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说说网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朗诵(精选文案120句)

一、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1、(“满眼风光”——词人登临高处,可北望中原。中原大地锦绣河山,但沦陷敌手。——板书:沦陷之痛;

2、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3、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4、出自:宋代词人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5、“生子”句:曹操率领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雄壮威武,喟然而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6、“怀”还未停止,词人还想到了什么?分析下片

7、《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本诗表达对被金兵占领的广大中原地区的怀念,并希望能有像孙权那样有才有略的人来领导抗金斗争,收复失地统一中国。《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8、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朗读诗词

9、héchǔwàngshénzhōu?mǎnyǎnfēngguāngběigùlóu。

10、南乡子: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有单调、双调两体。此词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平韵,一韵到底。

11、⑺年少:年轻。指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兜鍪(dōumóu):指千军万马。原指古代作战时兵士所带的头盔,这里代指士兵。

12、收回遥望的视线,看这北固楼近处的风物:“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不禁引起词人千古兴亡之感。因此,词人接下来再问一句:“千古兴亡多少事?”这句问语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回味无穷。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悠悠”者,兼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也。

13、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

14、舟应为州。何处望神州,意有双关:文本表面领起下句,说明所为(望神州风光)及处所(北固楼);就全词内容品味之,则又含有“神州国土已然权不在我,无处可望”的悲愤之叹了。显然在暗疯南宋小朝廷不主抗战收土、而只顾苟且偏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投降路线;抒发了作者辛弃疾对国土沦丧的痛心和对南宋统治集团“不抵抗”政策的愤懑、批判。

15、(2)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4分)

16、“年少万兜鍪”,这句话为什么不说一万个士兵,而说万兜鍪呢?这就是以物代人,因为士兵的特征,除了战甲以外,头盔也是特征之所以拿头盔当士兵。这样写形象。

17、②词人在追颂了孙权逐鹿群雄、统战东南的伟绩的同时,也鞭讽了当时的南宋政府偏安一隅,不思进取的苟且与软弱

18、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19、开福区名师公益课堂——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20、辛弃疾(1140年-1207年),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朗诵

1、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

2、无处著春光。天上飞来诏十行。父老欢呼童稚舞,前江。千载周家孝义乡。草木尽芬芳。更觉溪头水

3、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自辛稼轩前,用一语如此者,必且掩口。及稼轩,横竖烂熳,乃如禅宗棒喝,头头皆是;又如悲笳万鼓,平生不平事并巵酒,但觉宾主酣畅,谈不暇顾。词至此亦足矣。”

4、1207年秋,68岁的辛弃疾,身染重病,朝廷再次起用他,任他为枢密都承旨,令他速到临安(杭州)赴任。诏令到铅山,辛弃疾已病重卧床不起,只得上奏请辞。这年农历九月初民族英雄、爱国词人辛弃疾带着忧愤的心情和没有实现的遗愿离开了人世。死后葬在瓢泉瓜山山后的阳原山。

5、张志和的词保存下来的只有《渔歌子》(原题叫《渔父》)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西塞山在今浙江省吴兴县境内的西苕溪上,从前叫道士矶,是一座突出在河边的大石岩。西苕溪北通太湖,南邻莫干山,风景很优美。张志和这首词描绘春汛期的景物,反映太湖流域水乡的可爱。

6、(作者) 辛弃疾(朝代) 宋

7、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刘备)与操耳。”辛弃疾便借用这段故事,把曹操和刘备请来给孙权当配角,说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刘备才堪与孙权争胜。曹、刘、孙三人,论智勇才略,孙权未必在曹刘之上。稼轩在《美芹十论》中对孙权的评价也并非称赞有加,然而,在这首词里,词人却把孙权作为三国时代第叱咤风云的英雄来颂扬,其所以如此用笔,实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这种用心,更于篇末见意。作者在这里极力赞颂孙权的年少有为,突出他的盖世武功,其原因是孙权“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极似,作者这样热情赞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其实是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挞。

8、生齐读全词(正音、节奏)

9、遥想当年,那孙权多么英武威严,青年时期就统率着万千健男。占据住江南百战犹酣。天下的英雄谁堪配做他的对手?惟有曹操和刘备可以和他鼎足成三。难怪人说,生下的儿子就应当如孙权一般。

10、这是辛弃疾的一首词,原文奉上: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朝代:宋代作者:辛弃疾原文: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1、释义: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12、⑵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北固亭:在今镇江市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

13、前者风格比较明快,乐观昂扬;后者沉郁顿挫,谈古伤今。 前者写三国时的英雄孙权,讽刺南宋朝廷无能而屈辱求和,表达了作者仰慕英雄,主张收复中原的情怀。后者不仅赞扬了宋武帝刘裕等等多位历史人物,而且自不甘休,以廉颇自比,表现了仍要抗金的决心,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赞扬,表达了对主战派的期望和对南宋朝廷苟安求和者的讽刺和谴责。

14、作者简介:字幼安、号稼轩,南宋爱国词人;豪放派、主战派;与苏轼合

15、这首词的用意在哪儿呢?就是为了讽刺当时的朝廷,所以他说话不那么直率。他讽刺当时南宋朝廷无能,不但不能光复神州,连江南也快要保不住了。辛弃疾生于南宋时代,国家已经只能偏安江南,所以他借古喻今,颂扬孙权。他说孙权的好,也就是说朝廷的坏,无力抵抗敌人。因此,辛弃疾的词全是讽刺。委婉地暗示了对于朝廷的不满。

16、望:眺望。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

17、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

18、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

19、⑽曹刘:指曹操与刘备。

20、创作背景:词人时任镇江知府,登临地势高的北固山上有感而发。北固山是当时抗金的第二道防线。

三、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原文及翻译注释

1、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2、南乡子·好个主人家

3、词人对孙权的赞美还体现在后来创作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千里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找不到孙权那样的英雄了。)

4、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5、“不尽长江滚滚流”——千古兴亡许多事如长江一样不断奔流。镇江作为军事要塞,见证过多少朝代更替!滚滚长江东逝水,词人借这悠悠不尽的长江水,其实是在表达对历史兴衰的感慨。——板书:兴亡之叹)

6、这首词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感叹雄壮,意境高远。它与稼轩同时期所作另一首登北固亭词《永遇乐》相比,一风格明快,一沉郁顿挫,同是怀古伤今,写法大异其趣,而都不失为千古绝唱,亦可见辛弃疾丰富多彩之大手笔也。

7、⑻坐断:坐镇,占据,割据。东南:指吴国在三国时地处东南方。休:停止。

8、此词约作于宋宁宗嘉泰四年(公元1204年)或开禧元年(公元1205年),当时辛弃疾在镇江知府任上。嘉泰三年(1203)六月末,辛弃疾被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9、称“苏辛”,被誉为词中之龙。

10、3“生子当如孙仲谋.”《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注引《吴历》说:曹操有一次与孙权对垒,见吴军乘着战船,军容整肃,孙权仪表堂堂,威风凛凛,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刘表)儿子若豚犬耳!”

11、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12、“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此时南宋与金以淮河分界,辛弃疾站在长江之滨的北固楼上,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再、山河变色之感。于是站在北固楼上,词人不禁兴起了千古兴亡之感,自然引出下文。

13、C.“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是说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帅千军万马,雄踞东

14、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15、虎妈狼爸牛娃娃孩子心中的故事大王

16、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

17、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

18、(2)词人为什么这样写?

19、鱼我所欲也/《孟子》

20、③这首词也鼓励了、告诉了我们要有奋发有为的志向、情怀。

四、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翻译

1、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2、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3、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纳兰性德

4、小题1:既是诗人眼前所见(1分),又将大江和历史相联系,为下文的抒情奠定基调。从古到今不知有多少国家大事都像长江水一样逝去了,词人胸中此时不尽愁思和感慨,又何尝不似这长流不息的江水呢!

5、qiāngǔxīngwángduōshǎoshì?yōuyōu。bùjìnchángjiānggǔngǔnliú。

6、稼轩在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六月被起用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的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7、二问: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此问表达对南宋朝廷的讽刺。三问: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这里用曹操赞扬孙权的典故,借古讽今讽刺了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的无能。这三问都是设问句,自问自答。

8、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

9、2“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刘备)与操耳.”

10、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作者)辛弃疾,(朝代)宋: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译文: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

11、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

1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他的登临之作《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13、“生子当如孙仲谋。”词人用这一典故也是希望南宋有如孙权那样的有志之士出现。同时暗示了自己就如孙权一样,有奋发图强,收复失地的伟大理想。当然,暗示了自己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恨。

14、辛弃疾继承了苏轼豪放的词风及南宋初期爱国词人的战斗传统,进一步扩大词的题材,几乎达到了无事无意不可以入词的地步。

15、词人简介、创作背景

16、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7、一褒一贬,以用典的方式借古讽今

18、héchǔwàngshénzhōu?mǎnyǎnfēngguāngběigùlóu。

19、接下来,辛弃疾为了把这层意思进一步发挥,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英姿。他异乎寻常地第三次发问,以提醒人们注意:“天下英雄谁敌手?”作者自问又自答曰:“曹刘”。在这首词里,词人却把孙权作为三国时代第叱咤风云的英雄来颂扬,其所以如此用笔,实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

20、niánshàowàndōumóu,zuòduàndōngnánzhànwèixiū。

五、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天下英雄谁敌手的前一句

1、日日老莱衣。更解风流蜡凤嬉。膝上放教文度去,须知。要使人看玉树枝。剩记乃翁诗。绿水红莲觅旧题。归骑春衫花满路,相期。来岁流觞曲水时。 >>

2、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3、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4、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已带领了千军万马,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5、接下来下片,辛弃疾为了把这层意思进一步发挥,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英姿。他异乎寻常地三次发问,以提醒人们注意:“天下英雄谁敌手?”作者自问又自答曰:“曹刘”,唯曹操与刘备耳!之后辛弃疾用典,把曹操和刘备请来给孙权当配角,说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刘备才堪与孙权争胜。

6、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7、词人登楼望见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8、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词里提到了孙权,原文是:生子当如孙仲谋!进一步委婉地劝谏宋哲宗学习孙权,坚定抗金的信念。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也提及了孙权,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引用典故,赞颂孙权的英姿。“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在这里,辛弃疾又以设问句的形式,间接地赞颂了孙权。孙权所生活的三国时期,天下英雄,能与孙权相比的,只有曹操和刘备。

9、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复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10、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

11、《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复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12、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宋)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豪杰那样金戈铁马,重整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全词饱含着强烈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感慨。

14、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15、南乡子·庆前冈周氏旌表

16、此词约作于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或开禧元年(1205),当时辛弃疾在镇江知府任上。嘉泰三年(1203)六月末,辛弃疾被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

17、开福区名师公益课堂——猫(第二课时)

18、这首词讽刺了朝廷,委婉地暗示了自己对于朝廷的不满,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一腔爱国豪情。

19、(2)①借古讽今,抒发作者对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求收复失地的投降路线的愤懑之情(若只答“借古讽今“不得分);②希望能有像孙权那样有才略的人来领导抗金斗争,统一祖国(或: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愿望)。

20、上片“何处望神州,……不尽长江滚滚流。”

六、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1、这首词是辛弃疾晚年任镇江知府时所写的作品。词的上片从登楼写起。作者登上北固楼,四周的山光水色尽收眼底,却不见中原故土在哪里。他见景生情,不禁感慨万千。自古以来,不知经历了多少朝代的兴衰,就像长江水滚滚东流,无穷无尽。

2、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现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词的基本思想内容。

3、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

4、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5、悠悠:形容漫长、久远。

6、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7、敧枕橹声边。贪听咿哑聒醉眠。变作笙歌花底去,依然。翠袖盈盈在眼前。别后两眉尖。欲说还休梦已阑。只记埋冤前夜月,相看。不管人愁独自圆。 >>

8、①这首词说的是身为江东之主,吴国帝王的孙权,字仲谋。少年时即跟随其父南征北战,年九岁时就被曹操夸赞“生子当如孙仲谋”。词人在赞扬其功勋可与曹操、刘备比肩的同时,也表达自己渴望复国还疆、立功报国的壮志雄心。

9、江边日晚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传来声声鹧鸪悲鸣。

10、接下来,辛弃疾为了把这层意思进一步发挥,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英姿。他异乎寻常地第三次发问,以提醒人们注意:“天下英雄谁敌手?”作者自问又自答曰:“曹刘”,唯曹操与刘备耳!

11、⑴南乡子:词牌名。⑵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北固亭:在今镇江市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⑶望:眺望。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⑷北固楼:即北固亭。⑸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⑹悠悠:形容漫长、久远。⑺年少:年轻。指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兜鍪(dōumóu):指千军万马。原指古代作战时兵士所带的头盔,这里代指士兵。⑻坐断:坐镇,占据,割据。东南:指吴国在三国时地处东南方。休:停止。⑼敌手:能力相当的对手。⑽曹刘:指曹操与刘备。⑾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率领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雄壮威武,喟然而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12、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13、“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这是问答句,先问后答。这两句跟下面“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两句一样。

14、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的统帅,他能独霸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15、(1)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16、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17、(“望神州”——记挂失地)

18、开福区名师公益课堂——猫(第一课时)

19、小题2:试题分析:我们知道,曹、刘、孙三人,论智勇才略,孙权未必比曹、刘强。稼轩在《美芹十论》中对孙权的评价也并非称赞有加,然而,在这首词里,词人却把孙权作为三国时代第叱咤风云的英雄来颂扬,其所以如此用笔,实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也!这种用心,更于篇末见意。

20、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上一篇上一篇:描写秋天的诗句古诗(精选文案80句)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foo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