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杜牧简介
1、少年时期的杜牧已经开始展现他的文学才华和政治抱负。唐敬宗时写下了著名的讽刺时事的作品《阿房宫赋》。而在写给幽州节度使刘悟的《上昭义刘司徒书》中更是劝刘悟讨伐河朔三镇,以效忠朝廷,而不要居功自傲。
2、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冷水,静坐寝宫凝视牛郎织女星。
3、杜牧生平很佩服韩愈、柳宗元,曾写诗“李杜泛浩浩,韩柳摩苍苍。近者四君子,与古争强梁。”虽然不知道杜牧是否与他们有过交往,但是杜牧的古文和长篇五言古诗明显受韩愈的影响。
4、☞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笔记
5、长按关注,阅文品字,轻松生活...
6、杜牧的诗现存二百余首,众体兼备,尤以七绝见长,如《秋夕》《寄扬州韩绰判官》《泊秦淮》《赤壁》等,皆为脍炙人口之作。亦有多篇文赋传世,包括大家熟悉的《阿房宫赋》,及《罪言》《窦列女传》等。其外甥裴延翰集其作品以为《樊川文集》,共二十卷。
7、小学到高中教材选编古诗词和初中各册教材选编文言文汇总
8、这部校点本是以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刊本为底本,并同景苏园影宋本对校,以《唐文粹》、《文苑英华》为参校,还参考了其他有关资料而成,本文以此为底本,所引用的杜牧诗文皆此本。
9、同时代诗人对杜牧的评价也甚高,如张祜曾在《读池州杜员外杜秋诗》中称赞其“”,李商隐亦在《杜司勋》诗中高度评价杜牧的诗歌艺术水平道“”。杜牧在晚唐文坛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10、读者qq群:426340904
11、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身趁名家,喜老庄道学。杜牧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杜牧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杜牧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
12、大和二年(828年),杜牧26岁,进士及第。同年考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被授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
13、杜牧(八零三-八五三),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文宗大和时中进士后,曾为黄、池、睦、湖等州的刺史,也在朝中做过司勋员外郎、中书圣人等官。杜牧早年即以经邦济世的才略自负。慷慨激昂,好谈军事。立朝刚直不阿,敢于论列大事,指陈时弊。政治上不失为有识见、有胆量的进步人士。但一生仕途并不得意,始终未能施展抱负。他的诗、赋和古文都极负盛名,而以诗的成就高,后人称为「小杜」,以别于杜甫。又和李商隐齐名,并称「李杜」。在艺术上,杜牧自称追求「高绝」,不学「奇丽」,不满「习俗」,所谓「不今不古」,正是力图在晚唐浮浅轻靡的诗风之外自具面目,但他的风格不像李贺的奇特,也不似元稹、白居易的平易,和李商隐比也能各树一帜。著有《樊州文集》。。
14、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15、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杜牧
16、一年后,他又被内升为考功郎中、知制诰。到长安第二年,迁中书舍人。这段时期,杜牧重新整修了祖上的樊川别墅,并且闲暇之时经常在这里以文会友。大中六年(852年)冬天病重逝世。
17、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18、百感中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
19、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杜牧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
20、此外,杜牧对李贺的诗也赞赏。而白居易虽然诗名很盛,但是杜牧与他并无往来,在诗歌创作上不仅未受到白居易影响,而且还对他持有一些不同的意见。
二、杜牧简介号什么
1、杜牧生活在内忧外患日益加深的晚唐时期,从青年起就关心国事,抱有挽救危亡、恢复唐王朝繁荣昌盛的理想。23岁时写成《阿房宫赋》,以秦朝的滥用民力、奢逸亡国为戒,给本朝统治者敲了警钟。
2、你若喜欢,为古典诗词悦读点个在看哦
3、诗的前两句是昔日扬州生活的回忆:潦倒江湖,以酒为伴;秦楼楚馆,美女娇娃,过着放浪形骸的浪漫生活。“楚腰纤细掌中轻”,运用了“楚灵王好细腰”与“赵飞燕掌上舞”两个典故。”从字面看,这两个典故,都是夸赞扬州妓女之美,但“落魄”两字透露出,诗人很不满于自己沉沦下僚、寄人篱下的境遇,因而他对昔日放荡生涯的追忆,并没有一种惬意的感觉。
4、杜牧的这首诗,写得极其的唯美,给人一种失意,落魄的感觉,这也正是杜牧一生为真实的写照,在现实的生活中,尽管杜牧的有才华,可是他一直是郁郁不得志,始终也没有做过什么像样的官,只是做了一些小官,他在扬州呆的时间也是久。所以扬州对于他来说,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5、杜牧(公元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现在陕西省西安市)人。晚年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之“杜紫微”、“杜樊川”。祖父杜佑,曾官至宰相。西晋杜预,是他的十六世祖。他从十五六岁起,博读经史,关心时政。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等地刺使,以及司勋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杜牧有政治理想,但由于秉性刚直,屡受排挤,一生仕途不得志,因而晚年纵情声色,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杜牧的诗、赋、古文都负盛名,而以诗的成就大,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其诗风格俊爽清丽,独树一帜。尤其长于七言律诗和绝句。
6、杜牧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杜牧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
7、杜牧:(公元803〜852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人。晚唐杰出诗人、散文家。世人为区别于杜甫,又称其为“小杜”。文宗太和二年(公元828年)进士及第。曾官宏文馆校书郎、监察御使、湖州刺史等职。
8、杜牧诗,由裴延翰所编的《樊川文集》前四卷是可信的,但裴延翰手编《樊川文集》收得不全,因此到宋代就产生了《樊川外集》、《樊川别集》等补遗之作。清人冯集梧注《樊川诗集》,除这两个集子附录外,又增编了《樊川诗补遗》。1962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印冯集梧《樊川诗集注》时,又据《全唐诗》增加了《樊川集遗收诗补录》,因此现存题为杜牧诗者共有486题524首。
9、而自由,面对困难能从容应对!
10、宣宗大中三年(849年),就因为京官俸禄低,而难以养家请求外放杭州刺史,
11、开成四年春,杜牧将弟弟安顿在江州堂兄处后,赴长安就任新职。至开成五年,杜牧升官为膳部员外郎。会昌元年(841年)调任比部员外郎,二年春天,外放黄州刺史。
12、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扩展资料:个人作品
13、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得宰柏周墀的帮助,入为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转吏部员外郎。
14、杜牧生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年),月日无考。其祖父杜佑正于该年开始任宰相。杜牧在家族中排行因此根据唐人的习惯,被称为“杜十三”。
15、其三: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16、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17、州刺史。杜牧外放的原因史书上并无记载,杜牧自己认为是宰相李德裕的排挤。而李杜两家为世交,李德裕为何不喜欢杜牧,有人认为是杜牧为人倜傥,不拘小节,与李德裕的理念不合;而且牛李党争,杜牧与牛僧孺私交甚好,可能被李德裕认为是牛党。后杜牧任池州、睦州刺史。为政能兴利除弊,关心人民。
18、告别无聊,拒绝平庸,让生活有滋有味...
19、会昌五年(845年),七月,武宗下诏禁毁佛教。杜牧对于这一措施是很赞同的,后来他在宣宗大中年间作《杭州新造南亭子记》,详细叙述武宗禁毁佛教事。
20、杜牧的写景抒情绝句,意境幽美,韵味隽永,于盛唐七绝之外,别开妙境。杜牧善于捕捉自然景物中美的形象,用绝句体小诗加以描写,含蓄精炼,情景交融,在短短的四句中,写出一个完整而幽美的景象,宛如一幅图画。
三、杜甫简介及主要作品
1、杜牧的诗文都收录在《樊川文集》。樊川是杜牧家族在长安南别墅旁小河的名字,杜牧一生都喜欢这个地方:不仅自己的诗文集叫做《樊川文集》,其号也是“樊川”。
2、上期回顾:李商隐《晚晴》
3、杜牧(公元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现在陕西省西安市)人。晚年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之“杜紫微”、“杜樊川”。杜牧有政治理想,但由于秉性刚直,屡受排挤,一生仕途不得志,因而晚年纵情声色,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杜牧的诗、赋、古文都负盛名,而以诗的成就大,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其诗风格俊爽清丽,独树一帜。尤其长于七言律诗和绝句。
4、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5、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著名诗人,和李商隐被称为“小李杜”,如果说李白和杜甫的“李杜”照亮了盛唐的诗坛,那么“小李杜”则是照亮了晚唐的诗坛。杜牧的诗中尤以七言绝句为佳,历来都备受赞誉。除此之外杜牧的律诗也是他诗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同样有着极高的文学成就,明代杨慎云曾言:“律诗至晚唐,李义山而下,惟杜牧之为”。
6、大和九年,杜牧被朝廷征为监察御史,赴长安任职,分司东都。八月在东都洛阳上任。因此逃过了十一月的甘露之变的险恶风波。在这里他遇到了宣州市的故人张好好,写下了著名的《张好好诗》。在洛阳期间,由于职务清闲,他四处凭吊古迹,写下了不少诗篇。
7、杜牧自小喜好论兵。做过多篇文章谈论军事。《罪言》、《战论》、《守论》、《原十六卫》几篇阐述了藩镇问题和用兵方略,司马光撰写《资治通鉴》时多采录。《阿房宫赋》千古绝响。
8、渡江随鸟影,拥树隔猿吟。
9、点击上方诗书海海关注我们
10、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历任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11、☞曹植《洛神赋》有何艺术特色?
12、开成四年(839年),年底杜牧离开宣州,去长安任左补阙、史馆修撰。开成五年,杜牧升官为膳部员外郎。
13、简介:关注经济,关注时政。关注民生,关注热点...每日推送有思想、有趣味的智慧杂文,弘扬民风、民心正能量...
14、其诗英发俊爽,为文尤纵横奥衍,多切经世之务,在晚唐成就颇高,时人称其为“小杜”,以别于杜甫;又与李商隐齐名,人称“小李杜”。
15、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身趁名家,喜老庄道学。杜牧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
16、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7、此诗当作于杜牧在黄州刺史任上,为追忆十年前的扬州岁月而作。杜牧于文宗大和七年至九年(833-835年)在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幕府任推官,转掌书记,居扬州。当时他二岁,颇好宴游。他在扬州期间,与青楼女子多有来往,诗酒风流,放浪形骸。故日后追忆,乃有如梦如幻、一事无成之叹。
18、杜牧(803—852年)唐朝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名门世族,他从青年起就有挽救危亡、恢复唐朝繁荣的理想。23岁时写下著名的《阿房宫赋》,借秦事讽谏当时唐敬宗的奢华。但现实使他的理想落空,耿直的性格使他仕途不得意。苦闷之余他纵情声色,颓废放任。他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歌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长篇五言《感怀》等夹叙夹议,笔力劲健。咏史七绝《过华清宫》、《赤壁》等构思精巧,立意高远,颇负盛名。抒情写景的七绝《江南春》、《山行》、《清明》等才思俊逸、画面明丽。散文多写针砭时弊的内容,语言流畅、笔锋犀利,《阿房宫赋》融人了散文的句式和笔法,对后来赋体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19、《长安秋望》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写作者登上高楼鸟瞰整个长安,眺望终南山,描写长安周边秋高气爽的景色,表现了诗人高蹈绝俗、明净开阔的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