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发白帝城唐诗
1、后两句中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巳过万重山",用猿声和山影来衬托行船之快,不但形象而且确凿,恰当。尤其一个"轻"字,比喻小船顺风顺水,犹如乘快马驾长风,使人感觉两岸的青山一痤座扑面而来,又一排排向后退去,真实而形象。
2、你们好!今天的“幼小衔接精品内容系列”之《娟子妈妈讲古诗词》,我们要学的古诗词是《早发白帝城》。
3、全诗的意思是:清晨告别白云之间的白帝城,千里外的江陵一日就能到达。江两岸的猿在不停地啼叫着,轻快的小舟已驶过万重青山。原文内容:朝辞白帝彩云问,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4、《早发白帝城》这首诗是李白在流放途中(白帝城)遇赦的喜悦心情。白帝至江陵虽是一段长江险途,然水流急下,轻舟若飞却与李白转悲为喜的心情恰合。这首诗以景写情浑然天成,全诗空灵飘逸又不失豪放。难怪杨慎曾赞其曰:“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5、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山峰。
6、想听更多王芳老师的精彩课程吗?
7、前人曾认为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时所作。然而根据“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诗意,以及李白曾从江陵上三峡推断,这首诗应当是他流放中途遇赦返还时所作。
8、时间是早晨(朝辞),地点:启程——白帝城(白帝),目的地——江陵。
9、《早发白帝城》的古诗意思是: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两岸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时,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
10、早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行程。
11、自2014年起,开始投身教育事业,创办了亲子教育机构“第一训练营”,致力于提高孩子的整体素质,其独创的大语文学习法,在业内广受好评。
12、长江三峡地区自古多猿,诗人身在如离弦之箭的船上,岸上猿声不住啼叫,听起来似乎一声接一声连成一片,耳边的猿声还未消散,万重高山已经被甩在身后。
13、第二句中的"千里"和"一日",是从空间之远和时间之短作出悬殊比较,充分表现出诗人一日而行千里之痛快和掩饰不住的喜悦心情。
14、⑸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15、第三句“两岸猿声啼不住”,写沿江景物一闪而过,看不真切,但闻山中猿声不绝于耳,连成一片。用听觉的连续巧妙地衬托出舟行之速。
16、江两岸的猿在不停地啼叫着,轻快的小舟已驶过万重青山。
17、两岸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时,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
18、开篇第一句中的"彩云间"三字,运用得较为传神,它既是对于早晨绮丽景色的描写,又是对诗人从晦暗郁闷到敞亮喜悦心情的巨大变化的衬托和影射,从而使人有了眼前仿佛出现一道曙光的感觉,並为后面诗句的动态描写进行了铺垫和蓄势。
19、唐诗三百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0、宋词三百首|淡黄柳·空城晓角
二、早发白帝城唐诗动画
1、那么,他又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首诗呢?这首诗背后的故事又是怎样的呢?小朋友仔细收听吧!
2、译文:清晨告别白云之间的白帝城,千里外的江陵一日就能到达。江两岸的猿在不停地啼叫着,轻快的小舟已驶过万重青山。
3、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具个性特色、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4、意思是:清晨告别白云之间的白帝城,千里外的江陵一日就能到达。江两岸的猿在不停地啼叫着,轻快的小舟已驶过万重青山。简介:《早发白帝城》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乾元二年(759年)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是李白诗作中流传广的名篇之一。此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全诗把诗人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运用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明人杨慎赞曰:“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5、李白的这首七言絕句《早发白帝城》写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的春天。
6、❖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或点击右下角在看❖
7、次句“千里江陵一日还”,用极远的空间(“千里”)和极短的时间(“一日”)对照,表现舟行的快速。“还”字用得亲切,把下江陵写得有如还乡,洋溢出欢快之情。
8、⑸轻舟已过:一作“须臾过却”。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峰。
9、千里江陵一日还,qiānlǐjiānglíngyírìhuán。
10、从事电视主持事业近20年,现在主持湖北卫视《大王小王》、内蒙古卫视《金牌律师团》《马兰花开》、黑龙江卫视《门当户对》、天津卫视《你看谁来了》,每年主持各类节目超过1000期,从一线主持人过渡到知名节目制作人。
11、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
12、“两岸猿声啼不住”的境界更为神妙。古时长江三峡,“常有高猿长啸”。诗人说“啼不住”,是因为他乘坐飞快的轻舟行驶在长江上,耳听两岸的猿啼声,又看见两旁的山影,猿啼声不止一处,山影也不止一处,由于舟行人速,使得啼声和山影在耳目之间成为“浑然一片”,这就是李白在出峡时为猿声山影所感受的情景。身在这如脱弦之箭、顺流直下的船上,诗人感到十分畅快和兴奋。
13、宋词三百首|长亭怨慢·渐吹尽
14、《早发白帝城》古诗原文: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译文: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两岸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时,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早发白帝城》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汉族,祖籍陇西成纪,出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唐朝领土,今属吉尔吉斯斯坦),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
15、清晨告别五彩云霞映照中的白帝城,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达。
16、瞬息之间,“轻舟”已过“万重山”。为了形容船快,诗人除了用猿声山影来烘托,还给船的本身添上了一个“轻”字。直说船快,那便显得笨拙;而这个“轻”字,却别有一番意蕴。三峡水急滩险,诗人溯流而上时,不仅觉得船重,而且心情更为滞重,“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上三峡》)。如今顺流而下,行船轻如无物,船的快速读者可想而知。而“危乎高哉”的“万重山”一过,轻舟进入坦途,诗人历尽艰险、进入康庄旅途的快感,也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了。这后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比兴,既是个人心情的表达,又是人生经验的总结,因物兴感,精妙无伦。
17、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十六首唐诗:《早发白帝城》——李白
18、《早发白帝城》的古诗配画是:《早发白帝城/白帝下江陵》是唐代李白的作品,原文如下: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译文如下: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赏析:全诗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然而只看这首诗的气势的豪爽,笔姿的骏利,还不能完备地理解全诗。全诗洋溢的是诗人经过艰难岁月之后突然迸发的一种激情,所以在雄峻和迅疾中,又有豪情和欢悦。快船快意,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余地。为了表达畅快的心情,诗人还特意用上平“删”韵的“间”、“还”、“山”来作韵脚,使全诗显得格外悠扬、轻快,回味悠长。
19、《早发白帝城》不同于普通的记游诗、山水诗,它是一首借江水浩荡湍急、舟行轻快倏忽以抒发诗人遇赦后欢快心情的抒情诗。扩展资料: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三月,乾元元年(758),李白因坐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
20、早发白帝城(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意: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从江上往高处看,但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多么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回还。两岸猿猴啼声不断,回荡不绝。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早发白帝城》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李白诗作中流传广的名篇之一。诗人是把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来表达的。全诗不无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但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
三、早发白帝城唐诗李白拼音
1、 这首诗写的是从白帝城到江陵一天之内的行程情况,主要突出轻快,这也反映了李白心情的轻快。李白以58岁的年龄,被流放夜郎,抛妻别子,走向长途,忽然遇赦,得以归家,心里自然十分高兴。在诗中李白没有直接抒情,但是读了他对行程的描写,自然感受到他的心情和兴奋的情绪。
2、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思想结晶
3、清晨告别白云之间的白帝城,千里外的江陵一日就能到达。
4、《早发白帝城》原文,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翻译: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5、 “两岸猿声啼不住”的境界更为神妙。古时长江三峡,“常有高猿长啸”。诗人说“啼不住”,是因为他乘坐飞快的轻舟行驶在长江上,耳听两岸的猿啼声,又看见两旁的山影,猿啼声不止一处,山影也不止一处,由于舟行人速,使得啼声和山影在耳目之间成为“浑然一片”,这就是李白在出峡时为猿声山影所感受的情景。身在这如脱弦之箭、顺流直下的船上,诗人感到十分畅快和兴奋。清代桂馥称赞:“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飞越。”(《札朴》)
6、《早发白帝城》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是李白诗作中流传广的名篇之一。
7、这首诗描述唐诗人李白流放遇赦的心情,很多人以诗句来解释李白顺水行舟的一种流畅轻快,但我以为不是,它表现的是一种思想心态。他把要去的目的地以诗化的形式进行了立体的展现,从而达仙境般的美感,这便是千百年来人们把李白称作诗仙的缘故。
8、第二:《娟子妈妈讲古诗词》首批精选了50首古诗词,共更新50集,购买后可反复收听。
9、《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0、这首诗写的是从白帝城到江陵一天之内的行程情况,主要突出轻快,这也反映了李白心情的轻快。李白以58岁的年龄,被流放夜郎,抛妻别子,走向长途,忽然遇赦,得以归家,心里自然十分高兴。在诗中李白没有直接抒情,但是读了他对行程的描写,自然感受到他的心情和兴奋的情绪。
11、发:启程。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杨齐贤注:“白帝城,公孙述所筑。初,公孙述至鱼复,有白龙出井中,自以承汉土运,故称白帝,改鱼复为白帝城。”王琦注:“白帝城,在夔州奉节县,与巫山相近。所谓彩云,正指巫山之云也。”
12、猿:猿猴。啼:鸣、叫。住:停息。
13、第二句描写舟行迅速。“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短作悬殊对比,极力形容船行之快,简练有力,平仄相间,声调抑扬,富有诗意。这里,巧妙的地方在于那个“还”字上。“还”,归来的意思。它不仅表现出诗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隐隐透露出遇赦的喜悦。江陵本非李白的家乡,而“还”字却亲切得如同回乡一样。一个“还”字,暗处传神,值得细细玩味。
14、 “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短作悬殊对比。这里,巧妙的地方在于那个“还”字上。“还”,归来的意思。它不仅表现出诗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隐隐透露出遇赦的喜悦。江陵本非李白的家乡,而“还”字却亲切得如同回乡一样。一个“还”字,暗处传神,值得读者细细玩味。
15、前人曾认为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时所作。然而根据“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诗意,以及李白曾从江陵上三峡推断,这首诗应当是他流放中途遇赦返还时所作。早发白帝城作者:李白早发白帝城(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意: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从江上往高处看,但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多么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回还。两岸猿猴啼声不断,回荡不绝。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早发白帝城/白帝下江陵(作者)李白(朝代)唐代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白帝下江陵
16、zǎofābáidìchéng早发白帝城zhāocíbáidìcǎiyúnjiān朝辞白帝彩云间,qiānlǐjiānglíngyīrìhuán千里江陵一日还。liǎngànyuánshēngtíbùzhù两岸猿声啼不住,qīngzhōuyǐguòwànchóngshān轻舟已过万重山。译文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创作背景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途经四川。行至白帝城的时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惊喜交加,随即乘舟东下江陵。此诗即是作者回到江陵时所作,所以诗题一作《下江陵》。
17、《早发白帝城》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李白诗作中流传广的名篇之一。诗人是把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来表达的。全诗无不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但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诗是写景的。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诗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全诗锋棱挺拔,一泻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远。难怪乎明人杨慎赞曰:“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18、此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
19、《早发白帝城》是李白遇赦后离开白帝城乘舟顺江而下抵达江陵。
20、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四、早发白帝城唐诗
1、早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
2、《早发白帝城》不同于普通的记游诗、山水诗,它是一首借江水浩荡湍急、舟行轻快倏忽以抒发诗人遇赦后欢快心情的抒情诗。
3、途中,诗人把遇赦后的这种十分愉悦的心情,连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全部融入到这首七言绝句中,达到了"惊风雨而泣鬼神的境界“,从而成为诗人流传广的名篇之一:
4、《早发白帝城》(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5、小朋友们知道春晓这首古诗的意思吗?知道作者是谁吗?他在什么样的心情下写出这首古诗吗?让我们一起来赏析这首中国古诗吧!
6、⑴发:启程。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位于长江上游。
7、第一:本系列为付费精品内容,我们采用的是小鹅通付费平台,大家可以扫码付费收听。
8、诗人送友人远行,对老朋友要去繁华的扬州充满了羡慕,诗中洋溢着欢快的情绪。诗人在江边极目远送,可见两人友情的深厚。全诗自然清丽、境界开阔、形象传神
9、它的创作可以疏导现代人内心情感
10、古诗的意思: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两岸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时,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
11、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12、《早发白帝城》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乾元二年(759)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创作的一首诗,是李白诗作中流传广的名篇之一。全诗把诗人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运用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明人杨慎赞曰:“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13、“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14、“轻舟已过万重山”为了形容船快,诗人除了用猿声山影来烘托,还给船的本身添上了一个“轻”字。直说船快,那便显得笨拙;而这个“轻”字,却别有一番意蕴。三峡水急滩险,诗人溯流而上时,不仅觉得船重,而且心情更为滞重,“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上三峡》)。如今顺流而下,行船轻如无物,船的快速读者可想而知。而“危乎高哉”的“万重山”一过,轻舟进入坦途,诗人历尽艰险、进入康庄旅途的快感,也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了。这后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比兴,既是个人心情的表达,又是人生经验的总结,因物兴感,精妙无伦。
15、当时,诗人由于受到永王璘案的牵连而遭到流放。当他选择经过四川赶赴被贬之地到达白帝城之时,意外收到被朝廷赦免的大好消息,诗人当时开心,激动的心情可想而知,他便立即决定从白帝城返回,乘舟顺长江回到江陵去。
16、第四句“轻舟已过万重山”,写视觉的移动:就在连续不断的猿声中,轻舟已穿越了万重青山。“轻”字极妙,使人产生舟楫如飞的幻觉,把诗人历尽艰险进入坦途的轻快情绪全盘托出。全诗笔墨飞动,一气呵成。第三句借猿声作一转折,然后又一泻而下。这样轻快的意境,在唐诗中并不多见。
17、早发白帝城/白帝下江陵作者:李白(唐代)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8、《早发白帝城》(作者)李白(朝代)唐
19、猿:猿猴。啼:鸣、叫。住:停息。一作“尽”。
20、朝辞白帝彩云间,cháocíbáidìcǎiyúnjiān,
五、早发白帝城唐诗李白硬笔书法
1、今天为大家带来王芳老师讲唐诗之《早发白帝城》,在这个视频中王芳老师为小朋友们讲解了《早发白帝城》这首唐诗的有关知识点,带你体会作者李白跌宕起伏的人生,带你了解李白生活着的唐代的大事件,带你了解李白在写《早发白帝城》时的历史背景,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
3、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啭久绝。
4、《早发白帝城》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乾元二年(759)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创作的一首诗,是李白诗作中流传广的名篇之一。
5、此诗是在优美的环境描写中发端的。首句“彩云间”三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全篇描写下水船走得快这一动态蓄势。“彩云间”的“间”字当作隔断之意,诗人回望云霞之上的白帝城,以前的种种恍如隔世。一说形容白帝城之高,水行船速全在落差。如果不写白帝城之高,则无法体现出长江上下游之间斜度差距之大。白帝城地势高入云霄,于是下面几句中写舟行的迅捷、行期的短暂、耳目的不暇迎送,才一一有着落。“彩云间”也是写早晨景色,显示出从晦暝转为光明的大好气象,而诗人便在这曙光初灿的时刻,怀着兴奋的心情匆匆告别白帝城。
6、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三月。当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赶赴被贬谪的地方。行至白帝城的时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惊喜交加,随即乘舟东下江陵。此诗即回舟抵江陵时所作,所以诗题一作“白帝下江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