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晋书
1、《晋书》是中国的《二十史》之一。
2、监修三人:房玄龄、褚遂良、许敬宗
3、谢安喜欢音乐,自从其弟谢万死后,十年间不听音乐。及至他位居台辅,亲人丧期也从不停止音乐。王坦之写信劝谕他,他不予理睬,衣冠士族多仿效他,以致成为习俗。
4、符坚亲自审问他,说:”当政的根本,是以道德感化作为首选,你到任不久却杀人无数,这是多么的残暴啊!”
5、容纳直言,虚己待物。
6、晋书列传第四十二 郭璞 葛洪
7、《晋书》是二十四史之是纪传体史书,其中的《车胤传》是人物传记,属于传记文学体裁。
8、晋书列传第三十八 顾荣 纪瞻 贺循 杨方 薛兼
9、刘毅答诏 《晋书·刘毅传》:“帝尝南郊,礼毕,喟然问毅曰:‘卿以朕方汉何帝也?’对曰:‘可方桓灵。’……‘桓灵卖官,钱入官库,陛下卖官,钱入私门。以此言之,殆不如也。’...
10、其他十六人:令狐德棻、来济、陆元仕、刘子翼、卢承基、李义府、薛元超、上官仪、崔行功、辛丘驭、刘胤之、杨仁卿、李延寿、张文恭、李安期和李怀俨。
11、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晋书·王徽之传》:“人问其故,徽之曰:‘本乘兴而来,兴尽而反,何必见安道邪?’”
12、驽马恋栈 《晋书·宣帝纪》:“爽与范内疏而智不及,驽马恋栈豆,必不能用也。”
13、出自唐·房玄龄等《晋书·熊远传》。老百姓所向往、拥戴的,唯有道义和真理。
14、陈寅恪(kè)先生曰:“唐以前诸家《晋书》,可称美备。而太宗复修之者,其故安在?昔汉世古文经学者于《左氏春秋》中窜入‘汉承尧后’之文,唐代重修《晋书》特取张轨为同类陪宾,不以前凉西凉列于载记,而与捌柒《凉武昭王传》中亦窜入‘士业子重耳脱身奔于江左,仕于宋,后归为恒农太守’一节,皆藉此以欺天下后世。夫刘汉经师,李唐帝室,人殊代隔,迥不相关。而其择术用心,遥遥符应,有如是者,岂不异哉!”唐前所修《晋书》,相传有十八家,而唐修《晋书》之后,“言晋史者,皆弃其旧本,竟从新撰”。可以说,“兼引伪史十六国书”是唐修《晋书》与前代《晋书》的大不同,而不仅仅限于以前凉、西凉入列传之一端。
15、陈留人阮裕在当时享有极大的声誉,而阮裕也很看重王羲之,将他和王悦、王承视为王家三位少年英才。有一次,太尉郗鉴派门生来见王导,想在王家子弟中选位女婿。王导让来人到东边厢房里去看王家子弟。
16、第一个特点是作者的众多。《晋书》作者共二十一人,而且都留下了姓名,这在历代皇朝修史工作中是不多见的。这么多的作者合撰一书,各尽其才是很重要的,如:
17、姚兴有一次对鸠摩罗什说:“大师聪明超悟,天下无双,怎么能使法种没有继承人呢?”于是送给他十几个歌姬,逼他接受。当时很多僧人都想效仿鸠摩罗什,鸠摩罗什就拿起满满一钵钢针,叫来僧众对他们说:“如果你们能学我吃了这些,那你们就可以!”说完就把一把钢针送到嘴里,和平时吃饭没什么两样。所有僧众,既惭愧又佩服,纷纷作罢。
18、谢安的妻子,是刘惔的妹妹,看见谢家各门都拥有高官厚禄,而独有谢安隐退山林,于是对谢安说:“丈夫不想富贵吗?”谢安掩鼻说:“恐怕难免。”及至谢万被罢职,谢安才开始有做官的志趣,其时年龄已到四十多岁了。
19、客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其矫情镇物如此。以总统功,进拜太保。
20、于是任命桓石民为荆州刺史,改桓伊镇守江州,桓石虔镇守豫州,使三桓统辖三州,彼此无怨言,各得其所。谢安执政,从长远考虑,使部属之间无争无斗,大抵都是这样。
二、晋书陶潜传翻译
1、王羲之常自称说:“我的书法和钟瑶相比,可以说是不相上下;和张芝的草书相比,也可以说像大雁排行。”又曾经写信给人说:“东汉张芝临池学写字,池水都变成了黑色,如果天下人像他那样沉迷于书法,也不一定会比他差。”
2、默默无闻 《晋书·祖纳传》:“仆虽无无,非志不立,故疾没世而无闻焉。”
3、晋书帝纪第二 景帝 文帝
4、时始平豪右纵横,劫盗充斥,乃转猛为始平令。
5、酷政之刑,臣实未敢受之。”
6、晋书列传第八 宣五王 平原王榦 琅邪王伷等
7、拟订修史体例:敬播(注:没有流传下来。)
8、出自唐·房玄龄等《晋书·潘岳传》。在丰收时要谨防匮乏,在安逸时要预防以后发生贫困。
9、《晋书》列传七十卷是做得比较好的,内容比较广博,记述比较详尽,保存了十分丰富的珍贵史料。列传中有不少合传,其中豪门大户子列父子集合一传者,反映出当时门阀贵族势力之强大。还有一些合传,或者是思想情趣相近的文人名士,或者是职业相同的史学家,或者是年代先后不同而同属乱臣贼子者。从这些合传可以看出撰史者的用心安排。
10、兰艾同焚 《晋书·孔怛传》:“兰艾同焚,贤愚所叹。”
11、《晋书》体例比较完备,使它能容纳较多的历史内容,而无繁杂纷乱之感。《晋书》的帝纪按时间顺序排列史事,交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全书的总纲。
12、晋书列传第十二 王浑(子济) 王濬 唐彬
13、五子:长文狩,青州刺史;次文顺,明州刺史,即任为家焉;三文伯,华州刺史;四文起,新安郡守;五文建。
14、(释义)桂树林中的一根枝条,昆山上的一片碎玉。
15、晋书列传第三十五 王导等
16、牢之既以乱终,而味之亦以贪败,由是识者服其知人。
17、微时一餐之急,睚眦之念,靡不报焉,时论颇以此少之。译文:王猛字景略,北海郡剧县(今山东省寿光县)人,学识广博,好读兵书,谨慎稳重严肃坚毅,气概雄强高远,不为琐事萦怀,若不是志趣相投之人,根本不与交往,因此浮华之士都轻视与嘲笑他。
18、天文、律历、五行等三志的作者:李淳风
19、(赏析)这是郤诜在晋武帝面前对自己的评价,他有举贤良、对策第一的自信,也有不怕忤逆皇帝的勇气。这句话说得很艺术,“一枝”和“片玉”确实是在夸奖自己,而且不无骄傲,但“桂林”和“昆山”却比附了晋朝人才济济的局面,武帝当然愿意听。有人因为郤诜口气大建议武帝免其职,武帝却说“不足怪”。
20、晋书列传第十 贾充 郭彰 杨骏
三、晋书全文翻译
1、时苻坚强盛,疆埸多虞,诸将败退相继。安遣弟石及兄子玄等应机征讨,所在克捷。拜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建昌县公。坚后率众,号百万,次于淮肥,京师震恐。加安征讨大都督。
2、自相鱼肉 《晋书·刘元海载记》:“今司马氏父子兄弟自相鱼肉,此天厌晋,授之与我。”
3、补阙拾遗 《晋书·张轨传》:“圣王将举大事,必崇三讯之法,朝置谏官以匡大理,疑承弼以补阙拾遗。”
4、在修撰《晋书》时期,所能见到晋代文献很多,除各专史外,还有大量的诏令、仪注、起居注以及文集。但《晋书》的编撰者主要只采用臧荣绪的晋书作为蓝本,并兼采笔记小说的记载,稍加增饰。对于其他各家的晋史和有关史料,却没有充分利用。
5、一举两得 《晋书·束皙传》:“赐其十年炎复,以慰重迁之情,一举两得,外实内宽。”
6、晋书列传第十七 傅玄(子咸 咸子敷、咸从父弟祗)
7、晋书列传第三 王祥 石苞等
8、晋书志第一 天文上(天体 仪象 天文经星等)
9、晋书列传第五十四 王恭 庾楷 刘牢之 殷仲堪等
10、爱国如家 汉·荀悦《汉纪·惠帝纪》:“封建诸侯各世其位,欲使亲民如子、爱国如家。”《晋书·刘聪传》:“臣闻古之圣王爱国如家,故皇天亦祐之如子。”
11、《晋书》,记述西晋、东晋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含本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共一百三十卷。叙事自司马懿始,到刘裕取代东晋为止。并用载记形式兼叙割据政权十六国史事。
12、第二个特点是体例的创新。上面讲到,《晋书》有“载记”三十卷。载记是记述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统治者建立的政权即“十六国”史事的形式,这是《晋书》在纪传体史书体例上的一个创造。早先,东汉班固曾经写过载记,但并不是用来记少数民族政权的史事,也没有把它作为一部史书的组成部分。《晋书·载记》作为全书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仅丰富了纪传体史书的体例,而且对于表现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历史面貌有深远的意义。
13、功败垂成 《三国志·杨阜传》:“弃垂成之功,陷不义之名,阜以死守之。”《晋书·谢玄传论》:“庙算有余,良图不果;降龄何促,功败垂成。”
14、此前,谢安从石头出发,金鼓忽然破碎,又加上谢安说话从不出差错,这一天忽然出现谬误,众人觉得十分奇怪。不久谢安逝世,终年六十六。孝武帝在朝殿里哭吊三天,赐棺木、朝服一具,衣一套,钱百万,布千匹,蜡五百斤,追赠太傅,谥号曰文靖。
15、安以父子皆着大勋,恐为朝廷所疑,又惧桓氏失职,桓石虔复有沔阳之功,虑其骁猛,在形胜之地,终或难制,乃以桓石民为荆州,改桓伊于中流,石虔为豫州。既以三桓据三州,彼此无怨,各得所任。其经远无竞,类皆如此。
16、谢安有二子:谢瑶和谢琰。谢瑶继承封爵,官至琅王牙王友,早死。子谢该继嗣,死时为东阳太守。谢该无子,其弟光禄勋谢模将儿子谢承伯过继给谢该,继承封爵,因犯罪免官。
17、《晋书》作者共二十一人。
18、悲喜交集 《晋书·王廙传》:“当大明之盛,而守局遐外,不得奉瞻大礼,闻问之日,悲喜交集。”
19、《晋书武帝纪》称司马炎宽惠仁厚,沈深有度量、明达善谋不过,司马炎虽然比不上那些雄猜之君,但也绝非庸碌无为、得过且过之辈
20、该书同时还以“载记”形式,记述了十六国政权的状况。原有叙例、目录各一卷,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共一百三十二卷。
四、晋书车胤传是谁写的
1、(赏析)王祥孝顺,曾在严冬为母亲卧冰求鱼,果然有鲤鱼跳入怀中。儿子烈、芬都早有好名声,王祥很疼爱他们,不幸他们同时亡故。死前烈表示愿回故土,芬表示愿葬京邑,王祥痛哭流涕地对二子做了上述评价。
2、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3、鞭杀一吏,百姓上书讼之,有司劾奏,槛车徵下廷尉诏狱。
4、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日:“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述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 融然② 。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套。则抚而和之,日:“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
5、《晋书》问世后,“言晋史者,皆弃其旧本,兢从新撰”,说明它在当时和后世都受到人们的重视。当然,《晋书》也有明显的缺点,这突出地表现在它记述了一些神怪故事和小说材料,而这些是不应当被当作历史来看待的。我们在阅读《晋书》的时候,必须注意到这一点。
6、刘裕因谢安功德盖世,特封谢该之弟谢澹为柴桑侯,食邑千户,负责谢安的祭祀。谢澹年少就身居显赫职位。桓玄篡夺东晋皇位后,让谢澹兼太尉之职,与王谧一起带着文册到姑孰宣达旨意。元熙年间(419~420),谢澹为光禄大夫,又兼任太保,持节奉册禅祀刘宋。
7、晋书列传第七十 王弥 张昌 陈敏 王如 杜曾等
8、从西晋未经东晋南朝,不断有人编写晋朝历史,达数十种。唐修晋书时,旧晋书尚存者十八家,如王隐、虞预、谢沈、臧荣绪、萧子云各有《晋书》,陆机、干宝、曹嘉之、邓粲、刘谦之、徐广各有《晋纪》,何法盛有《晋中兴书》,孙盛有《晋阳秋》,檀道鸾有《续晋阳秋》等等。其中或只叙述西晋历史,或延续到东晋而未完,或只记述东晋几朝。只有南齐臧荣绪的《晋书》包括西晋、东晋,分为纪、录、志、传,共一百一十卷,为完备。宋谢灵运、梁沈约也都著有《晋书》。唐修《晋书》完成后,这些旧《晋书》逐渐亡佚。十八家《晋书》中,某些种有清人辑本。
9、晋书列传第六十二 文苑
10、正当桓温准备北征时,谢万病逝,谢安投书请求奔丧。不久拜官为吴兴太守。当时在职任上声誉平常,离开后为大家所思念。不久任命为侍中,又升为吏部尚书、中护军。
11、唐之前的各晋史,或仅记西晋一朝史事,或虽兼记两晋史事,但对十六国史事则无专门记述。可说都非完备的晋史。与唐之前的各晋史相比,《晋书》的内容较为详尽且广博,纪传中收录的大量诏令、奏疏、书札及文章,虽冗长,但有多方面的史料价值。《舆服志》和《礼志》《乐志》反映了魏晋南北朝统治阶级崇尚礼仪服饰的风气。赵翼说:“唐初修《晋书》,以臧荣绪本为主,而兼考诸家成之。今据《晋》、《宋》等《书》列传所载诸家之为《晋书》者,无虑数十种。”
12、家破人亡 《晋书·温峤传》:“会琨为段匹磾所害,峤表琨忠诚,虽勋业不遂,然家破人亡,宜在褒崇,以慰海内之望。”
13、晋书列传第四十三 庾亮等
14、于时悬象失度,亢旱弥年,安奏兴灭继绝,求晋初佐命功臣后而封之。顷之,加司徒,后军文武尽配大府,又让不拜。复加侍中、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幽州之燕国诸军事、假节。
15、此时吕光也想留在西部称王。鸠摩罗什对他说:“这里不行,回程途中自有福地。”等吕光行到凉州时,恰好前秦皇帝苻坚,被姚苌杀害,于是吕光便在凉州,建国后凉。但鸠摩罗什在凉州十多年,吕光父子却不弘扬大道,所以只能把高深见解和智慧,暂时隐藏起来。
16、言谈林薮 《晋书·裴秀传》:“乐广尝与頠清言,欲以理服之,而頠辞论丰博,广笑而不言。时人谓頠为言谈之林薮。”
17、陶潜,字元亮,年轻得时候志向高远,学识渊博又善于写作。天资聪明而不拘小节,以真性情而高兴。曾写作《五柳先生传》说:“看我所住得环境,不能挡风遮阳。穿着简陋,经常没有吃喝,又怎么样呢。”他自己这么说,当时的人也这样说。当有亲朋带着酒菜去找他,他也不推辞。。每当喝醉的时候,就舒舒服服的睡觉 。从没有高兴或生气的样子,只是见酒就喝,如果没酒,也可以不停的吟诵。他不懂音乐,却有一张素琴,弦也不调音,每当朋友门来喝酒。就弹琴唱歌,说:“只要能领会琴中的乐趣,就不用在意音准不准啊!”
18、又任命他为尚书郎、琅王牙王友,谢安一概推辞不就。吏部尚书范汪举荐谢安为吏部郎,谢安写信拒绝。有司上书朝廷,奏明谢安被朝廷征召,历年不应,自己禁锢终身,放浪于东部名胜之地。谢安曾去临安山中,坐在石洞里,面对深谷,悠然叹道:“此般情致与伯夷有何两样!”
19、王述每次听到外面有号角声,总以为王羲之来看望自己,连忙洒水扫地等待,这样过了一年,而王羲之竟然没有来,王述深以此为遗憾。
20、晋书载记第二十六 秃发乌孤 利鹿孤 傉檀
五、晋书烈女传翻译
1、洛阳纸贵 《晋书·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2、晋书列传第五十五 刘毅 诸葛长民 何无忌 檀凭之等
3、《晋书王猛传》原文及译文原文: 王猛字景略,北海剧人也。博学好兵书,谨重严毅,气度雄远,细事不干其虑,自不参其神契,略不与交通,是以浮华之士成轻而笑之。
4、猛性刚明清肃,于善恶尤分 。
5、《晋书》,中国的二十四史之唐代房玄龄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二十一人为房玄龄、褚遂良、许敬宗、李淳风、敬播、令狐德棻、来济、陆元仕、刘子翼、卢承基、李义府、薛元超、上官仪、崔行功、辛丘驭、刘胤之、杨仁卿、李延寿、张文恭、李安期和李怀俨。该书记载的历史上起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该书同时还以“载记”形式,记述了十六国政权的状况。原有叙例、目录各一卷,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共一百三十二卷。后来叙例、目录失传,今存一百三十卷。
6、天凝地闭 《晋书·张协传》:“天凝地闭,风厉霜飞。”
7、晋书列传第六十八 王敦 桓温
8、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9、王羲之说:“夏禹勤于政事,手足磨出老茧;文王管理国家,连吃饭都无暇顾及,如今朝廷边境战事频繁,执政者应思考效忠国家,空谈浮华会荒废大事,恐非当今执政者所应有。”谢安说:“秦朝任用变法务实的商鞅,只延续两代就败亡了,这难道也是空谈浮华带来的祸患吗?”
10、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
11、牧猪奴戏 《晋书·陶侃传》:“樗蒲者,牧猪奴戏耳!”
12、驽马恋栈豆 《晋书·宣帝纪》:“爽与范内疏而智不及,驽马恋栈豆,必不能用也。”
13、偷香窃玉 《晋书·贾充传》:“时西域有贡奇香,一著人则经月不歇,帝甚贵之,惟以赐充及大司马陈骞。其女密盗以遗寿,充僚属与寿燕处,闻其芬馥,称之于充。……”
14、晋书列传第三十九 刘隗 刁协 戴若思等
15、坚亲问之,曰:“为政之体,德化为先,在任未几而杀戮无数,何其酷也!”
16、《晋书》里面所讲的火地晋卦,跟《周易》里的火地晋卦不一样。
17、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
18、晋书帝纪第七 成帝 康帝
19、第三个特点是补旧史之不足
20、《晋书·安贫乐道》出自《晋书》。《晋书》是中国的二十四史之唐房玄龄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记载的历史上起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该书同时还以"载记"形式,记述了十六国政权的状况。原有叙例、目录各一卷,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共一百三十二卷。后来叙例、目录失传,今存一百三十卷。
六、晋书
1、时孝武帝富于春秋,政不自己,温威振内外,人情噂□,互生同异。安与坦之尽忠匡翼,终能辑穆。及温病笃,讽朝廷加九锡,使袁宏具草。安见,辄改之,由是历旬不就。会温薨,锡命遂寝。
2、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声誉仙鹤,与王羲之齐名,但王羲之却看不起他,因此二人很不和。王述先做了会稽内史,因为母亲去世,就辞职守丧,王羲之来接替他的职务,只到王述家去吊唁一次,就再也不登门。
3、帝三日临于朝堂,赐东园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袭、钱百万、布千匹、蜡五百斤,赠太傅,谥曰文靖。以无下舍,诏府中备凶仪。及葬,加殊礼,依大司马桓温故事。又以平苻坚勋,更封庐陵郡公。
4、晋书列传第二十五 夏侯湛 潘岳 张载等
5、上疏请量宜旋旆,并召子征虏将军琰解甲息徒,命龙骧将军朱序进据洛阳,前锋都督玄抗威彭沛,委以董督。若二贼假延,来年水生,东西齐举。诏遣侍中慰劳,遂还都。闻当舆入西州门,自以本志不遂,深自慨失,因怅然谓所亲曰:“昔桓温在时,吾常惧不全。
6、《晋书》详细记载西晋和东晋封建王朝的兴亡史,并用“载记”形式,兼叙了割据政权“十六国”的史实,是研究晋史的宝贵材料。《晋书》取材广泛,资料丰富,但在史料的甄别取舍上未能十分注意筛选,议论方面则每一卷后都既有论,又有赞,且多用骈偶,辞采华丽而文字累赘。
7、始终不渝 《晋书·谢安传》:“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于言色。”
8、《晋书》的文风极具初唐风格,承接魏晋南北朝的骈俪风格,以典雅、工稳、理周、辞巧为特征。
9、(赏析)人只有对危险有足够的考虑,才能获得平安;对退守有充分认识,才能更易进取。这是因为他减少索取、虚怀若谷,能够承受更多,性情有了更大弹性。
10、掷地有声 《晋书·孙绰传》:“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也。”
11、晋书简介:晋书写了什么又有哪些人所撰写的?
12、晋书列传第五十一 王逊 蔡豹 羊鉴 刘胤 桓宣等
13、反映了陶渊明洒脱,无拘无束、淡薄名利,不与世人同流合污的性格。
14、倜傥不羁 《晋书·袁耽传》:“耽字彦道,少有才气,俶傥不羁,为士类所称。”
15、但王猛悠然自得,不把这些放在心上。
16、敬播,唐初著名的文、史学者,与令狐德棻共同制订《晋书》体例。
17、解密:二十四史中《晋书》是如何被编撰成书的?
18、李延寿,唐初很有成就的史学家,参与过编撰《隋书》,后又独自撰成《南史》、《北史》一百八十卷,是《晋书》的主要执笔人之一。
19、(赏析)陆机、陆云兄弟风骨清爽,神情俊迈,文藻富丽宏阔,言论慷慨激烈,是独步当时的名士。这句话高度评价了二人的才学,文字华丽优美,设喻生动,对仗工整,不逊二陆文章,达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20、耳闻则诵 《晋书·苻融载记》:“融聪辩明慧,下笔成章,至于谈玄论道,虽道安无以出之。耳闻则诵,过目不忘,时人拟之王粲。”
1、离开后,桓温对左右说:“你们是否见过我有这样的客人?”后来,桓温一去谢安的住处,正碰上谢安整理头发。谢安性情迟缓,许久才理罢,使侍从取头巾。桓温出来制止道:“让司马戴好帽子再相见。”如此器重谢安。
2、(释义)乘着出游的兴致而来,兴尽就返回,何必一定要见到戴安道呢?
3、晋书志第五 地理下(青州徐州荆州扬州交州广州)
4、豪门巨室 《晋书·阎缵传》:“其侍臣以下文武将吏,且勿复取戚豪门子弟。”《孟子·离娄上》:“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
5、少年时拜访王蒙,与王蒙清谈多时,离去后,王蒙之子王修说:“刚才谈话的客人是什么样的大人物?”王蒙说:“此客勤勉不倦,日后定将咄咄逼人。”王导也十分器重他。因此,谢安年少就负盛名。
6、还记得昨天文章的后吗?五胡十六国时期,在史学家公认是中国历史悲惨、黑暗、杀戮惨烈的年代,有一个人从西方而来,在这满屏的杀气中,为当时的中国,乃至后世,悄悄埋下了一颗种子……
7、出自唐·房玄龄等《晋书·元帝纪》。要能容纳别人的直面批评,虚心地待人接物。
8、自损者有余,自益者弥昏。
9、出自唐·房玄龄等《晋书·慕容超载记》。“与”一作“予”。要想从别人那里得到什么,必须先给予别人。即要想获得必先付出。
10、竖子成名 《晋书·阮籍传》:“(阮籍)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11、《十六国春秋》和《三十国春秋》为《晋书·载记》提供基本史料之外,也启发了《晋书·载记》的正统观。一方面,《十六国春秋》和《三十国春秋》皆以东晋为正统;另一方面,二书都对十六国的地位有所认同,前者不废其年号,后者称僭主为王。《晋书·载记》虽未沿袭后两条书法,但对十六国历史的认同,是有二书之影响在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