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说说网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100个(精选文案81句)

一、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1、收藏|统编语文二年级下册电子课本

2、(出自):司马迁·汉《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3、鹬蚌相争:“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4、祁黄羊说:“你只问我谁可以胜任,所以我推荐了他;你并没问我祁午是不是我的儿子呀!”

5、守株待兔:守株待兔的作法只会让机会白白溜走。

6、寓言故事:拔苗助长?井底之蛙?刻舟求剑滥竽充数?南辕北辙?惊弓之鸟对牛弹琴?画蛇添足?守株待兔掩耳盗铃?叶公好龙?鹬蚌相争?黔驴技穷?东施效颦?杞人忧天狐假虎威?买椟还珠?画饼充饥自相矛盾?量体裁衣?杯弓蛇影螳螂捕蝉?亡羊补牢?人面兽心?无价之宝?曲高和寡?自作聪明囫囵吞枣?庖丁解牛?起死回生患得患失?庸人自扰?随声附和嗟来之食?塞翁失马?痴人说梦

7、寓意:比喻说话办事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8、是的画蛇添足的故事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齐策二》。楚国一位舍人得到了主人送的一壶酒,觉得几个人一起喝嫌少,一个人独喝又嫌多,于是让几个人在地上画蛇,先画成的就喝酒。有个人蛇先画好了,拿起酒壶准备喝,看看其他人还没画好,又左手拿壶,右手给蛇画脚,还没等他画好脚,另一人的蛇画好了,夺过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添上脚呢?”说完把酒喝了。那个画蛇脚的人,终于没有喝上酒。唐朝大文学家韩愈在其《感春》诗中写道:“画蛇著足无处用,两鬓雪白趋埃尘。”画蛇添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把事情弄坏。有时也作“画蛇著足”。

9、寓意:这则寓言通常拿来做交浅不能言深的世故教训。告诉我们,听别人的意见要选择正确的,而不要看提意见的人跟自己的关系,对人不可以持偏见。

10、·掩耳盗铃: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11、典故春秋时,晋平公有一次问祁黄羊说:“南阳县缺个县长,你看,应该派谁去当比较合适呢?”

12、例句——你不要再自欺欺人了,那样的话只会是掩耳盗铃。

13、出自《韩非子》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有一天,他来到集市上,准备卖他的矛和盾。于是,他举起了他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刺不破他。”紧接着,又夸起了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锋利,没有东西穿不透的。”这时候,有位老人走了过来问道:“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

14、从今往后,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那被兔子撞上的树根,等着下一个兔子来撞。

15、出处:元·贾仲名《对玉梳》:“你要我便是望梅止渴。”及《世说新语·假谲》。

16、4杯弓蛇影(bēigōngshéyǐng)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出自《晋书·乐广传》记载有人作客饮酒,见酒杯里有条蛇,喝后吓得病了。后来知道这蛇原来是屋角上一张弓照在杯里的影子,他的病就好了。

17、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有黔驴技穷、抱薪救火、愚公移山、杯弓蛇影、打草惊蛇、买椟还珠、叶公好龙、画龙点睛、伯乐相马、画蛇添足、滥竽充数、自相矛盾、惊弓之鸟等。

18、寓意: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的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19、自相矛盾(解释):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出自):《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

20、不久,匈奴兵大举入侵,青年人被应征入伍,塞翁的儿子因为摔断了腿,不能去当兵。入伍的青年都战死了,唯有塞翁的儿子保全了性命。

二、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100个

1、掩耳盗铃: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2、祁黄羊毫不迟疑地回答说:“叫解狐去,合适了。他一定能够胜任的!”

3、不知过了多少年,一天夜里,女娲突然被一阵“轰隆隆”的巨大响声震醒了,她急忙起床,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

4、出自《战国策》从前,有一个人,养了一圈羊,一天早上,他发现少了一只羊,原来羊圈有个窟窿,夜间,狼就把羊叼走了。邻居劝告说:“赶紧修一修羊圈吧。”他说:“羊都丢了,修羊圈有什么用?”第二天,他去放羊的时候,发现羊又少了一只。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邻居的劝告,就赶紧把羊圈修好了。从此,再也没有发生过羊被狼叼走的事情了。

5、南辕北辙、害群之马、盲人摸象、讳疾忌医

6、拔苗助长、惊弓之鸟、滥竽充数、愚公移山

7、郑人买履: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不合时宜:不适合时代形势的需要。也指不合世俗习尚。·

8、(译文):波翻血海全球怜悯,问谁敢野蛮法律骂强大的秦国?笑他鹬蚌相争演出风云阵。

9、偷铃铛的人怕铃响,把自己耳朵堵住,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听不见。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10、打草惊蛇、黔驴之穷、愚公移山、东施效颦

11、叶公一看是真龙,转身就跑,吓得他像失了魂似的,惊恐万状,不能控制自己。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的东西而不是龙。

12、刻舟求剑:时势已变,刻舟求剑只会成为前进的绊脚石。

13、(qǐrényōutiān)

14、狐假虎威:假:借。狐狸借老虎之威吓退百兽。后以“狐假虎威”来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

15、(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16、出自《战国策》楚国有一个人请人喝酒,酒少人多,大家约定:在地上画蛇,谁先画好,谁喝酒。一个人先画好了,左手拿过酒准备喝,同时用右手为蛇画脚,并说:“我还能给蛇画脚呢!”脚还没有画完,另一个人已经把蛇画好,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给他添上脚了呢?”于是,拿过酒,一饮而尽。

17、还记得小时候读的音序表吗?音序表字母正确发音

18、赵国将要讨伐燕国,苏代(战国时策士,纵横家苏秦的弟弟)替燕国游说赵惠文王,讲了如下的寓言故事:“我来的时候经过易水,恰好看到蚌出来晒太阳。鹬趁机啄蚌的肉,蚌把两扇介壳一闭就夹住了鹬的喙。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有死蚌。’蚌也针锋相对地说:‘今天不出,明天不出(夹住不放),就有死鹬。’两者谁也不肯罢休,这时过来一个渔父把两者一起拎走了。”燕赵相对抗,都搞得很疲劳,我恐怕强大的秦国正在扮演渔父的角色,所以希望大王深思熟虑。惠文王赞同苏代的意见,停止对燕国用兵。

19、(解释):椟:木匣;珠:珍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20、例句——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要邯郸学步。

三、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三年级下册

1、坐井观天(zuòjǐngguāntiān)

2、掩耳盗铃:事情已经清楚了,你还想掩耳盗铃?

3、寓意:形容刻苦学习。股:大腿。

4、寓意:比喻没有本领的人冒充有本领,占着位置,或者指拿次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有时候也用于自谦。

5、下列成语不是出自寓言故事的是什么a狐假虎威比刻舟求剑c负荆请罪“C、负荆请罪”不是出自寓言故事的。“狐假虎威和刻舟求剑”都是出自寓言故事的。

6、走马观花、欢呼雀跃、奔走相告、满载而归、跋山涉水、劈波斩浪、前赴后继、横行霸道、神出鬼没、披星戴月、日夜兼程、负隅顽抗、耀武扬威、营私舞弊、兴风作浪、扶老携幼

7、例句——这幅画已经很,你就不要再画蛇添足了。

8、出处:《弘明集理惑论》:“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9、小学一年级汉语拼音知识汇总!太有用了

10、精卫填海、八仙过海、夸父追日、开天辟地

11、出处:先秦·韩非子《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

12、出处:先秦·韩非子《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13、承上启下、大惊小怪、大同小异、出生入死、喜新厌旧、弄假成真、思前想后、温故知新。

14、当他走到一片茂密的森林时,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狸正在散步。他觉得这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便一跃身扑过去,毫不费力的将他擒过来。可是当他张开嘴巴,正准备把那只狐狸吃进肚子里的时候,狡黠的狐狸怪声怪气地说:你不敢吃我?我是天上派来的百兽之王。

15、(máosuìzìjiàn)

16、(解释):揠:拔。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17、叶公好龙、凿壁借光、骄兵必败、磨杵成针

18、出处:《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有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19、例句——只要充分作好准备,就不怕敌人的突然袭击,何必杞人忧天。

20、洋洋得意、落落大方、津津有味、井井有条、亭亭玉立、滔滔不绝、息息相关、欣欣向荣、心心相印、奄奄一息、源源不断。

四、出自神话故事的成语

1、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一丝不苟、专心致志、孜孜不倦。

2、杯弓蛇影: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3、一天,他高兴得有些过火,打马飞奔,一个趔趄,从马背上跌下来,摔断了腿。邻居听说,纷纷来慰问。

4、(出自):战国庄子《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5、精卫填海、八仙过海、夸父追日、开天辟地、愚公移山、火眼金睛

6、出处——《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7、出自《庄子》从前西施因心口疼而皱着眉头在邻里之间行走,邻居一个丑女叫东施看见了,认为皱着眉头很美,回去以后也在邻里之间皱着眉头,捂着胸口。邻里的有钱人看见了,紧闭家门而不出;贫穷的人看见了,远远的跑开了。东施只知道皱着眉头好看,却不知道皱着眉头好看的原因。

8、寓意:比喻骄傲无知的肤浅自负或自大的行为。

9、从前在某个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为肚子饿了,便跑到外面寻觅食物。

10、刻个记号便于打捞宝剑,原本并无错,可是把记号刻在了移动的船上,那岂不等于没有记号吗?这个故事对那些思想僵化、墨守成规、看不到事物发展变化的人是一个绝妙的讽刺。故事告诉我们办事不能只凭主观愿望,不能想当然,要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灵活处理。

11、温文而雅、文质彬彬、风度翩翩、落落大方、神采飞扬、威风凛凛、气宇轩昂、雄姿英发、生龙活虎、春风得意、饱经风霜、容光焕发、意气风法、奴颜婢膝、斗志昂扬、神气活现

12、楚国有个搞祭祀活动的人,祭祀完了以后,拿出一壶酒赏给门人们喝。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足够,一个人喝则有剩余。我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先画好的人就喝这壶酒。"

13、(语法):连动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贬义

14、(húlúntūnzǎo)

15、出处:《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6、出处——《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7、有人请客吃饭,挂在墙上的弓映在酒杯里,客人以为酒杯里有蛇,回去疑心中了蛇毒,就生病了(见于《风俗通义·怪神》)。

18、人山人海、万人空巷、门庭若市、熙熙攘攘、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比肩继踵、项背相望、座无虚席、济济一堂、摩肩接踵。

19、(kèzhōuqiújiàn)

20、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五、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1、来自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有:狐假虎威、叶公好龙、画蛇添足、掩耳盗铃、守株待兔、刻舟求剑、滥竽充数、亡羊补牢、井底之蛙、自相矛盾、买椟还珠、后生可畏、程门立雪、别开生面、白头如新、不遗余力、髀肉复生、三人成虎、不贪为宝、一丘之貉、天经地义、为虎作伥、雕虫小技等。

上一篇上一篇:冬至诗句古诗大全段话(精选文案143句)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foo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