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句衔接
1、从行文脉络的角度出发,分析文段是属于什么结构,比如说分总结构,总分结构,因果结构等等,不同的结构选择的着重点也不一样。
2、给下面语句排序,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3、B记录不同波段的图像以了解太阳活动的演化过程
4、例如空格之后的句子以“但是”开头,那么空格处所填写的句子句意与“但是”引导的句子相反;再例如空格之前有一个表总结的词语“所以”,则空格处应为对全文内容的总结。
5、省考班5天5晚包吃住仅需199元
6、即需要填入的句子位于文段结尾,这类句子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因此这类题基本等同于主旨题,我们做题时总结出文段的主旨即可。
7、C.没有一部作品不在描绘着“作者形象”
8、B.也有一个动态的制衡过程
9、(中公解析)D。本题为语句衔接题,设空处在尾句起到总结全文的作用。文中开篇通过“朽木不可雕也”引出话题,并提出一个问题“朽木当真毫无价值?”而后通过朋友的例子进行解答,朽木还是可雕的。故应选择朽木可雕的同义转述。B和C两项脱离朽木的话题,可以直接排除。A项强调朽木是什么,而脱离是否可雕的话题,排除。因此本题选择D项。
10、For all that…对于这一切…… In spite of the fact that…尽管事实……
11、B.高票房的成绩并不能掩盖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许多问题
12、D.这两种理解有其合理性,也有一些片面性
13、(解析)A。空在后,是对全文的总结,对文段进行概括:历史学家只能研究文本,只有A选项是对主旨的同义转述。
14、前后照应是否一致?
15、根据提供的语境“山水”,排序的四个句子应先讲“山”后讲“水”,根据这个提示②应该排在前面,③中的“仁者”呼应②中的“仁者”,④和②句式一致,构成并列关系,①中的“智者”呼应④中的“智者”.故选:C.
16、答案:C(解析)首句加引号,应该是引用了某句生动的话语作为全文观点的引入。全文内容表明,作者认为所谓新媒体,也无非跟过去历史上出现过的无数新事物一样,新是相对于旧而言的,是不值得我们紧张的。选项中只有C项与这一观点相符,即用历史的观点来看待新事物。
17、A.政府应该加强监管,帮助企业应对黑客攻击
18、☞申论丨写作必杀技之结尾篇
19、语句衔接题所考查的句子,往往是在文段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句子,所谓“衔接”,就是通过这一句话将整个文段串联起来。
20、D. 重建和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就成了历史学的根本目的
二、语句衔接八个一致
1、复句中分句或语段中句子之间常常有递进、顺承、转折、因果、条件、总分等事理关系,解题时根据上下文,判明属于哪种逻辑顺序,确定句子间所存在的内在关系,然后就可以把握句子的顺序了。
2、③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呢?
3、在语句衔接题中,空的位置不同,该空所起的作用也就不同。放在开头,起着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的作用;放在中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放在结尾,起着总结全文、升华主旨的作用。
4、班会歌曲与诗朗诵之间用什么句子衔接可以用劳逸结合这个词语曲曲乐歌班会歌曲与诗朗诵之间用什么句子衔接可以用劳逸结合这个词语曲曲乐歌班会歌曲与诗朗诵之间用什么句子衔接可以用劳逸结合这个词语曲曲乐歌班会歌曲与诗朗诵之间用什么句子衔接可以用劳逸结合这个词语曲曲乐歌班会歌曲与诗朗诵之间用什么句子衔接可以用劳逸结合这个词语曲曲乐歌
5、Theres no denying the fact that…毫无疑问,无可否认
6、C.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7、从上述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到,语句衔接题主要考查的是空句所在位置的作用及遣词造句的能力,因此考生在平时一定要多阅读写作,培养语感,并且掌握相对应位置的作用关系。
8、只要在做题时发现横线前有关联词,都可以通过关联词的用法,寻找句子间的关系,从而找到合适的句子。
9、两大方法秒解语句排序题
10、希望以上技巧对考生有所帮助,预祝大家取得好成绩!
11、(答案)C。解析:题干从文化和政治两个角度说,礼可以解决一切问题,所以根据话题一致的原则就可以把A、D两个选项排除,横线在文段的后,更多的是对上文起到一种总结,上文主要是说礼可以包容文化和政治,宗教与道德,礼俗与法律是文化里面的,所以C是对上文的一种总结,B是在突出礼的重要性,C更为恰当。故本题选择C。
12、关联词语是否一致?
13、B.腐朽,也可化为神奇
14、A.②⑥①③④⑤B.②⑤⑥①④③C.⑤②⑥③①④D.⑤⑥②④③①
15、A.观察事物时善于选择生活中积极的一面
16、AFK半年多了这次主要冲着0回来的发现砍了技能后技能连接不上了深陷“这个技能还没有准备好”的无限循环提示的烦恼中螃蟹没走的时候你们总喷人家走了游戏体验也没看出哪比原来强技能衔接可以说差到一定程度了没人愿意在激烈的快节奏pvp中等技能CD要么技能做多点要么恢复快点现在的情况技能倒是少了没以前那么费心了但打架的体验远没以前畅快0画质提升模型更细腻但技能衔接性大不如前可见暴雪是想让游戏节奏慢下来但pvp的节奏是不能慢的因为pvp是激烈的刺激的那本就是需要持续紧张的望改之。
17、如果文段空格周围出现了关联词、总结词、指代词,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关键词的作用来确定句意,进而选择答案。
18、在语句衔接时,大家可以关注空缺处前后的标点和关联词,有些语句衔接,难度较低,考生可以借助标点和关联词选择出正确答案。
19、欢迎原创投稿,打赏全归作者,阅读量大另有稿酬。
20、语句衔接题要保持思路的一致性。若设空处在首句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或者设空处在尾句起到总结全文的作用,那么设空处要选择的选项必然要有主题词。而若设空处在中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那么设空处一定要有过渡衔接的作用。
三、语句衔接题的解题技巧
1、②用葫芦作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
2、言语理解中的语句衔接题在近几年的国考中一直都有出现,甚至称它为近几年的必考题型都不为过。所谓“语句衔接”,其实就是出题人选取某段文章之后,从中删去某句话以横线代替,然后让我们在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选项填入横线处,能与前后文自然流畅紧密衔接。
3、第抓中心。一个句群,虽然由若干句子组成,却表达一个中心。因此,抓住了句群的中心,就抓住了要害,对句序的认识就会由暗到明。要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括句、总领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是抓准中心的重要手段,一个句群的中大多用一个关键句表达。这个关键句往往放在句首,也可放在句尾。
4、要弄清句子在文段中起到的作用,直观的方法就是看句子的位置,也就是语句衔接题中横线所在的位置。横线所在的位置可以分为三种情况,即段首、段中、段尾。一般来说,如果横线位于段首,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横线位于段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横线位于段尾,起到总结全文的作用。将这一形式和内容结合起来,还可得出,横线位于段中,需要从上下文寻找线索。
5、答案:A(解析)分析可知,横线处所填句子应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前文提到“……这两大支柱,几乎可以解释人们现在所观察到的一切自然现象”,后文提到“物理学的这两大支柱……却彼此难以相容,因此造成了物理学历史上大的裂缝”,由此可知,横线前后内容具有转折关系,A项以“但是”作转折,填入句中恰当。B项的“意外发现”、C项的“啼笑皆非”不合语境,D项的“其他自然学科”文段未涉及,三项均衔接不当。故本题选A。
6、B. 记录不同波段的图像以了解太阳活动的演化过程
7、以上两种方法你掌握了吗?必胜君定期会推送高质量干货,备考的你一定要记得关注~
8、C.新的行业应运而生,网络安全成为热门行业
9、(答案)A。解析:“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这一个人造成的。“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比喻被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比喻虽然一时受到损失,但也有可能带来好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去看有不同的看法。文段主要是在说翻拍老剧会受到自身的知名度而未拍先火,但也在提高着观众的欣赏水平。只有A有这层意思。故选A。
10、②连平常我喜欢听的鸟鸣声“光棍好过”,也听而不闻了
11、C. 政治上主义的根据
12、一些考生认认真真读完文段,又依次读完四个选项,仍然不知该怎样做出选择,好像四个答案都对,终仍然只能凭借语感猜测,导致正确率难以提升。要是遇上所选文段讲述的内容比较生僻,触碰到自己知识的盲区,就更加晕头转向。
13、言语理解题如何降低错误率
14、填入划横线部分适当的一项是:()
15、认真倾听老师和家长的要求。如家长给孩子讲了故事后可以请孩子复述,可以训练孩子的记忆、理解能力。教孩子理解老师和父母的要求。提高孩子的注意力。避免做事拖拉。养成阅读背诵的xi惯。
16、①有时又像远处的人声嘈杂
17、B.“知其然”与“知其所以然”
18、在行测题目中,语句衔接题是经常考的题型,但是很多考生对于这种类型的题由于找不到方法导致做题速度慢准确率也不高,那在我们平时的做题过程中怎么样能够有的放矢地做这种题型呢?其实我们也是有一些小方法的。接下来请考生们跟着中公教育的脚步一起走进语句衔接题。
19、(解析)A。综合文段和选项,只有A选项从句式上与后文保持一致,构成并列。
20、B.企业为了减少损失,寻找私人网络安全公司
四、语句衔接教案
1、③窗外粼粼碧水,丝丝垂柳
2、☞归纳丨一带一路五年来的成就(下)
3、我们在讲完一个道理,或者是一个故事时,后进行总结,就很可能会用到因此……同时这里也是提示听众,我之前讲的故事或者情节要做总结了,请认真听;
4、填入划横线部分恰当的一项是()。
5、A.⑥⑤①②③④B.④③⑤①②⑥
6、第这就是我今天的演讲……
7、常见的顺序有三种:时间(先后)、空间(高低、上下、前后、左右、外内、远近)、逻辑(由一般到特殊、由具体到抽象、由主到次、由少到多等)。
8、高考必知语句衔接题答题技巧
9、分类组合是否一致?
10、填入划线处恰当一项的是
11、Nothing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fact that…没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是…
12、陈述对象是否一致?(看主语)
13、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14、But the problem is not so simple.Therefore然而问题并非如此简单,所以……
15、在语句衔接题中,我们填入的答案和文段的关联性很强,往往会围绕着文段的话题。为此在做语句衔接题的时候,各位考生可以通过分析片段的行文脉络,明确话题。注意与话题相关的选项。
16、③即使在不太强的电磁波环境中工作和生活,人也会受到影响。
17、答案:A。解析:所给的四句,主要联系体现在意蕴上,这是一种内在的联系。这四句都是写室外的见、闻,那么“窗外”一词极有可能就是由所给定内容(室内以书为友)到要求排序内容(室外景象及感受)的过渡。可初步确定③句为首。③句与①句皆为所见景象,应连在一起;②④句皆为感受,应在其后。④句开首有指代词“这”,而内容与“所见”直接相关,自应放在③①之后;②句写听觉,是对视觉所体现感受的进一步深入,可放在后。
18、C.③①⑤④②⑥D.④②①⑤③⑥
19、就是一个自然段中,空出一句话,之后让你在选项中找出对应的句子。
20、再如,2012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第15题:
五、语句衔接题巧解七法
1、是否找到了一个中心话题?行文内容是否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