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说说网

古诗鉴赏题型及答题方法(精选文案53句)

一、古诗鉴赏

1、①找出诗词中描写形象的相关语句。

2、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3、③明确答题方向:A该诗眼有无修辞或描写手法,若有则指出其作用;B对相关意象或意境的作用,C对诗人感情表达的作用。

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表现对家人的思念。

5、第X句值得玩味,请从情与景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6、山水田园诗: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7、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8、选材方面的反衬:古诗词表达技巧中的反衬是相对“正衬”而言的一种表达技巧。在作品中为了使对某事物的描写更清楚、突出,而采用相反的、相对立的事物从旁陪补的方法。它与“对比”不同,对比的两个事物间的关系是并列的,结果是突出对比双方;反衬却可以明显地分出衬托的事物和被衬托的事物,突出被衬托的一方。

9、野鹤驾着孤云高飞天空,岂肯在人间居住?

10、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1、2)前景后情——触景生情

12、两首诗都…,都表达了诗人…(写出共同点);不同之处是:第一首…(写出不同点及其表达作用),第二首…(写出不同点及其表达作用)

13、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却仍有劳苦农民被饿死。

14、四两句诗中的两个“一何”,表达上各有什么不同?

15、B.上阕中“秀”字照应“雨洗”,暗写雨后竹子的光泽,“乱”字则照应“风”。•

16、运用了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暗写诗人内心的抑郁和孤寂之情。

17、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18、①韦词借月寄情,睹物思人,并用一意两写手法,从己之忆人想象人之忆己,又从相忆之深推到相见之难,婉转动人。②薛词同样托景寄怀,先描绘渲染渡头环境的苍凉和寂寞,再引出盛装佳人等待心上人的动人图景,又以愁煞船郎的侧面描写和“燕归帆尽”之以景结情手法,写出一种“尽在不言中”的怀人愁绪,耐人寻味。

19、二抓关键的动词(即“诗眼”)

20、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源头:《诗经》;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陆游等。

二、古诗鉴赏题型及答题方法

1、本诗在语言上…(写出特色或风格),通过对…的描写,写出了…(主要内容),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2、一个"弄"字出神入化,给山中景物赋予了人的性格,描绘了万物朝气蓬勃的盎然生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3、借代:如用“帆”代“船”,“朱门”代“权贵豪门之家”。

4、动静结合的手法或以动衬静。二句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四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而西湖愈显其幽静。动静相衬,动静结合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抒发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

5、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6、结尾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这两句奇思妙发,整个意境浑然托出,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回味经验、驰骋想象的空间。这不仅仅是游历山水才有这种理性认识。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7、赏析:咏史诗,历史事件是:赤壁之战

8、还有谁怜惜我这个失意之人,只好弹着长剑独自归来。

9、(2)“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

10、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11、B.第一首讽刺了现实生活中颠倒黑白、奴颜婢膝之人。

12、描写手法主要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常见的描写鉴赏角度主要有以下六种:

13、唐代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4、“庭中”就暗示了这里的景色不是大自然中的,而是深闺中的,是一首表现思妇的闺怨诗。

15、现实中没有黑色梅花,而宋代出现了墨梅画。根据上面两首诗,概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

16、(3)请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4分)

17、此诗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于咫尺,使咫尺有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成为鹳雀楼上一首不朽的绝唱。

18、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19、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20、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篇五:《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三、古诗鉴赏摘抄

1、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此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

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5、在赏析时,第一步简要描述一下诗中描绘的景象和边塞将士的生活;第二步就是道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和保家卫国的英雄气魄;第三步就是以诗人的立场表达其自身的情感,通常是对将士们的敬意。

6、诗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悲壮苍凉,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边塞的酷寒正体现了戍守边防的征人回不了故乡的哀怨,这种哀怨不消沉,而是壮烈广阔。

7、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8、答题步骤:①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②分析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③有时还可简要说明艺术效果。

9、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10、此诗没有采用直接叙写眼前春景的一般手法,而是通过“春晓”(春天早晨)自己一觉醒来后瞬间的听觉感受和联想,捕捉典型的春天气息,表达自己喜爱春天和怜惜春光的情感。

11、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1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渐”运用想象从植物角度写出了早春的花逐渐繁茂的景象。“没”写出了草刚刚遮盖马蹄的情景,表达诗人对早春的热爱和喜悦之情。

13、这首诗的第六句是为人传诵的名句,南宋叶梦得《石林诗话》称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之妙”。请你谈谈这两句诗的“妙”处,并结合全诗说说作者作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上一篇上一篇: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精选文案84句)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foo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