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说说网

诗文欣赏(精选文案85句)

一、诗文赏析

1、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视角变化)

2、这样一唱一和不知多少回,那首著名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也在此间诞生。

3、《相思》王维〔唐代〕

4、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5、一是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6、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实写赤壁雄伟壮阔的景象:“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下片联想(虚写)三国周瑜“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一史实,把雄奇的江山胜景与雄姿英发的英雄结合起来,虚实相生,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7、写景: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8、正面描写:直接描写描写对象。(通俗的说就是直接把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写下来,就是正面描写)

9、各科思维导图/复习秘籍

10、老去凭谁说?看几番,神奇臭腐,夏裘冬葛!父老长安今余几?后死无仇可雪。犹未燥,当时生发!二十五弦多少恨,算世间,那有平分月!胡妇弄,汉宫瑟。

11、※虚实结合手法分析思路:

12、(析)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人,层次分明,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形成了“风雪夜归人”的画境。

13、描写手法主要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常见的描写鉴赏角度主要有以下六种:

14、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5、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16、翻译:我问这江潮和海水,哪里像郎君的深情和女子的心意。埋怨郎君的情意不能像潮水一样来去有定时,思念的时候才发觉海水并不算深。

17、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

18、此诗没有采用直接叙写眼前春景的一般手法,而是通过“春晓”(春天早晨)自己一觉醒来后瞬间的听觉感受和联想,捕捉典型的春天气息,表达自己喜爱春天和怜惜春光的情感。

19、(答案)这首诗的前两句是实写,写了诗人独自一人在巴山的孤寂;后两句是虚写,写的是诗人想像有一天与妻子相聚,一定会共剪烛花,谈论今日自己独在巴山的感受。诗人用虚实相生的手法表现了自己对妻子深深的思念之情。)

20、陈亮收到信后,也和了一首《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

二、诗文欣赏

1、共商抗金大业,长歌相答,共抒爱国豪情。

2、实用上,搞不清“传颂”与“传诵”区别的人很多。因此,使用两个词时误用现象很严重,下文就是较为典型的病例:《岳阳楼记》是其传颂千古的名作……全文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词简约,音节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成为杂记中的创调。(某网一历史名人《范仲淹简介》)“传颂”指辗转传布颂扬,如:人们传颂着这个感人的英雄事迹。“传诵”有辗转传布称道的意思,如传诵英雄事迹,这一点与“传颂”差别不大;但“传诵”还有辗转传布诵读之义,如“这些经典文章都被广泛地传诵”,专门用于修饰“诗文”,这层意思是“传颂”所没有的。例文中要传布的是“诗文”,因此应改为“《岳阳楼记》是其传诵千古的名作。”。

3、数仞黄堂上,题名仅百贤。孤高宋开府,千载可拳拳。 山水真名郡,恩多补谏官。中间好田锡,风月亦盘桓。 风物皆堪喜,民灵独可哀。稀逢贤太守,多是谪官来。 去国三千里,风波岂不赊。回思洞庭险,无限胜长沙。 江上多嘉客,清歌进白醪。灵均良可笑,终日著离骚。

4、第五首,江上多嘉客,清歌进白醪。范仲淹在新定结交了新的朋友,欣赏着江上的美景,唱歌喝酒,好不快活。灵均良可笑,终日著离骚。灵均指屈原。屈原太可笑了,整日地写忧国忧民的离骚,这一句是作者的自嘲,作者时刻没忘记忧国忧民,只是暂时地远离了政治中心罢了。

5、(3)展开联想或想象,描述该词所在诗句的内容或景象。

6、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7、这首小诗写的是春日郊外水田的景色,勾画了南方山乡春天田野的秀丽景色,诗中有画,静中有动,全诗用极其浅显而流畅的语言,捕捉了西南山乡水田的典型春色意象。

8、如唐·李颀《琴歌》一诗中:“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这是写听弹琴时对音乐美的感受,从听觉来写,以静衬动,而下句说繁星在听琴声时都悄悄隐去,足见听琴者早已陶醉在音乐美中,时间的推移之感被忘却得无影无踪。

9、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重进酒,换鸣瑟。

10、佳人重约还轻别。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问谁使、君来愁绝?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长夜笛,莫吹裂。

11、大约玩了十天,陈亮纵马离去,

12、即通过描写、渲染静态,反衬动态,突出动态,是反衬手法的一种。

13、咏物:借歌咏自然事物来表达志向、心愿,抒发愤慨、不满。

14、对待同一件事,人们却拿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我真想问一问大宋统治者:神州大地究竟要经历多少次分分合合?你如果想实现统一局面,就得重视抗战人才。可现实是,爱国志士就像拉盐车的千里马一样,不受重视,你还想去购买良马的尸骨,以此来体现对人才的重视,试问,这样做有何意义?我向关河眺望,但见道路已断,国家已支离破碎至此!我喜欢同甫兄说的那句“男儿到死心如铁”,是啊,真正的志士,那种报国之心到死都不会改变。我希望与你一道大展身手,把国家这片破裂的天空补全完整。)

15、(4)分析该词烘托了怎样的景物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点明富有韵律感(音律美),增强了表达效果。

16、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7、虚写:(下面判断是不是虚写的三个小技巧要记牢哦~)

18、在一条僻静的深山小溪上,有一只小船,船上有一位垂钓者。风雨迷茫,他卷起钓丝,走进篷底,拿出盛酒的瓦罐,面对着风雨自斟自饮。

19、咏史:感慨历史,希望统治者以史为鉴,吸取教训。

20、王安石的《梅花》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但是此诗将梅与雪的不同特点用两句诗概括了出来,写得妙趣横生,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三、优秀经典古诗词鉴赏

1、第三首,风物皆堪喜,民灵独可哀。风物指风景,民灵指百姓。新定这个地方风景很令人喜爱,但诗人只为当地的百姓感到悲哀,当然这是作者的自嘲,因为后边的两句“稀逢贤太守,多是谪官来”,说出了为当地的百姓感到悲哀的原因,到这里做官的大都是不贤的人,是贬谪来的官员。诗句中隐隐有一丝苦涩。

2、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吕,扫空眼底蓁筝。

3、自从陶潜写了咏菊以后秋菊的高尚品格一直被人称道。

4、刘琨的诗文激昂悲壮,充满对战乱中的流民的同情和抵抗敌人的决心。被囚后所作的《重赠卢谌》和《答卢谌》诗是其代表作。《重赠卢谌》此诗前半段引用了姜尚、管仲、陈平、邓禹等人的典故,用以激励卢谌,并期望他营救自己,也表达了对晋室的忠诚;后半段描述了自己壮志未酬的心情:“功业未及建,夕阳忽西流。……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钟嵘《诗品》将其诗定为中品,评道:“其源出于王粲。善为凄戾之词,自有清拔之气。琨既体良才,又罹厄运,故善叙丧乱,多感恨之词。”。

5、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幹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场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皆一世之隽,世称邺中七子。以其时当建安前后,故又云建安七子。诗文各有所长。孔融长于笔,王粲长于赋,徐幹长于论,陈琳、阮瑀长于符檄,刘桢、应场长于书记。

6、赏析:这是一首成功的凯歌,直抒胸臆,雄豪自放。全诗充满着一种王霸之气,成王者可以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几年兼并战争的胜利,造就了刘邦的王者气魄,但很难彻底清洗他原本市井流氓的无赖习气,处处表现了他志满意得,狂妄自大的心理特征。

7、诗人首先写道:“云想衣裳花想容。”“想”即像。“花”指牡丹花。读解这一句,是可以双解的,或者说,看见天边的云彩就想起杨贵妃的衣裳,看见娇嫩的牡丹花儿就不由得想起杨贵妃的容颜。诗人通过“云”与“衣裳”,“花”与“容”的相似性,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杨贵妃衣着的绚丽轻盈,容颜的娇嫩可人。也可以理解成衣裳像云彩一样轻盈,容颜像花儿一样美丽可人。无论那种解读,诗人都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和丰富的联想方法,形象而生动地描写了杨贵妃的富贵及其容颜之美。

8、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此诗描写了作者登高远望所见,前两句写景为后两句议论渲染了气势,作了铺垫,后两句即景生意,将前两句的意境和主旨推上了新的高度,引入更高的境界,向读者展示了比天空、大海更广阔的视野,让读者在叹赏、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基础之上,更激发出一种不断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

9、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10、夜间闻笛,思绪万千,悲从中来,

11、这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是李清照写给新婚未久即离家外出的丈夫赵明诚的,她诉说了自己独居生活的孤独寂寞,急切思念丈夫早日归来的心情。作者在词中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纵即逝的真切感受,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感情,以素淡的语言表现出具体可感、为人理解、耐人寻味的东西。

12、(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细节)

13、(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

14、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2

15、(做这个题的时候还是要先看题目问的是什么~看到关键字“描写角度”,心里面就有底了,那答题轮廓就是我们的正侧描写啦,是不是看完了感觉soeasy呢?接下来我们看看标答是怎么解释的呢~)

16、“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川》

17、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18、(答案)选取景物,铺陈描摹(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远及近、由外而内);虚实结合,寓情于景(通月朗、待春还)。

19、(答案)①诗歌开关两句写了诗人秋日早上乘舟在雨中赶路的情形。(开头两句写了什么)②天刚破晓,船又启航,头天傍晚下了一场大雨,这一天清晨依旧是秋雨霏霏,兼以风声萧萧,江南水乡便满天飘舞树叶。(描绘画面)③营造了冷清萧条的氛围,后文抒发羁旅思乡做了铺垫。(作用)

20、《赏牡丹》刘禹锡〔唐代〕

四、诗文鉴赏文章

1、先写南行出发时悲寂的的景象,继而刻画塞外独特的风光,有近有远,形象生动;随后旷远的景象又触发了诗人对时局的深深思索,当收回眼光回到现实中时,

2、虚实结合是古代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之一。古诗的“虚”,指未来的、已逝的、抽象的、主观的、对方的;“实”指的是眼见的、具体的、已知的、客观的、当前的

3、谁怜不得意,长剑独归来。

4、(答案)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呼应了第一联的“清”字。

5、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诗眼"或"题眼",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全词"诗眼"是"绿肥红瘦",极富表现力。其表现力既体现在鲜明贴切,如用"肥"字写叶,不仅有多,大之意,还可以联想到润泽鲜亮之状,准确、凝练;又体现在感情溶注,如用"瘦"字写花,不仅有少、小之状,还可以感受到惋惜怜悯之情,配合全词情调,表达出感伤哀婉情调。

6、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象征、对比、衬托、双关、设问、反问、反语、通感、互文、用典、化用、叠词等;

7、听觉、视觉、触觉、味觉等,往往综合运用。

8、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9、五将已深入,前军止半回。

10、新定,指郡名,新定郡即睦州,范仲淹众多贬谪之地之一。感兴,因事因景引起的感想。五首,五首五言绝句,因其题材相同故统一在一起,命名为新定感兴五首。

11、《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白居易〔唐代〕

12、策马驰奔在蓟门之北,北风呼啸边地马鸣声哀。

13、公元1188年,在一个异常寒冷的冬天,

14、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

15、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颜色对照)

16、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颜色对照)

17、白鹭忽然飞到水稻田上来,在一片绿色的秧苗上点上了白点。

18、从这五首诗中可以看出,作者以前贤为榜样,暂时以风景为寄托,安于眼前,徐图将来的心路历程。

19、(1)通过对落絮、飞花、夕阳这些景物的描写,写出了作者内心的愁苦和对亲人无限的思念之情。(2)古人多用杜鹃啼鸣表示思乡,黄昏时分,杜鹃哀啼,引发诗人思归之情怎忍听呢?“忍听”其实是“不忍听”表现了作者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愁苦。

20、(析)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抓住典型细节,工笔细描,精妙传神地渲染出春雨迷蒙、色彩迷离的氛围。

五、诗文及鉴赏

1、(2)虚实相衬,烘托主题

2、首先,要善于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鉴赏方法。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语文教学中,可以主要从以下五方面着手:

3、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4、爱情: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抒发一种相思、离别之苦。

5、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衣裳。

上一篇上一篇:山行古诗图片 配图(精选文案61句)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foo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