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汉语句子成分
1、成分连词难分辨,换位不变才是连。
2、说话‖[要]简洁<些>。
3、高兴极了。(补语中心语)
4、(4)“为……所……”句。
5、④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6、古代汉语被动句的类型:
7、什么谁称主,做是怎样才充谓;
8、(4)趋向补语:表示动作的方向或事物随动作而活动的方向,用趋向动词充当。例如:
9、名词性宾语。这种情况较普遍,多数动词只能带名词性宾语,可以叫名宾动词,如:给、读、写、讲、修建、交流、挖、交换、校对、跟随等。例如:
10、用“毫无疑问、不可否认、不用说、十分明显、尤其是、主要是、特别是”等表示肯定或强调或特别值得注意。
11、这是一个复句,从逗号划为两个分句,主语是“他”,谓语的中心语是“长”,“高”和“帅”是补语。
12、名词性词语做谓语。这种情况很少见,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可参考文言文中的判断句。
13、(6)时间、处所补语:多用介词短语来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和处所,包括表示动作的终止地点。例如:
14、符号:主语=谓语-宾语~
15、宾语往往表示动作支配的对象,并且总是处在动词的后头。可由名词、代词、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宾语从句等来担任。
16、谓词性宾语。谓词性词语充当宾语有一定条件,只能出现在能带谓词性词语的动词后面,这类动词叫谓宾动词,如:感到、加以、认为、觉得、希望、企图、建议、允许、提议、给以等。例如:
17、宾语前置:古代汉语的宾语在某些特定的语法条件下要置于动词之前,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宾语前置。
18、补语是动词性、形容词性中心语后面的补充成分。谓语后面补充说明谓语的成分,说明动作行为的结果、趋向、数量、时间、处所、状态、或说明性质的程度等。由副词、动词性形容词性短语、介宾短语等充当。
19、例如:他只答应了一声。
20、(2)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这种情况较为少见。及物动词本来就可带宾语,在形式上和用作使动没有区别,区别只在意义上。如“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中的“从”只能是“使……跟从”。
二、汉语主谓宾定状补位置图解
1、他‖[只]答应了<一声>。
2、如“吾不能早用子”。两个否定词构成双重否定,其中的代词宾语一般不前置。
3、主语(偏正短语)谓语。
4、如:邴夏曰:“射其御者,()君子也。”
5、在谓语的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人或事物,可以回答“谁”“什么”一般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等充当。
6、动词分为行为动词和连系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的动词叫作行为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状态的动词叫作连系动词或系动词。
7、(2)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指名词用作动词时,使它的宾语成为该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或者发生与该名词有关的动作行为。如:“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腊”原义为“干肉”,动词,在此句中用作使动用法“使(之)成为干肉。”
8、定语是名词性词语的修饰成分。可以由名词,形容词和起名词和形容词作用的词,短语担任。如果定语是单个词,定语放在被修饰词的前面,如果是词组,定语放在被修饰词的后面。
9、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的识别:
10、(3)有两种不能前置的情况:宾语不是代词,而是名词性成分。
11、有:(1)宾语表达的事物在前文已经谈到,宾语就可以省略。
12、(4)名词性词语做谓语。这种情况很少见,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可参考文言文中的判断句。例如:
13、主语谓语(形容词+的)
14、③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
15、远处传〈来〉了他的笑声。所有的同学都坚持〈下来〉了。人绝不能轻易把生命交〈出去〉。
16、定义:用在主语和宾语前面,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语言单位。
17、量词数词相结合,数量短语功能全。
18、副词修饰动与形,范围程度与时间。
19、行为动作和发展,存在消失与变更。
20、动量短语居动后,物量短语在名前。
三、汉语语法基础知识(完整版)
1、那个时候的社会生产力还十分落后。
2、名词性主语由名词性词语充当,包括名词、数词、名词性的代词和名词性短语,多表示人或事物。作为被陈述的对象,在句首能回答“谁”或者“什么”等问题。这种句子可以叫做名词主语句。例如:
3、状语(时间)主语(代词)谓语
4、是名词性词语的修饰成分。可以由名词,形容词和起名词和形容词作用的词,短语担任。如果定语是单个词,定语放在被修饰词的前面,如果是词组,定语放在被修饰词的后面。描写性定语,多由形容词性成分充当。
5、(巩固提升)请用符号划分下列句子成分。
6、主语谓语(状语+动词+补语)。
7、(1)描写性定语,多由形容词性成分充当。例如:
8、(1)动词性词语经常做谓语。例如:
9、先秦“被”是及物动词,意为“覆盖、遭受、蒙受”,如:光被四表。
10、(1)她生〈在南涧〉,却不知道死〈在何方〉。(2)这件事发生〈在2006年〉。
11、在句子中不与其他成分(主、谓、宾、定、状、补)产生结构关系,但意义上又是全句所必需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种成分,用来表示称谓呼叫,对事物进行推测、估计、注释、补充、感叹、摹拟语气等。例如:
12、(2)形容词性词语也经常做谓语。例如:
13、少”(时间、处所、结果)之类问题的语言单位。
14、是用来陈述主语的,能回答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等问题。谓语可以由动词来担任,一般放在主语的后面。
15、第三句去掉修饰成分后,变成“核心归结为问题”,意思不明确。
16、玫瑰花我给你们俩十朵,给你紫红的,给她粉红的。
17、提示代词这和那,每各某另别其它。
18、宾语: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19、是动词、形容词后面的补充成分。补语都放在中心语后头,除了趋向动词、数量词、介宾结构和一部分形容词可以直接作补语外。补语多用形容词、数量词、趋向动词、介宾结构来担任,各种关系的词组也常作补语。例如:
20、(3)状态补语:表示由于动作、性状而呈现出来的状态。中心语和补语中间都有助词“得”。例如:
四、汉语单句划分成分
1、碰到一个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找出它的主干,不仅有助于弄清句子的基本结构,准确理解它所表达的意思,而且有助于检查句子的结构和句子成分的搭配有没有毛病。《考试说明》列出的病句类型有六种:①语序不当;②搭配不当;③成分残缺或赘余;④结构混乱;⑤表意不明;⑥不合逻辑。下面以“搭配不当”与“成分残缺”为例分析:
2、古代汉语判断句和现代汉语不同,一般不用判断动词“是”,而在谓语后面加语气词“也”帮助判断。
3、表示行为的工具或依据。如“失期,法皆斩”,“法”意为“依照法律”。
4、渐渐终于决忽然,难道连续又再
5、(全体)同学(都)做(语法)作业了吗?
6、从组合结果看,句子成分之间有的时候具有扣合性。即:甲配对成分和乙配对成分同时出现,它们的某个部分互相扣合。扣合性是对层次性的简化。层次性和扣合性并存,成了汉语小句格局的重要特点之一。句子成分的扣合现象,通常在句子的谓语部分里出现。分析句子的谓语部分,既不能忽视层次性,又应灵活对待层次性。对于扣合现象,凡是二分起来有麻烦的,都可以着重揭示其结构上和语义关系上的特点,不必硬性二分。
7、介宾短语多状补,不能充当宾主谓。
8、主语残缺例:在这部作品中,并没有给人们多少正面的鼓励和积极的启示;相反,其中一些情节的负面作用倒是不少。
9、有的同学对许多问题想得〈太简单,太浅〉。讲的人讲得〈眉飞色舞〉,听的人听得〈津津有味〉。他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10、稍微没有全都偏,简直仅仅只永远,
11、(1)名词用作一般动词:如:“范增数目项王”中“目”是“用目光示意”的意思。
12、句子成分有六种——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13、以动作、性状或事情做陈述的对象的主语句。例如:
14、这是两种语言范畴中的两个概念,不能相提并论,否则类似风马牛,不相及。句子成分是现代汉语中对构成单句的词汇在句中所起作用的定位,便于人们对句中主要信息的准确把握。句型是英语中对一些固定句式的定义,构成该句型的主要成分即为句型成分。
15、(1)结果补语: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结果,与中心语有因果关系,补语常用的是形容词,少数用动词。例如:
16、表示比喻。如“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句中,“蛇”译为“象蛇一样”。
17、句子一般有两种情况:写人、写物(写事、写物)。分析句子时,首先判断是“写人”还是“写物”。
18、主语谓语(主谓短语)主语谓语(主谓短语)主语谓语(主谓短语)
19、(1)名、形、动词都可以用作使动;而只有名、形可以有意动用法,动词无意动。
20、特点:A、经常由副词、形容词、动词、表示处所和时间的名词和方位词充当。
五、英语句子的基本结构
1、(1)远处传〈来〉了他的笑声。(2)所有的同学都坚持〈下来〉了。(3)人绝不能轻易把生命交〈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