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柳永雨霖铃
1、到后来“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那且行且顾的背影,是一代帝王的痴情。
2、(唐诗三百首49)崔颢《黄鹤楼》
3、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4、千古名句:多情自古伤离别。
5、《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节选自《乐章集》。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在雨中听到铃声而想起杨贵妃,故作此曲。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宋代柳永的《雨霖铃》为有名,而其中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更成为千古名句。
6、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自古以来多情的人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
7、(唐诗三百首44)李颀《琴歌》
8、秋蝉的叫声凄凉而急促,傍晚时分,面对着长亭,骤雨刚停。在京都郊外设帐饯行,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对方的手含着泪对视,哽咽的说不出话来。想到这一去路途遥远,千里烟波渺茫,傍晚的云雾笼罩着蓝天,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9、柳永的《雨霖铃》算是经典,说是词的代表作也不为过,然而《雨霖铃》这个词牌名并不为柳永所有,它的出现,背后是一位皇帝刻骨铭心的爱情经历。
10、(唐诗三百首31)王湾《次北固山下》
11、离别以后的心情,作者没有写,但他写了三种景色:第岸边的杨柳;第黎明的冷风;第天边的残月。写了三种景色。岸边的杨柳,黎明的冷风。加上天边的残月,这就叫“杨柳岸,晓风残月”,用这三种景色写出来热恋中的情人别离之后的那种情景。而这种情景并不是实情实景,是作者想象中的。
12、你看他们双手相拥,泪眼相看,竟然一句话也说不出。船开了,人去了,渐行渐远。情人岸边伫立,含着泪,举着手,一直目送那兰舟消失在无边无际的暮霭里。
13、雅坤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指导
14、(唐诗三百首96)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5、(唐诗三百首10)贺知章《回乡偶书》
16、(唐诗三百首*)王昌龄《采莲曲》
17、人间苦伤别离,更那堪,玉魄永湮灭。今宵魂在何处,冷雨里,碎铃声咽。点点滴滴,心似寒泉落飞雪。便纵有江山,愧对荒莹月。
18、谈起《雨霖铃》这个词牌,第一印象总是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是传唱不衰的名句,情绪隽永写景阑珊,代表了词为情物的特点。
19、词风婉约,词作甚丰,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词人。创作慢词独多,发展了铺叙手法,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对北宋慢词的兴盛和发展有重要作用。词作流传极广,有“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之说。生平亦有诗作,惜传世不多。有《乐章集》。
20、一想起《鹤冲天》,真宗便气不打一处来,将卷子一摔:“且浅斟低唱填词去,要什么浮名!”这是柳永第三次落榜。每次进入预选名单,都被真宗以“属辞浮糜”为由给毙了。
二、柳永雨霖铃
1、“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这是离别的情形,一种不忍别离而又不能不别的思绪,透露了现实的无情和词人内心的痛苦。
2、这个黄昏,晚风、长亭、寒蝉,无不流露着悲凉。
3、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4、配乐/朗读:斯琴塔娜;编辑/制作(娜一聲)
5、(唐诗三百首103)李白《将进酒》
6、“万种思量,多方开解。”柳永的思绪由愤恨转为释然,既然皇帝叫我去填词,那我就领旨好了!于是,这位大才子拿来自己的手板名帖,大大方方地写上“奉旨填词柳三变”七个大字,往那烟花巷陌填词去了。
7、《雨霖铃·寒蝉凄切》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全词遣词造句不着痕迹,绘景直白自然,场面栩栩如生,起承转合优雅从容,情景交融,蕴藉深沉,将情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堪称抒写别情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婉约词的代表作。
8、(唐诗三百首43)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9、(唐诗三百首100)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10、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还是这么有感觉!!!
11、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祖籍河东(今属山西),后移居崇安(今属福建),现武夷山市上梅乡白水村人。生卒年未见史籍明载。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又称柳早年应科举屡试不中,常出入于歌楼舞馆,直至仁宗景祐元年(1034)在其暮年才中进士。
12、宋朝歌妓和如今大不相同,她们能歌善舞,琴棋书画皆通,与士大夫和才子互相唱和,连皇帝也时“微服私访”。尽管如此,歌妓地位依旧十分低微,如不知名的野花,默默承受众人踩踏。
13、此词善用点染、铺叙,景深情长。词人以白描手法写景、状物、叙事、抒情。感情真挚,词风哀婉。此词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有宋一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词中,作者将他离开汴京与恋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
14、还不如当个白衣卿相,道尽儿女情长。
15、宋代文学·苏轼《题西林壁》丨中华经典
16、(唐诗三百首83)王维《鹿柴》
17、(唐诗三百首23)孟浩然《宴梅道士山房》
18、(唐诗三百首63)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19、(唐诗三百首36)孟浩然《早寒有怀》
20、(唐诗三百首19)王之涣《凉州词/出塞》
三、柳永雨霖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2、以下纯属个人观点:我认为柳永的雨铃霖是为谢玉英而写的,《雨铃霖》历代以来一直为学者们认作是婉约派词作的代表作,所表达的情感也是较为凄凉的,是在柳永官场失意后,谢玉英后来也走了,柳永在悲痛至极作下了千古传颂的《雨铃霖》,表达对人生的感悟,对谢玉英的追思。
3、(唐诗三百首*)王维《少年行》
4、执行主编|罗莎编审|项蕾
5、诵读专家:雅坤(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指导)
6、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7、自古以来多情的人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8、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
9、(唐诗三百首10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0、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又称柳七。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是婉约派具代表性的人物之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11、(唐诗三百首73)王维《归嵩山作》
12、本源自性天真佛。只些些、妄想中埋没。贪他眼花阳艳,谁信道、本来无物。一旦茫然,终被阎罗老子相屈。便纵有、千种机筹,怎免伊唐突。
13、(唐诗三百首16)李隆基《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14、更:一作“待”。
15、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16、雨霖铃是写作者将他离开汴京与恋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而踏莎行是写在抒写游子思乡的同时,联想到闺中人相忆念的情景,写出了两地相思之情。思想感情的侧重点不同。具体我也不清楚,待我查找相关资料再给予答复。
17、宋代文学·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丨中华经典
18、(唐诗三百首90)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9、“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20、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四、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1、都门:国都之门。这里代指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2、雨霖铃yǔ lín líng 柳永liǔ yǒng
3、秋蝉的鸣叫是如此的凄凉悲切,傍晚时面对着长亭,一阵急雨刚刚停下。
4、沉浸在这样的痴情中,唐玄宗路经一座荒山,连夜赶路无处歇脚,又逢夜雨纷纷而下。在这样苍茫凄切的环境中,人们更容易感受到自己的孤独、天地的冷漠和对爱人的思念。
5、(唐诗三百首64)常建《宿王昌龄隐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