人不肯接受劝告,回答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中钻进来,叼走了一只羊。他很后悔自己没有听从邻居的劝告,便赶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从此,狼再也不能钻进羊圈叼羊了。

10、“亡羊补牢”这个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的故事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

11、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12、“亡羊补牢”的意思是,羊丢失了,才修理羊圈。比喻受到损失之后想办法补救,免得以后再受类似的损失。

13、一节课后,我终于想明白了,虽然量很大,但我还有周末的两天可以去补救,亡羊补牢是我的无奈选择。于是我决定不惜一切代价花时间去完成那四讲,以补我的“牢”。

14、(示例):张学良始则失地,今幸固守锦州,~,可称晚悟。◎章炳麟《与孙思昉论时事书》二

15、从“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开始解释。明白了:丢失了羊再来修补羊圈也不晚。明白了寓言讲述的道理:做错了事情及时改正也不迟。

16、(反义词):后悔莫及,居安思危,积谷防饥,未雨绸缪拓展资料:成语故事

17、亡羊补牢:羊因为羊圈的空缺被狼叼走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南辕北辙:想往南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作宾语、定语;指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含贬义。

18、那黄鹄的事可能是小事,其实蔡灵侯的事也是如此。他曾南到高陂游玩,北到巫山之顶,饮茹溪里的水,吃湘江里的鱼;左手抱着年轻貌美的侍妾,右手搂着如花似玉的宠妃,和这些人同车驰骋在高蔡市上,根本不管国家大事。却不知道那子发正在接受宣王的进攻命令,他将要成为阶下之囚。

19、亡羊补牢意思是:羊丢失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亡羊补牢告诉我们:人不怕做错事情,就怕做错了不及时改正,时间长了,后可能连补救的机会都没有了。

20、师: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呢?

三、亡羊补牢的道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复述课文讲的故事。抽了三位同学现场讲故事,再同桌互相复述,评分。只有四人讲得不够完整。

2、第二次丢羊:出示相关语句。

3、揠:拔。揠苗助长——拔高禾苗,帮它长。

4、师:这里有3排词语,老师想请3位小朋友起来读一读,读对了大家跟读一遍,谁想挑战。

5、"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我听说过,看见兔子才想起去找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

6、以读促误,交流阅读感受。

7、创编“见兔顾犬”的故事,讲述“未为晚也”的道理。

8、生:他想狼应该不敢再来了。况且他还有其他羊。

9、师:小狗轻轻含着它的食物。原来用嘴巴轻轻地咬着物体的某个部分,就是“叼”。

10、(2)养羊人后悔了,他是怎么想的?

11、楚襄王听了庄辛这番话之后,大惊失色,全身发抖。在这时才把爵位送给庄辛,封他为阳陵君,不久庄辛帮助楚王收复了淮北的土地。

12、引证解释:章炳麟《与孙思昉论时事书》:张学良始则失地,今幸固守锦州,亡羊补牢,可称晚悟。(白话文:张学良刚开始就失去土地,现在幸好坚固地守住锦州,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算得上晚到的领悟。)

13、齐读课文后一自然段,看这个人把禾苗都拔高之后,禾苗生长的结果如何?

14、亡:①逃,失去;②死,死去的;③灭;④古同“无”。

15、生: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16、生: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17、师:这节课我们有两个多音字。“钻”还有一个读音是?谁会组词?

18、用法:作主语、谓语、宾语;指知错就改。

19、亡羊补牢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答案: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20、师:你们真会读书,“亡羊”是前因,“补牢”是后果。有了前因后果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四、亡羊补牢的道理

1、学生从中得出一个结论:寓言的故事很简单,让人一读就清楚明白。

2、师:像这样在有趣的小故事中藏着大道理,我们就把它们称为“寓言故事”。

3、做错了没关系,错了,一段时间没明白也没关系,但一错再错不再改正是不对的。错误是人人都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可以尽可能的减少错误出现的机会。

4、参考资料:亡羊补牢的百度百科

5、《亡羊补牢》这则寓言只用了几断简短的文字讲叙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并且很与现实生活接近的这么一个小故事。从养人的羊圈破了个洞丢了羊,邻居劝告修补羊圈,他认为没用,到第二天又丢了羊才番然醒悟,应该听取别人的忠告,找到补救的方法之后再也没丢过的小故事。

6、亡羊补牢这个故事。亡羊补牢,意思是羊丢失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亡羊补牢的故事是根据《战国策》相关内容改写的,从前,有人养了一圈羊。一天早晨,他发现少了一只羊,仔细一查,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一只。邻居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那个人不肯接受劝告,回答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中钻进来,叼走了一只羊。他很后悔自己没有听从邻居的劝告,便赶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从此,狼再也不能钻进羊圈叼羊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不怕做错事情,就怕做错了不及时改正,时间长了,后可能连补救的机会都没有了。

7、师:想想你在生活中还见过谁叼着什么?

8、你好,这故事出自“战国策”,而在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他在一次策论中说出来这个故事

9、你的生活中有类似“亡羊补牢”的事例吗?

10、师:“牢”是什么意思呢?联系课文想一想:是补什么呢?(羊圈)所以,是羊圈的意思。

11、故事告诉我们:犯了错误,遭到挫折,这是常见的现象。只要能认真吸取教训,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就可以避免继续犯错误,遭受更大的损失。

12、师:先自己读一读这些词语朋友,然后给他们排排队。

13、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白话文:看见兔子才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14、《亡羊补牢》的道理:人不怕做错事情,就怕做错了不及时改正,时间长了,后可能连补救的机会都没有了。亡羊补牢,意思是羊丢失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亡羊补牢:汉语成语,拼音是wángyángbǔláo,意思是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免得以后继续受损失。出自《战国策·楚策》。成语故事战国时楚襄王荒淫无度,执迷不悟,将劝谏的大臣庄辛赶出楚国。秦国趁机征伐,很快占领楚都郢。楚襄王后悔不已,派人到赵国请回庄辛,庄辛说:“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则补牢,未为迟也。”鼓励楚襄王励精图治、重整旗鼓。

15、欢迎垂询,欢迎订阅,2020我们继续携手同行!

16、战国时,楚襄公只知道享乐,导致国事日衰,大臣庄辛多次劝谏,襄公不听,庄辛便辞官去赵国避居。后来,楚国被秦国打败,襄公后悔,当初没有听庄辛的劝谏,便命人设法把庄辛从赵国找回来询问对策,庄辛回来后,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17、二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知识点+单元试题,需要的家长收藏吧!

18、寓言故事道理的感悟主要通过朗读的方式来完成,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联系生活、借助上下文体会词语蕴含的情感并通过朗读来表达,从而促进对寓意的理解。从故事中悟出的道理可以联系生活经验进行口语表达,不同经历的孩子可以有不同的感受,鼓励多元的表达,用寓言故事中的道理警醒生活中的自己。

19、生:我上一次考试考了80分,我很伤心,回家后我就决定以后一定要好好复习,这样下一次考试才能有进步。

20、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败无疑。"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从新开始!

五、亡羊补牢的道理简单些

1、意在说明:人不怕做错事情,就怕做错了不及时改正;更怕不但不及时改正,而且还不断地错上加错,时间长了,后可能连补救的机会都没有了。“补牢”的时候,先看看羊圈里的羊是否因耽搁时间太久已经全部死亡,如果不及时补救,那么即便补救了也无济于事了。

2、读了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我懂得了出了问题以后要努力想办法补救,就可以防止继续遭受更大的损失。

3、专注教学设计20年,小学教学设计2020年期待您的持续关注

4、(4)修好羊圈的结果是“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5、生: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6、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坚持,

7、师:二则就是两篇,如果是两篇新闻我们还可以说?

8、亡羊补牢(wángyángbǔláo)

9、说说两组句子的不同。

上一篇上一篇:议论性散文名家名篇(精选文案122句)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foo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