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说说网

杨是哪个朝代的诗人(精选文案131句)

一、杨

1、从此之后,形容西湖的荷之美,不再只是温柔的绮丽,还有阔大的壮丽。

2、淳熙六年(1179年)正月,除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公事。 杨于二月携家离开常州,待次近一年。

3、仅仅过了五个月,全路零售市场的盐茶售价就平均下降了百分之而官府收获的盐茶税比往年竟增加了百分之五十。朝廷和广盐销售区人民都大受其利,而杨的清廉和德政也在岭南一带传为佳话。

4、这便是杨的处世哲学,即便身处低谷,也绝不郁郁寡欢,身处高位,也不得意忘形。

5、道是水柔无性气,急声声怒慢声悲。

6、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7、淳熙十六年(1189年)二月,孝宗禅位于太子赵惇(即宋光宗)。杨于五月复直秘阁,八月被召,九月入京。他连上三札,要求光宗爱护人才、疏远奸佞,做到“一日勤,二日俭,三日断,四日亲君子,五日奖直言”(《第三札子》)。十月,除任秘书监。

8、写罢,又书十四言别妻子,笔落气绝,年七十九。

9、有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池、宿新市徐公店、舟过安仁、插秧歌、过松源,晨欧漆公店、寒食上冢、初夏睡起、题文发叔所藏潘子真水墨江湖八境小轴江观、秋凉晚步、暮热游荷池上五首、夏夜追凉、腊前月季、新柳、闷歌行十二首、桑茶坑道中、伤春、三江小渡、新竹等。

10、所谓“诚斋体",其一是富于幽默诙谐的风趣,其二是想象新颖,其三是语言自然活泼。如他的《下横山滩望金华山》:“篙师只管信船流,不作前滩水石谋。却被惊湍旋三转,倒将船尾作船头。"写的是日常生活,都不无寓意,并不见有穷酸气、迂腐气。

11、杨的《宿新市徐公店》的诗意是:篱笆稀稀疏疏的,一条小路直直深向远方,树上的花瓣飘落下来,却还尚未形成树阴。小孩子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可是蝴蝶却飞入菜花丛中,不知道去哪里找它。《宿新市徐公店》全诗:作者:杨(宋)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2、但是杨坐不住了,他公开上疏挽留张栻,同时写信给虞允文,劝他“君子和而不同”,不必定要张栻走。虽然正在气头上的虞允文没听进去,但杨的举动传遍朝野,“公论伟之”。

13、但是杨的文学成就并不仅限于此,虽然他的诗歌中充满闲适的乐趣,但是现实中对于他不认可的事情,也会坚决抗争到底。

14、“诚斋体”在创作方式上的特点:一是善于敏感地发现与迅速地捕捉在自然万物与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常人所不能发现或容易忽略的富于情趣与美感的景象,这正是他抛弃堆垛古人、剥扯古语、模仿古诗而热情地投入生活的结果;二是注意在这些景象中融入自己的主观领悟与体验,使之带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理趣,即所谓“不是胸中别,何缘句子新”(《蜀士甘彦和寓张魏公门馆,用予见张钦夫诗韵作二诗见赠,和以谢之》),这则是他把理学及禅宗观物体验方式引入诗歌的"产物。

15、杨是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他在南宋诗坛,他自成一家。

16、这些可爱灵动的诗句,都来自同一位诗人,南宋诗人杨。

17、出自宋·杨《下横山滩头望金华山》。闭门苦苦思索,不是写文章的好办法,需通过旅行,才能写出好的诗文。

18、新春早,春前十日春归了.春归了,落梅如雪,野桃红小.老夫不管春催老,只图烂醉花前倒.花前倒,儿扶归去,醒来窗晓.

19、他热爱农村,体恤农民,写出了很多反映农民生活的诗篇,这首《插秧歌》就是一首具有农村生活气息的作品。

20、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登进士第,历仕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开禧二年(1206年),杨病逝,年八十。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二、杨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1、意思: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原文:《小池》(作者)杨(朝代)宋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杨一到奉新,就创造性地推行了一条新政,曰“戢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于市”。意思就是:县里不再派税吏下乡催邀税款,但如果有人不按时交税的话,就把他的名字记下来,张榜公布。这是不是就和今天的将“老赖”纳入“失信人员名单”的做法有些相似?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叫“人要脸,树要皮”吗?谁又愿意自己的名字上这个榜呢?他的这个法子果然十分奏效,很快就收齐了税款。

3、杨(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州人(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链澹D纤未笫恕?杨在当时有很大的影响。他的诗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称“中兴四大家”(南宋四大家)。

4、这是一首借事寓理的哲理诗,诗人通过写登山的感受,寄寓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

5、●再忆彭老!2021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彭士禄

6、可惜,成年人的世界总是复杂的。

7、品一首诗词,与古人邂逅

8、淳熙六年(1179年)正月,杨又被任命为了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公事,两年后,又改任了广东提点刑狱。时,闽盗沈师进入梅州,杨虽是一介文人,却指挥若定,很快就平定了沈师之乱,被宋孝宗赞为“仁者之勇”,赐直秘阁。未几,又将他擢升为了吏部员外郎。

9、鹿葱解插纤长柄,金凤仍开小花。

10、杨早年从江西派入手,中年以后,转而批判江西派的弊病,进而走上师法自然的创作道路,形成了他自己的独特风格,被世人称之谓“杨诚斋体"。

11、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12、庆元五年(1199年),因已过退休的年龄,便请求致仕。三月,升宝文阁待制,允其致仕。 次年十二月,进封吉水县开国伯。

13、杨一生留下大量抒写爱国忧时情怀的诗篇。他充任金国贺正旦使的接伴使时,因往来江、淮之间、迎送金使时亲眼看到沦丧于金国的宋朝大好河山和中原遗民父老,心中郁满国家残破的巨大耻辱和悲愤,爱国主义诗歌创作表现得集中、强烈。

14、他指出:“为天下国家者不能不忘于敌,天下之忧,复有大于此者乎!”(《千虑策·国势上》)告诫统治者要时刻不忘备敌谋敌、御敌制胜。他既大胆批评孝宗经过符离之败,“前日之勇一变而为怯,前日之锐一变而为钝”(《千虑策·君道中》),又坚决反对一些人轻易用兵、盲目冒进。

15、此后,宋金两国每逢年节,都会派遣使节互贺,彼此都有接伴使陪伴迎送。

16、有童趣的诗:《舟过安仁》

17、杨的《新柳》特点有颜色浅黄,形态纤长、轻柔。百尺长的柳条轻拂过闪耀着银光的水塘,柳色尚且还不是深青的,只是浅浅的黄。未必柳条能蘸到水,那是因为水中的柳影将它拉长了。《新柳》是南宋诗人杨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写景诗,前二句,写柳长与柳色。后二句,写出一派水中柳景。这首诗用词活泼新颖、情味隽永。这首诗作于南宋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这一年是作者“忽若有悟”的一年,五十二岁的诗人发现“万象毕来,献予诗材”,“涣然未觉作诗之难也”。

18、庆元四年(1198年)正月,进封吉水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

19、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20、嘉泰四年(1204年)正月,进封庐陵郡开国侯,加食邑三百户。

三、杨写的西湖风光的诗

1、乾道六年(1170年),杨除任隆兴府奉新知县。恰值奉新县大旱,百姓生活十分困苦。杨于四月二十六日上任,见牢中关满交不起租税的百姓,官署府库却依然空虚,深知是群吏中间盘剥所致。

2、我们常说“上山容易下山难”,这是因为在上山的时候我们总是精力充沛、小心翼翼的,但是在下山时却容易因为疲惫和松懈而发生危险。

3、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4、不能骄傲自满,而应该在成功和得意的时候继续奋发进取,保持清醒和低调。

5、既然无法改变,就只能接受,人生,大多如此。

6、杨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创造了语言浅白、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此外也有不少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

7、那时,我们与树木做伴,与蝴蝶相玩,真是一段无忧无虑的岁月。

8、杨是田园派诗人。

9、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

10、学诗须透脱,信手自孤高。

11、杨也不负父亲的期望,勤奋苦读,终于登科入仕。只是权臣当道,耿直如他,凭借一己之力他无法改变现实,被贬黜被排挤,都是他所遭遇过的困境。

12、杨在一本正经的南宋诗人中,看起来格外与众不同。

13、但是好在,他还能在诗歌中寄托自己的情感,把他那孩子般的好奇和天真缀入诗句,在天真烂漫之余,还带着一点中国传统文人身上十分罕见的幽默感。

14、哲理的诗:《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其五》

15、杨的代表作有《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池》、《宿新市徐公店》、《闲居初夏午睡起》、《新柳》、《舟过安仁》等。公元1127年,杨出生于吉州吉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词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杨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16、个个诗家各筑坛,一家横割一江山;只知轻薄唐将晚,更解攀翻晋以还?

17、自然的一切虽然没有人的灵魂,却像是有情的个体,在这首《小池》中展现着自然的和谐之美。

18、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9、诗词君分享杨的10首经典诗词,一起来体会他诗中的清新和美好吧!

20、《念奴娇·中秋》——(宋)杨明月当空,照高楼,回廊幽雕檐秀。蛾眉紧蹙,玉臂瘦,凭栏空望西畴。秋风乍起,黄叶簌簌,怎奈思君愁?夜觉凝眸,惟见流水悠悠。锦书托于嫦娥,嫦娥不解忧,人念爱俦!阴晴圆缺,月常有,人亦总历烦休。悲欢离合,不人由,盈月空明照当楼。佳期难觅,惜此生少年游。

四、杨创作的诗歌被称为

1、杨通过暗访了解到,市场上的食盐价格太贵,是因为官盐基本上被外来的三家寡头买断,他们联合轮番涨价,缺乏市场竞争,而有关官员得了贿赂又刻意保护他们的市场垄断权,使食盐走私猖獗,严重冲击食盐市场,造成官府税银大量流失。

2、全诗到此戛然而止,定格下在了蜻蜓之上,小池、树阴、小荷、蜻蜓组成了一个和谐而融洽的画面。

3、杨就此失欢于宋孝宗,此后仕途屡受打击。绍熙二年,他索性辞官归家,过起了优游林下的退休生活。

4、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5、出自宋·杨《得小儿寿俊家书》。径须:应当。父子两人,应早些辞官还乡,以粗茶淡饭度过晚年。

6、平常的事情中常常藏着容易被忽略的哲理。

7、评价 严羽:其初学半山、后山,后亦学绝句于唐人。已而尽弃诸家之体,而别出机杼。 解缙:文章足以盖一世,清节足矣励万世。 王夫之:至若周必大、王十朋、范成大、杨之流,亦铮铮表见,则抑文雅雍容,足以缘饰治平而止。

8、象"荒山半寸无遗土,田父何曾一饱来"(《发孔镇晨炊漆桥道中纪行》)、"未送太仓新玉粒,敢先云子滑流匙"(《至后入城道中杂兴》)以及《悯农》、《悯旱》、《农家叹》、《秋雨叹》等都从不同角度对农民的遭遇深表同情

9、古文|唐诗宋词|国学经典|古代风俗

10、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杨的另一首诗——《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11、颔联展现了苏轼坎坷的遭遇,作者化用了两个典故。唐玄宗时,罗希爽曾任御史台主簿,他与吉温狼狈为奸,以陷害忠良而闻名,这里比喻苏轼被无辜陷害。

12、十副经典对联,说不尽的妙趣故事

13、杨的诗自成一家,独具风格,形成对后世影响颇大的诚斋体。学江西诗派,后学陈师道之五律、王安石之七绝,又学晚唐诗。代表作有《插秧歌》《竹枝词》《小池》《初入淮河四绝句》等。其词清新自然,如其诗。赋有《浯溪赋》《海鱿赋》等。今存诗4200余首。

14、于是他下令,全部放还牢里的“囚犯”,并禁止逮捕、鞭打百姓,然后发给每户一纸通知,放宽其税额、期限。结果百姓纷纷自动前来纳税,不出一月,欠税全部交清。杨在奉新任职虽只半年,却初次实践了他的不扰民政治,颇获治绩。

15、一个儿童急急地追着一只黄蝴蝶,可蝴蝶飞到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16、当然是为朝廷选才了。杨说。王淮深以为然。隔天,杨就给孝宗上一个折子,向朝廷举荐了朱熹等六十人。孝宗很高兴,立马就把他升为了东宫侍读,并让太子赵惇为他题了“诚斋”二字。

17、百无聊赖地他无事可做,就悠闲地看着儿童捉玩的柳花。

18、诗人触物起兴,用敏捷灵巧的手法,描绘充满情趣的特定场景,把大自然中的极平常的细小事物写得相亲相依,和谐一体,活泼自然,流转圆活,风趣诙谐,通俗明快。

19、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20、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五、杨赞叹西湖风光的诗句

1、嘉定六年(1213年)十二月,朝廷宣敕,赐杨谥号"文节"。

2、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十月,杨调任永州零陵县丞。当时,主战派领袖张浚谪居永州,闭门谢客。杨三次前往拜谒而不得见,后以书信力请,并通过其子张栻介绍,才得接见。张浚对他说:“元符贵人,腰金纤紫者何隙,惟邹志完(邹浩)、陈莹中(陈瓘)姓名与日月争光!”同时勉之以“正心诚意”之学。杨服膺其教终身,于是名其读书之室曰“诚斋”,以明己志。胡铨此时正因罪谪居衡州,杨又请他为此写了《诚斋记》。他“一日而并得二师”,张浚、胡铨两位爱国名臣成为杨终生效法的榜样。

3、先生无地隐危身,天赐黎山活逐臣。

4、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进士及第。 次年,拜刘才邵为师。

5、开禧二年(1206年)二月,升宝谟阁学士。同年五月八日(6月15日),杨逝世,享年八十岁。

6、杨出生的年份1127年,靖康之变,北宋灭亡,南宋建立;他去世的年份1206年,大蒙古国成吉思汗削平漠北,刚刚登上皇帝宝座。杨(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汉族,吉州吉水人(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文学家,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诗人”。一生作诗20000多首,只4200首留传下来,被誉为一代诗宗。杨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称为"诚斋体"。代表作品:《初入淮河四绝句》、《舟过扬子桥远望》、《过扬子江》、《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

7、农夫抛秧,农妇接秧,小儿拔秧,大儿插秧,一家配合无间。

8、北宋被金国灭亡后,赵构逃到南方,建立南宋王朝。

9、七世:杨堪。杨堪生有五个儿子,长子叫杨希甫,次子叫杨希方,三子叫杨希开,四子叫杨希向,五子叫杨希彦。

10、四句把焦点缩小,写池中一株小荷以及荷上的蜻蜓。小荷刚把她的含苞待放的嫩尖露出水面,显露出勃勃生机,可在这尖尖嫩角上却早有一只小小蜻蜓立在上面。

11、在中国文学史上,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四家”、“中兴四大诗人”。他作诗25000多首,只有少数传下来。淳煕六年(1179年)至十一年任职广东,发现惠、潮等州外皆无军营,将士皆居城中,遂奏请同意,在所有诸路乡间外砦盖造廨舍营房,不准士兵迁驻城内。

12、径须父子早归田,粗茶淡饭终残年。

13、杨这次辞官回老家后,就再未回到朝中任职。绍熙五年,光宗又禅位给了太子赵扩(是为宁宗),宁宗登基之初,也曾想过要请回杨,但杨已对官场彻底失望了,便没有奉诏。

14、西湖的荷,在文人墨客笔下,是柔美绮丽的。

15、乾道六年(1170年),杨除隆兴府奉新县知县。恰值奉新大旱,百姓生活十分困苦。杨于四月二十六日上任,见牢中关满交不起租税的百姓,官署府库却依然空虚,深知是群吏中间盘剥所致。于是他下令,全部放还牢里的"囚犯",并禁止逮捕、鞭打百姓,然后发给每户一纸通知,放宽其税额、期限。结果百姓纷纷自动前来纳税,不出一月,欠税全部交清。杨在奉新任职虽只半年,却初次实践了他的不扰民政治,颇获治绩。

16、再补充一句,杨是我国历史上,作诗第二多的诗人,甚至有可能是第一多的诗人。因为人们通常所说的作诗第一多的人,是清朝的乾隆皇帝,据说他一生写了四万多首诗,但他的诗,水平都很一般是一方面,其中更有很多都是由他人代笔的,这就不太好说了。而杨则是实打实地写了两万多首诗(今存4300多首)。

17、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18、乾道八年(1172年),升太常丞兼权任吏部右侍郎。

19、当你进入崇山峻岭包围的圈子里,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马上便会把你阻挡。

20、杨是穷苦家庭出身,母亲早亡,但是好在他还有一个平凡却伟大的父亲,他是杨读书的早启蒙者,虽然家境贫寒,但是只要有一点余钱,就会给杨添置书籍。

六、杨

1、杨,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词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2、张浚对他说道:“元符贵人,腰金纤紫者何隙,惟邹志完、陈莹中姓名可与日月争光。”元符是宋哲宗用过的一个年号,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哲宗一朝,红人很多,但只有邹志完和陈莹中这两个人可称得上是个人物。邹志完和陈莹中都是哲宗朝中出了名的倔犟之人、正义之士,并勉其以“正心诚意”之学,杨深以为是,归来后,即将其书房,改名为了“诚斋”。

3、淳熙十五年(1188年)三月,孝宗采纳翰林学士洪迈之议,以吕颐浩等人配飨高宗庙祀。杨力争主战名相张浚当配飨,指斥洪迈不俟集议、专辄独断,无异“指鹿为马”,因此惹恼孝宗。孝宗说:“以朕为何如主?”因而削去直秘阁,出知绢州(今江西高安)。

4、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授赣州司户参军。在赣州司户任上,其父杨芾又携领他去拜见谪居南安的张九成和途经赣州的胡铨。王庭珪、张九成、胡铨等前辈的学问、节操以及力主抗金的爱国精神,给了杨以重要的影响。

5、杨是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他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6、每个人有都有一个江南梦。

7、底个短檐高帽子,青莲居士谪仙人。

8、一天,宰相王淮问杨:你觉得什么事才是宰相该做的事?

9、斗笠作头盔,蓑衣是战甲,可雨还是从头淋到脚。喊农夫们停下来吃饭,歇一歇,他们只弯腰插秧头半天不回答。

10、在不同人的眼中,荷花从来不只是一种美。

11、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12、虞允文心胸并不狭窄,张栻受的处罚也不算严重。过个一年半载,等虞丞相消了气,说说情再把人调回来就是了。作为“虞允文的人”,杨大可不必为张栻出头而得罪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顶头上司。

13、天开云雾东南碧,日射波涛上下红。

14、按照封建官场的潜规则,杨这就算是虞允文的人了。虞允文正直能干,在他羽翼下于公于私都没什么不好。不过能在采石矶以少胜多大败金军的儒将自然也有点脾气,侍讲张栻批评虞允文纵容外戚掌权,虞允文不悦,把他调出京城。

15、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进士及第。次年,拜刘才邵为师。

16、当杨悟到了孩子们的“智慧”后,肯定也会哑然失笑吧!

17、隆兴元年(1163年)秋,杨离零陵任,赴调至临安。因张浚推荐,除临安府教授。未及赴任,就因父病,而于隆兴二年(1164年)正月西归吉水。八月四日,父亲病故,杨在家服丧。

18、世间的道理总是藏在普通的行为之中。

19、语出宋·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与天际相接的莲叶是一片无穷无尽的碧绿,与朝阳映照的荷花是特别出色的红艳鲜明。这是一副绝妙的对联。莲叶荷花,红绿映衬,真是诗中有画,这两句诗来形容比喻美丽多彩的事物。

20、不过,宁宗待他还是很不错的,先是给了他一个待制焕章阁、提举兴国宫的不用上班也能领到一份很高官俸的虚职,继又封了他为吉水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之后,又进为吉水伯、庐陵开国侯,加食邑三百户。

1、淳熙十五年(1188年)三月,孝宗采纳翰林学士洪迈之议,以吕颐浩等人配飨高宗庙祀。杨力争主战名相张浚当配飨,指斥洪迈不俟集议、专辄独断,无异"指鹿为马",因此惹恼孝宗。孝宗说:"以朕为何如主?"因而削去直秘阁,出知绢州(今江西高安)。

2、杨既不是诗圣,也不是诗鬼。诗圣是杜甫,诗鬼是李贺。

3、当年苏轼被流放到儋州,虽然生活艰难,他却随遇而安,不仅毫不气馁,而且还在当地开办学堂、筹建书院。苏轼为当地的教育事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此后不久儋州就产生了第一位进士。

4、喜欢读杨的诗,因为他的诗中,总是藏着生活的小确幸。

5、后杨依然不失诙谐地说,那个戴着短檐高帽子的老头,简直就像盛唐时期的青莲居士,也好像是一位谪仙人。

6、“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7、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8、老夫归去,有三径、足可长拖衫袖.一道官衔清彻骨,别有监临主守.主守清风,监临明月,兼管栽花柳.登山临水,作诗三首两首.休说白日升天,莫夸金印,斗大悬双肘.且说庐陵传盛事,三个闲人眉寿.拣罢军员,归农押录,致政诚斋叟.只愁醉杀,螺江门外私酒.

9、李白“狂”的9句诗,只想跪下唱《征服》

10、诚斋体,简而言之,就十二个字——浅近明白、平易自然、富有谐趣。

11、“诚斋体”在语言方面以自然流畅、风趣活泼为基本特征。

上一篇上一篇:相见时难别亦难(精选文案106句)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foo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