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关诗歌的知识
1、(14)《消失的子弹》中,刘青云去看嫌疑凶犯的房间,看他如何叠被子,如何生活起居是埋伏笔,作者意图较隐晦。但后来在案发现场也有类似的场景,那么前面的情节就是伏笔。
2、(1)平仄。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就其声调而言,都可分为两大类:平声和仄声。平声就是声音平直,仄声就是声音倾侧不平的意思。今天,现代汉语阴平声、阳平声归为平声,上声和去声归为仄声。人们利用平仄两种声调,在诗词句中相互交错,从而使声音协调多变,抑扬顿挫,铿锵悦耳,具有强烈的音乐美和艺术感染力。
3、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4、爱国情怀也是诗歌的另一大主题,诗人不能仅限于个人的小爱小恨,应该把自己的热情溶入国家,溶入社会,对好的现象予以表扬歌颂,对不好的现象也要批评、鞭挞,和平时代虽然没有明显的敌我之争,却能够用手中笔表达自己的爱憎,言为心声,诗亦然。歌德说:“要是只能表达自己那一点主观感情,他是不配称为诗人的;只有当他能够驾驭世界和表达世界的时候,他才是诗人。”别林斯基说:“诗人首先是一个人,其次是他的祖国的公民,他的时代的子孙,民族和时代的精神影响,不能比别人影响少些。”这概括出诗作者能成为伟大诗人的一个重要因素:诗人自然是有自己个性的人,同时,也应和祖国、时代、民族、人民共着生命和脉搏,至少在思想上要相通。古今中外的伟大诗人,大都如此。
5、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6、①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
7、结构方面的伏笔与照应:诗作者在读者不经意处的暗示交代,使诗歌结构严谨,首尾呼应,文题呼应。
8、文天祥,南宋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光耀史册的生死观,末两句为千古传诵的名言,选自《文山先生全集》。
9、对比:既是修辞手法,又是写作手法
10、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
11、郡: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周代时郡小县大,战国时逐渐变为郡大于县。秦灭六国后,正式建立郡县制,以郡统县。汉代沿袭这一制度。到隋、唐时代,有的称州,有的称郡。到宋代以后,不再称“郡”,而称“州”“府”。
12、诗歌是古老也是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它来源于上古时期的劳动号子(后发展为民歌)以及祭祀颂词。诗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中国诗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辞》和《汉乐府》以及无数诗人的作品。欧洲的诗歌,由古希腊的荷马、萨福和古罗马的维吉尔、贺拉斯等诗人开启创作之源。
13、借代:如用“帆”代“船”,“朱门”代“权贵豪门之家”。
14、③修辞手法:比喻、反复、排比、反问、拟人、夸张等
15、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16、“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属于流水对。
17、暗示式。诗人使用春秋笔法,不直言其意,字面意义看不出诗人的褒贬态度,但是字里行间却暗示了诗人褒贬之意。
18、王安石,后两句用拟人手法写江南田园风光,为名句。
19、田园诗:主要描写农村田园风光或劳动场景。一般富有生活情调,风格清新、自然、质朴。主题一般表现田园的悠闲;表达对劳动人民的质朴感情;隐逸生活的情趣。如孟浩然《过故人庄》
20、古诗(古体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相对于近体诗,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
二、关于诗歌的相关知识
1、杨柳“柳”谐音“留”,常作留客之意,又因柳丝柔长,风吹而成缠绵难舍之状,故古人常折柳送别。将别情用柳化成形象语句的是柳永,他在《雨霖铃》中写道:“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以杨柳岸配合晓风、残月等意象,把自己与情人分别的凄惨之意描绘得淋漓尽致。
2、寓意高洁的意象:香草、菊花、梅花、竹、蝉、松柏
3、④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是借人自比。
4、从格律上分,绝句又分为古绝和律绝。古绝即古体诗的一种,可用仄韵,诗句也不像律诗那样严格讲究平仄,有时也不讲粘对。古绝,如:
5、清晨告别白云之间的白帝城,千里外的江陵一日就能到达。
6、为了便于大家了解诗词的艺术特点极其体裁的分类,首先介绍一下古典诗词的发展历史。
7、在魏晋南北朝以前,诗的格律和声韵还没有形成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律,只是由作者按照个人的内容需要和声韵感觉来进行写作。到了魏晋,由于受到了印度(古称天竺)的梵音学的影响,我国的声韵学得到了发展。齐梁的周喁和沈约总结了汉字的发音规律,提出了“四声”“八病”之说,使诗歌创作由自然的声律发展到讲究追求声律,出现了作诗要注意平仄和韵律的性质,形成了格律诗的主要内容。
8、古体诗(古风)1)五言古体诗,(2)七言古体诗,(3)乐府诗
9、雄浑悲壮:屈原雄健高峻:王安石
10、《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
11、②常见意象:自然景物类(黄沙、秋月、大漠、孤城、边关、雨雪、风沙等)、地理区域类(塞外、雁门、玉门关、黄河、阴山、楼兰、蓟北等)、战事器具类(金鼓、旌旗、烽火、羌笛、琵琶、战马等)、乐曲类(《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阳关三叠》《渭城曲》等)、人物类(戍卒、将帅、胡人、单于等)。
12、②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13、曲: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曲与词的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14、(3)押韵。诗歌是韵文,都是要求押韵的,特别是格律诗更是如此。不押韵的诗,严格说来不能称作诗。格律诗押韵韵脚的位置: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首句就押韵,然后再隔句押韵,也就是八句押韵。另一种是首句不押韵,第二句押韵,再隔句押韵。是八句押韵。如:
15、雁雁是候鸟,随季节变换而迁移,春天北飞,秋日南归。季节更替之时,大雁都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特点常常唤起人们逆旅乡思、离恨别愁的情感。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和天荒地老永不褪色的亲情。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疆场征战,物换星移,雁能归家,人几时回?杜甫《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夜深人静,思乡情切,秋雁无情,为何啼断人肠?雁还代指书信、音信。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乡音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6、在初、盛唐时,文人已将目光投向了词这种崭新的文学形式。到晚唐五代时文人词进一步确立,出现了词的专家与专集:温庭筠是第一个大力填词的词人,《花间集》是早的一部词选集。
17、杜牧,怀古伤时,借古讽今,满怀忧国忧民之情,选自《樊川文集》,杜牧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18、本文原标题||诗歌投稿的一些基本常识——在河北省第四届青年诗会上的发言
19、五言绝句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柳宗元《江雪》等。
20、区别(1)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则与全篇对应。
三、有关诗歌的知识或故事
1、物象一旦进入诗歌,打上诗人的感情和思想的烙印,这种渗透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对客观事物的印象,就是意象。
2、古典诗词概述
3、①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4、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形式上较自由。
5、有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每个诗人都如同漂流孤岛的鲁滨孙,他为了排遣孤独和寂寞,也为了让远方的人发现自己,他会书写一张纸条儿,塞到瓶子中,封存好,投向大海。或许很幸运,这个漂流瓶会被一艘大轮船发现,许多乘客都会读到他这封信,让他从而获救;也可能不幸,他的漂流瓶投出后,如石沉大海,再也没有一丝消息。而有的人,投出去的漂流瓶在多少年后,才在遥远的地方被人发现,让人知道,在很久很久以前,还有这样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过,发出过这样的声音,写下过这样的文字。
6、(1)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
7、爱恨情长、迷惘惆怅的形象。
8、爱恨情长、建功立业、悯农怜农
9、百姓谈虎色变……——侧面描写
10、王勃,字子安,唐朝初年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旷达爽朗、共勉互励的惜别情怀,积极乐观的态度、宽阔的襟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选自《王子安集》。
11、设问: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12、常见意象:烽火、狼烟、骏马、宝剑、铠甲、孤城、羌笛、大雁、苍鹰、夕照、大漠等。代表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杨炯等。
13、①标题往往有“行”“军”“征人”“塞”“戍”等与军旅有关的字。
14、送别诗:表现离愁别绪,或留恋、安慰、或嘱咐,或祝愿、感情、有惆怅期望等,感情色彩比较惆怅悲凉,但也有乐观豁达的送别佳句。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5、注意明辨各种修辞手法
16、七言绝句的字数=四句×每句七个字=二十八个字;
17、⒈从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入手分析。如高、低、俯、仰、远、近景象的变化;。
18、诗中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通常以诗人满怀激情的歌唱方式来表现。史诗、故事诗、诗体小说等都属于这一类。
19、词形成于唐,盛行于宋。其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20、古代诗文集常见命名方式:
四、有关诗歌的知识有哪些
1、诗歌内容:可以描摹边地异域的奇异风光和民风民俗;可以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可以状写戍边将士的乡愁、家中思妇的离恨;可以表现塞外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连年征战的残酷;可以表达对穷兵黩武、非正义战争的不满、批判。
2、(3)从抒情方法看,主要是托物言志。
3、⑤叠字叠词,押韵音律和谐,朗朗上口
4、(10)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手舞足蹈,跌倒泥塘——正面描写
5、物象与意象有何区别?
6、近体诗(格律诗): (1)律诗:a.五言律诗,b.七言律诗;(2)排律:a.五言排律,b.七言排律;(3)绝句:a.五言绝句,b.七言绝句
7、点赞~留言~打赏~通通是真爱!
8、诗歌鉴赏答题“五读”法:读题目、读作者、读内容、读注释、读命题。
9、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10、近体诗,又叫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联(二句)、颔联(四句)、颈联(六句)、尾联(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来源:Z§xx§k.Com)
11、①山水田园诗分为山水诗与田园诗。山水诗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田园诗指主要以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的诗。
12、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3、以景衬情,以景结情(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纳兰容若)
14、(28)比喻与借代的区别
15、李白,诗人复杂的内心活动,选自《李太白全集》。
16、送别诗涉及的范围极广,有君臣官场赠别,有市井朋友相别,有亲人情人送别。
17、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游子漂泊,深切思念故乡的情怀,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一幅秋郊夕照图,令人哀愁的情调。
18、据《旧唐书》上记载;“自开元(唐玄宗年号)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初的词是以演唱为生的优伶乐师,配合音乐创作或改编出一些长短句参差的曲词,所以词还叫“曲子词”、“词子”、“长短句”。
19、反问:明知故问,不做回答
20、想象力也是来源于生活,只有深入生活,熟悉一切人、一切事,随时留心观察、体验、研究、分析许多感性资料,积累多了,就能增加我们的想象力。想象力虽然重要,然而也不能滥用,对于一个本来已经有明确的主题来说,滥用艺术想象就是画蛇添足、节外生枝,如果能直截了当说明的问题,却又要拐弯抹角去比喻,故作高深,就是自作聪明,多此一举了。
五、有关诗歌的知识点总结
1、常用手法: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
2、《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
3、第三联动静结合侧重写山村的热闹。以“竹喧”“莲动”来反衬“静”,既有秋夜的静谧,又有村居生活的甜美。
4、新飘逸:李白沉郁顿挫:杜甫
5、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现实与梦境的巧妙结合,渴望收复失地、看到祖国统渴望为国战斗,选自《陆游集》。
6、词牌和题目:初的词牌都有与之相关的内容,但是后来词的内容可能就与词牌原本内容脱离了关系,于是人们就在词牌之外,再加一个内容题目。
7、气韵的另一个字是韵,韵就是韵律、韵味、节奏、规律,中国的古诗是强调这个的,因为它有一定的格律要求,现代诗歌虽然不押韵,但也得注意韵律和节奏,诗歌有一点音乐美,绝非环事,如果又是自身存在的,毫无做作的,行云流水的,就更加的何乐而不为了。至于现代诗歌中的韵律,却是没必要去强求,也不要求一定要学习多少押韵的知识,为诗者只须凭着感觉写,写完后读一读,觉得有味就可以了。当然这是指诗歌初学者,如果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诗人,对古体诗歌的韵律还是应该多多了解、多多借鉴的。"
8、乌鸦因形象不美,叫声难听,常用以描写荒凉之景,表凄清之情;也指“小人、俗客、庸夫”。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9、寒蝉寒蝉(秋蝉)是悲凉的同义词。唐人骆宾王《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头,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10、《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11、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夸张手法,语言热情奔放想象瑰丽神奇。
12、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13、古人的名、字、号:古人幼年取名,成年取字。名和字均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长辈称字表示礼貌或尊敬。号又叫别号,由自己取定,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14、离情别意的意象:长亭、南浦、古道、杨柳(留)
15、杜鹃鸟牡丹西风舟西楼捣衣饮酒登高凭栏英雄美人月亮鸿雁梧桐流水猿猴乌鸦菊花松、竹、梅莲鹧鸪柳树蟋蟀抱柱问鼎请缨折桂咏絮吴钩白云苍狗莼羹鲈脍庄周梦蝶采薇青眼烂柯青鸟梨园精卫泰斗抱璞掣肘献芹执牛耳红豆秦晋鸡肋杜康彭祖孔方兄陶朱祝融逐鹿羌笛琴瑟连理枝比翼鸟长亭南浦芳草芭蕉冰雪香草
16、想象可能是“凭空”想到的。
17、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
18、杜甫,揭露官吏的横暴,同情人民的苦难,选自《杜工部集》。
19、敌人像狗一样夹着尾巴逃跑了。(比喻,强调相似性)
20、乡愁也是诗人的另一个大主题,在交通发达的今天,世界变得小了,然而亲人也变得更远了,离家求学、工作是现代人普遍的命运。远离故土的你,总会对家乡、亲人有所思念,这时,你可以用诗歌来表达你的相思之情,只要有真情,一般能出好作品,但是要注意,要写出较好的,还是要得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因为这种主题写的人多了,要想出彩,却也很难。如果对这个主题有兴趣,可以看看余光中的诗歌,比如他的《乡愁》,那是很经典的作品。当然了,不管是写乡愁,还是写什么,都是要写自己的情感,而不是写别人的(自己没经历的、不熟悉的)情感,不要想当然,如果没有痛切的感受,宁可不写,否则就算写了,也感动不了自己,更感动不了别人。
六、有关诗歌的知识
1、②以妇女角度写的闺怨诗,它包括宫怨诗、离妇诗、弃妇诗、别离相思诗。
2、送别内容一般是夫妻之别、亲人之别、友人之别,也有写同僚之别,甚至写匆匆过客之别。
3、(18)画龙点睛往往与诗眼、练字、卒章显志、升华主题等关联。
4、③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5、中国诗歌报★有温暖有情怀
6、(3)注意环境(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7、上阕作者是如何写景的?
8、诗人就算再敏感,再富有想象力,如果没有相应的诗歌创作技巧作支撑,也只是空有想法,而无法呈现,只能空着急罢了。这说明诗歌创作技巧也重要,创作技巧也就是诗人的生产能力,而想象只是一些原始材料,要把原始材料变成产品(诗歌),还要看诗人的生产能力(创作技巧)的高下。想象力即使纵横上下、漫无边际,如果没有好的语言形式来表达,也只是空想。同时,创作技巧不但是呈现诗歌的必要“工具”,也是检验想象的有力依据,诗人的想象只有经过诗人在创作上、检验中修正并且物化,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诗歌。当然,运用技巧的目的只是为了更巧妙地、更深刻地表现主题,离开了主题的纯技巧,对创作是没有好处
9、律诗:五言或七言,全诗八句;押韵、对仗(对偶):四句对仗,六句对仗。平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10、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1、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作用:使文章更生动形象,更有文采,更突出某事物……的特征。
12、边塞征战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13、抒情抒情,即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感情。
14、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15、五言排律的字数=大于八句的偶数句×每句五个字>四十个字;
16、结构方面的对比:对比是指在作品中把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互矛盾的两方面并举出来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于突出形象特征,揭示形象意义,对于主题的表达也易产生犀利、深刻的效果。
17、中国古代诗歌历经汉魏六朝乐府、唐诗、宋词、元曲之发展。诗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
18、托物式。诗人借助对客观事物的描写,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
19、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20、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1、敌人像狗一样夹着尾巴逃跑了。(比喻)
2、《楚辞》产生于战国时期的楚国。楚辞的代表作家是屈原和宋玉。楚辞是不同于《诗经》的一种新诗体,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楚辞句式较自由,多为六字句,长短不齐。多用想象、夸张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具有积极浪漫主义的色彩。
3、(6)以官职命名,如《杜工部集》,作者杜甫,官至检校工部员外郎。
4、小结:诗歌是怎样写景的?
5、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