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孔子的语录
1、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2、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3、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摘孔子《论语》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出处)《论语·公冶长第五》(译文)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
5、有杀身以成仁。——摘孔子《论语》
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7、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8、解释:用功读书便忘记了吃饭,陶醉在学问里,便忘了忧愁,不知道衰老要到来。
9、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0、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11、(一个工匠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有锋利的工具。)
12、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13、·小子识之焉,苛政猛于虎也!(出处)《礼记·植弓》(译文)子路你要好好记住,苛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啊!
14、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1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6、·八佾(yì)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出处)《论语·八佾篇第三》(译文)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
17、听到传闻不加考证随意传播,就是抛弃了道德。
18、立志追求真理而又以粗布淡饭为耻的人,是不值得与他交谈的。
19、·君子忧道不忧贫。(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文)君子只担忧学不到道,而不担忧贫穷。
20、解释:我愿老年人得到安逸,朋友们相互信任,少年人得到关怀。
二、孔子的语录英语官方翻译
1、解释: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说明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道理。
2、·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出处)《论语·公冶长第五》(译文)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粪土垒的墙壁无法粉刷。
3、·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出处)《论语·里仁篇第四》(译文)父母的年纪不可不记在心头。一方面为他们添寿而欢喜,一方面为他们年高而担心。
4、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摘孔子《论语》
5、·有教无类。(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文)人人都可以受教育,不分族类。
6、(读书人不能不心胸宽广意志刚强,因为肩负重任而且征途遥远。他把实现仁的理想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子难道不重吗?他为这种理想而奋斗,直到死去为止,路途难道不远吗?)
7、·生无所息。(出处)《列子·天瑞第一》(译文)人生是没有什么休息的。
8、广泛学习钻研,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出问题并且联系实际去思考,仁德就在其中了。
9、欲速则不达,见小利而大事不成。
10、·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出处)《论语·述而篇第七》(译文)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要去启发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要去引导他。
1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摘孔子《论语》
13、交朋友,一定要言而有信。
14、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15、·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出处)《论语·里仁篇第四》(译文)君子要说话要谨慎,但做事要行动敏捷。
16、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摘孔子《论语》
17、(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18、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9、U:ssw真正厉害的是looper,dandy,mata。当时edg和ssw训练赛,我拿的发条,顺二十分钟15级,250刀,全场第二顺。looper玩的炼金,35分钟18级,400刀,直接冲过来我都傻了。本来我们五个人和他们四个人打的五五开,然后looper一来,我们就没法打了,looper直接到高地塔把我们背出来,我们根本没法打。35分钟18级400刀是怎么做到的
20、这句是孔子流传千古之名句了,奇妙的是这句话随便放之四海都皆适用,永不过时。
三、孔子的语录体
1、(君子有九种事情需要考虑到:看,要考虑是否清楚;听,要考虑是否明确;脸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貌,要考虑是否恭敬;言语,要考虑是否忠实;做事,要考虑是否认真;疑惑,要考虑是否求教;愤怒,要考虑是否有后患;利益当前,要考虑是否该伸手。)
2、(一个人若没有长远的考虑,便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3、(每天懂得一些自己所不知道的,每月不忘记自己所已经掌握的,可以说是爱好学习了。)
4、·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出处)《论语·学而第一》(译文)不被别人了解而不抱怨,不也是很有君子风度的吗?
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摘孔子《论语》
6、这里讲的是交友的基本准则。对待朋友的错误,要开诚布公地劝导他,他坚持不听,也就作罢,如果别人不听,你还一再劝告,只会自取其辱,这里也是一个界线的问题,俗话说:“道不同不相为谋”,三观不同,不必强求。
7、解释:博学,学习要广泛涉猎;审问,有针对性地提问请教;慎思,学会周全地思考;明辨,形成清晰的判断力;笃行,用学习得来的知识和思想指导实践。
8、(向前看好象在前面,忽然间又好象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古代的文化典籍开阔我的视野,又用礼法来约束我的行为。)
9、礼之用,和为贵。——摘孔子《论语》
10、智者上善若水,海纳百川;仁者高山仰止,厚德载物。
11、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12、(善知识开示)修行要成就,得经得住千锤百炼,你就得有那金刚心。
1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14、·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漤矣。(出处)《史记·孔子世家》(译文)君子在困窘面前能坚守节操不动摇,人小遇到困窘就会胡作非为。
15、·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出处)《论语·子路第十三》(译文)名分不正,言语就不能顺理成章;言语不能顺理成章,事情就办不成。
16、·君子不器。(出处)《论语·为政篇第二》(译文)君子不要像定型的器皿一样,要博学多识,具有可塑性。
17、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摘孔子《论语》
18、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19、·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出处)《论语·宪问篇第十四》(译文)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
20、当仁,不让于师。——摘孔子《论语》
四、孔子的语录被收录为
1、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摘孔子《论语》
2、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摘孔子《论语》
3、出自:春秋孔子的《大学·第一章》。
4、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摘孔子《论语》
5、《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摘孔子《大学》
6、解释:君子团结而不勾结;小人勾结而不团结。
7、(君子容易事奉,但要想讨得他的喜欢则很难。以不正当的方式讨他喜欢,他是不会喜欢的;但他在用人上,却能做到量才使用。小人难以事奉,但要想博得他的欢心则很容易。如果以不正当的手段讨他喜欢,他是会喜欢的;但当他用人时,则会求全责备。)
8、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9、(君子想的是怎样推行仁德,小人想的则是怎样得到一个安逸之处;君子想的是怎样才能不触犯刑法,小人想的则是怎样才能对自己有利。)
10、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出处)《论语·雍也篇第六》(译文)品质多于文采,就会粗野;文采多于品质,就流于虚浮。
12、(一个人不应该发愁没有官位俸禄,而应该发愁没有为官的本领。不应该发愁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追求能够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才能。)
13、(出处)《列子·说符第八》(译文)高的语言是不用语言,高的作为是无所作为。
14、解释: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没有主观猜疑,没有定要实现的期望,没有固执己见之举,没有自私之心。
1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6、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17、(只有女子和小人难相处,亲近了,他们说你不庄重;疏远了,他们又会怨恨你。)
1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摘孔子《论语》
1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