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说说网

论语中的名言警句有哪些(精选文案125句)

一、论语中的名言警句

1、译文:孔子认为,韶乐不仅符合形式美的要求,而且符合道德要求。《韶》乐达到了“尽善”与“尽美”的统但《武》乐却没有,虽然“尽美”却未“尽善”。也就是说,思想性不够高,艺术性高于思想性。

2、君子有九件用心思虑的事,看要想到看明白没有、听要想到听清楚没有、神态要想到是否温和、容貌要想到是否恭敬、言谈要想到是否诚实、处事要想到是否谨慎、疑难要想到是否要求教、愤怒要想到是否有后患、见到有所得到要想到是否理所该得。

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译文:智慧的人爱水,仁义的人爱山;智慧的人好动,仁义的人喜静;智慧的人容易快乐,仁义的人容易长寿。

5、(2)《论语》中的心理和谐之道

6、译文: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7、译文:陪君子说话有三种过失:没有轮到自己说时,就先说了,这是急躁;该自己说了却不说,这是错失良机;不看别人脸色便轻率开口说话,这叫睁眼瞎。

8、译文:如果一切都依照是否有利于个人私利来行事,就会造成别人对自己的怨恨。

9、译文:睡觉时不要直挺着象死人,在家闲住时不要象正式场合那样严肃。

10、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父母活着的时,子女不远游外地;即使出远门,也必须要有一定的去处。

11、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12、译文: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

13、译文: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1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5、译文: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16、译文: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

1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教导学生,不到他冥思苦想仍不得其解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给他指出一个方面,如果他不能由此推知其他三个方面,就不再教他了。

18、译文:可以同这个人讲的话,你却没有讲,这是失掉朋友;不可以同这个人讲的话,你却告诉他了,这是说错话。所以有智慧的人在与别人交谈中,能够做到既不失去朋友,又不说错话。

1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0、译文:殷纣王的不善,不如传说的那样严重。因此,君子憎恶居于下流,(一旦居于下流,)天下的一切坏事(坏名)都会归到他的头上来。

二、论语中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1、语出春秋·孔丘《论语·卫灵公》。大家厌恶他,必须仔细考察;大家都喜欢他,也要认真考察。

2、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出自先秦孔子《论语·子路》

3、译文:已经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6、白话文释义: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7、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孔子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的心地开阔宽广,小人却总是心地局促,带着烦恼。

10、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11、译文: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重要。

12、语出春秋·孔丘《论语·卫灵公》。有了错误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错误了。

13、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15、道不同,不相为谋。志向主张不同,不在一起谋划共事。

16、译文:不担心分的少,而是担心分配的不均匀,不担心人民生活贫穷,而担心生活不安定。

17、译文: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18、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19、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自古以来,人都是要死的,如果没有民众的信任,那么国家就站立不住了。

2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三、论语中的名言警句

1、释义:这句话出自《论语·季氏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交什么样的朋友,很有可能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好的朋友,可以相互提携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反之,择友不善终究会累及自身。

2、译文:到了每年天气冷的时候,就知道其他植物多都凋零,只有松柏挺拔、不落。比喻有修道的人有坚韧的力量,耐得住困苦,受得了折磨,不至于改变初心。

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努力学习而从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

4、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

5、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也,耻也。

6、——关于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为政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篇》)——关于学习方法的名言警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篇》)——关于品德修养的名言警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篇》)“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篇》)“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篇》)。

7、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8、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学贵得师,亦贵得友。

11、译文: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人没有信用就没有立足之地。

12、译文:坚定信念并努力学习,誓死守卫并完善治国与为人的大道。不进入政局不稳的国家,不居住在动乱的国家。天下有道就出来做官;天下无道就隐居不出。国家有道而自己贫贱,是耻辱;国家无道而自己富贵,也是耻辱。

13、译文:可以把很小的孤儿委托给他教养,也可以托付一个百里大的诸侯国的命运给他,面对安危存亡的紧要关头,他能够保持大节不变,意志不可剥夺。

14、语出春秋·孔丘《论语·阳货》。君子勇武无义便会去作乱。小人勇武无义就会做偷盗的事情。

15、译文:这是孔子说他自己:“志于学”,是说孔子有志于学,立志要学习;“三十而立”指孔子三十的时候已立业,学说已渐成体系,(用在现在的人身上大概是事业小有建树的意思);“不惑”遇事明辩不迷惑,少疑惑;“知天命”,所谓“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之天乎”,懂得了天命,正确看待自己;“耳顺”说各种话都能听能容忍;“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是说自己到了七十岁的时候随心行事也可以不逾越规矩了。

16、——出自卫灵公篇出自颜渊篇

17、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对我来说,还有什么遗憾呢?

18、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9、礼乐都是制度文明,仁是人们内在的品质,是内心的道德规范,是人文的基础。礼,乐是人的仁德的外在表现。

20、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四、论语中的名言警句及翻译

1、译文:有过错却不加以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

2、白话文释义: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春秋孔子《论语·为政篇》

4、译文: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去考虑那个职位上的事,指不过问别人的事情。

5、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6、语出春秋·孔丘《论语·学而》。我每天都多次的反省自己,为人家做事情是否尽心竭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守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熟练掌握。

7、译文:不担心人们不知道自己,只担心自己不知道别人。

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君子喻于利,小人喻于义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名不正,则言不顺

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0、德不孤,必有邻。

11、译文:担当实现仁道的重任,即使和老师相比,也不逊色。

12、出自《论语·颜渊》。内心中没有愧疚,那还有什么好担忧与害怕的呢?

13、《论语》,一部记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思想巨著,也是儒家学派重要的典籍之它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两千多年前孔子首开私人办学之先河,相传他座下弟子三千而贤者七十二。他带领弟子周游列国,他们亦师亦友,一起谈论人生、理想,一起探讨为人处世的道理。他因材施教,寓教于乐的教学风格,以及诲人不倦的教育家精神,无不让人深深地折服。而他们探讨的问题,所表现出来的思想以及智慧,无不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关于这些言论,为大家整理了几句,我们不妨一起学习一下。

14、语出春秋·孔丘《论语·为政》。知识读书却不去思考,这样就会迷茫;只是去苦思,而不去读书,这样就会心生疑惑。

1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并不断实践,有什么能比这更令人感到愉快的吗?

16、语出春秋·孔丘《论语·颜渊》。约束自己,使得自己的行为符合礼仪的要求,这样便可以达到仁的境界。

17、译文: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18、译文:君子要少说虚话,多干实事。

19、译文:提拔正直的人,安置在邪曲的人之上,人民就服从;提拔邪曲的人,安置在正直的人之上,人民就不服从。

20、译文: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五、孔子论语中的名言警句

1、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2、释义:这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篇》。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事先做好了应有的准备工作,自然顺风顺水,事半功倍。

3、释义:这句话出自《论语·雍也篇》。志存高远,乐在其中,即便身居陋巷,衣食简朴,又有何妨?“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格局决定了人生的高度。

4、释义:这句话出自《论语·雍也篇》。过于质朴直率,就会显得粗野,但是太在意繁文缛节、文辞修饰,又显得华而不实。文与质相得益彰方显君子本色。

5、译文:其人为重,鬼次之,学问需循序渐进,不可躐等而求;其人事尚未处理好,不必考虑鬼事。

6、译文: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8、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9、德不孤,必有邻。品德高尚的人不会孤独,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做伴。

10、译文: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

11、译文:已经做过的事不用提了,已经完成的事不用再去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了。

1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出自春秋孔子《论语·为政篇》

13、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14、译文:早晨闻道,晚上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15、听其言而观其行。——孔子

16、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17、逝去的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哪管白天还是黑夜都不会停止。

18、言必信,行必果。说话一定要诚信,做事一定要坚定果断

19、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孔子

2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六、论语中的名言警句

1、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朝闻道,夕可死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译文: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谁能知道未来这个人不如今天的境遇。如果到了四五十岁的时候还是没有任何造诣,没有任何的被人熟知的地方,那他就不用在畏惧了。

3、朽木不可雕也。——孔子

4、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5、腐朽的木头在怎么精心雕刻它也会很快滥掉无法成为雕像。

6、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

7、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译文君子与小人的价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

8、译文:君子严格要求自己,而小人则千方百计要求、苛求别人。

9、译文:君子不因为一个人说的话有道理就提拔他;也不因一个人品性不良就不注重他所说的话。

10、译文:生来就知道的是上等的;通过学习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遇到困难才学习的又是次一等的;遇到困难仍然不学习的人是下等的了。

11、择善人而交,择善书而读,择善言而听,择善行而从。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未必钱多乐便多,财多累己招烦恼。清贫乐道真自在,无牵无挂乐逍遥

1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习不思考,容易迷惑不解。只思考不学习,很危险。

13、语出春秋·孔丘《论语·述而》。心中想到了仁,仁自然就回来!

1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知!

1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6、译文:学习而又时常的复习,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17、译文:真正的君子只忧愁自己的为人,不忧愁自己是否贫穷。

18、朝闻道,夕死可矣。

1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0、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1、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2、译文:活人的事情还没有弄清楚,活着的时候应该怎样做人还没有弄懂,哪有时间去研究死人的事情和该为死人做些什么?

3、白话文释义: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不讲信誉,真不知他怎么办。就像大车的横木两头没有活键,车的横木两头少了关扣一样,怎么能行驶呢?”

4、译文:君子通过学问文章来聚会和结交朋友,又通过朋友之间的交流切磋来促进道德完善。

5、译文: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礼乐也就不能兴盛。礼乐不能兴盛,刑罚的执行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不知怎么办好。所以君子一定要定下一个名分,必须能够说得明白,说出来一定能够行得通。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行,是从不马马虎虎对待的。

上一篇上一篇:职场类电视剧读书报告(精选文案131句)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foo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