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刘渊
1、刘聪确实气盛,自持统领的五万精骑天下,将后续的步兵兵团远远的甩到后面,很快便兵临洛阳城下,并将全军扎营于城西的西明门外。
2、侥幸逃过一劫的刘厉自感无颜面对刘聪,也投水而死。
3、六天后,七月丁丑,刘渊弥留。刘渊召唤太宰刘欢乐、太傅刘洋等人进宫接受遗诏,托以顾命重任。
4、排版:陈梦怡|责编:张景开
5、拓跋猗卢的爽快是另有原因的,铁弗匈奴、白部鲜卑都是拓跋鲜卑的仇人。
6、在刘渊看来,汉王朝曾统治天下长达四百多年,深得人心,所以刘备一个卖草鞋的出身,和汉室只有那么点微末关系,却依然能够创建帝王的伟业。现在,刘渊自己可是正儿八经的汉室外甥,当年匈奴先祖曾与汉室约为兄弟,如今兄长亡国,弟弟来重新复国,也容易能够让百姓接受。
7、整个中原地区,出现了16个国家进行斗争,而作为它的开启者刘渊却没有办法再一次建立起秩序,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整个中原地区不断的乱下去。因此我们可以这样来评价刘渊,他是一个和平年代里面的英雄,但是是乱世之中的枭雄,也正如当年方志远教授对他的评价,在整个政治信仰还没有崩塌的时候,他可以成为汉文帝一样的人物,但当整个政治信仰崩塌的时候,他就会变成比曹操还要凶狠的人物,或许这就是当年永嘉乱世之中刘渊真正的形象。
8、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伟大的曹丞相在与中原各方诸侯争霸的空档儿,顺手又收拾了一下匈奴,将其分为五个部族分散安置在北方。刘渊的父亲刘豹任头领的左部就被安置在今天的山西高平。
9、开始,刘渊的堂祖父刘宣等匈奴贵族,希望刘渊能够复兴匈奴帝国,就像当年的冒顿大单于一样,带领他们统一整个长城以北的地区。但是,刘渊却对长城以北的地区不感兴趣,他的目标,是代替西晋王朝统一长城以南的地区,包括中原、河北、西北和南方,这才是刘渊的梦想。
10、匈奴人刘渊建立的“汉”政权,公元304年刘渊公开起兵反晋,刘渊自称与汉朝宗室有血缘关系,故自称“汉王”。并且追封蜀汉后主刘禅为“大汉孝愍皇帝”,以表示他所建立的汉政权是汉朝以及蜀汉的延续。两年之后的公元306年,刘渊正式称帝,定国号为汉。刘渊死后,其子刘曜继位,刘曜继位后决定与汉朝脱离关系,故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公元329年,前赵为后赵所灭。
11、无论刘邦与冒顿单于是以翁婿相称还是以兄弟相称,总之,这门亲戚是结成啦。
12、另一方面,王弥、石勒等人又在青州等地牵制着西晋,强悍起来的刘渊也就慢慢地有了继续兼并西晋以及其他小势力的“空闲”,逐渐成了西晋所难以招架的强敌。
13、不过这一切都只是发生在刘渊称皇帝以前,等到他为西晋王朝进完中以后,发现张个西晋王朝已经彻底烂掉了,整个中原地区已经变得民不聊生,这时候所谓的正统已经不重要了,朝廷也成为了一个没有任何向心力的虚构组织,于是刘渊的心态开始变化。他一直努力地为晋王朝付出,但却看不到任何回报,而且这个王朝在战乱以后,只会想着发起更多的战乱,既然如此还不如自己成为乱中求稳的一股力量在乱中建立起新的秩序,于是他建立起了自己的帝国,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大汉帝国。
14、彼时,众多匈奴贵族都希冀刘渊重整当年呼韩邪单于的“霸业”,然而这只不过是区域的小动作罢了,刘渊想得到的要多得多。八王之乱以后,西晋的动荡人尽皆知,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刘渊深知此刻只需要机会,或许便能够创下中原更大的基业,而这就需要放眼大中原了。
15、如果不是八王之乱让西晋逐渐在内乱中走向崩溃,匈奴移民基本上就会逐渐农耕化,和汉人同化,变成汉族农民,刘渊本人也会和其他的汉人士族士大夫一样,积累声望,再逐渐接受征辟,出仕,成为朝廷高官,变成完全的汉族士大夫。
16、当时胡汉融合的情况:民族关系紧张,互相不信任甚至敌视,刘渊的想法既得不到汉人的信任,也得不到匈奴人的理解。
17、汉、晋第一次战役,虽然未能完成灭晋的计划,却让刘渊更加清楚的看清了晋帝国的虚实,因此,距离一次战役后仅仅一个月,便再次发兵大举南下。
18、自2003年初到华师文学院任教,兼任外国文学研究副主编10年,一起共事前后14年,几乎每周见面,共同讨论杂志编辑事宜与发展规划,开诚布公,直面现实,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同志之感情,建立了深厚之友谊。
19、刘渊生得体貌伟岸,姿仪不凡,深得时人崇重。由于他文武双全,语出惊人,司马昭对他另眼相看。西晋时,刘豹去世,刘渊代父之职,成为南匈奴左部帅,历任北部都尉、建威将军、五部大都督等职。期间,刘渊“明刑法,禁奸邪,轻财好施,推诚接物,五部俊杰无不至者”(《晋书》),幽冀一带的名儒,也不远千里纷纷前来拜见,个人威望与日俱升。
20、和很多入职湖南大学的85后年轻人一样,刘渊是一名青年教师。他也是202019年入选科瑞唯安高被引学者、2018年《福布斯》中国评选出的“30位30岁以下精英”之《麻省理工评论》中国评选出的“35岁科技创新35人”之一。他想要做出理想的半导体器件,让挑战摩尔定律迎来曙光。
二、刘渊博
1、期待学生接力“星星之火”
2、其时,南匈奴国人发生叛乱,攻杀了羌渠,另立须卜骨都侯为单于。
3、初平元年(190)年,曹操联合关东诸侯讨伐董卓,於扶罗先是归附袁绍,后又投靠袁术。
4、不存在的彩虹:一战德国海军舰队自沉记
5、原交通学院教职员工沈明敏
6、如果说刘聪继承了刘渊性格中枭雄的那一面,那么刘和很有可能只继承了刘渊性格中迂腐的那一面,刘和很明显缺乏军事才能,所以才会在创业的艰苦阶段让弟弟在战场上独美。刘和应该也缺乏政治才能,所以他在被立为太子之后,给人留下了驭下无恩、多猜忌的恶劣印象。
7、刘渊(249年至253年之间-310年),字元海,新兴(今山西忻州北)人,匈奴族,匈奴首领冒顿单于之后,南匈奴单于于夫罗之孙,左贤王刘豹之子,母呼延氏,十六国时期前赵政权开国皇帝,304年-310年在位。刘渊在父亲死后接掌其部属,八王之乱时诸王互相攻伐,刘渊乘朝廷内乱而在并州自立,称汉王,建立汉国(后改为赵,泛称前赵,亦作汉赵),308年称帝,改元永凤。310年,刘渊病死,在位六年,谥号光文皇帝,庙号高祖。
8、后来,刘邦采用陈平的计谋,向冒顿单于的阏氏行贿,才得以脱险。
9、西晋崩溃后,连东吴旧属都曾经出现过短暂的恢复孙吴政权的活动,更不用说那些士族本身就是在东汉中后期的政治和社会背景下形成和崛起的,所以,如果真的让他们看到重建汉朝的希望,其中自然会有一些人倒过去。这也是刘渊为刘禅发哀虽然现在看起来滑稽,但在当时,其实是有着清晰的政治意图的,也就是动员这些汉族士族参加到自己的集团中来。
10、逃出城外的刘乂得以幸免,他的两个哥哥就没那么好运了。七月壬午当日,刘裕被杀;次日,七月癸未,刘隆被杀。
11、刘和既死,另外两个哥哥也死了,皇帝之位自然非刘聪莫属,于是群臣纷纷向刘聪劝进。
12、西汉时期败于汉武帝后,匈奴分裂为南北匈奴,北匈奴远赴欧洲,在“上帝之鞭”阿提拉的领导下又一次谱写了辉煌的一笔。南匈奴则依附于东汉,迁居塞内,汉赵的建立者刘渊正是南匈奴单于的后裔。
13、同时,派遣刘敬携带大量财宝前往与匈奴订立议和联姻盟约。
14、不久之后,於扶罗去世,其弟呼厨泉继承单于位,任命於扶罗之子刘豹为左贤王。
15、刘渊,男,教授,国家科技部信息安全技术领域863专家组成员,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外部设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教育厅“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和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2009年入选江苏省人事厅“六大高峰人才”计划。主要从事网络信息系统及网络安全和数字媒体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在国内外重要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0篇,主编专著1部。主持国家省部市级项目10多项,包括国家八六三计划项目、江苏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教育部基金和研究项目3项、省市级项目多项;参与国防预研基金项目。先后获得省部市级各类科技奖项5项。
16、刘聪进洛阳后,杀了大批晋朝的官员和百姓,有一次,刘聪举行宴会,让晋怀帝穿着奴仆穿的青衣给大家斟酒。一些晋朝的遗臣看了,禁不住失声痛哭。刘聪看晋朝遗臣还对怀帝这样有感情,一发狠,就把怀帝杀了。
17、刘渊希望,学生能掌握半导体器件的输运机理和制造工艺,在半导体领域发光发热,接续着他的教学科研“星星之火”。
18、这个人在永嘉乱世里面格外的耀眼,有的历史学家称他为永嘉乱世的大英雄,也有的人认为他是整个西晋天下的大恶魔,而这一切在永嘉这个年份里,都一一展现了出来,让人捉摸不清却又内心彷徨。这个人就是西晋王朝外部势力重要的大将军刘渊,也被认为是五胡十六国开端者。当年他的横空出世,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璀璨的时光,但却给整个西晋王朝和天下造成了难以想象的痛苦。
19、但刘聪并未提出实质性的攻城策略,只是一味强调晋军的“微弱”和自己的强大,就像拳击擂台上的重量级对迷你轻量级,随便玩弄。
20、这些要求刘琨只能答应。不久之后,晋怀帝下达诏书,封拓跋猗卢为大单于、代郡公爵。当时代郡属于幽州,而幽州是王浚的地盘,所以王浚不答应了。拓跋猗卢去接收代郡,却遭到段氏鲜卑的驱赶,两伙鲜卑打了一仗,谁也没占到便宜。拓跋鲜卑终没有得到代郡,王浚与刘琨也因此结了怨。
三、刘渊为什么姓刘
1、从阴霾的冬天到温暖的春天,两个多月,他每天从早到晚地坚守在物电院的大楼中做实验、分析数据、撰写文章。每天晚上准时关灯锁门的物电院门卫黄师傅,经常看到他钻进实验室和办公室,快熄灯了也不见他出来,于是贴心的黄师傅经常为他留下走廊上的后一排路灯。
2、“昔我先人与汉约为兄弟,忧泰同之。自汉亡以来,魏晋代兴,我单于虽有虚号,无复尺土之业……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
3、然而,事实上虽说刘渊是并州的一大霸主,但晋阳却不在其领域内,也就是说刘渊的实力并没有想象中的庞大,至少攻灭西晋是难以置信的。
4、在刘渊之后,这种操作在五代时期也曾多次出现。比如后唐李克用、李存勖本来是沙陀人,但因为他们曾经被唐朝皇帝赐姓李,而他们也一直以忠于唐朝自我标榜,而他们在消灭后梁之后,建立的王朝也自称为唐朝的继承者,也就是后唐。此外,在南方,也出现了南唐,和唐朝关系更为疏远,但同样自称为唐朝的继承者。
5、西晋永兴元年(304)十月,刘渊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建立政权,国号为汉,改元元熙。因晋氏犹在,四方未定,刘渊没有贸然称帝,而是效仿当年刘邦,权且称汉王,依照汉制设置百官。元熙五年(308),刘渊羽翼渐丰,便正式称帝。刘渊是匈奴人,一心想着兴邦复业,可他为何要称汉皇帝呢?笔者认为,这与刘渊的人生经历以及当时的社会形势有关。
6、当然虽然嫁给冒顿的虽然名为和亲公主,其实只是汉宗室之女,所以本质上并非真的公主。
7、事实上,刘渊至始至终都未攻下并州的军事重镇晋阳,显然刘渊在势力上尚不足以达成目标。公元305年,能文能武的刘琨接替司马腾成了并州刺史,这显然极大造成了刘渊的困扰,缓过神的西晋将会是刘渊大的噩梦。
8、曹操击败袁术,於扶罗归顺了曹操。之后,回到了平阳郡。
9、谭军武:就爱与学生“扎堆”
10、以游击战代替正规战
11、因此导致了东汉政权对于这个女婿,进行了一番敲打,发展到派遣官员直接管理南匈奴各部,甚至到了东汉中期,还多次发生了汉朝官员直接拘捕、更换、逼死、杀掉南匈奴的单于、将军等等的事件,而南匈奴八部则是不敢言语。
12、但谁都没有想到,短暂的统一快乐之后,立刻迎来了数不清的分裂的痛苦,在永嘉之乱以前,先来了一个八王内乱,虽然打得整个北方地区一片糜烂,但至少西晋王朝的统一依旧在,他们消耗的毕竟是自己人的力量,没有外在力量干预。当这一切到了永嘉乱世的时候,一个特殊的人物横空出世,他带着匈奴骑兵杀入了京城,连续三次进攻终打破了帝都。
13、西晋末年,一场宗室之间自相残杀的“八王之乱”,使日益腐朽的司马氏政权江河日下,对国内匈奴五部的控制力也大大衰减。早就蠢蠢欲动的匈奴人刘渊借中原板荡之机,在西晋北部版图上独立门户,建汉称帝,攻城掠地,由此揭开了“五胡乱华”的序幕。刘渊,生年不详,祖父为南匈奴单于於扶罗,父亲为匈奴左贤王刘豹,母亲为匈奴呼延氏,是个地地道道的匈奴人。史料记载,匈奴刘姓源于汉匈和亲。当年,匈奴强盛时,刘邦“以宗女为公主,以妻冒顿,约为兄弟,故其子孙遂冒姓刘氏”(《晋书》),刘渊的叔祖刘宣、父亲刘豹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并取了汉名。承袭父祖,刘渊也跟着姓了刘。
14、于是刘聪做了皇帝,大赦,改元为光兴,尊奉嫡母单氏为皇太后,尊奉生母张氏为帝太后,立妻子呼延氏为皇后。刘聪册立刘乂为皇太弟,领大单于、大司徒,表示这皇帝将来还是由你来做,但是一转身,刘聪又把军权交给了儿子刘粲,他任命刘粲为抚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
15、《晋书》也高度称赞刘渊的才能:“况元海人杰,必致青云之上;许以殊才,不居庸劣之下。是以策马鸿骞,乘机豹变,五部高啸,一旦推雄,皇枝相害,未有与之争衡者矣。”
16、偏偏刘聪不是个爽快人,他们这些匈奴读汉人的书,好的没学会,繁文缛节学了一大堆。刘聪表示不敢当,要把皇位让给弟弟刘乂,理由是刘乂的母亲单氏是先帝的皇后,刘乂是先帝嫡子。而这个举动可以看出,刘聪内心也是很介意这嫡庶之分的。
17、我出生在民风淳朴的乡村,受党教育多年,向往和谐共处的生活,反对人与人之间的斗争,因而也不参与人与人之间的斗争。后现代伦理认为,一个人伤害他人有多深,伤害自己也会同样的深,没有例外。刘渊老师在46年的一生中,为我们树立了善待同事及所有学生,把心思和精力花在学术和教学上的榜样。刘渊同志去了,而他以自己的人格风范和强烈的责任感所建立起来的形象,对周围的人及后学的影响,却是广泛而深远的!因我在外地出席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12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文学院为他举办追思会的时候,写上以上简要的文字,言不及意,权当书面发言,以寄托一位朋友的哀思!刘渊同志千古!
18、文武双全,擅长骑射。父亲死后,接掌部落事务。八王之乱时,趁着西晋内乱,割据并州地区。建立汉国,设置文武百官,追尊汉朝皇帝。永嘉二年(308年),正式称帝,年号永凤。任贤纳谏,恭俭勤劳,励精图治。河瑞二年(310年),去世,在位六年,谥号光文皇帝,庙号高祖。
19、可是,刘渊没有想到的是,他的第一次和晋朝的战争却铩羽而归,而且败得有些惨。
20、外族(匈奴族)第一次对汉族统治的尝试。内部争权夺利。刘渊太子刘和父丧之时,发兵攻弟弟齐王裕鲁王隆楚王聪,结果刘聪杀兄即位。汉人靳准谋乱杀刘聪太子。前后赵两主不和。自相残杀。
四、刘渊然法剑
1、大家都觉得他的主意对,叫谁来带头呢?大家一议论,认为刘渊有才能,威望高,推他当单于挺合适。
2、刘渊是匈奴族冒顿的后人,在汉朝初期,匈奴族屡次侵犯边境,刘邦亲自率领大军镇压,没有想到,在哪里遭到匈奴人的围攻,多日都不能解围,后来陈平贿赂单于皇后,匈奴人才撤兵,刘邦回到京城。为了缓和匈奴人的关系,汉朝使用和亲政策,刘邦选一个宗亲之女,封为公主嫁给单于冒顿。并且和他兄弟相称。到后来冒顿单于的子孙都以刘氏为姓。
3、刘渊自幼居于汉地,酷爱读书,痴迷汉文,曾拜上党名士崔游为师,遍习中原的儒家经典和历史、军事著作,甚至可以“略皆诵之”,深受汉文化影响和熏陶。刘渊七岁时丧母时表现出“擗踊号叫,哀感旁邻”的孝道礼仪上不难看出。在日后与太原名儒王昶、王浑、王济的交往中,刘渊逐渐成为一个汉化程度相当深的匈奴人。
4、在历史上,很多人都认为刘裕是刘邦的后代,刘裕自己也是以此自称的。而刘渊是匈奴人,与刘裕没关系。
5、刘晓明:把工程“做深”,把岩土“讲浅”
6、刘渊倒是好意,结果把两个儿子都得罪了。刘聪自然是心怀不满,而刘和呢,则觉得父亲老糊涂了,族人、兵权、政权都交给弟弟打理了,还要自己这个皇帝做什么?
7、刘渊打着汉朝旗号,自称为汉皇帝是他政治智慧的体现,也是他能够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所在,但匈奴与汉族上千年的民族隔阂却是刘渊难以消解的。
8、刘渊的曾祖羌渠单于在东汉末年,曾派其子于扶罗率兵援助汉廷讨平黄巾军。于扶罗因故率部留驻东汉,自称单于。他病故后,其弟继单于位,任命其子刘豹为左贤王。曹操后来任命刘豹为左部帅。
9、大家听了,觉得是一个好主意。刘渊就宣布自己是汉王。
10、崇尚汉文化,使刘渊倾心接受喊话;而刘渊在官场上受到的种种遭际和不公,也是逼使他主动向汉人、汉文化靠拢的一个重要因素。晋武帝时,王浑、王济等人举荐刘渊担当灭吴的重任,却遭到了孔恂、杨珧等人的强烈反对,特别是谏辞中“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刺痛了刘渊的自尊心,也反应了汉匈之间难以消除的民族隔阂。
11、原因四是刘渊在匈奴哪里不得意,经常遭遇外族人不公待遇,所以他也想靠拢汉族,但是他在汉族这里,大家都知道他是匈奴人,很多汉族有才之能就不为他所用,那他就要想办法了,就是打着“汉旗”告诉天下的人,自己也是汉人,才妥妥的稳定民心。
12、刘厉、呼延朗率总预备队在后压阵。
13、那刘渊是哪位汉朝公主的后代,和刘协有多少关系?
14、呼延攸与刘锐大怒,命令左右把刘盛砍死在当场,杀气腾腾地问:“此事势在必行,还有谁不从?”
15、司马越的守城主力还是四万,但却是精锐之师,而且司马越本人历经战阵,经验丰富。
16、作为皇子的刘聪没有留在预备队里装样,而是战斗一线,亲冒矢石攻城,不赀给全体参战的指战员以鼓舞,也是无形中告诉全体汉国国民,自己的成就不是靠父亲给的,而是自己打下来的,这才是自己真正的政治资本。
17、于是众人结盟于东堂大殿。次日,七月壬午,天刚破晓,刘和派刘锐、马景去进攻刘聪,呼延攸、刘安国去进攻刘裕,刘乘、武卫去进攻刘隆,尚书田密、武卫将军刘璿去进攻刘乂,要将几个弟弟一网打尽。
18、刘渊以汉做国名,但是实际中既不被汉人认可,也不被他的匈奴族人所理解。总体而言,“汉”这个招牌在匈奴人手里没有起到作用。所以后来汉这个国名被改成了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