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诗山行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我也是忙晕了,看到后台妈妈们的留言才反应过来,原来这个地方是读错了,谢谢亲爱的们这么仔细认真的帮我“纠错”,以后我也会更认真的检查!欢迎大家一起来做“小小纠察员”!爱你们哟~
3、山行,是一首写秋景的诗,结句“霜叶红于二月花”含义深远,发人深思,已成为流传千名词。我喜欢这首诗。
4、⑶生:明万历赵宦光刊本《万首唐人绝句》、明高棅编《唐诗品汇》、清陈梦雷编《古今图书集成》和康熙《御定全唐诗》作“深”。
5、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6、“白云深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
7、往期回顾(直接点击以下标题)
8、古诗山行作者是杜牧,不是贾岛。
9、“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10、《山行》此诗描绘了秋天景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11、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
12、深秋中沿着弯曲的小路登上远山,在那白云生成的地方居然还有人家。
13、“寒山”点出了深秋,这时已是霜临大地,百花凋谢的时节。石径斜的“斜”字与“上”字相呼应,写出了山路的由缓渐陡。
14、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15、山林深处云雾缭绕,山腰处隐约能看见几户人家,袅袅炊烟缓缓升腾,而马车正经过一片火红火红的枫叶林。杜牧忙向车夫喊道:停车!马车缓缓下,车夫以为杜牧不舒服,忙去扶他,但没想到杜牧下车后神采异常。他俯身拾起地上的一片红叶,不禁感叹:这被秋霜打过的叶子比春日里的花儿还要红艳呢!
16、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17、只疑天河泻地上,又恐滟滪飞山脊。猿猱悲鸣霜树折,虎豹震动山月黑。
18、《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所作,全诗原文如下:
19、“霜叶红于二月花”。我们知道,旧历的二月是仲春,桃花红,李花白,百花争芳吐艳,欣欣向荣,而诗人说这霜叶竟比二月的春花还红、还好、还鲜明耀眼。从中不难看出诗人对霜叶的惊喜之情。
20、杜牧(803-853),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学者。公元828年(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后入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以济世之才自负。
二、古诗山行原文
1、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枫林晚”,是山行所见令人心醉的景色。因为爱赏枫林,而不顾路远日暮,停车观赏,可见枫林景色的迷人。“枫林晚”的“晚”字,不妨作两层来玩味:其一是晚秋霜浓; “晚”字与首句“寒山”相应,见山中秋深,枫叶已经红透。其二是指枫林晚照;夕阳与霜叶相辉映,画出一幅色彩斑斓的秋林落霞图。这个“晚”字,下得耐人寻味,并且自然而然地逗出结句:
3、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
4、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
5、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诗人没有像古代一般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诸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
6、《山行》描绘秋日山行所见的景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表现了作者的高怀逸兴和豪荡思致的诗意。《山行》(作者)杜牧(朝代)唐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译文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白云生发之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
7、关注港大教育学博士的原创育儿号
8、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9、苏过 〔宋代〕
10、石径:石子铺成的小
11、次句“白云深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深”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12、全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精神发越。兼之语言明畅,音韵和谐。
13、山行是杜牧的诗,不是杜甫写的。
14、“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15、深:另有版本作“生”。(“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生”可理解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
16、《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所作,全诗原文如下:
17、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18、斜:此字读xiá,为倾斜的意思。
19、“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20、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三、古诗山行的意思翻译
1、千年水石自成宝,下有蛟龙深莫测。明年岁旱当汝求,暴雨一声飞霹雳。
2、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首古诗描写的是秋季的景色
3、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后人称他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
4、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在这首诗中,杜牧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为一体。
5、白话文释义:一条弯弯曲曲倾斜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看在白云飘浮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停下马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6、古诗《山行》中的“坐”意思是因为。“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意思是:弯曲的石头小路远远地伸至深秋的山巅,在白云升腾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停下马车来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霜染后枫叶那鲜艳的红色胜过二月春花。扩展资料:《山行》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色彩绚烂、风格明丽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地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的,起铺垫和烘托作用。参考资料来源:
7、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8、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9、门庭有水巷无尘,好称闲官作主人。冷似雀罗虽少客,宽于蜗舍足容身。疏通竹径将迎月,扫掠莎台欲待春。济世料君归未得,南园北曲谩为邻。
10、于:比,还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牧《山行》(今译)停下车来,是因为爱赏枫林晚景,那经霜的枫叶竟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火红。
11、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12、杜牧 〔唐代〕
13、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
14、XIE(第二声)以前老师要求读音是XIA(第二声)现在不一样了,课堂上老师要求读这个音。
15、《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所作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全诗原文如下:
16、三四句写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格外美丽,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对红叶喜爱之极。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
17、第二句“白云深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18、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19、杜牧(803-853),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学者。公元828年(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后入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
20、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四、古诗山行教案
1、参考资料:山行—百度百科
2、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出来了。
3、因为喜欢这枫林晚景,我停下车来细细观赏,那些经霜的枫叶,简直红过初春的鲜花。
4、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扩展资料:名家点评
5、“白云深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这样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一定会有另一种景色。
6、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生出白云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
7、注释:山行:在山中行走。远上:登上远处的。寒山:深秋季节的山。石径:石子的小路。斜:为倾斜的意思。车:轿子。坐:因为。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8、生:另有版本作“深”。(“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生”可理解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
9、“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
10、后台一直都有好多妈妈反馈,孩子很喜欢听我们的晓橙哥哥读古诗,觉得就像讲故事一样,说的的好。我们的晓橙哥哥知道自己不小心给读错了,也是担心宝宝们听了之后会误会,所以他也是重新录了一个新的音频,我今天再重新发一下!
11、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12、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象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13、《唐诗归折衷》:唐云:妙在冷落中寻出佳景。
14、词句注释如下:
15、于:比,还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牧《山行》(今译)停下车来,是因为爱赏枫林晚景,那经霜的枫叶竟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火红.
16、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17、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8、这样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一定会有另一种景色。
19、《山行》是诗人杜牧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在这首诗中,杜牧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为一体。
20、古诗《山行》表达了作者的高怀逸兴和豪荡思致,对秋天和大自然美景的赞美热爱之情。山行杜牧唐代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译文:深秋时节,我沿山上蜿蜒的山路而行.云雾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我不由自主地停车靠边,是因为这傍晚枫林的美景着实吸引了我,那被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花儿还要红。
五、古诗山行唐杜牧
1、白云生处:指山林又高又深的地方。
2、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3、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4、古诗山行作者不是李白,是杜牧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5、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深处一作:生处)
6、二月的春花,是一种美的形象,焕发着青春的活力,而诗人却说枫叶着霜“红于二月花”,这就不仅赞扬了枫叶的外观之美,而且赞扬了它傲寒斗霜的品格,给人以精神上的激励。
7、诗题《山行》,所以一上来就写“远上寒山石径斜”。“远上”,写出了山路绵长;而且从下文中知是“乘车”而来,这就看出了诗人浓厚的游兴。
8、山行 不是李白写的,是作者杜牧
9、(全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0、诗的前两句描写了山林美景,远处一条山石铺成的小路,蜿蜒曲折向山顶延伸,近看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显现出儿户人家。“有人家”又说明深山中不是死寂的,可能有袅袅炊烟,有鸡鸣狗叫,使人感到和谐温馨。
11、《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绘秋日山行所见的景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表现了作者的高怀逸兴和豪荡思致。作者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为一体。全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精神发越。
12、《历代诗法》:结句写得秋光绚烂。
13、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14、此诗描绘了一幅清幽静寂的画面。诗歌描绘了出门时景色的浅淡清新,回归时浓阴苍翠,于此景中,诗人平民装扮,骑着毛驴,听着驴鸣,暮岭山色、寒泉好音,一派清幽静寂。流露出诗人悠闲满足、惬意自得、澄怀静虚的情感和心境。原文如下:
15、出写清浅景,归穿苍翠阴。
16、我沿着蜿蜒倾斜的山路,走进寒气逼人的深山。远处,云雾缭绕的地方似乎有几户人家。我太喜欢傍晚的枫林美景,停下车来欣赏。挂满寒霜的枫叶比早春二月的花还要红艳动人。诗人直接表达了对晚秋经霜之后火红枫叶的喜爱,这其中蕴含了诗人对某种品格的赞赏。
17、故事《山行》的意思是: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18、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19、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
20、谁同此真意,倦鸟亦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