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说说网

山园小梅二首拼音版(精选文案147句)

一、山园小梅

1、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

2、给你个任务:请你反串一下主持人的角色采访红梅!

3、宋初另有相当多的诗人,偏重以苦吟的写作方法在狭小的格局中描绘清新小巧的自然景象,表达或是失意怅惘、或是闲适旷达的士大夫情趣,这主要是继承了唐代贾岛、姚合一派的风格,林逋就是这些诗人之一。另外,这组诗格局未免太小,后面自命清高的标榜,也实在有唯恐不为人知的味道。

4、(2)政治环境:再就宋代的政治环境而言,无论北宋、南宋都有其内忧外患,在国势衰微之下,有忧患意识的爱国文人自然对梅花凌寒傲雪、坚贞不屈的精神感到敬佩,于是梅花成为宋代文人心目中爱国精神的典范。

5、寒雀想飞落下来时,先偷看梅花一眼;蝴蝶如果知道梅花的妍美,定会消魂失魄。

6、首联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历经严冬 霜雪,百花凋零,唯有梅迎春盛开,带来一阵暖意。

7、咏梅诗词在宋代达到了高峰。北宋早期描写梅花意象之美的代表诗人是林逋。

8、断魂:形容神往,犹指销魂。

9、吴侬生长湖山曲,呼吸湖光饮山渌。 不论世外隐君子,佣儿贩妇皆冰玉。 先生可是绝俗人,神清骨冷无由俗。 我不识君曾梦见,瞳子了然光可烛。 遗篇妙字处处有,步绕西湖看不足。 诗如东野不言寒,书似西台差少肉。 平生高节已难继,将死微言犹可录。 自言不作封禅书,更肯悲吟白头曲! 我笑吴人不好事,好作祠堂傍修竹。 不然配食水仙王,一盏寒泉荐秋菊。

10、澄鲜祇共邻僧惜,冷落犹嫌俗客看。

11、「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此情此景,令人悠然神往,在梅花身边独自徘徊低吟,相亲相近,足也乐也,毋须一群人饮酒奏乐助兴,对于梅花,幽赏即可。

12、那么下面他接着写的“霜禽欲下先偷眼”,这个“霜禽”有两种说法:一个就是它是冬春时候霜有冷的意思,一种说霜是白的意思。“霜禽”有人联系到林和靖他特别喜欢白鹤,所以可能是指的白鹤,这样理解也是可以的。“霜禽欲下先偷眼”“先偷眼”写得形象,特别是这个“偷眼”偷偷地窥看一下。说这个“粉蝶如知合断魂”,蝴蝶如果知道如此美好的梅花的话,它一定快活地要晕了。“断魂”就是销魂,销魂就是一个人的感情极端的快乐,或者极端的悲伤,这里是指极端的快乐。因为春天的蝴蝶它是不能看到初春时候的梅花的,如果粉蝶看到如此好的梅花的话,可能是要快活极了、高兴极了。

13、日薄从甘春至晚,霜深应怯夜来寒。

14、向背:面向和背对的姿态。稀稠:疏疏密密的布局。

15、暗香浮动:梅花散发的清幽香味在飘动。黄昏:指月色朦胧,与上句“清浅”相对应,有双关义。

16、霜禽:羽毛白色的禽鸟。根据林逋“梅妻鹤子”的趣称,理解为“白鹤”更佳。偷眼:偷偷地窥看。

17、此诗源自于苏轼不认同石曼卿〈红梅〉中的「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一语,在他眼中的梅花绝不是只有与桃、杏相似的外型,其中之品格神韵是有极大的差异。

18、这首诗的影响很深远。“疏影”一联,被称为千古绝唱。后来词牌中的《梅花塘》以及《暗香》、《疏影》等,都从林和靖的这首诗中得到启发。

19、极真实地表现诗人在朦胧月色下对梅花清幽香气的感受,更何况是在黄昏月下的清澈水边漫步,那静谧的意境,疏淡的梅影,缕缕的清香,使之陶醉。这两句咏梅诗,在艺术上可说臻于极至,故一直为后人所称颂。陈与义说:“自读西湖处士诗,年年临水看幽姿。晴窗画出横斜影,绝胜前村夜雪时。”(《和张矩臣水墨梅》)他认为林逋的咏梅诗已压倒了唐齐己《早梅》诗中的名句“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辛弃疾在《念奴娇》中奉劝骚人墨客不要草草赋梅:“未须草草赋梅花,多少骚人词客。总被西湖林处士,不肯分留风月。”可见林逋的咏梅诗对后世文人影响之大。

20、山园小梅林逋其一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千古佳句)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其二剪绡零碎点酥乾,向背稀稠画亦难。日薄从甘春至晚,霜深应怯夜来寒。澄鲜只共邻僧惜,冷落犹嫌俗客看。忆着江南旧行路,酒旗斜拂堕吟鞍。在此诗中,他将梅花写得超凡脱俗、俏丽可人,写照传神、言近旨远,尤以篇末的“以身相许”式的表白,更是提升了梅的品格,丰实了作品的境界,读来口齿噙香,令人赞叹。

二、山园小梅二首拼音版

1、澄洁鲜艳只与相邻的高僧共惜,冷落孤傲犹嫌被俗人一看。

2、全诗之妙在于脱略花之形迹,着意写意传神,因而用侧面烘托的笔法,从各个角度渲染梅花清绝高洁的风骨,这种神韵其实就是诗人幽独清高、自甘淡泊的人格写照。

3、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4、上二联皆实写,下二联虚写。

5、原诗二句分写竹、桂 。林逋易「竹」为「疏」,易「桂」为「暗」,专叙梅。

6、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辞典作樽)

7、忆着江南旧行路,酒旗斜拂堕吟鞍。

8、这组诗在《宋诗纪事》里题作“梅花”。诗一开端就突写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与赞颂之情:“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它是在百花凋零的严冬迎着寒风昂然盛开,那明丽动人的景色把小园的风光占尽了。一个“独”字、一个“尽”字,充分表现了梅花独特的生活环境、不同凡响的性格和那引人入胜的风韵。作者虽是咏梅,实则是他“弗趋荣利”、“趣向博远”思想性格的真实写照。苏轼曾在《书林逋诗后》说;“先生可是绝伦人,神清骨冷无尘俗。”其诗正是作者人格的化身。

9、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10、所以在咏梅的诗歌当中,这首诗是突出的一首诗歌。特别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句,欧阳修是特别推崇,认为这句诗歌在咏梅诗中是杰出的。所以林和靖的这首《山园小梅》,在我们整个中国的咏梅诗歌当中也是一枝独秀的。

11、诗中借霜雪衬托其孤瘦与冰清玉洁,传神地写出红梅迥异于桃杏等花冷艳却不媚俗的气节,更寄托出诗人强烈感怀自寓的主观写意情感。

12、从意象构造的角度言,这组诗单言山园小梅,实非易事,但诗人借物来衬,借景来托,使其成为一幅画面中的中心意象,此一绝也。

13、关注后,可按分类查看更多内容及更新。

14、又:今天下午2点45分开启背诗词通道。

15、绡(xiāo):生丝绸。酥:酥酪一般的。乾(gān):枝干。

16、梅花审美内涵的提升与品格的确立,可说是宋代咏梅文化中的重要贡献,而这其中的代表人物为林逋与苏轼,以下就林、苏二人对梅花诗的影响来简单分析。 北宋诗词美感的提升 在宋代之前,诗人对梅花的描摹主要着重在其色与香,对梅花枝干甚至是整株梅姿体态的观察较为缺乏。

17、山园小梅·其一——宋·林逋

18、六两句是赞美梅花孤高绝俗的品性:清新鲜艳的梅花只能让隔壁的僧人爱惜,尽管它很冷落,但是还不愿让城里的俗人来观赏。把“邻僧”和“俗客”对举,是因为佛门弟子信奉清净无为的教义,往往和隐逸之士的思想合拍,这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在政治上遭到挫折后,就以“诗佛”自居,“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酬张少府》),看破红尘,成为佛门信徒。二十年足迹不进城市的林逋也是如此。末尾两句是说:回忆过去在梅花盛开、洒旗飘拂的江南路上,微风吹过,梅花簌簌地坠到马鞍上,叫人情不自禁地吟起诗来。以此作结,饶有情趣。

19、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分别由视觉和嗅觉来描写梅花!百花凋零,独有梅花迎着寒风昂然盛开,那明媚艳丽的景色把小园的风光占尽。稀疏的影儿,横斜在清浅的水中,清幽的芬芳浮动在黄昏的月光之下。寒雀想飞落下来时,先偷看梅花一眼;蝴蝶如果知道梅花的妍美,定会消魂失魄。幸喜我能低声吟诵,和梅花亲近,不用敲着檀板唱歌,执着金杯饮酒来欣赏它了。

20、zhònɡfānɡyáoluòdúxuānyán,众芳摇落独暄妍,zhànjìnfēnɡqínɡxiànɡxiǎoyuán。占尽风情向小园。shūyǐnɡhénɡxiéshuǐqīnɡqiǎn,疏影横斜水清浅,ànxiānɡfúdònɡyuèhuánɡhūn。暗香浮动月黄昏。shuānɡqínyùxiàxiāntōuyǎn,霜禽欲下先偷眼,fěndiérúzhīhéduànhún。粉蝶如知合断魂。xìnɡyǒuwēiyínkěxiānɡxiá,幸有微吟可相狎,bùxūtánbǎnɡònɡjīnzūn。不须檀板共金樽。

三、山园小梅拼音版

1、三首诗中,梅花的形象不同,作者所表达的感情也不同:林诗中,梅花美丽高洁,有风骨,作者咏物言志,立志高洁。陆词中,梅花落寞凄凉,境遇凄惨,表现了作者饱受排挤时内心的凄凉毛词中,梅花凌寒独放,不与其他花朵争妍斗艳,积极乐观,象征革命者的坚贞不屈斗争的精神三位诗人个人境遇不同,所以创作时情感基调也不同。

2、山园小梅》林逋(967-1028)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3、颈联“以物观物”,“霜禽”指白鹤,“偷眼”写其迫不及待之情,因为梅之色、梅之香这种充满了诱惑的美;“粉蝶”与“霜禽”构成对比,虽都是会飞的生物,但一大一小,一禽一虫,一合时宜一不合时,画面富于变化,“断魂”略显夸张,用语极重,将梅之色、香、味推崇到“的美”。

4、第一首诗一开端就突写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与赞颂之情:“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它是在百花凋零的严冬迎着寒风昂然盛开,那明丽动人的景色把小园的风光占尽了。一个“独”字、一个“尽”字,充分表现了梅花独特的生活环境、不同凡响的性格和那引人入胜的风韵。作者虽是咏梅,实则是他“弗趋荣利”、“趣向博远”思想性格的真实写照。苏轼曾在《书林逋诗后》说;“先生可是绝伦人,神清骨冷无尘俗。”其诗正是作者人格的化身。

5、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6、剪绡零碎点酥乾,向背稀稠画亦难。

7、百花落尽后只有梅花绽放得那么美丽、明艳,成为小园中美丽的风景梅枝在水面上映照出稀疏的倒影,淡淡的芳香在月下的黄昏中浮动飘散。冬天的鸟要停落在梅枝上先偷偷观看,夏日的蝴蝶如果知道这梅花的美丽应该惭愧得死去。幸好可以吟诗与梅花亲近,既不需要拍檀板歌唱,也不用金樽饮酒助兴。

8、上句,疏疏落落的梅枝,纵横交错,映在清浅明澈的池塘中。写的是姿态,但又不是直接写姿态,而是着重写水中的梅影,所以,读者更加感到她的摇曳多姿。下句,黄昏的淡月下,飘散着缕缕幽香,这是写梅花的香气,是那种淡淡的幽香,所以很雅致,很有韵致。而姿态、气味之所以给人这样的美感,是因为诗人把这些放在一个特殊的背景下来写。

9、而在苏轼咏梅诗中,明确提出梅格的为〈红梅三首〉诗之一: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春枝。(苏轼〈红梅三首〉)

10、幸喜我能低声吟诵,和梅花亲近,不用敲着檀板唱歌,执着金杯饮酒来欣赏它了。

11、檀板:檀木制成的拍板,歌唱或演奏音乐时用以打拍子。这里泛指乐器。

12、(1)社经环境:先从两宋的社经环境来看,私有园林的发展与经济文化的发达,使梅花得以在此环境下被大量的欣赏与歌咏,赏梅风气于是普遍流行在宋人的生活中,梅花的审美特征于此又更能深入被关注与探究。

13、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14、颔联是为世人称道的,它为人们送上了一幅优美的山园小梅图。这一联简直把梅花的气质风姿写尽绝了,它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上句轻笔勾勒出梅之骨,下句浓墨描摹出梅之韵,“疏影”、“暗香”二词用得极好,它既写出了梅花不同于牡丹、芍药的独特形成;又写出了它异于桃李浓郁的独有芬芳。极真实地表现诗人在朦胧月色下对梅花清幽香气的感受,更何况是在黄昏月下的清澈水边漫步,那静谧的意境,疏淡的梅影,缕缕的清香,使之陶醉。

15、疏影横斜,兼叙梅花稀疏的特点与横斜的姿态,暗香浮动,显现其幽香远递的神韵。

16、林和靖与陆游都在杭州西湖孤山隐居过,两人都写了有关梅的诗,但风格各异,林和靖的诗乐观向上,而陆游的诗则充满悲观情调

17、梅花不但灵动多姿,耐人寻味,更足以彰显林逋「澄澹高远」的人格与风格。

18、首联以梅不畏严寒、笑立风中起句,“众”与“独”字对出,言天地间只有此花,这是何等的峻洁清高。然而梅品虽高,却不骄傲,只在一方小园而且是山间小园实际是空中楼阁中孤芳自赏,这又是一种何等“丰富的宁静”与充实的美丽。

19、冬天的鸟停落在梅枝上要先偷偷观看,夏日的蝴蝶如果知道这梅花的美丽应该惭愧得死去。

20、这首诗歌体现了他追求高洁、一尘不染的这样一种情怀。他不跟世俗相沾染、不同流合污,玉洁冰清。当然他这个完全的离开社会、离开人世隐居到孤山这一点我想我们现在生活中是做不到的,也是没有必要的。但是他追求那种高洁的情怀,追求那种在梅花的描写当中所寄托的那种人生的追求,这一点我们还是可以学习的。

四、山园小梅其一

1、苏轼将此诗中的红梅,比拟成深怕自己不入时而学桃杏的美人,却在红颜底下不经意地流露出异于桃杏的孤高幽雅之脱俗,展现出梅花特有的「梅格」气韵。

2、百花凋零,独有梅花迎着寒风昂然盛开,那明媚艳丽的景色把小园的风光占尽。

3、点击上方蓝色「书香人生」可快速关注

4、“横斜”传其妩媚,迎风而歌;“浮动”言其款款而来,飘然而逝,颇有仙风道骨。“水清浅”显其澄澈,灵动温润。“暗香”写其无形而香,随风而至,如同捉迷藏一样富有情趣;“月黄昏”采其美妙背景,从时间上把人们带到一个“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动人时刻,从空间上把人们引进一个“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似的迷人意境。首联极目聘怀,颔联凝眉结思。林逋这两句诗也并非是臆想出来的,他除了有生活实感外,还借鉴了前人的诗句。

5、诗一开端就突写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与赞颂之情:“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它是在百花凋零的严冬迎着寒风昂然盛开,那明丽动人的景色把小园的风光占尽了。一个“独”字、一个“尽”字,充分表现了梅花独特的生活环境、不同凡响的性格和那引人入胜的风韵。作者虽是咏梅,实则是他“弗趋荣利”、“趣向博远”思想性格的真实写照。苏轼曾在《书林逋诗后》说;“先生可是绝伦人,神清骨冷无尘俗。”其诗正是作者人格的化身。

6、因此,苏轼笔下梅花就不能仅仅只有花容的美感特色,还必定得具备超凡的品格神韵,才能达到诗人心目中的理想境界,这也是梅花始具「梅格」的开端。

7、以上三联,作者是把梅当作主体,诗人的感情是通过议论、叙述、拟人等手法隐曲地体现在咏梅之中。至尾联主体的梅花转化为客体,成为被欣赏的对象。而作者则从客体变为主体,他的感情由隐至显,从借物抒怀变为直抒胸臆:“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在赏梅中低声吟诗,使幽居生活平添几分雅兴,在恬静的山林里自得其乐,真是别具风情,根本不须音乐、饮宴那些热闹的俗情来凑趣。这就把诗人的理想、情操、趣味全盘托出,使咏物与抒情达到水乳交融的进步。

8、和林逋孤芳自赏的隐士情节不同的是,在宦海浮沉与在异乡漂泊的苏轼,习惯将眼中之梅人格化,藉吟咏梅花来寄托自我感遇。

9、像剪碎的丝绸点缀着酥酪般的枝干,要画出那姿态和布局确实为难。尽情享受着日落春晚,影单应当怯怕霜重夜寒。澄洁鲜艳只与相邻的高僧共惜,冷落孤傲犹嫌被俗人一看。想起旧时在江南的旅途上,香魂飘落于酒旗下行吟的马鞍。

10、梅花傲骨凛然,投射了人性高贵的情操,令人联想起唐裴休〈上堂开示颂 〉:「不是一番寒澈骨?争得梅花扑鼻香?」

11、(作者) 林逋(朝代) 宋

12、下面说“疏影横斜水清浅”是写这个梅枝稀稀疏疏的,在这个清清的水倒映之下映入清清的水上。“暗香浮动月黄昏”这是写的梅香,在这个朦胧的月色之下阵阵的梅香飘浮过来。所以他一句写梅的姿态,一句写梅的幽香,这两句是有名的句子。后来南宋词人姜白石,他就以“疏影”和“暗香”作为词牌的名称写了两首歌颂梅花的词。

13、想起旧时在江南的旅途上,香魂飘落于酒旗下行吟的马鞍。

14、寒雀想飞落下来时,先偷看梅花一眼;蝴蝶如果知道梅花的妍美,定会消魂失魄。

15、第一首诗一开端就突写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与赞颂之情:“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它是在百花凋零的严冬迎着寒风昂然盛开,那明丽动人的景色把小园的风光占尽了。一个“独”字、一个“尽”字,充分表现了梅花独特的生活环境、不同凡响的性格和那引人入胜的风韵。作者虽是咏梅,实则是他“弗趋荣利”“趣向博远”思想性格的真实写照。苏轼曾在《书林逋诗后》说;“先生可是绝伦人,神清骨冷无尘俗。”其诗正是作者人格的化身。

16、疏影横斜:梅花疏疏落落,斜横枝干投在水中的影子。

17、尽情享受着日落春晚,影单应当怯怕霜重夜寒。

18、“占尽风情向小园”,把整个小园里的风情都占有了,一开始就把梅花写得很不一般。

19、此诗之妙在于脱略花之形迹,着意写意传神,因而用侧面烘托的笔法,从各个角度渲染梅花清绝高洁的风骨,这种神韵其实就是诗人幽独清高、自甘淡泊的人格写照。此诗一出,后人奉为咏梅的绝唱。

20、林逋不仅是写眼中之梅,更是道出心中之梅,将自我高洁的隐逸精神与梅花的幽雅合而为使梅花冰清玉洁的神韵品格拉至繁花之上,成为咏梅文化中牢不可破的审美形象。 北宋梅格的确立 继林逋为梅花审美形象揭开崭新的一页后,苏轼更是进一步梅花特有的品格神韵,确立出梅花无花能及的独特「梅格」。

五、山园小梅二首

1、次联「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叙梅之姿态风韵。

2、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3、山园小梅·其一宋·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4、作者写尽梅花姿质后,掉转笔头,从客观上着意泻染:“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霜禽,一作冬鸟,一作白鹤,白鸟。依据林逋“梅妻鹤子”的情趣,还是当“白鹤”解释为好。前句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来赏梅,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先偷眼”三字写得何等传神!作者对现实事物的观察又是何等细致!后句则变换手法,用设想之词,来写假托之物,意味深邃。而“合断魂”一词更是下得凄苦凝重,因爱梅而至销魂,这就把蝴蝶对梅的喜爱夸张到了顶端。通过颈联的拟人化手法,从而更进一步衬托出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和幽居之乐。联中那不为人经意的“霜”、“粉”二字,也实是经诗人精心择取,用来表现他高洁情操和淡远的趣味。

5、在此联想杜甫〈江村〉:「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霜禽粉蝶之痴迷,燕鸥之自在,其实都是诗人的移情投射。

6、林逋以「孤山八梅」八首梅花诗为梅花诗坛带出划时代的意义。这八首诗中,重要及为人所熟知的是〈山园小梅〉一诗。

7、“疏影横斜水清浅”是写这个梅枝稀稀疏疏的,在这个清清的水倒映之下映入清清的水上。“暗香浮动月黄昏”这是写的梅香,在这个朦胧的月色之下阵阵的梅香飘浮过来。颔联一句写梅的姿态,一句写梅的幽香,高度概括了梅影“疏”香“暗”的特点,一枝独秀成为千古有名的句子。运用了烘托艺术手法。细致描写,使黄昏幽香、疏影、清浅的水形成的画面,小梅在这环境的烘托下变得令人心动。“疏”、“横斜”、“清浅”、“暗”、“浮”等字用得极为巧妙,简练地勾画出一幅的风景画,也照应了题目中的“小”字,尤其是“浮”字,化嗅觉为视觉,用通感的修辞将梅花开处幽香阵阵的境界表现了出来。

8、第二首诗开头两句是说梅花像是剪碎了的丝织品,上面涂了油酥,正反面有深有浅,多么自然,画是画不出来的。这里用精细轻薄的丝织品绢和油酥制品来比喻悔花的滋润柔美,十分传神。这在宋代诗词作品中一不乏其例,如苏轼《腊梅》诗中就有“天工点酥作梅花”的句子。

9、回楼主,第一次看到这个问问,我泪流满面,这个问题的简单之极,以致本人一眼就可以挥笔作答:作者不同,甚至连题目也不同…至于诗的本身则比较高深,需要接受应试教育多年以及广阔的课外阅读量才能清楚诗的本身到底有什么不同,不过,就本人的越人的智商、长期挣扎在理科题海的头脑,再加上我长期服用生命一号(效果你懂的),我可以很肯定很明确很严肃的告诉楼主:它们的本身(就是词句)也是不完全相同的!退一万步,他们的字眼相同,我也敢肯定,tmd有一个作弊了!!。

10、霜禽:羽毛白色的禽鸟。根据林通“梅妻鹤子”的趣称,理解为“白鹤”更佳。偷眼:偷偷地窥看。

11、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金尊 通:樽)

12、「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被称为千古绝唱,其来自五代南唐江为诗残句:「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

13、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14、红梅丨一个喜欢在午后说话的女人,与你下午2点相约

15、檀(tán)板:檀木制成的拍板,歌唱或演奏音乐时用以打拍子。这里泛指乐器。金樽(zūn):豪华的酒杯,此处指饮酒。

16、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对迎。争忍有离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 >>

17、山园小梅其一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18、吟鞍:指吟诗者所骑的马鞍。

19、日薄:日落。从:任从。甘:甘心。

20、澄鲜只共邻僧惜,冷落犹嫌俗客看。

六、山园小梅

1、背景:这首诗具体创作年代已无法考证。林逋是宋代著名隐士,年轻时漫游江淮,四十余岁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喜梅与鹤,自谓以梅为妻鹤为子,一生写了不少咏梅诗篇,《山园小梅》即是其中有名的诗篇之一。

2、林逋擅作咏梅诗,其咏梅诗后人合称为“孤山八梅”,还有一首咏梅词《霜天晓角》。另外写及梅花意象的有八处。在这些咏梅诗词中,负盛名的当属《山园小梅》,其一中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联,被后人公认为咏梅的千古绝唱:

3、林逋这两句诗也并非是臆想出来的,他除了有生活实感外,还借鉴了前人的诗句。五代南唐江为有残句:“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这两句既写竹,又写桂。不但未写出竹影的特点,且未道出桂花的清香。因无题,又没有完整的诗篇,未能构成了一个统一和谐的主题、意境,感触不到主人公的激情,故缺乏感人力量。而林逋只改了两字,将“竹”改成“疏”,将“桂”改成“暗”,这“点睛”之笔,使梅花形神活现,可见林逋点化诗句的才华。

4、从意象构造的角度言,单言山园小梅,实非易事,但诗人借物来衬,借景来托,使其成为一幅画面中的中心意象,此一绝也。

5、疏影横斜:梅花疏疏落落,斜横枝干投在水中的影子。疏影,指梅枝的形态。

6、上句诉诸视觉,绘梅之姿态,下句诉诸嗅觉,写梅之芬芳,在月色朦胧,稀疏的枝叶倒映在清浅的水中,摇曳生姿,不知何处传来一股幽香,令人陶醉。

7、梅花诗至北宋林逋、苏轼二人,整体审美形象与品格神韵的确立已臻完备,并超越于百花之上,更下开南宋文坛梅花形象的登峰造极。书林逋诗后 苏轼曾经创造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是对林逋的人格、诗歌、书法,表达自己的景仰。

8、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9、诗人具体写梅画梅时,虚实结合,对比呈现,使得全诗节奏起伏跌宕,色彩时浓时淡,环境动静相宜,观景如梦如幻,充分体现了“山园”的绝妙之处,这一点也是为许多赏家所忽视的,正是通过这一点,作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弗趋荣利”、“趣向博远”精神品格。此二绝也。

10、“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一联诗,历来被读者誉为咏梅的绝唱。梅花的美,不同于牡丹的富丽,更不同于桃花的夭艳,而是一种淡雅和娴静的美。这一联诗,正地表现出梅花的这种淡雅和娴静。

11、充分体现了“山园”的绝妙之处,这一点也是为许多赏家所忽视的,正是通过这一点,作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弗趋荣利”、“趣向博远”精神品格。此二绝也。作者写出此种妙句,亦非唾手可得。

12、暄(xuān)妍:景物明媚鲜丽,这里是形容梅花。

13、后诗人说“幸有微吟可相狎”,有这种在这个梅花前面,在淡淡的月色下面,诗人高兴地吟诗。“不需檀板共金樽”,不需檀板啊金樽啊那些华丽的高贵的东西,在这种美好的梅花和幽香的梅香下面诗人自我沉醉、自我欣赏、自我吟诗,这是佳的境界。

14、由此可知,苏轼赞同景仰林逋在文学,诗词上的高贵情怀,也因此林逋创梅花诗的成就,更成为了千古咏梅之经典。

15、难怪南宋诗人陈与义〈和张矩臣水墨梅〉赞叹:「自读西湖处士诗,年年临水看幽姿。晴窗画出横斜影,绝胜前村夜雪时。」

16、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今奉化市裘村镇黄贤村)。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

17、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18、梅枝在水面上映照出稀疏的倒影,淡淡的芳香在月下的黄昏中浮动飘散。

19、从诗意来看,林逋是以隐士之心性、视野去观照体悟梅花,视梅花为天酬僧隐的独特风物的,表现了梅花的独特神韵与价值。这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梅花也因之与闲隐之流结下不解之缘。

20、(3)理学兴盛:而在宋朝儒家理学复兴的影响下,士大夫注重品格及德行的要求,有「岁寒三友」和「四君子」美名之称的梅花,自然便符合宋代文人对自我的期许,一时之间,以梅花为主题的诗歌创作空前兴盛于两宋。

1、今天节目主打“问题人生”.

2、金樽(zūn):豪华的酒杯,此处指饮酒。

3、幸喜我能低声吟诵,和梅花亲近,不用敲着檀板唱歌,执着金杯饮酒来欣赏它了。

4、林逋(967~1028),钱塘人。北宋诗人。他种梅养鹤成癖,终身不娶,世称“梅妻鹤子”。正是他对梅花有着异乎寻常的感情,才能写出这首流传久远的咏梅绝调来。

5、《山园小梅》是宋代林逋所写,其二原文如下:剪绡零碎点酥乾,向背稀稠画亦难。日薄从甘春至晚,霜深应怯夜来寒。澄鲜只共邻僧惜,冷落犹嫌俗客看。忆着江南旧行路,酒旗斜拂堕吟鞍。

6、山园小梅·其一 赏析 前半首叙梅花丰神独绝。

7、一直至北宋的林逋,才真正在咏梅文坛中开拓出「枝、影」书写之新格局。

8、后半首是作者对梅情有独钟。

9、山园小梅(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10、诗人具体写梅画梅时,虚实结合,对比呈现,使得全诗节奏起伏跌宕,色彩时浓时淡,环境动静相宜,观景如梦如幻,充分体现了“山园”的绝妙之处,这一点也是为许多赏家所忽视的,正是通过这一点,作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弗趋荣利”“趣向博远”精神品格。此二绝也。

11、“众芳摇落独暄妍”,梅花它是开在冬天和春天相临的时候。“众芳摇落”梅花暄妍,“暄妍”就是风景美好。

12、这组诗具体创作年代已无法考证。林逋是宋代著名隐士,年轻时漫游江淮,四十余岁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喜梅与鹤,自谓以梅为妻鹤为子,一生写了不少咏梅诗篇,这组诗即是其中有名的两首。

13、苏轼曾在《书林逋诗后 》说:「先生可是绝俗人,神清骨冷无由俗。」其诗正是作者人格的化身。

14、百花凋零,独有梅花迎着寒风昂然盛开,那明媚艳丽的景色把小园的风光占尽。

15、林逋种梅养鹤成癖,终身不娶,世称“梅妻鹤子”,所以他眼中的梅含波带情,笔下的梅更是引人入胜。

16、nvxingjiayuan

17、「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着意渲染鸟蝶为之痴迷,白鹤爱红梅,还没有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窥两眼;粉蝶如能飞舞其间,当为之销魂。

18、此诗赞颂了冲寒盛放的冬梅暗香疏影的幽雅韵致,高标独绝的秀朗风情和清丽身姿,也借咏梅来表白自己超尘绝俗的高尚情操。

19、黄昏:指月色朦胧,与上句“清浅”相对应,有双关义。

20、第二首诗开头两句是说梅花像是剪碎了的丝织品,上面涂了油酥,正反面有深有浅,多么自然,画是画不出来的。这里用精细轻薄的丝织品绢和油酥制品来比喻悔花的滋润柔美,十分传神。这在宋代诗词作品中一不乏其例,如苏轼《腊梅》诗中就有“天工点酥作梅花”的句子。“向背”“稀稠‘’描绘了在白天丽日高照下的梅花风姿。接下去说梅花在整个白天直到日薄西山这段时间里,可以尽情地享受春天的温暖,但到夜幕降临的时候,在严霜的侵袭下,梅花可能要受不了吧。梅花本来是以其经霜耐寒的品格受到人们称赞的,“霜深应怯”的顾虑似乎大可不必,但正是这不必要顾虑的顾虑,才能表达出诗人对梅花的无比深情。

1、疏落的梅枝,是倒映在水中,读者感受到的是摇曳的梅影,着笔处是水,而且是清浅明澈的水;缕缕幽香,是在月下游动飘散,这里,月也是黄昏的初月,是在淡淡的月下。这样写,环境气氛,与梅花的姿态幽香显得十分和谐协调,恰到好处。

2、作者通过对梅花的描写,表达了作者不愿跟世俗相沾染、不同流合污,玉洁冰清、追求高洁、一尘不染的人生追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两句诗传神地描绘了黄昏月光下山园小池边的梅花的神态意象:山园清澈的池水映照出梅枝的疏秀清瘦,黄昏的朦胧月色烘托出梅香的清幽淡远。作者没直写梅,而是通过池中的梅花淡淡的疏影以及月光下梅花清幽的暗香,梅枝与梅影相映,朦胧的月色与淡淡的幽香相衬,动与静,视觉与嗅觉,共同营造了一个迷人的意境。疏影、暗香这两个新颖的意象,鲜明又微妙地表现出梅花的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闲静的气质风韵。由于这两句诗地捕捉并传达出梅花之魂,所以成为梅的代名词,成为历代诗人咏梅诗中脍炙人口的佳句。

3、霜禽:羽毛白色的禽鸟。根据林逋“梅妻鹤子”的趣称,理解为“白鹤”更佳。

4、像剪碎的丝绸点缀着酥酪般的枝干,要画出那姿态和布局确实为难。

5、这首诗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为梅花开创出描摹的新视角,也写尽梅花特有的风韵及美感,将梅花的审美内涵提升到更高的地位,也同时赋予梅花高逸的隐士情怀。

6、百花凋零,独有梅花迎着寒风昂然盛开,那明媚艳丽的景色把小园的风光占尽。稀疏的影儿,横斜在清浅的水中,清幽的芬芳浮动在黄昏的月光之下。寒雀想飞落下来时,先偷看梅花一眼;蝴蝶如果知道梅花的妍美,定会消魂失魄。幸喜我能低声吟诵,和梅花亲近,不用敲着檀板唱歌,执着金杯饮酒来欣赏它了。

7、林逋种梅养鹤成癖,终身不娶,世称“梅妻鹤子”,所以他眼中的梅含波带情,笔下的梅更是引人入胜。全诗之妙在于脱略花之形迹,着意写意传神,因而用侧面烘托的笔法,从各个角度渲染梅花清绝高洁的风骨,这种神韵其实就是诗人幽独清高、自甘淡泊的人格写照。

上一篇上一篇:中秋的诗句 古诗大全(精选文案126句)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foo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