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韩非子名言
1、不思八常想一二。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十之八有些事情由于条件限制,可能我们一辈子的做不好,有些东西一辈子也得不到。这都是正常的。所以,面对这些要释怀。但这不能称为懒人的借口,放下、舍得必须是在经过一番努力和追求之后的觉悟,而非消极的逃避。
2、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
3、以目失镜就无法刮脸剃须为喻,说明身失道就不辨是非的道理,强调了立身行道的重要意义。
4、韩非在这里以用刮骨疗毒方法根治大病作比喻,说明了君主能听进逆耳之言,严于律己,改正错误,就能挽救危亡的国家,换来长治久安的政局。
5、(解析)依靠别人,还不如依靠自己。我们常说“靠人不如靠己”,说的正是此意。
6、(解析)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被欲望吞噬永不满足的人,可能一生都会困于烦扰痛苦中,得不到解脱。
7、无功贵而劳苦贱,如是则下怨。
8、爱臣太亲,必危主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官场是恶虎相争的角斗场,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所以,君王要紧握权柄,时时抑制、杀戮爱臣、贵臣)。
9、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10、译:千里长的大堤,因为蚂蚁窝而溃败;百尺大的房屋,因为一点的烟火而焚毁。
11、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12、千乘之君无备,必有百乘之臣在其侧,以徙其民而倾其国;万乘之君无备,必有千乘之家在其侧,以徙其民而倾其国”(如果千乘之君不防范,则必有百乘重臣窥隙候变,从而夺得臣民,改朝换代;如果万乘之君不防范,则必有千乘重臣鼾睡于侧,伺机篡国夺权)。
13、(感悟)出自《韩非子·难一》篇。大意是,欺骗性的自我吹嘘,不要很长的时间就会被识破;掩盖真相弄虚作假,不要多久就会被揭穿。
14、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轻诺必寡信.——《老子》第63章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可:可以立身处世.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果:果断一诺千金.——《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15、(感悟)出自《韩非子·功名》。这几句的大意是:一个人右手画圆形,左手又要画方形,那么一定不能同时画好两种形状。
16、 是所谓道路以目,国人莫敢言。
17、欲成其事,先败其事。(事情有时候要做成他却往往要先败坏它)
18、有道之君,不贵其臣;贵之富之,彼将代之。(怕臣民显贵,尾大不掉,功高震主,所以,中国进行了一场又一场的酷烈的屠杀)。
19、以七国为锋,山海为锷,制以五行,开以阴阳,持以春夏,行以秋冬,举世无双,天下归服,此为天子之剑
20、(感悟)出自《韩非子·功名》,大意是:一只手击掌,即使再用力也不会有声音
二、二年级韩非子名言
1、(感悟)出自《韩非子·五蠡》篇。常可就是长久被人们认可的成规惯例。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圣人不期望照搬古法,不死守陈规旧俗,而是根据当前社会的实际情况,进而制定相应的政治措施。
2、这部电影的叙事结构是回忆录式的线性叙事结构。线性依旧可以很好的说明故事的问题,而此处重要的是线性叙事的视角,不同的视角展现出不同的逻辑,得出了不同的人生态度和对生命的理解。
3、有幸之类,大必起于小;行久之物,族必起于少。
4、这几句说明了尊重事实的重要性。在作者看来,只有蠢人才会随便听信那些未经证实的言论;只有欺世盗名者,才会道听途说,信口开河。尊重事实,说话要有证据,这样才不会造成失误。
5、如果这句话对一个年轻人说,可能并没有什么意义。因为他没有经历过人生五味。但是对于一个饱经世事的人来说,这句话的意思可以说是不言自明的。看过庭前花开花落,望见天上云卷云舒,时间和生活总会让人明白,人生是很简单的。大的利益是简朴、简单,大的福气是平安、安定。
6、韩非(?一前233年),姓韩名非,战国末年韩国人,出身于贵族,是韩国的公子。韩非口吃,不善于言谈,喜好著书。他曾与李斯是同学,共同师从荀子。韩非目睹当时韩国衰微,多次劝谏韩王,但韩王并没有听从他的谏言。韩非痛恨朝廷不能修明法治,实行富国强兵的政策,反而重用一些没有实际经验好空发牢骚的人。于是他借鉴了历史的得失变乱,写下《孤愤》、《五蠢》、《内外储》、《说林》、《说难》等十余万言,成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的著作面世后,秦王大加赞赏。后来韩非子奉韩王之命出使秦国,因为李斯的嫉贤妒能,使得韩非受到了秦王的猜忌,终被李斯用毒药毒死。
7、散其党,收其余,闭其门,夺其辅,国乃无虎。
8、(感悟)大意是:世间总有得不到的东西,也总有办不到的事
9、如果实行严刑峻法,那么人人畏法不敢犯事,故可以禁止暴乱,若实行儒家的厚德仁政,人就有恃无恐,则难以制止乱事。对法家思想中的合理部分可以批判地继承。
10、(感悟)出自《韩非子·五蠹》。这两句大意是:连糟糠都吃不饱的人,不会去寻求粱肉;连一件完整的粗布衣服都没有的人,不会去期望有文采的锦绣。
11、这是对自我吹嘘、弄虚作假的至诚忠告。如果违反客观事实自我吹嘘,弄虚作假,必定会被事实揭穿,被民众识破。虽然时代更替,岁月流逝,但韩非的思想今天听来仍然振聋发聩。
12、(感悟)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下》。这两句大意是兔子死了,再也用不着猎狗,就把猎狗煮吃了;敌国灭亡了,谋臣再也用不着了,就把谋臣害死。
13、不使自恣,安得移并。
14、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15、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
16、拂耳,故小逆在心而久福在国。
17、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故人多溺。——战国末期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
18、译文:有形体的事物,再大的也是从细微起来的;存在了很久的事务,必定是从细微开始聚集起来的。
19、爱臣太亲,必威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
20、法家在法理学方面做出了贡献,对于法律的起源、本质、作用以及法律同社会经济、时代要求、国家政权、伦理道德、风俗习惯、自然环境以及人口、人性的关系等基本的问题都做了探讨,而且卓有成效。
三、韩非子名言100句
1、(感悟)出自《韩非子·大体》,大意是:泰山不以自我的好恶来选取土石,因此成就了它自身的高大;江海不分大小来容纳河流,因此成就了它的广博。
2、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
3、(解析)事情由于保守机密而成功,说话不慎、泄露机密会导致失败。俗话说:“勿多言,言多必失。”
4、(感悟)出自《韩非子·显学》。这两句大意是:宰相一定从基层州部兴起,猛将一定从基层卒伍发端。
5、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撄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之者能无撄人主之鳞,则几矣。
6、阅读《韩非子》时注意两点:第韩非生活在战国末期,受百家争鸣浪潮的激荡,其思想虽以法家为主体,但多少也沾染了百家的色彩,这在书中时时有所体现。第可以结合相关著作阅读,历代集注《韩非子》以今人梁启雄的《韩子浅解》为优异,该书不仅对每篇原著都有题解,而且还对各篇真伪作了考证。
7、故事的后,当托马斯拿起电话打给警察的时候,一切的一切,因果报应。
8、身失道,则无以知迷惑。
9、(感悟)要做成一件事,有时候需要先打破做成这件事的想法。或者这句话也可以解释成,要做成一件事,必须考虑让这件事失败的那些因素,只有避免这些失败的因素才能成事。
10、选自韩非的《韩非子》韩非(约前280—前233)是韩国的贵族,“喜刑名法术之学”,后世称他为韩非子。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当时韩国很弱,常受邻国的欺凌,他多次向韩王提出富强的计策,但未被韩王采纳。韩非写了《孤愤》《五蠹》等一系列文章,这些作品后来集为《韩非子》一书。秦王嬴政读了韩非的文章,极为赞赏。公元前234年,韩非作为韩国的使臣来到秦国,上书秦王,劝其先伐赵而缓伐韩。李斯妒忌韩非的才能,与姚贾一道进谗加以陷害,韩非被迫服毒自杀。
11、原本已经很美好的东西,用不着再去刻意修饰,因为弄得不巧,反有画蛇添足、狗尾续貂之嫌。这几句可供引用论述自然生成之物,往往是美好的,不须要再加以人工的修饰。或引用说明过分地雕琢绘饰,会破坏事物原有的天然风韵。
12、译:因此立志的困难,不在于胜过别人,而在于战胜自己。所以《老子》说:“能够战胜自我,就叫做强。”
13、《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有“蜚鸟尽,赶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论衡·定贤》有“高鸟死,良弓戴,狡免得,良犬烹”,和这两句意思相似。
14、刺骨,故小痛在体而长利在身;
15、(感悟)出自《韩非子·五蠹》篇。贾指的是经商,做买卖。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袖子长了好跳舞,钱财多了好经商。
16、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战国末期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
17、立志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
18、(感悟)出自《韩非子·五蠢》。寻常: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寻,倍寻为常。这几句大意是:普通的布帛虽然仅有“寻”、“常”那样长,一般百姓不肯丢手;熔化灼烫的金子多达百镒,连贪心的盗跖也不敢去拾取它。
19、译文:毫无功绩者得富贵,尽心竭力者贫贱,如此就会使臣民怨恨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