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朱丹溪
1、中医辩证施治心脏病(冠心病)、脑梗塞、脑淤血、脑血栓!
2、回到杭州后,他的一位好友知道了他这几年的经历后,大笑说,你不用费那么大的功夫,附近就有医学大师,这个人就是同一郡的罗知悌先生,人称「太无先生」。他精通医学,得到了金朝刘完素第二代传人的真传,又兼通张从正、李东垣两家学说。也就是说,朱丹溪之前的金元三大家,罗先生都通了。
3、宗师这个称谓,可不是随便给谁的,后世很多人都不知道为什么这个称谓给朱丹溪了,大家都跟着嚷嚷,说这个职称评错了,这职称该给我,其实没错,人家贡献在那儿摆着呢,大家就别争了,您能说出这些话来,就和人家丹溪翁不是一个段位的了,根本就不是一个层面上的,再修行一下吧。
4、这个就是朱丹溪的倒仓法,这个倒仓法在后世有名,因为大家一讲这个病例,就讲朱丹溪的事儿。这个方法奇怪,但是这个病例又不可否认,许谦许文懿公,是儒家很著名的人物,在当年也是朱熹的正传,这个事儿撒谎是不可能的,朱丹溪这样的人也不可能撒谎,确实给老师治好了。而且老师确实是病了好几十年,难受的不得了,腿疼,动不了了,几乎要瘫痪了,已经完全不能行动了,被朱丹溪给治好了,又生一个儿子,又多活了十好几年,所以老先生身体还不错。所以这个方法还是有效的。
5、另外一方面朱丹溪有个特点,什么呢?特别喜欢讲好事,什么意思呢?对于讲人生的道理特别热衷,比如说讲天人感应,谁做好事,老天让他越来越幸福,谁做坏事你看得到惩罚,这些人生的道理特别愿意讲。宋濂的原话“反复不厌”,他一点都不累,特别愿意讲,而且他讲话特别生动,切中要害,谁都愿意听。宋濂说的“人既易知昏明强弱,皆获其心”,无论头脑比较迷糊的,还是你聪明人,还是这种特别强的人,还是弱者,朱丹溪的讲话他有针对性,对谁讲大家都服,讲太对了,无论什么人都愿意接受他的思想。
6、但各位听友请注意,这个方子用起来是有很多注意事项还有禁忌的,所以不要自己乱试。
7、这位许文懿是谁的学生?是朱熹传下来的,四传弟子,是正统的儒家的门派,宋代的儒家分成门派,他是朱熹这一派正统的学者。然后朱丹溪一看大家都去学他,我也想学去吧,为什么?我都混到这么大岁数了,我没什么成就啊,于是就去学去。结果一学让朱丹溪的灵魂彻底改变了,当时自己讲的,看我前边写的,汗如雨下,一想自己以前那种状态,无所作为的状态,汗如雨下,于是深刻的反思。于是认真地开始学习儒家思想,这是正统的思想,就开始学,不断地学,越学越深刻,应该说朱丹溪是朱熹这一派正宗的传人,也就是说他在儒家整个学派里的地位高的。
8、所有的身病,都是心病的外延(荐)
9、身体是不会说谎的,所有的病都是是内心的呼喊和求救信号
10、这个方法怎么做呢?这个方法很有意思,首先是买黄色的牛,黄牛肉,这个牡牛(即公牛)的肉,“择肥者”,看肥乎点的,买一二十斤,这个量是不少的,我们一般买十斤多就可以了。用长流水,煮的特别烂糊,用布过滤,把渣子过滤走,剩下汤,那么汤入锅里面,再去小火浓缩它。到什么时候好呢?到琥珀色的时候,带着那种黄色,透明的感觉的时候好了。
11、到次年三月,到三月份的时候,朱丹溪给治了,“遂作此法”,什么方法呢?叫倒仓法。这个方法用了以后怎么样?“节节如应”,好的快,马上身体开始变化了。“因得为全人”,什么意思呢?原来是残废人,现在是全人,好了,正常人了。“次年再得一男”,这个厉害了,第二年老先生又生一个儿子,“又十四年以寿终”,又过了十四年以后,这个人确实是高寿,以正常的年岁去世了。这个去世也有详细记载,朱丹溪后来也是侍奉他老师,朱丹溪赶到的时候,许文懿公已经要不行了,他端坐在那,朱丹溪就说一句话,说老师,您的目光有点斜了,于是许文懿马上把目光端正,然后去世了。
12、"宁静",自古就是中国人修身养心的关键
13、(内五行的病)肝病,心病,肺病,胃病,肾病是怎么来的?
14、syyuandongli@sina.com
15、奇艺网的自办节目(亲,如果对你有用请评价我的回答,“对我有用”,同时请您经我的答案给予好评,谢谢喽)
16、养生从养心开始,减肥则从消气开始
17、从这段话里边我们可以看出来什么?就是朱丹溪当时已经有地位了,说“君居江南而失此人”,在江南你却不认识这人,那你将来有点跌份。所以说朱丹溪在儒家里边,在朱熹的学术传承里边,应该是有一定地位的。这说明什么呢?他的学术根基,是以儒家思想为学术根基的。
18、“重阴思想”是对阴阳关系的探讨,《易》提倡重阳“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但其中仍然存在重阴的观点,损卦彖辞言:“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损刚益柔有时。损益盈虚,与时偕行。”此外,河图中蕴含“天一生水”之理,一为数源,为五行生成之首,故阳根于阴,阴为阳之基。结合朱丹溪所在的时代背景,这些重阴思想客观上加深了丹溪对“阴”重要性的体会,并奠定了丹溪学派的主旋律,这便是“与时偕行”的体现。《丹溪心法》中提到:“水包天地,前辈尝有是说矣……自上而下,三焦脏腑,皆囿乎天一真水之中。”
19、首先,痰瘀久了就积聚成了有形的东西,依附在肠胃里。依附在这么回环曲折的地方,就不是一般的丸散能搞得定的了。
20、朱丹溪就是按照这个原理,用了呕吐法,病人呕吐完后,病就好了。因为呕吐,气有出路,气一通水就通,小便自然就通了。
二、朱丹溪
1、我对自己的一切言行、境遇和生活负完全的责任
2、朱丹溪的这些让大家养心的理论,在今天其实是有着特殊的意义的,比如,今天我们食物的丰富程度,是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而且我们现在老百姓的手中富裕了,这些丰富的食物我们都可以敞开了吃了,但是,我们是否能够控制住自己对美食的喜爱,适当地摄取食物呢?恐怕未必,各种翻着花样的烹饪手段,更增加了我们的食欲(注意,这就是欲望啊),所以我们往往会摄入超出我们的身体负荷的美食,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很多和营养代谢相关的疾病急剧增减的原因。
3、语音文字◎罗大伦|编辑◎紫叶
4、我们会不会觉得这个方法有点匪夷所思呢?或者解释起来不符合现代人的思维习惯呢?但关键是看疗效!
5、金元时期是医易学发展的特殊时期,医易汇通从理论转向临床。朱丹溪作为金元四大家的集大成者,其医学理论极具易学特征,不仅丰富了易学的实践内涵、开拓了利用易学的新思路,也发展了中医理论体系,为临床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本文从丹溪学术思想的源流历史、核心理论、引用或应用易学三个方面,探讨易学在丹溪学术思想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探析丹溪学术思想的易学内涵,以加深对丹溪学术思想的理解,拓宽中医学的研究思路。
6、通过对丹溪学术思想核心的分析,可以看出丹溪并非机械地套用易理,而是吸收了易理的思维方式与研究方法为自己所用,通过易学构架出了极具特色的医学理论。易学元素在丹溪著作中广泛出现,从这里可以看出丹溪是谙熟《易》的,能够熟练地运用易理来解说医理。本节列举丹溪著作中引用易学的部分,并阐述其在组方用药中的应用。
7、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
8、朱丹溪医术高明,临证调节效如桴鼓,多有服药即愈不必复诊之例,故时人又誉之为“朱一贴”、“朱半仙”。
9、朱丹溪,他名叫朱震亨,元代(公元1281~1358年人)浙江金华义乌人。因为他住的地方有条美丽的小溪,叫做「丹溪」,所以他晚年被称为「丹溪翁」。
10、有位先生,叫赵立道,快要五十岁了,一般这个年龄,大家的性情都该很平和了,这位不行,还是脾气暴躁,但是身体却不是很好,是“质弱而多怒”,七月份的时候,天很热,有一天,这位赵立道突然感觉自己很饿,于是“大饥索饭”,就是向家里人要饭吃。家里人一看,这位是急脾气啊,平时就是要什么必须来什么的主儿,于是赶快就给他准备饭,可是,这个饭要做好,也需要一个过程啊,不能说要吃饭就马上能端上来饭啊,“其家不能急具”,结果这位赵立道很不爽,“因大怒”,就这么点事儿,跟家里人就急了,大发脾气。
11、朱丹溪是我国宋末元初的一位著名医家,与李杲、刘完素和张从正并称为“金元四大家”。朱丹溪的本名是朱震亨,丹溪是他的号,相传他的家乡浙江义乌有一条河叫“丹溪”,当地的人因为他医术高明,爱戴他,就尊称他为“丹溪先生”。朱丹溪的家学渊源,祖父和外祖父都是诗礼望族,所以朱丹溪自幼就在母亲的教导下潜心学习理学,长大后还娶了道一书院院长的女儿为妻。
12、现代心身医学理论认为,人是大脑皮层统率的完善生物体。因此,心理因素对人的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道德感是人的一种社会性高级情感。自我道德感的满足,缓解了这方面的情感矛盾,减少了心理冲突,并通过大脑皮层,又给生理机制带来良性影响,从而有益于人的健康。
13、我们学习这个什么呢?我们一定要保持脾胃的冲和之气能正常运行,不要把脾胃里面,自己人为的造各种责任堆在一起,垃圾全堆在里面,会导致身体各种问题,甚至出现像许文懿公那种严重的问题,甚至腿都动不了了,这个就是脾胃在人体健康里面的重要性,这篇文章实际上我们得到这么一个结论。
14、这便是「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想法。而这时的朱丹溪,已经过了40岁了。
15、朱丹溪就喜欢这样的事,一听你们这么关爱,大家互相这么好,正能量,和睦相处,朱丹溪一听这事“喜动颜面”,但凡他家有什么事,喜动颜面,高兴啊,一听人家事,好,开心,鼓励。但凡在郑家有什么丧葬嫁娶,有什么大事,一定要咨询朱丹溪来定,说明什么?两家关系太好了,朱丹溪很有学问,人家是儒家大师,知道各种说法,帮你定什么什么日子。
16、所以当时我在家里应该说是没有任何的收入,就在狂写,当时在天涯论坛里边狂写,每天都写几千字出来。当时答应的是什么?日日都更新,每天都写,当时确实付出了很多辛苦,但是现在回过头来一看,觉得还值得,为什么呢?这些医家确实了不起,这些内容不写出来,现在有很多人不知道,谁是朱丹溪?谁是李东垣?都不知道,大家对中医了解可能也就知道一个扁鹊而已,知道很少一点医家。当然经过这些年的推广,现在已经很多人知道李东垣是谁,朱丹溪是谁等等,慢慢开始知道了,所以这是我当时做的工作。
17、学习古中医,伤寒论经方传承
18、朱丹溪治病的效果,让原来那些嘲笑、排斥他的医生们心服口服。不久,他的声望就传开来了。
19、另外一个细节是怎么回事儿,是这样的,他也可能确实懒于见这些人,为什么呢?他可能觉得真的认真想学中医的人太少了,后的时候有人跟他说了一句话,说什么?这是朱彦修,这人你可不要小瞧他,在儒家里边人是有地位的,朱熹的正传,说“君居江南”,你在江南待着“而却失此人”,失去跟这人交往的机会,那是你将来大家会点评你,会说你这人不地道的,大概这意思,“君居江南而失此人”,你将来会后悔的。罗知悌一听,这话说的有道理,于是整理仪容出来见朱丹溪,结果一见果然是好后生,两人一见如故。所以他用了一年半的时间,把自己的学术思想全部传递给朱丹溪了,这是一段佳话。
20、『刘善人』只有把良心翻过来,把五毒倒出去,病才能从根上得到清理,你才能变化心性、变化气质。
三、朱丹溪将理学结合于医学,推动了医学理论的发展
1、朱丹溪用什么方法调节呢?这个方法叫做「倒仓法」。「倒仓法」曾经在一部很热的韩国剧《大长今》之中出现过,不过大长今的故事年代,比朱丹溪的年代要晚。
2、朱丹溪诊了他的脉,就告诉他说,你这是真热假寒的病。于是让他服了辛凉的药,吐了一升左右的痰,盖在头上的棉被因此减去了一半;之后再用散体表、清里热的防风通圣散给他服用,病就好了。
3、朱丹溪的医德还相当好,对来他家看病的患者,他真能做到不问贫富贵贱,普同一等。各地来请他看病的人,朱丹溪也是不分寒暑,不分昼夜,不管路途多么艰险,天气多恶劣,只要他抽得出身,都一定前往治病。
4、第确实因为吐和泻,后世的人有点不愿意那么折腾了,在朱丹溪的时代,吐是很正常的,把病一吐干净了,好了,很正常。现在不行了,患者吐的难受的要死,患者下次不找你了。因为吐和泻有一定的痛苦性,所以这个方法,后来慢慢大家不用了。但是大家要知道,倒仓法这个事儿,是中医里的一个典故,用好了以后,确实效果很好。
5、郁是很多疾病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你看我们现代人,生活压力,工作压力,健康压力等,或多或少、或轻或重都有郁闷在。
6、这种七情之偏,五味之厚,会伤脾胃的冲和之气,所以导致里面有积食,堵在里面。然后我们吸收这些营养垃圾没有排出去,好多人是这样,水湿停在里面,成痰,跟没有排出去的废物凝结成痰,导致瘀血又留在里面,所以水湿痰、积食和瘀血“互相纠缠,日积月深”,越积越多,后怎么样呢?形成里面乱七八糟堵在里面了,我们的肠道脾胃堵在里面了。
7、5以十二消息卦论阴阳消长
8、来吧,一起学好中医文化
9、==========END==========
10、参心宽则病自痊愈——浅谈情绪对疾病的影响
11、艺成之后,以「倒仓法」为老师治病
12、西学中说出了心里话:中医治病,能去根!
13、这里,真可称得上《大医精诚》的那一段:「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
14、我为什么这么讲?后边有个细节,他后来去拜罗知悌为老师。我前面讲过,在杭州,罗知悌是“金元四大家”前三位思想的一个继承人,这罗知悌当然地位高,他跟宋朝的理宗皇帝关系好,照顾理宗皇帝的人。他在杭州深宅大院,有地位,一般人见不到他,所以朱丹溪去拜他为师,三个月没进他家门,在门口大风雨不易,大风雨,刮大风下大雨,朱丹溪还以拜谒的身份站在人家门口,的恭敬,想见罗知悌。但是罗知悌就是不见,为什么?想见他的人太多了,他不见,一方面他用这种方法来考验,到底谁真想学,所以“不见不见”,能坚持三个月这个人是真想学的。
15、火为阳,应在下;水为阴,应在上,与泰否二卦异曲同工,丹溪以既济、未济卦论水火关系的思想在丹溪学派中发挥尤甚。《格致余论·房中补益论》载:“人之有生,心为火居上,肾为水居下,水能升而火能降,一升一降无有穷己,故生意存焉。”《局方发挥》云:“传化失职,清浊不分,阳亢于上,阴微于下,谓之阴平可乎?谓之阳秘可乎?”而《丹溪心法》有云:“阴不可无阳,水不可无火,水火既济,上下相交,此荣卫所以流行。”又云:“贵乎水火升降,精气内持。”还云:“使水火既济,阴阳叶和,精气自固矣。”围绕“使水火既济”这一目的,丹溪所创之大补阴丸能体现“水升火降”的调节思想,其中黄柏、知母可降火,而熟地、龟板、猪骨髓则补水,水盛则自升,从而水火既济、阴平阳秘。
16、夏三月:关于养心及心脏病的论述|董洪涛
17、生病的孩子,八成是因为伤了心!
18、所以,他们听了朱丹溪讲的学医心得后,都大表惊怪,对他既是嘲笑,又是排斥。
19、百病由心生,养心可以治病
20、周当时可能不太以为然,没有按照朱丹溪的嘱咐来做,后来朱丹溪得知,周进士背部发了毒疮,病死了。
四、朱丹溪相火论
1、所以朱丹溪他从儒家思想,程朱理学,从朱熹的思想里边,把调心的部分给拿来。因为当时儒家特别重视控制欲望,他发现欲望是个问题,他有句名言是什么?“存天理,灭人欲”,灭人欲的“灭”有点说的,灭是我们的愿望,但是灭不掉,欲望总是出来。但是控制欲望是对的,为什么?因为确实是我们欲望滋生,引起了我们各种的行为开始失常了,“我要当处长,我要挣小目标一个亿,我要拼了,我要怎么怎么样”,各种欲望出来。就包括简单的饮食,你看到红烧肉你控制不住自己,这都是欲望,食欲,所以眼耳鼻舌身意,我们的五官等等给我们带来各种欲望,眼睛看的是色欲,鼻子香的,舌头味欲,听的美好的声音等等。
2、传播国学|传承国医|弘扬国粹|共铸国魂
3、那么今天讲这个故事是什么呢?是我在小说里面,在我以前的书里面写过的,朱丹溪调节他老师的这个故事。他老师许文懿公,叫许谦,是朱熹的正传,就是程朱理学的传人,在学术上有地位。当时来到朱丹溪家附近,在山里讲学,朱丹溪听说有这么一位有名的老师来讲学,于是就跟着大家去学去了。因为当时很多人去学,这好像是当时的潮流一样。
4、罗博士写的朱丹溪生平故事回顾
5、所以,人家朱丹溪老爷子那真是牛啊,在那么早以前,就天天喊着“养心”了,仔细看看古今文献,在这方面突出的,还真就朱丹溪一个人,所以,人家被称为“一代宗师”。
6、☼罗博士讲朱丹溪医案音频
7、那么改变了以后,后来想考科举,考科举卜了一卦,一卜这个卦不好,有说是试了一下,去考了一下,没考好,没考上。当时朱丹溪就陷入人生的矛盾里面了,到底怎么办呢?还接着往下学吗?这个时候许谦就观察朱丹溪这个学生不一样,他特别聪明,如果你要是把聪明才智放到学医上面,你应该有成就的。于是朱丹溪听老师劝,把以前考科举的书都给烧了,扔了,开始认真学医。
8、但朱丹溪提出的另外一个对疾病的认识,更有现实意义。学中医的人都知道,肝的一个主要功能是主疏泄,就是要让体内气的运行保持流畅,其实第一次提出这个观念的就是朱丹溪。
9、人类身心疾病均源于自我冲突
10、刘河间:寒凉派(六气皆能化火)张子和:攻下派(主张攻邪)李东垣:补土派(脾胃五行属土,提倡脾胃常不足)朱丹溪:补阴派(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11、比如举例子当时在浦阳有一个郑家,郑家是什么家族呢?十世同居,十代人在这儿一起居住,这一家在历史上特别有名,怎么有名?特别和睦,这家都是鼓励好事,如果外边儿女当贪官了,回来,对不起进不了宗祠,拿了很多东西回家,这家族都不能让你家门,你的名字不会列在将来祖宗的排表里边去,这家这么正,家风这么正,特别的和睦,里边互相关爱等等,气氛特别好。所以历朝历代,不仅仅是朱丹溪这时候,历朝历代都有皇帝给这家下表彰,也就是说全国奖励模范的家庭,大家族好多人在一起生活,居然这么和谐,为什么呢?大家学习伦理纲常互相关爱是这样的,所以这家族的和睦。
12、但是有些虚症的,气血俱亏的,尤其脑出血,有些病症那气再拖一点就完蛋了,这个人走了。对这种特别虚的症,你用了以后,这个人承受不了这么折腾,很容易出危险。所以后世很多医家提醒,这个事儿只针对脾胃里面有食积,有痰湿瘀血,混浊在里面,或者阻碍了经络运行等等,出现的疾病,大家记住这是实症。
13、祈愿: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人无病厄,富贵康宁;长寿好德,善始善终.
14、☼孙思邈告诉我们:生活细节很重要
15、同时,这些情绪过度,还会具体地导致我们人体气机的紊乱。比如:怒则气上。《黄帝内经》里面就记载过“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还有悲则气消。这在临床上经常见到悲伤导致的患者情绪低落、意志消沉、乏力懒言等。惊则气乱。猝然受惊,会导致心神不定,气机紊乱。思则气结。思虑过度,导致气机结滞,反应迟钝,不思饮食,运化不利等。恐则气下。会导致肾气失固,二便失禁等。
16、所以,公黄牛肉汁在这里有两个作用,一是推陈致新,去垢除病;二是润泽枯槁,扶虚补损。
17、朱丹溪(1281~1358年),名震亨,字彦修,元代著名医学家,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市)赤岸人,因其故居有条美丽的小溪,名“丹溪”,学者遂尊之为“丹溪翁”或“丹溪先生”。朱丹溪医术高明,临证调节效如桴鼓,多有服药即愈不必复诊之例,故时人又誉之为“朱一贴”、“朱半仙”。倡导“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说,创阴虚相火病机学说,善用滋阴降火的方药,为“滋阴派”(又称“丹溪学派”)的创始人,与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并列为“金元四大家”,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著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丹溪心法》、《金匮钩玄》、《素问纠略》、《本草衍义补遗》、《伤寒论辨》、《外科精要发挥》等。其故里浙江义乌有墓园、纪念堂、纪念亭、丹溪街等
18、运动,是一切的良药
19、讲得简单一点,刘完素、张从正更擅长用寒凉的方式来清实热,而朱丹溪更关注用滋阴的方法来清虚热、虚火。所以,朱丹溪在金元三大家之外,就又成了一派——养阴派。那么他与金元三大家合在一起,就叫「金元四大家」。
20、朱丹溪善于使用一些稀奇的方法为人治病,而且一生为后人留下了一大批重要的医学著作和诊疗经验,其中《格致余论》、《本草衍义补遗》、《丹溪心法》、《医学发明》、《脉诀指掌》、《平治荟萃》、《语法机要》、《丹溪医要》、《脉因证治》等书,是其代表作。这些著作,为我们后人研究朱丹溪的学术思想提供了宝贵的有价值的史料。朱丹溪门人很多,如戴元礼、王履等,这对明清时期医学的发展,影响很深,是金元时期学派其他大家所不能比拟的。
五、朱丹溪格致余论
1、本文原载于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年10月第45卷第10期,参考文献略
2、所以朱丹溪重视人的性格、性情,他的欲望等等,跟他身体疾病的关系,这个是他看病一大特点。我开方给你治身体,同时我分析你心理的问题,你的心理处于什么状态,怎么去调整你心里状态,朱丹溪已经想到了,而且已经做到了,他教大家收心养心等等这些东西已经做到了,这是身心双调这个层次。更高一个层次是什么?朱丹溪其实做的更了不起,就是你从心理上讲,有时候心理的事讲讲,当时讲完了就好了,转身就忘了。所以有时候心理层面的问题你调整它,不足以解决根本问题,终要靠思想体系,境界上升,这需要你医者的修为。
3、也有记载的是什么呢?因为朱丹溪记这个医案,后面说过多少年以后,老师去世,根据老师去世年龄算,好像又应该是在他跟罗知悌学之前。所以有这么两种说法,大家要知道,这个我们不去多讲了,因为学术界的事儿,总是在讨论。当时具体怎么个情况,我们也不是特别清楚。
4、忙,实乃心死,疾病自然发生
5、朱丹溪是宋末元初的一位名医,医术高明,他与李杲、刘完素和张从正并称为“金元四大家”,他本名是朱震亨,丹溪是他的号。
6、放生三年治好我的狂躁、抑郁精神病和心脏病
7、后说一句话,现在,世界卫生组织已经修改了“健康”的定义,把道德的概念加了进去,认为人在身体、心理、社会适应性和道德四个方面都没问题,才是健康。原来的定义里面就有前三个,我们已经觉得过分了,现在又增加了,看来想要健康越来越难了。
8、所以,后世有人说:杂病用丹溪,就是说在杂病方面,朱丹溪的贡献大。朱丹溪的弟子们为他总结出了著名的“四伤理论”,就是说朱丹溪擅长调节气、血、痰、郁四个方面的问题。
9、《格致余论·房中补益论》曰:“易兑取象于少女。兑,说也。遇少男艮为咸。咸,无心之感也。艮,止也。房中之法有艮止之义焉。”朱丹溪言咸卦有代表男女交合之意,又强调艮卦之“止”,其思想源自《易经》咸卦彖辞“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说,男下女,是以亨利贞,取女吉也”。朱丹溪言:“房中之法有艮止之义,若艮而不止,徒有戕贼,何补益之有?”由此提出了人应当节制房事的养生思想。
10、罗大伦:不修好自己的心,孩子一定爱生病!
11、周进士很高兴。但朱丹溪说:「你这个病虽然现在好了,但还得用清淡的食物来调理脾胃,保养精神。否则,之前积存下来的附子毒性一发作,恐怕就不能治了。」
12、除上文所提到的内容外,还有一些地方出现了易学元素。如《饮食箴》中“易之象辞,曰节饮食”引颐卦大象辞;《相火论》中“彼五火之动皆中节,相火惟有裨益造化,以为生生不息之运用耳”,“中节”引蹇卦九五爻小象辞“大蹇,朋来,以中节也”,“生生”则出自《系辞传》“生生谓之易”。综上可见,朱丹溪能够利用易学构建自己的学术理论,熟练地运用易学说理,并以易学指导了自己的临床实践。
13、这种脾气,大家看看,其实是很不利于养生的一个性格,结果怎么样呢?吃完了饭,两天后,患了滞下这个病。我们讲过,滞下是痢疾的一个别名,这位赵立道一边泻肚子,一边还很口渴,于是就自己用冷水,调了些蜂蜜来喝,觉得很痛快,结果滞下还真的有点缓解了,可是就是不能痊愈。
14、好听的文化,好学的中医
15、跟高层有意见分歧吧!!理念不同,我们看到的总是风光的一面,背后的呢,早就说要离开了浙江卫视,支撑到现在也不容易啊
16、我是希望什么呢?我希望我要一直讲下去,真的让朱丹溪被天下人所知,大家了解这位了不起医生的境界,了解他的医学框架,了解他里边的道和术,治病方法术,道层面的东西大家都要了解,不让他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这样后世人继承财富以后,我们才能保护我们大家的身体。所以我们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先一定要做好继承工作,我就是来做这工作给大家来讲。
17、朱丹溪是个聪明的主儿,人家从理学思想出发,认识到了养心对健康的重要性,并为中医的情志病的调节开创了一片新的天地。在中医理论中,外感病和内伤病是两大分类,而内伤病的主要病因就是饮食劳倦和情志失调,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大哥为饮食劳倦的调理确立了万世典范,而朱丹溪则对情志的调理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8、朱丹溪知道以后,并没有放弃,相反更有诚意。当时他已经45岁了,却像一个小学生一样,每天恭恭敬敬地站在罗太无先生的门口等待他的接见,从早到晚,风雨无阻。这样坚持了几个月,杭州城里的读书人都看不下去了,他们一齐去向罗知悌求情,再加上罗知悌也确实被朱丹溪的精神感动了,终于接见了他。
19、丹溪强调“阴升阳降”,《格致余论·臌胀论》言:“是脾具坤静之德,而有乾健之运,故能使心肺之阳降,肾肝之阴升,而成天地交之泰,是为无病之人。”又言:“脾土之阴受伤,转输之官失职,胃虽受谷不能运化,故阳自升,阴自降,而成天地不交之否。”泰卦为坤卦在上,乾卦在下,为天地交泰之象,丹溪将之应用于人体,是十分典型的医易思想。在用药上,丹溪将脾胃看作泰否升降的枢纽,欲使阴升阳降,必先顾护脾胃,因此尤其善用人参白术。据统计,丹溪留世的医案中,用人参、白术、黄芪的医案有203则,占比达70%。
20、但是,我们是否能够控制住自己对美食的喜爱,适当地摄取食物呢?恐怕未必,各种翻着花样的烹饪手段,更增加了我们的食欲(注意,这就是欲望啊),所以我们往往会摄入超出我们的身体负荷的美食,这也就是现在很多和营养代谢相关的疾病急剧增减的原因。
六、朱丹溪
1、自成一家,创制「越鞠丸」
2、文末留言区开放,欢迎踊跃参与讨论。本平台支持言论自由,精选留言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3、其实理学思想有很多合理的地方,但是被这句话给毁了,“灭人欲”,可能吗?把情欲灭了,有本事你朱熹别找老婆了,别生孩子了,可是朱熹同志显然也做不到,因为他的后代还很多啊,所以合理的解释是“控制人欲”。
4、关于“劳心者伤阴”的原理,朱丹溪认为,人体“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而这个“郁”产生的原因,主要就是情志怫郁,影响了气机的正常运行,结果导致了身体的各种疾病,其中严重的就是阴血暗耗。所谓情志怫郁,就是所愿未遂,之所以未遂,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所愿太大,欲望过高了。
5、所以,对中医的很多治法,我们不要想当然认为,这怎么可能?
6、给大家先举个朱丹溪治病的例子。
7、朱丹溪笑了笑,说:“勿多疑,待以日数,力到当自止”。结果,又过了四天,呃逆就停止了,同时滞下也痊愈了。
8、一个有德之人,心态平和,不亏着不欠着谁的,看人生起伏都很坦然,乐于帮助别人,自己心里也留下了很多的玫瑰香,这是人们得以长寿的基本要素。
9、在朱丹溪的病案记录中,这种方法还不止用过一次。记载还有另外一个病人,也是病治好后的第二年,也得了一个儿子。
10、李辛:大病是吃出来的吗?未必!80%的疾病跟心理因素有关
11、我拿这个医案要说明什么呢?中医认为,很多病都是我们内心所生的,我们人活着好的状态是“恬淡虚无,真气从之”——《黄帝内经》,如果我们养心不够,心里面不安定的话,那么很多情绪就会过度,那么这种过度的情绪,就会损伤我们自己。
12、封面图及插图为包图网授权使用,请勿盗作商用。
13、所以身心双调的模式我是跟朱丹溪学的,我觉得朱丹溪是一位伟大的医生,他所建立的医学框架至今也是我们追求的重要方向,我们大多数人是无法企及的方向。所以他被称为一代医宗,这是后代很多人都不懂的,多数医生在术的层面去转,甚至有的医生转着转着觉得朱丹溪滋阴,强调伤阳气,这人水平不行,好多中医这么讲,朱丹溪水平也就会滋阴,阳气伤了,这人水平就太差了,跟着乱嚷嚷。我觉得他们都没看过朱丹溪的书,而且他不了解朱丹溪整个的医疗框架格局,所以这是可惜的,这么一个宝藏式的人物,宝藏式的学说,因为您不了解,或者因为您听了某些偏见,您就没去多去学习,我觉得您境界提升上去是很难的。
14、不过,因为生活环境、工作环境还有生活习惯的改变,阴虚这类病,在现代比较少了。
15、膀大腰圆,上公共汽车和孕妇抢座位的,回去偷着哭吧,对不起了,这回您算是不健康了。
16、为什么现代女性健康会出现这么多复杂问题?
17、朱丹溪是“滋阴派”的代表人物,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及“相火论”,主张滋阴降火,擅治内伤杂病。朱丹溪(一二八一-一三五八)元医学家,名震亨、字彦修诞生於浙江羲与县赤岸镇在学术上强调养阴和泻火二法,被称为“养阴学派”的鼻祖对火症的调节有精辟的论述在熟性病的调节方面有重要的指导价植。著有《局方发探》、《格致馀论》、《素问纠略》、《本草衍羲补遗》、《伤寒辨疑》、《外科精要发探》等
18、A4纸为什么是这个尺寸?背后居然隐藏着好玩的数学原理
19、从“藿香正气”说起,聊聊中医的那些事
20、朱丹溪字彦修,名震亨,因家乡有条美丽的小溪叫丹溪,死后,人们尊称他为丹溪翁。由于他医术高明,治病往往一帖药就见效,故人们又称他为“朱一帖”、“朱半仙”。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县)人,生于至元十八年(公元一二八一年),卒于至正十八年(公元一三五八年)。朱丹溪倡导滋阴学说,创立丹溪学派,对祖国医学贡献卓著,后人将他和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一起,誉为“金元四大医家”。代表作品:《格致余论》、《局方发挥》、《本草衍义补遗》
1、『刘善人』倒病步骤,真诚忏悔。心诚则灵,忏悔一定要真切,这样才会有效验。
2、具体的是:心在志为喜为惊,过喜或过惊则伤心;肝在志为怒,过怒则伤肝;脾在志为思,过思则伤脾;肺在志为悲为忧,过悲过忧则伤肺;肾在志为恐,过恐则伤肾。所以,根据中医理论,任何的情绪过度,都会引起相关的脏腑功能的紊乱。
3、朱丹溪在看病的时候,这是我一直强调的,朱丹溪的病例有大的特点,与其他医生完全不一样了,就是他往往在病例的开始把患者的性格给写出来,比如说急躁,他就会怎么样?写了性急,性躁等等,就写出来。各位这种在病例里边把患者性格写出来的这种做法其他医生没有,就少的,常规写,基本上50%以上都写得少,到今天为止,您说您看病医生把你性格写出来,我觉得做不到,今天为止的医生可能做的都不如朱丹溪好,就是你做不到的一点。
4、放生三年治好了我的狂躁、抑郁精神病和心脏病
5、那用肉汁,为什么要用公黄牛肉的肉汁呢?
6、另外,现代人所面临的生活工作环境远比古人复杂,社会上的诱惑也多,工作的节奏也快,压力大,因此导致情绪不畅的状况也的多,往往是在一天里面,我们都可能经历数次的七情的转变,比如上午业绩公布了,成绩不错,我们心里面很是欢喜,下午有客户退货了,我们又经历了担忧,然后领导批评了几句,我们又经历了“恐”,等等,这样的经历远比古代小农经济时期的老百姓来得快,因此,我们的身体出现因为情志而导致的问题的机会也就较多,如果不能及时的调治,那么就会影响我们的工作和学习,所以,朱丹溪的这些养心的理论对于我们就更加适用了。
7、错了。养生的至高境界,是“仁者寿”。即德者寿,这是我们中国儒家养生思想的至高境界,语出《礼记·中庸》引孔子:“故大德……必得其寿。”
8、修行人要谨记在心的100条生命规律
9、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10、错了。养生的至高境界,是“仁者寿”。
11、要注意,朱丹溪虽然叫「养阴派」,但从他的见解就能看出,他的调节并不局限在养阴,而是对于各家的方论几乎无所不通。
12、但是这个方法尝试的人特别少,后世很少有人尝试,为什么呢?我跟大家聊一聊,是这样的,这个方法里面难的在哪呢?难点在喝这个牛肉汤,牛肉熬完汤以后,你把这个汁过滤出来,再给它浓缩成琥珀色,喝几十碗,那个是需要勇气的,因为这个东西,不一定那么好喝,一般人承受不了。喝的这个过程,确实有人体会过。我们上海一位教授,他的韩国学生体验过,韩国学生学中医,当时在上海,在一个韩国商社里还任职,任总经理职务,他就特别崇拜朱丹溪,觉得这个方法很厉害,自己正好当时在上海应酬,吃得很胖,觉得精力特别衰退,韩国人就有这种实验精神,你们不试,我来试,我吃。
13、厚德载物!草木金石仅除身病,正己培德方祛心魔!
14、有位先生,叫赵立道,快要五十岁了,一般这个年龄,大家的性情都该很平和了,这位不行,还是脾气暴躁,但是身体却不是很好,是“质弱而多怒”,七月份的时候,天很热,有一天,这位赵立道突然感觉自己很饿,于是“大饥索饭”,就是向家里人要饭吃,家里人一看,这位是急脾气啊,平时就是要什么必须来什么的主儿,于是赶快就给他准备饭,可是,这个饭要做好,也需要一个过程啊,不能说要吃饭就马上能端上来饭啊,“其家不能急具”,结果这位赵立道很不爽,“因大怒”,就这么点事儿,跟家里人就急了,大发脾气。
15、据说,这位罗先生还曾经对人说:「我一生所学,多亏有了这个徒弟,才不愁没有传人了。」
16、还有一例,说一名男子,小便不通,医生用常规利尿的方药来调节,反倒更重了。
17、为什么劝你不要压抑情绪?因为很多疾病,都是心病
18、得民众的拥护,连官府都忌他三分。丹溪30岁时,母亲患病,而"诸医束手",因此他就立志学医。他刻苦钻研《素问》等书,"阙其所可疑,通其所可通",克服了学习上的种种困难,经过5年的勤奋苦学,既治好了母亲的病,也为日后的医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19、刘完素深研《内经》,“法之与术,悉出《内经》之玄机”(《素问玄机原病式.自序》),在研究病机十九条的过程中,对火热证治的研究尤为深入,渐渐形成主火论者,并注意仲景《伤寒论》对外感病仅强调伤于寒的一面,且用药多辛温,另《局方》中,用药也多辛燥,而刘完素生于北方,世人禀赋强壮,且其所处时代正值疫病流行,“故‘以仲景寒热二证不分,其方又过于辛热’,这非但不能治病,反而贻害无穷,甚则置人于死地。”(1)创立了火热证治,强调外来火热。而在他之后的朱丹溪,由于其生于南方,与刘完素所处的时代、气候、人们的生活水平均不同,所以虽同为主火论者,但强调“南方之人,湿热相火为病多”,尤重内生之火。1刘完素火热证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