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说说网

元好问词作属于哪一风格流派(精选文案70句)

一、元好问词

1、元好问去世后,他的弟子将其埋葬在了忻州,此墓至今仍在,于是乎就有了我的探访。他的具体墓址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韩岩村北。从太原开车北上,导航仪出了问题,竟然错过了下高速的出口,只好从下一站往回绕,驶入忻州市区,沿忻禹路向东南方向行驶。导航仪上没有元好问墓祠,偶在忻禹路上看到大石碑坊,立即让司机掉头回来,再看石碑上的大字,写着“貂蝉陵园”四个大字,这本不在我的寻访计划之内,但既然路过这个天下第一美人的陵墓,感觉还是应该去瞻仰一番。

2、古代有一首词,很肉麻,不但感动无数少男少女,而且其中一句还常被李莫愁吟诵。虽然这首词比不上李煜、温庭筠、韦庄这些同时代大咖的作品,但因其质朴、通俗、清新等特点,在当时的民间流传很广泛。词中表达了词人对情人绵绵不绝的爱意以及坚贞不渝的誓愿,尤其是词文中运用了大量比喻,将自己矢志不渝的决心表达得淋漓尽致,令人心生向往。

3、对西山摇落,又匹马、过并州。恨秋雁年年,长空澹澹,事往情留。白头,几回南北,竟何人、谈笑得封侯。愁里狂歌浊酒,梦中锦带吴钩。岩城笳鼓动高秋,万灶拥貔貅。觉全晋山河,风声习气,未减风流。风流,故家人物,慨中宵、拊枕忆同游。不用闻鸡起舞,且须乘月登楼。

4、汉水方城,今古道、几回投迹。留滞久、浩歌狂醉,此心谁识。渭北清光摇草树,故人对酒相应识。记雨窗、相对话离忧,秋风夕。风月笛,烟霞屐;身易老,时难得。鸟飞天不尽,野春平碧。我梦秦东亭上饮,举头但见长安日。便与君、重结入关期,明年必。

5、论功若准平吴例,合着黄金铸子昂。

6、《论诗三十首》元·元好问窘步相仍死不前,唱酬无复见前贤。纵横正有凌云志,俯仰随人亦可怜。...

7、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是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风雨。天也妒,未得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8、整个墓园加野史亭,占地面积超过百亩,除了淅淅沥沥的雨声,听不到任何的鸟鸣,安静至极,我一个人在园中边走边找,有着安静而悠长的思绪,不知为何脑子中却默念起了戴望舒的《雨巷》,愁怨的姑娘在这里肯定是遇不到,刚才消失的老太太却让我心有余悸,怎么可能一瞬间就不见了,想到这时,又担忧起自己怎么离开这个院落,虽然是老太太,看来只能再去求助于她了。

9、老来留得诗千首,却被何人校短长?

10、《鹧鸪天·零落栖迟感兴多》元·元好问零落栖迟感兴多。酒杯直欲卷银河。人间清镜悲华发,世外仙棋烂斧柯。...

11、《鹧鸪天·憔悴鸳鸯不自由》元·元好问憔悴鸳鸯不自由。镜中鸾舞只堪愁。庭前花是同心树,山下泉分两玉流。...

12、这首诗是批评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陈师道。陈师道的作诗方式是“闭门觅句”式的苦吟,着意于锤炼字句,在形式技巧上下功夫。“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谢灵运《登池上楼》的名句,意象清新,浑然天成,写出了盎然春意。元好问崇尚自然天成的诗歌,反对雕琢粉饰,因此这里称赞谢灵运的这个名句万古常新,进而讽刺陈师道闭门觅句,只是徒然浪费精神,写不出什么好作品。

13、全词以情见长,句句有情,情真意切,语言清隽,用典自如,充满对青年男女爱情不幸的同情,充满对顽固守旧势力的愤怒,使词充满各种感情。此外,此词运用的手法富杂多变,或议论,或抒情,或写景,或叙事,相互交杂,而却皆有归所,更增添作者所抒发的爱情故事的悲剧色彩。

14、《戏赠看花诸君子》:刘禹锡此诗,通过人们在长安一所道观――玄都观看花这一生活琐事,讽刺了当时的朝廷新贵。这首诗表面上看是描写人们去玄都观看桃花的情景,实质上却是讽刺当时权贵的。千树桃花,喻十年来由于投机而在政治上得意的新贵;看花人,喻趋炎附势、攀高结贵之徒。他们为了富贵利禄奔走权门,就如同在紫陌红尘中赶热闹看桃花一样。后一句指出,这些权贵不过是我被排挤出外以后被提拔起来的罢了。这首诗中的轻蔑和讽刺是辛辣的,所以《旧唐书·刘禹锡传》说是“语涉讥刺”,《新唐书·刘禹锡传》说是“语讥忿”。

15、但是元好问的这种倾向性鲜明的审美观点过于化,文学艺术可以也应当有多元的审美风格。刚健雄浑固然可贵,婉约秀丽也有娱人之美。在诗歌风格上,应当允许审美主体各有其好。不过作为生长在北方,仕于金王朝的诗人元好问来说,倾心于诗歌的雄浑苍茫之美,是十分自然的。

16、因先生享年68岁,故占地面积取8亩,设计构思之用心,实可为精而善耶。坐北朝南,墓地东西长33米,南北67米,封土高3米,直径6米,墓前设有卷棚顶享堂三间,元代石虎、石羊、石翁仲各一对。墓地的享堂中保存有元、明、清历代碑碣25通。其中一块是当地文管所从农民耕种的田里抢救回来的三尺墓碑,碑虽破损残缺,然“诗人元遗山之墓”的字样尚可辨认。碑文六字系先生临终亲嘱。此中蕴意只能从行间字外去解读。它是七百年前的历史的见证,是研究元好问先生近750年以来的真实史料。

17、妆镜韶华,牙签名品,惯看培养经年。何年曾见,槁叶散芳妍。知是毗耶坐客,三生梦、犹有情缘。熏香手,融霞晕雪,来占百花前。嫣然。谁为笑,珠围翠绕,且共流连。待诗中偷写,画里真传。绣帽拥霜凝紫塞,琼肌莹,春满温泉。新声在,梁园异事,并记玉堂仙。(注)此下原附闲闲公同赋另录。

18、郝仲纯使君守坊州,枉道过予于登封,同宿县西峻极寺。会予以事当往山中,仲纯留兵骑见候,且约别于洛阳。明日,大雨三日,辕辙不可行,作此寄之。使君以贵胄起家,风流有文词,仕至凤翔治中南山安抚使,先保陕州有功,故篇中及之。画戟清香,谁得似、韦郎诗笔。还又见、从容车骑,待州西北。竹马儿童应有语,使君姓字人人识。是往时、曾护国西门,金汤壁。千日醉,三更席;事已去,寻无迹。对暮凉灯火,怅然如失。功名知未免,中年离别万堪惜。恨洛阳、风雨暗旌旗,空相忆。

19、《再游玄都观》这首诗是上一首的续篇。从表面上看,它只写玄都观中桃花盛衰存亡,实际上是旧事重提,象权贵挑战。桃花比新贵,种桃道士指打击革新运动的当权者。但是他们已经“树倒猢狲散”了,而被排挤的人,却又回来了,真是世事难料。诗人表现了不屈和乐观。所以,《旧唐书·刘禹锡传》说:“执政又闻诗序,滋不悦”,《新唐书·刘禹锡传》未引诗歌,却引出序中兔葵、燕麦等语尤为不满。

20、这首诗是排斥俳谐怒骂的不良习气,体现元好问尚雅的旨趣。我国自古就有“诗庄”的传统,语言庄重而优雅是古典诗歌的特色。诙谐游戏和詈骂的文字被认为难登大雅之堂的。把文章当作游戏、调笑的工具,初见杜甫《戏作俳谐体遣闷》、李商隐《俳谐》,到晚唐时仿效的人便多起来。严羽《沧浪诗话》称宋诗“其末流甚者,叫嚣怒张,殊乖忠厚之风,殆以骂詈为诗”。黄庭坚《答洪驹父书》“东坡文章妙天下,其短处在好骂,慎勿袭其轨也”。苏轼却认为嬉笑怒骂可成文章,《续资治通鉴》卷八十六云:“轼与弟辙,师父洵为文,常自谓文章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

二、元好问词作属于哪一风格流派

1、流年春梦过,记书剑、入西州。对得意江山,十千沽酒,著处欢游。兴亡事,天也老,尽消沈、不尽古今愁。落日霸陵原上,野烟凝碧池头。风声习气想风流,终拟觅菟裘。待射虎南山,短衣匹马,腾踏清秋。黄尘道,何时了,料故人、应也怪迟留。只问寒沙过雁,几番王粲登楼。

2、落红吹满沙头路,似总为、春将去。花落花开春几度,多情惟有,画梁双燕,知道春归处。镜中冉冉韶华暮,欲写幽怀恨无句。九十花期能几许,一卮芳酒,一襟清泪,寂寞西窗雨。

3、元好问词风以豪放为主,是苏、辛之后豪放词风的高手,然于疏快豪放之中又不乏深婉风致。元好问,字裕之,世称遗山先生,金朝末年至元朝时期文学家、历史学家。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词作既有《水调歌头·赋三门津》、《江城子》那样雄浑直切、慷慨激越的作品,又有《摸鱼儿》那样的以健笔写抒情、风格清丽哀婉的作品。元好问存词近三百八十首,为金代词坛之。

4、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

5、对于该词的本事,元好问用一段小序予以了说明:

6、蒙古太宗十一年(1239),历尽磨难的元好问回到家乡秀容,择居母亲张氏娘家东园。颠沛流离多年方始安定,眼见家乡宁静太平,年成丰收,他如释重负,作了这首曲。

7、《论诗三十首》元·元好问金入洪炉不厌频,精真那计受纤尘?苏门果有忠臣在,肯放坡诗百态新?...

8、(序)泰和五年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日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而识,号曰雁丘。时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9、(注)莲为水芝见崔豹《古今注》,此下原附李仁卿同赋二首另录

10、江城子·醉来长袖舞鸡鸣

11、白发相看老弟兄,恨无一语送君行。至竟交情何处好,向道,不如行路本无情。少日龙门星斗近,争信,凄凉湖海寄馀生。耆旧风流谁复似,从此,休将文字占时名。

12、醉来长袖舞鸡鸣,短歌行,壮心惊。西北神州,依旧一新亭。

13、他日封侯,编简为谁青?

14、看来,况蕙风对这一首有着特别的偏爱,而他说的《宫体》八首则同样有《鹧鸪天》,其第一首为:

15、站在千峰顶上,醉眼朦胧的看着世间万物,都如同秋毫般微不足道。

16、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17、文集:《遗山先生文集》、《元遗山先生全集》

18、诗词鉴赏:燃烧不熄的用世热忱——说杜甫诗《江汉》

19、淅江归路杳,西南仰羡,投林高鸟。升斗微官,世累苦相萦绕。不入麒麟画里,又不与、巢由同调。时自笑,虚名负我,平生吟啸。扰扰马足车尘,被岁月无情,暗消年少。钟鼎山林,一事几时曾了。四壁秋虫夜语,更一点、残灯斜照。青镜晓。白发又添多少。

20、江山万古潮阳笔,合在元龙百尺楼。

三、元好问词集

1、井蛙瀚海云涛。醯(xī)鸡日远天高。

2、韩愈的这种气势雄浑,天然化成的诗歌风格正是元好问所崇尚的,而孟郊的雕琢和险怪的风格正是元好问所批判的。因此,元好问认为孟郊和韩愈不能相提并论,韩愈的作品如江山万古长存,与孟郊比,一个如在百尺高楼,一个如在地下。不过,在诗中元好问对孟郊也有同情之意。

3、西园何限相思树,辛苦梅花候海棠。

4、西山同钦叔送溪南诗老、辛敬之归女几,兼简刘景玄。敬之留别词,并录于此:“谁识虎头峰下客,少时有意功名。清朝无路到公卿。萧萧茅屋下,白发老书生。邂逅对床逢二妙,挥毫落纸堪惊。他年联袂上蓬瀛。春风莲烛影,莫问此时情。”

5、绿映高低树,红迷远近花。

6、《论诗三十首》元·元好问万古文章有坦途,纵横谁似玉川卢?真书不入今人眼,儿辈从教鬼画符。...

7、春色惜天真,玉颊洗风露。

8、(收藏)从0岁到100岁,古人对年龄的称谓,居然这么美!

9、曲学,乡曲简陋的学问。虚荒,虚假荒谬。小说,无足轻重之说。欺,欺人骗世。

10、作为金词坛现实主义词人,他的词笔首先是面向现实的。有“兵尘,家书三月,无言强首。几许光阴,几回欢聚,长教分手。料婆婆挂械多应笑我,慌仲队金城柳。”

11、词的后,是作者对殉情鸿雁的礼赞,他说鸿雁之死,其境界之高,上天也会嫉妒,虽不能说重于泰山,也不能跟莺儿燕子之死一样同归黄土了事。它的美名将“千秋万古”,被后来的骚人歌咏传颂。

12、君应有语,渺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13、18木兰花慢游三台二首

14、云外凤凰箫,天上星桥,相思魂断欲谁招。瘦杀三山亭畔柳,不似宫腰。长日篆烟消,睡过花朝,红蔷薇架碧芭蕉。雌蝶雄蜂天不管,各自无聊。147浪淘沙

15、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

16、(常用繁体字异体字用法表)

17、62三奠子同国器帅良佐仲泽置酒南阳故城

18、金屋暖,玉炉香。春风都属富家郎。西园何限相思树,辛苦梅花候海棠。

19、《摸鱼儿雁丘词》爱情诗元·元好问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

20、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半世飘零的沧桑无奈,自我慰藉中豁达的人生情怀。展示了孤独、落拓而又尚未完全消沉的自我形象。首句营造出寂静冷清的氛围,第二句写词人深夜难眠,起身等天明。然后山月出场,陪衬出词人内心的孤寂。然后,用“万古风云双短鬓,百年身世几长亭”概括出半世飘零,世事沧桑变迁。结尾一句“浩歌聊且慰飘零”展示词人在沧杀岁月中的豁达胸怀。

四、元好问词集本是什么

1、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

2、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3、上高城置酒,遥望舂陵。兴与废,两虚名。江山埋玉气,草木动威灵。中原鹿,千年后,尽人争。风云寤寐,鞍马生平。钟鼎上,几书生。军门高密策,田亩卧龙耕。南阳道,西山色,古今情。

4、其中,“天南地北”从空间落笔,“几回寒暑”从时间着墨,用高度的艺术概括,写出了大雁相依为命、相濡以沫的生活历程,为下文的“殉情”作出铺垫。之后三句由殉情大雁而及人间的痴情男女,其中的“痴儿女”三字饱含着词人的哀婉与同情。结拍四句对大雁殉情前的心理活动进行细致入微的揣摩描写。

5、诗词鉴赏:韵致高远悠悠自得——谈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6、世间东抹西涂手,枉着书生待鲁连。

7、元鼎诗仙,知音少、喜君留迹。还有恨、故山飞去,石城琼壁。征西天有意,四方问舍今何日。便金虬、飞驭解移文,知无及。淮海地,云雷夕;自不负,髯如戟。望幕中谈笑,隐然勍敌。此老何堪丞掾事,佳时但要江山笔。向楚王、台上酒酣时,须相忆。

8、24水龙吟夷睡歌,有契予心,因衍之

9、窘步相仍:窘步,迈步迫促。相仍,相沿袭。这里指以诗唱和酬答时次韵诗受到别人诗韵脚的束缚,不能自由表抒己意。古人有用诗歌相互酬答唱和的传统。起初,和诗时只要和意即可,和诗的体式、韵脚都不用顾虑。但是后来,却发展为和诗必须用所和之诗的韵,这称为和韵。和韵有同韵与次韵之分,同韵,是韵同而前后次序不同;次韵,是韵同且前后次序也相同。这种方法源于元白,皮日修、陆龟蒙也这样写,到了宋代苏轼、黄庭坚后,和韵次韵盛行,成为诗的一种体式。

10、《鹧鸪天·小字缭绫写欲成》元·元好问小字缭绫写欲成。印来眉黛绿分明。水流刻漏何曾住,玉作弹棋尽未平。...

上一篇上一篇:有关于月亮的诗(精选文案72句)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foo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