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代诗歌大全
1、1秋夜将晓出篱lí门迎凉有感(宋)陆游
2、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3、曾皙——“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4、游子吟(唐)孟郊
5、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6、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7、1、学习本文设事明理的写法。
8、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9、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0、孤舟蓑suō笠lì翁wēng,独钓寒江雪。
11、南宋陈普少年家贫,勤奋好学,聪明过人;五岁在田间见白鹭群飞而过,作《咏白鹭》云:“我在这边坐,尔在那边歇,天上无片云,飞下数点雪。
12、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1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4、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15、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ruó)红杏蕊。
16、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7、(3)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18、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19、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20、今逢浣纱石,不见浣纱人。
二、古代诗歌大全300首
1、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业,名词作动词,继承……的事业。
2、道旁榆荚巧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3、 ——唐·贺知章《咏柳》
4、——唐·王之焕《凉州词》
5、B(破裂)C(凋残)(注:本题中只有A、D相同)
6、赐萧瑀(唐)李世民
7、本单元既有对饶有韵味的山川景物形象的描写,又有对历史人物形象的典型塑造和人物事件的精彩叙
8、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9、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10、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11、课文第3段记叙庖丁的“经验之谈”。庖丁的话可分六层。
12、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13、本文并非连续抒情,而是把难以抑制的悲哀融于家常琐事之中,尝试分析这种抒情特点。
14、大风歌(秦末汉初)刘邦
15、2登金陵凤凰台(唐)李白
16、2游山西村(宋)陆游
17、——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8、理解并学会运用散文学习常用的方法
19、问:既然如此,赂秦的是哪几国呢?试据课文回答。(据“燕赵之君……”和“齐人未尝赂秦”,可知“赂秦”仅指韩、魏、楚三国而言。)为什么作者不指名呢?(这是史实,尽人皆知,无须指名。)
20、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三、古代诗歌大全100首短的
1、这首词语言比较直白,感情比较激越,让学生根据课下的注释理解课文的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隔句相承和三度对比的手法,在理清本文思路的基础上背诵本文。
2、2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3、C、虚词:于,为,D、词类活用:兴,亡身,函梁,夜呼,东出,F、古今异义:至于能力目标:
4、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6、①奏刀騞然(象声词词尾。)
7、(2)试比较本词与温词《菩萨蛮》的异同。
8、——辛酉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临长流,望曾城,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彼南阜者,名实旧矣,不复乃为嗟叹。若夫曾城,傍无依接,独秀中皋,遥想灵山,有爱嘉名。欣对不足,率共赋诗。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年记乡里,以记其时日。
9、借助课文注解和工具书逐句翻译课文。
10、zxyyy3112342
11、2三衢道中(宋)曾几
12、任尔东西南北风。(理解)竹子把根深深地扎进破岩中,咬着青山毫不松口。竹石无论受到多大的折磨打击,仍然是那样坚定强劲,任凭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猛刮。
13、春风不度玉门关。(理解)黄河远远流淌直飞上白云端,孤零零一座边城屹立在崇山峻岭间。兵士们何必吹着羌笛奏起衰怨的《折杨柳》,温情的春风难以吹过玉门边关。
14、这两个词哪一个更形象?
15、学法指导二:要懂点格律,读准节拍。
16、归纳“为”、“乎”、“然”、“于”等虚词的用法。
17、能力目标: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理解文中大段虚幻景象描写的用意;理解楚辞中语言独特的“兮”式结构
18、明确:是指失败的英雄,所以说这句诗写出了历史上一切事业未竟的英雄人物对其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和共鸣。(四十多年后,中唐时革新派首领王叔文在“永贞革新”失败时就曾吟诵这两句诗抒怀;几百年后,南宋抗金名将宗泽,因国事忧愤成疾,临终时也是吟诵这两句诗,三呼“渡河”而逝。这些都说明了杜甫这首诗的成功,显示了杜诗的魅力。)
19、2早梅(唐)张谓
20、所嗟人亦雁,不作一行飞。
四、古代诗歌大全100首经典
1、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2、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3、(同“素质教育目标”)
4、一名学生朗读4段,齐读6段。
5、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6、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7、前人认为,“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8、2无题(唐)李商隐
9、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了解李清照词的婉约风格
10、聊聊流行歌曲,带出唐朝乐队,说《梦回唐朝》,介绍大唐盛世和写作背景,明确教学任务。
11、他是一个平凡、朴实、而具有丰富经验的植树能手。
12、第二部分:4至9自然段,写十二郎之死。
13、2、完成课后练习三。
14、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5、板书:第一段入梦之由——瀛洲难求,天姥可睹。
16、师:大家看一看,在这之前,水神有没有见面?没有吧,那么这一句花和上一句话体现出来的情感不一样吗?
17、岭上逢久别者又别(唐)权德舆
18、自读要点(学生讨论)。
19、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20、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五、古代诗歌大全100首短首诗
1、4归纳:浪般进行,显得格外柔美与和谐。琵琶、二胡、古筝、洞箫齐奏的音色协调一致,富有典雅的色彩。另一个特点是使用鱼咬尾使音调轻盈平稳,形象地表现了一轮明月从东山升起,在云层中游移的美丽景致。末尾由洞箫吹奏的婉转呜咽的旋律导入了深远的意
2、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3、月黑雁飞高,单chán于yú夜yè遁dùn逃táo。
4、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永恒有常)
5、(译文)孔子说:“把所学的东西默默地记下来,不断学习而不厌烦,教导别人而不感到疲倦,这些我做得怎么样呢?”
6、春种一粒粟sù,秋收万颗子。
7、如果说,首联所写农家无忧无虑的劳动生活已引起诗人的浓厚兴趣和欣羡之情,那么,面对这黄鹂、白鹭的自由自在的飞鸣,诗人自会更加陶醉不已。而且这两联中,人物活动也好,自然景色也好,并不是客观事物的简单摹拟,而是经过诗人心灵的感应和过滤,染上了鲜明的主观色彩,体现了诗人的个性。对于“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的王维来说,置身于这世外桃源般的辋川山庄,真可谓得其所哉了,这不能不使他感到无穷的乐趣。下面两联就是抒写诗人隐居山林的禅寂生活之乐的。
8、小娃撑chēng小艇tǐng,偷采白莲回。
9、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10、往往复复到何时才算完呢?
11、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12、早蛩蹄复歇,残灯灭又明。
13、设问:尾声以怎样的情绪结束?
14、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15、语言训练示例
16、了解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
17、剖析:A项中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自己不愿与桃杏—起装点春天的愿望,自成一片春光,保持孤傲、高洁的梅格。其实这两处错误容易看出,因为这与整首诗的风格不和谐,也与苏轼的操守迥异。
18、讨论2:导致诗人不同情感的原因是什么?
19、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
20、更上一层楼。(理解)太阳贴着山落下去了,黄河水滚滚流向大海。想要看到千里之外更壮观的景色,那就得再登上一层楼。
六、古代诗歌大全
1、教具使用:相关课件PowerPoint格式。
2、多媒体播放《一剪梅》改编的歌曲《月满西楼》,画面意境优美,音乐婉转动人,第二段师生同唱,将课堂结束在师生情感共鸣的高峰,余音绕梁,意味隽永。
3、明确:还提到了五岳、赤城和天台,从而衬托了天姥的雄峻巍峨,进一步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强烈愿望。
4、——唐·李白《望天门山》
5、第一部分(第1段):孔子问志
6、①词的节拍不像诗那样整齐划诵读时要注意音节的停顿。如“犹/厌言兵”、“算而今/重到须惊”、“年年知/为谁生”等。………………节奏
7、②义不赂秦——守义而不赂秦,即坚持不赂秦的正确原则。
8、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9、东城快战——勇猛、自负————天之亡我,非战之罪!“遂”——动作、语言、场面
1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1、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
12、品味诗歌,并背诵全诗.
13、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如果)赤(只能)做小事,谁能做大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