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清明的诗词
1、虚沾焦举为寒食,实藉严君卖卜钱。
2、耕夫召募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
3、鲜红的石榴花就像红色的薄绸。女主人公倚靠在窗外几竿修长的竹子下。有一个她关心的人,却难以相见,只能白白的盼望。女子在深闺里一会儿坐下,一会儿又站起,坐立不安,也不想梳妆打扮,虽然思念使人憔悴,但即使打扮好了,遮盖了憔悴的颜色,又有谁来欣赏呢?
4、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5、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6、蓦见人家,杨柳分烟,扶上檐牙。
7、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8、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清明》宋·王禹偁
9、鹊踏枝·六曲阑干偎碧树
10、清明后登城眺望(唐)刘长卿
11、清明天气,永日愁如醉。台榭绿阴浓,薰风细。燕子巢方就,盆池小,新荷蔽。恰是逍遥际。单夹衣裳,半笼软玉肌体。
12、七律.开封清明上河园?妙手繁华入画图,神工再现宋时都。绣球阁下游人望,狮子楼头好汉呼。苏轼酒坊题字匾,武郎烧饼有焦糊。坐商未肯赊词句,纸币能当几串铢?临江仙?游清明上河园鼓乐喧天歌盛世,旌旗处处相招。汴河两岸客如潮。游人宫殿上,橹在画中遥。眼底繁华非梦幻,当年北宋王朝。先贤豪墨苦心描。堪怜云易散,惆怅意难消。清明上河园清明上河园是由河南省开封市人民政府与海南置地集团公司合作建设的一座大型宋代文化实景主题公园,坐落在开封市龙亭湖西岸,是国家首批AAAAA级旅游景区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基地。
13、传镜看华发,持杯话故乡。
14、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15、清明不到旅人家,乞火邻船自试茶。
16、(点评)清明时节本该与亲友结伴踏青、祭祖扫墓,诗人却独自奔波在漫长的旅途上,孤单凄凉的感受可想而知。又遇春雨绵绵不绝,更增添了诗人的焦虑和惆怅,遂向牧童打听酒家的所在,牧童便指点着远处的杏花村。前两句令人愁肠寸断心神恻然,后两句则开拓出广阔的想象空间。全诗意境悠远、清新明快,留韵邈然、耐人寻味。
17、日暮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18、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19、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20、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二、关于清明的诗词朗诵
1、有印象属杜牧的《清明》了!
2、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寒食野望吟》唐·白居易
3、你张嘴就要,我却拿命创作!
4、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5、漆燕黄鹂夸舌健,柳花榆荚斗身轻。
6、杜牧的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是唐代的杜牧的诗,妙写了当时诗人对清明节,来往的行人,都是心情不太好,借诗来表达当时的人的心态还有唐朝韩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7、这首词表现的是一位客居在外的游子的孤独感和失意的情怀,也可看成是作者漂泊生活与心境的写照。词写的是清明,却从“客窗”的意境表现,不消说客愁才是真正的主题;结尾以一个“蓦”字打断客思,重将目光投向窗外,照应“清明”,而深意又不止此。
8、马骄泥软锦连乾,香袖半笼鞭。
9、《清明》宋 晁公溯便觉近长夏,温风蚕欲成。冠欹知发少,衣薄喜身轻。初荻青穿水,繁阴绿满城。朝来试新火,茶鼎听松声。以上供参考。
10、《郊行即事》(北宋·程颢)
11、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12、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
13、君与田苏即旧游,我于交分亦绸缪。
14、这首词作于宋亡以后,抒发漂泊沦落之悲情,词写情愁,选景独出心裁,写情愁言愁之精妙,表达之条理,在词人笔下却显得幽默,有韵味。
15、石榴美艳,一撮红绡比。窗外数修篁,寒相倚。有个关心处,难相见、空凝睇。行坐深闺里。懒更妆梳,自知新来憔悴。
16、清明节郭侍御偶与李侍御、孔校书、王秀才游开化寺卧病不得同游赋得十韵兼呈马十八
17、出游初不计阴晴,聊喜湖山信马行。
18、七律.开封清明上河园妙手繁华入画图,神工再现宋时都.绣球阁下游人望,狮子楼头好汉呼.苏轼酒坊题字匾,武郎烧饼有焦糊.坐商未肯赊词句,纸币能当几串铢?临江仙·游清明上河园鼓乐喧天歌盛世,旌旗处处相招。汴河两岸客如潮。游人宫殿上,橹在画中遥眼底繁华非梦幻,当年北宋王朝。先贤豪墨苦心描。堪怜云易散,惆怅意难消。
19、旧堤分燕尾,桂棹轻鸥,宝勒倚残云。
20、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三、关于清明的诗词有哪些
1、马骄泥软锦连乾,香袖半笼鞭。花色融,人竟赏,尽是绣鞍朱鞅。
2、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3、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岁时百问》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4、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6、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7、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清明即事》唐·孟浩然
8、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9、春姑娘乘着清风,带着温暖翩翩而来。她张开双臂舞着钎细的手,把碧绿洒满了大地把百花齐放地插在枝头上,花儿争芳斗艳散出诱人的清香,鸟儿舒畅自由地向蓝天高歌:“春天来了。”春天来了,万物醒了,在姑娘的呼唤下一株株小草醒了,小树也醒了,小溪流着,激了浪花。河边一排排树发芽了。春风如透明的丝巾,看着滴滴晨露,飘飘然然地沐浴着万物。春天来了,一只只活泼的小鸟飞来了,它带着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一对剪刀似的尾巴,凑成活泼机灵的小鸟啊!可爱的小鱼也探出了小脸来了。
10、《折桂令·客窗清明》(元·乔吉)
11、往期: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
12、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
13、浓睡觉来慵不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14、正值清明天气,愁绪萦怀,整日没精打采,如痴如醉。暖风轻拂,台榭的周围,绿树成荫。归来的燕子,新巢已经筑成,小小的池塘,长满了青青的荷叶。正是悠然欣赏游玩的时节,然而生活在这里的女主人公却只是将单衣随意披在肩上。
15、墦间人散後,乌鸟正西东。
16、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4月5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时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故清明节总是在公历4月4日、4月5日、4月6日三天中的一天。《岁时百问》中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节与除、盂、九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
17、春天,是万物复苏、充满生机的季节,在柔和的春风中,让我们去踏青。
18、清明时节雨声哗。潮拥渡头沙。
19、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20、曲阁下重阶,回廊遥对霤。石间花遍落,草上云时覆。
四、关于清明的诗词句
1、欢情,对佳丽地,信金罍罄竭玉山倾。
2、译文:我是在无花可观赏,无酒可饮的情况下过这个清明节的,这样寂寞清苦的生活,就像荒山野庙的和尚,一切对于我来说都显得很萧条寂寞。昨天从邻家讨来新燃的火种,在清明节的一大早,就在窗前点灯,坐下来潜心读书。
3、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4、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5、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
6、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
7、《苏堤清明即事》吴惟信|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8、春姑娘来到郊外,吹了一口仙气,沉睡了一个冬季的小草从地里探出嫩绿脑袋,它伸个懒腰,揉揉睡意朦胧的眼睛,好奇地看着这个光明的世界。伶俐可爱燕子从南方赶来,穿着一身乌黑发亮的羽毛,带着一把剪刀似的尾巴,斜着身子翩飞在空中,或在屋檐的巢里歌唱着“唧骨,唧骨唧骨——”,好像在告诉我们春姑娘来了。河边几棵垂柳,爆出了鹅黄色的叶芽。长长的枝条垂下来,有的伸入水里,风一吹,水面上就荡起微微的涟漪。几只顽皮的小鸭子从窝里大摇大摆地往河边走,走到河边,它们张开翅膀,一个个扑通扑通地往河里跳。它们游来游去,嘎嘎嘎地叫个不停。
9、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0、清明上已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11、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12、故国的江山啊,突然称为梦寐,中华英杰人物又一次消沉。那醉梦独醒的猛士啊,四海之广,却无处可以立身,年年的寒食,徒然上我客子之心。
13、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
14、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15、《朝中措·清明时节》(南宋·张炎)
16、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
17、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
18、大溪面。遥望绣羽冲烟,锦梭飞练。桃花三十六陂,鲛宫睡起,娇雷乍转。
19、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20、公号首页回复“点讲练”
五、关于清明的诗词美文
1、漫长的严冬过去了,春天慢慢地来了,天渐渐的暖和了,小燕子换了一件新衣裳从南方飞回来了,睡了一个冬天的青蛙、蛇、乌龟……伸着懒腰慢吞吞地从自己的小窝里走了出来去找东西吃。小花小草也慢慢地探出头来,柳树也吐出来新的嫩芽,在风中翩翩起舞着。
2、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
3、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4、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5、旧寒一缕。泪湿风帘絮。
6、(点评)寒食清明尤为崇尚的风俗是扫墓。寒食清明扫墓之风在唐代十分盛行。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诗描写了扫墓情形。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7、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的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8、今天是星期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公园踏青。在路上,春风习习,我感到春天的温暖。
9、芳原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10、山黛暝,尘波澹绿无痕。
11、春天在哪里,我们是看不见的。但是,看那粉红的桃花,嫩绿的小草,春天已经从那里走过。不止是那里,全都是春天的景色。漫山遍野,全都是。
12、卞侯墓下迷芳草,卢女门前映落花。
13、清明时节风和日暖,百花盛开,芳草芊绵,人们习惯到郊野去扫墓、踏青。这首词以北宋江南清明郊游为再现对象,生动地描绘了旖旎春色和当时盛况,是一首典型的“承平气象,形容曲致”之作。
14、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15、石马立当道,纸鸢鸣半空。
16、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
17、田野里,人们正在辛勤地播种。一位农民伯伯坐在拖拉机上,发动机器,一行行新翻的黑土在拖拉机下伸展。倒映着蓝天的水田,有的已经插上了嫩嫩的、绿绿的禾苗,远看像地毡;近看像绿纱。插秧的年轻姑娘擦擦头上的汗水,抬起头,看看变得绿绿的水田,咯咯地笑了,笑声传得很远,很远……
18、纸灰飞作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
19、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0、赠答继篇章,欢娱重朋旧。垂帘独衰疾,击缶酬金奏。
六、关于清明的诗词
1、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
2、原文: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3、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4、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5、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
6、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7、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8、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