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语名句
1、(13)“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2、见到一个品德能力超过自己的人,就要想着自己要努力跟他一样;见到一个不如自己的人,就要反思自己是不是有一样的缺点。
3、一个小群体里,一定有可以作为老师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对于他的缺点,就反省自己加以改正。
4、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5、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子罕》
6、译文: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7、(注释)犯了错误却不改正,那就是大的过错呀。
8、(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9、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贵,就像浮云一样不确定。
10、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11、(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与实习,不也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1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13、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14、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15、译孔子说:“贫穷而没有怨言很难做到,富有而不骄傲容易做到。”
16、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7、中国经典故事《论语》中,你喜欢的是那一句话,为什么?
18、译文:做事勤敏,又好学,不以问及下于他的人为耻。
19、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20、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
二、论语名句精选
1、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
2、白话文释义: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不讲信誉,真不知他怎么办。就像大车的横木两头没有活键,车的横木两头少了关扣一样,怎么能行驶呢?”
3、《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与《诗经》等“五经”,总称“四书五经”。全书共20章、492篇,“语录体”。是中国现代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
4、古人学习的人是为了提高自己,现在学习的人是为了炫耀给别人看。
5、(讲解):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译文: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小人则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君子按照天地的规律要求自己,所以舒适安宁。小人则被外物所奴役,求名逐利,常常忧虑算计。
7、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论语·泰伯》
8、就分享这句出自孔子的话吧。这个过程是任何人的必经之路。(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9、译文: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10、立场不同、观点不同,也就不要相互商议谋划了。
11、与谄媚逢迎的人交朋友,与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交朋友,与善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12、译子夏说:“普天下的人都应是兄弟。”
13、遇事总要思考三次,然后才行动。
14、译文:君子严格要求自己,而小人则千方百计要求、苛求别人。
15、(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重要。”
16、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17、(讲解):古代读书人学习的目的,在于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然后去为国家、人民服务),现在读书人学习的目的,在于给别人看(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和任用)。
18、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1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0、(26)子曰:“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三、论语名句英语翻译
1、天下之大,走到哪里都有朋友啊!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出自春秋孔子《论语·为政篇》
3、形容人聪敏又好学,能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
4、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因,毋我。——《论语·子罕》
5、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仁爱之心的。
6、三军可以丧失它的主帅,一个男子汉不可以丧失他的志向。
7、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倦怠,这三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
8、(讲解):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9、具有君子品行的人,遇到问题先从自身找原因。而那些小人,出现麻烦总是想方设法推卸责任,撇清自己,从不会去反思自己,从自身找原因。
10、《诗经》三百零五篇,用一句话概括它的全部内容,就是:思想纯洁,没有邪恶的东西。
11、经常能约束自己的人,犯错误的时候就少了。
1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矩。”《论语》
13、白话文释义: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1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学习而又时常的复习,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15、解释:具有君子品行的人,遇到问题先从自身找原因,而那些小人,出现麻烦总是想方设法推卸责任,撇清自己,从不会去反思自己,从自身找原因。
16、聪明智慧的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
17、正像所说:读书就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如果在读书学习上,将这句话和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两句话结合起来,弄懂了,这样的读书学习方法就一定会有实效的。
18、(译文)孔子说:“主张不同,不能在一起相互谋事。”
19、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0、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四、论语名句
1、人啊!高尚的品德修养助你挥洒人生。《诗》曰:"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也就是说:每天有所成就,每月有所收获,日积月累地学习,就会达到光明的境界。伟大其实是具体而平凡的,其事迹业绩更是琐碎的,是岁月的积累,并不总是突然地表现为惊天动地的事迹。立业德为主,修身德为先。引用这些对于我们今天正在人生路上拼博的人优为重要。
2、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晏乐,损矣。”《论语》
3、君子安详舒泰,却不骄傲凌人;小人骄傲凌人,却不安详舒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