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说说网

送元二使安西的诗意和主旨(精选文案123句)

一、送元二使安西的诗意

1、“轻尘”指轻飘的浮尘。柳色:即指初春嫩柳的颜色。柳在古人眼里是有含义的,古代有折柳送行的习俗,来到送别的地方,折下柳枝送给行人,表示折柳赠别。从汉魏到隋唐,这一习俗相沿下来。所以,古人看到柳就会产生离别之意。

2、对于一对友谊深厚的朋友,这不仅仅是一杯酒,这酒里还有很多滋味!你品出来了吗?

3、全诗先写景,点明送别的地点和时间,渲染离别的气氛;再以叙述的口吻,传情的动作表达真挚的惜别之情.寓情于景.

4、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空气清新,旅舍更加青翠。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5、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6、别忘了这是一首送别诗,在这美景中也暗含着送别之意。只是写得比较含蓄,你发现了吗?大家来猜一猜,诗中哪个字代表了送别之意呢,同桌讨论一下,大家都找到了吗?举手的女同学你来说,找的很正确,是“柳”。

7、酒中有伤感,好友分隔两地,岂能不令人伤怀?

8、这柳,还在诗人张籍的诗中出现过。

9、唐代王维《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原文为:

10、我真诚地请你再干一杯,西出阳关后就再也没有原来知心的朋友。

11、清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浮尘,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清新明朗。请你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吧,向西走出了阳关,就可能再也碰不到认识的人了。《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三四句是一个整体,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流行,传唱久的歌曲。

12、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创作了这首诗,诗题又名“赠别”,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

13、师:老师想问大家“更”是什么意思?那故人呢?

14、(2)那诗人送别朋友的时间是多会儿?你从哪看出来?

15、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16、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

17、1400多年前的这首《送别》诗千古流传。

18、清晨的细雨润湿了渭城轻扬的灰尘,旅店旁的杨柳显得更加青翠。奉劝您在喝尽这斟得满满的杯中酒,要知道西行过了阳关就再也见不到旧友亲人了。

19、朝雨:早晨下的雨。

20、渭城清晨的细雨打湿了路边尘土,

二、送元二使安西的诗意和主旨

1、客舍:驿馆,旅馆。

2、《送二元西行》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前两句写渭城驿馆风景,交待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后二句转入伤别,却不着伤字,只用举杯劝酒来表达内心强烈深沉的惜别之情。全诗以洗尽雕饰、明朗自然语言抒发别情,写得情景交融,韵味深永,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落成之后便被人披以管弦,殷勤传唱,并成为流传千古的名曲。

3、送元二使安西的诗意: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空气清新,旅舍更加青翠。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唐代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的出自《全唐诗》送元二使安西的原文: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师:这首诗中有几个字的读音需要我们先来注意一下,(渭,浥)还有一个多音字(舍),知道它的另一个读音吗?

5、元二奉命出使安西都护府,

6、绝句在篇幅上受到严格限制。这首诗,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勤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主人的劝酒辞: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诗人像高明的摄影师,摄下了富表现力的镜头。宴席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酿满别情的酒已经喝过多巡,殷勤告别的话已经重复过多次,朋友上路的时刻终于不能不到来,主客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都到达了顶点。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

7、咸阳县的清晨下着小雨,淅淅沥沥,打湿了地上的尘土。旅店门前的一排排柳树,显得更加新鲜。 请在喝一杯酒吧!西出阳关后就没有旧的朋友了.

8、后一排举手的男同学你来说,他说看到了刚好润湿尘土的一场小雨,让道路洁净,让空气清新。一场朝雨过后,柳树也像被洗过一样,柳色鲜亮,客舍洁净如新。说的太美了。

9、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浥(yì):润湿。客舍:旅馆。柳色:柳树象征离别。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10、初步感悟古诗词文化的魅力。

11、谁来给我们读一读?中间戴眼镜的女同学你来吧,很好,声音优美,读出了诗的节奏和韵味,读出了诗的味道了。

12、①元二:作者的朋友,在兄弟中排行老二。古人常以兄弟排行称呼,类似现在的“元老二”。 ②使:出使。 ③安西: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 ④渭城:秦置咸阳县,汉代改称渭城县(《汉书·地理志》),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渭水北岸。 ⑤浥:湿润。 ⑥客舍:旅店。 ⑦更:再。 ⑧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⑨故人:老朋友。 指很久以前就认识的。⑩尽:喝尽。

13、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元二奉命出使安西都护府,王维到渭城为之饯行,写下这首诗。

14、渭城清晨的一场小雨湿润了地上的尘挨,旅店旁的柳树显得更加苍翠欲滴.朋友,请再喝完这杯醇香的美酒吧,因为你西行出了阳关之后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友了

15、句在篇幅上受到严格限制。这首诗,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勤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主人的劝酒辞: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

16、诗意: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空气清新,旅舍更加青翠。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作者:唐代王维古诗出处:《全唐诗》古诗原文: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赏析:《渭城曲》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前两句写渭城驿馆风景,交待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后二句转入伤别,却不着伤字,只用举杯劝酒来表达内心强烈深沉的惜别之情。全诗以洗尽雕饰、明朗自然语言抒发别情,写得情景交融,韵味深永,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17、理解整首诗歌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文。

18、这是一首赠别诗。前两句写渭城驿馆风景,交待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后二句转入伤别,却不着伤字,只用举杯劝酒来表达内心强烈深沉的惜别之情。从清朗的天空,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

19、你们和好朋友分别的时候,

20、(阳关:古关名,故址在今天的甘肃敦煌西南。

三、送元二使安西的诗意和中心思想

1、师:看来大家已经把这些字牢牢记在心里了。让我们带回到诗中去,再来读一读这句诗。

2、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3、王维参禅悟理,精通诗书音画,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因笃诚奉佛,有“诗佛”之称。

4、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噩时作的诗,

5、(渭城清晨一场如酥小雨,湿润了路上的尘埃,旅店旁的棵棵绿柳,被雨水冲洗得翠色欲滴。)

6、王维和元二都在朝中做官,元二被派往安西,王维赶来送别并写下了这首诗。

7、送元二使安西:元二:人名,未详。安西:唐朝安西都护府,今新疆库车县。本诗被谱曲传唱后,称《渭城曲》,又称《阳关三叠》。

8、安西:唐朝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在现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附近。)

9、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一作:客舍依依杨柳春)

10、(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1、同学们,西出阳关无故人。还会有这深情的杨柳吗?——没有。

12、《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

13、酒中有无奈,谁愿意与好朋友分离呢?无奈这是朝廷下达的命令,难以违抗。

14、大家看大屏幕,老师都整理出来了。

15、客舍边的杨柳愈发显得翠绿清新。

16、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诗题又名“送元二使安西”。

17、因为有了情,千百年来这文字才被代代传颂

18、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

19、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20、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四、送元二使安西的诗意20字

1、劝君再饮下这杯离别的美酒,

2、“渭城潮雨浥轻尘,客色青青柳色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青人对将要去荒凉之地的友人元三的深深依恋和牵挂。诗的前两句明写春景,暗寓离别。其中不仅"柳"与“留”谐音,是离别的象征,“轻尘”“客舍”也都暗示了旅行的目的,巧妙地点出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和环境。后两句点明了主题是以酒饯别,诗人借分手时的劝酒,表达对友人深厚的情意。

3、人生自古伤离别,让我们一起闭上眼睛,试着背一背这首诗?

4、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清晨的微雨打湿了渭城地面的灰尘,盖有青瓦的旅店映衬柳树的枝条显得格外新鲜。请你再干一杯离别的酒吧,西出阳关后就再没有老朋友了。

5、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6、更尽:再喝干,再喝完。

7、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8、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9、柳色:柳树象征离别。

10、因为有了情,这首诗不久就被配上音乐,成了你们现在所听的这首曲子《阳关三叠》。这首曲子至今还在传唱。

11、此诗前两句写渭城驿馆风景,交待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后二句转入伤别,却不着伤字,只用举杯劝酒来表达内心强烈深沉的惜别之情。

12、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清晨,就在这个如诗、如画的美景之间,诗人却要和他的朋友元二分别了。朋友要远赴千里之外的安西,中国西边的一个遥远的地方。我们再从图上看下这遥远的距离,(出示地图)在那个只要马车的年代,要走到什么时候呀!(出示配图)更何况这一路去都是茫茫戈壁,人烟荒芜,寸草不生,渭城此时春雨绵绵,春意盎然,安西那儿却是黄沙满天!

13、酒中有祝福,诗人王维祝福元二一路平安,在安西生活如意。)

14、师:根据史料记载:王维在元二离开的几年后就去世了,此次的送别竟成了永别。然而这份不舍之情却永久地被记录在诗句中。就是因为有了这份情,这首诗不久就被配上音乐,成为当时唐代流行的,也是现在经久不衰的音乐之一《阳关三叠》。

15、唐代大诗人王维(公元701~761)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又名《阳关曲》),千古传诵,脍炙人口。此诗是中华诗坛不可多得的一首奇诗。奇就奇在,它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它巧妙地借助于时空的转换,营造了耐人寻味的惜别氛围,达到了令人震撼的的艺术感染力,具有极高的意境。

16、《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诗人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具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这首诗洗尽雕饰、明朗自然的语言,抒发诚挚、深厚的惜别之情,以情意殷切、韵味深远独树一帜。

17、看看诗人王维是怎样送别友人的。

18、那么这首诗的作者是谁?(王维)你们对他有什么了解?

19、孩子们首先你从诗歌题目中读懂了什么?

20、同学们看大屏幕这幅地图,王维从长安出发,一路相送来到——“渭城”。渭城一别,元二就要一路西行,要经过阳关这个地方。看到阳关这两个字,我们会想起一句诗,哪位同学能想到?对,叫秦时明月汉时关。这个地方从秦朝开始,一直是外族入侵的必经之地。所以汉朝皇帝就在这建起一道城关,叫——阳关

五、送元二使安西的诗意及情感

1、“送元二使安西”不是诗句,是诗名。

2、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友人。

3、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馆驿青堂瓦舍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4、真诚地劝奉我的朋友啊,再干下这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了。

5、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并背诵、默写。

6、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7、孩子们试着用自己的话完整地再说一说诗题的含义?

8、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普遍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有的是至深的惜别之情,所以,它适合大多数别筵离席颂唱,后来纳入乐府,成为流行,久唱不衰的歌曲。

9、扫码关注,即可在线报名

10、●scp基金会“SCP基金会”是什么?

11、此诗的前两句看似在写景,微雨湿润了地面,但是却不影响出行,没有积水,仿佛为远去的人,铺一条平坦大道,让他们来去无尘。而这一场遭遇,也让柳树,旅社看起来更加翠绿。我们都知道古人喜欢,把自己的情感寄于一些事物或是景,所以有很多的词,成为了思念的代表词,比如:红豆,柳树,春雨,春草等等。而在这首诗的前两句就出现了两个,分别是柳树和春雨,柳,谐音为:留,也在这些事物里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离去的恋恋不舍之情。

12、王维不但是位诗人,还是一位画家。苏东坡这样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那这首诗王维又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呢?下面老师再来读,请同学们呢闭上眼睛听。看你的脑海中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呢?

13、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4、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渭水北岸。即秦代咸阳古城。

15、这一切的一切都化作一个字——情,(板书)情。

16、元二要出使安西,王维特地从长安赶到渭城为他送行,并写下了这首千古佳作。同学们伴随着音乐一起来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课文中出现的多音字。

17、此时如果你就是王维,面对好友要前往安西,你会有什么感受?

18、⑴元二:姓元,排行第作者的朋友。使:出使。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

19、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亲人。

20、(送:送别。元二:诗人的朋友元常,在家排行老所以叫做元二。使:出使。

六、送元二使安西的诗意

1、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馆驿青堂瓦舍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意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在三月份烟雾迷漫、繁花似锦的春天去扬州。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送元二使安西》诗意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友人。

3、同学们,送别诗中不但常常映着青青柳色,还常飘着浓浓酒香。请你把这个酒字也圈画下来。(板书:酒)

4、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友人。

5、生字词大家都掌握了,我们就来看下这首古诗,下面老师来范读一下,同学们边听边标出停顿来。

6、下面大家以小组为单位都来读一读,读出节奏和韵味,读出诗的感觉。

7、王维参禅悟理,精通诗书音画,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因笃诚奉佛,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著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存诗约400首。北宋苏轼评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8、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

9、⑷更尽:再喝干,再喝完。⑸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古代通西域的要道。故人:老朋友。

10、告诉我们:要珍惜眼前的友谊.

11、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一首极负盛名的送别诗。使:到某地;出使。安西:指唐代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附近。译成白话文:作者送元二去安西,清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浮尘,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清新明朗。请你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向西走出了阳关,就可能再也碰不到认识的人了。希望有所帮助。

12、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诗题又名“赠别”,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它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13、学习过《送元二使安西》这首古诗,我们不仅体会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惜别之情,同时也让学生在想象的同时进行感知体悟,体会酒中之情、离别之愁绪,进而感知人物的内心世界。

14、这首诗由写景和抒情两部分组成,但两者又不可分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前两句写景,但写景之中又寓有留恋难舍之意。后两句主要是抒情,但抒情之中,却可以使人窥见未写之景。读了“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样的诗句,人们无论如何也会想到阳关之外广漠荒凉的景色,即使在唐代,人们读到后一句,也颇有凄凉之感。诗中表现的感情很集中,很强烈,诗句也显得平易精练,易于表达送者朴素真挚的情感。

15、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流行、传唱久的歌曲。

16、就这么说呀,喝呀,喝呀,说呀,已经记不清喝了多少杯酒了,千言万语都化作了这杯中的酒,让我们带着这份难过,这份不舍,这份依恋,这份痛心,再来一起读一读这两句。(出示四句)

17、客舍周围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18、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穿越了几个地方?——三个地方:渭城,阳关,安西,你收获了什么?——是的,学习这首诗后,我们铭记了古人借以送别的两种景物——酒和柳,体会了一种情感——人间真情。

19、这还要从诗中的地名说起。请大家再读这首诗,看看把诗中的地名画下来。

20、客舍:旅馆。柳色:柳树象征离别。

1、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译文:清晨的微雨打湿了渭城地面的灰尘,盖有青瓦的旅店映衬柳树的枝条显得格外新鲜。请你再干一杯离别的酒吧,西出阳关后就再没有老朋友了。

2、前面两句:清晨的小雨,淅淅沥沥,它打湿了渭城那条没有尽头的驿道上的尘土,尘土也变得沉重不再飞扬。旅店旁边的柳树的枝条也被打湿了。被打湿的柳树看起来很翠绿清新。(作者用“朝雨”说明雨刚刚下不久。)而雨水又是刚刚打湿尘土就停止了。从长安去新疆的路上,平日里都是尘土飞扬,而如今却格外清爽,好像是天从人愿似的。这是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让人感觉无论是清朗的天气还是清爽的路道,还是青青的旅馆或者翠绿的杨柳,都充满了积极向上的轻快节奏。

3、这是一首送别诗。读了题目我们就能了解到:是谁送谁去哪里?——对,王维送元二去安西。

上一篇上一篇:与朱元思书原文及翻译(精选文案137句)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foo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