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郑板桥关于竹子的诗
1、译文:一节又一节,上千的枝条积攒着无数的绿叶。我不会去开花,免得找来野蜂与蝴蝶。
2、这首诗是一首咏竹诗。诗人所赞颂的并非竹的柔美,而是竹的刚毅。前两句赞美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的内在精神。开头一个“咬”字,一字千钧,极为有力,而且形象化,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再以“不放松”来补足“咬”字,劲竹的个性特征表露无遗。次句中的“破岩”更衬托出劲竹生命力的顽强。后二句再进一层写恶劣的客观环境对劲竹的磨练与考验。不管风吹雨打,任凭霜寒雪冻,苍翠的青竹仍然“坚劲”,傲然挺立。“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极言考验之严酷。这首诗借物喻人,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全诗语言质朴,寓意深刻。
3、我画了一竿瘦竹,竹子能在(秋天)凉风习习的江边当作渔竿。
4、我决定抛弃乌纱帽弃官而去,回家之时两袖清风,一贫如洗。
5、在郑板桥的诗画中,竹往往是高尚品行和顽强意志的象征,而风则往往是恶势力的代表,如前面提到的“秋风昨夜渡潇湘”这几句,又如:“一阵狂风倒卷来,竹枝翻回向天开。扫云扫雾真吾事,岂屑区区扫地埃。”在这首诗中同样竹子经受着“东西南北风”一年四季的千磨万击。
6、下面的“分享、收藏、赞、在看”请点一点
7、*广州市芳村黄大仙祠楹联大赛征稿,8月31日截止。
8、秋风何自寻,寻入竹梧里。
9、 秋风何自寻,寻入竹梧里。 ——清代:郑板桥《效李艾山前辈体 》
10、郑板桥的竹风韵超然,首先得之于喜竹爱竹。他认为竹子坚强:不管风吹雨打还是严寒烈日,都是身板挺直。青青郁郁,竹子“虚心”:不论山野巨竹还是房前青枝,都是空心如从不妄自尊大。竹子有“节”:经得起磨难不“变节”。竹子的风格与板桥的脾性契合,物我交融。
11、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12、题识:十笏茅斋,一方天井,修竹数竿,石笋数尺,其地无多,其费亦无多。而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非唯我爱竹石,而竹石亦爱我也。彼千金万金造园亭,或游宦四方,终其身不能归享。而吾辈欲游名山大川,又一时不得即往,何如一室小景,有情有味,历久弥新乎?筹此画构此境何难?敛之则退藏于密,亦复放之可弥六合也。板桥老人郑燮。
13、这首诗是郑板桥的得意之作,并且这是一首题画诗。作者不吝言辞地赞美竹子的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竹子的深深喜欢与敬佩。竹子自古以来就是性格坚韧的象征。作者以此为题,不仅表现竹子的性情坚韧,同时自证作者清幽淡远的闲适心情。
14、款识:一两三枝竹竿,四五六片竹叶。自然淡淡踈踈,何必重重叠叠。乾隆辛未九秋,板桥居士郑燮。
15、诗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16、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17、 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清代:郑板桥《竹 》
18、本文言论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19、题识:石虽不言,爱此新竹。竹不能言,爱此山麓。老夫满袖春风,为尔打成一局。板桥郑燮,乾隆壬午秋七月。
20、《竹石》(清)郑燮(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译文: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
二、郑板桥关于竹子的诗句古诗
1、诗句: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出自:清代·郑燮《新竹》释义: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
2、在这首诗里,竹石则形成了一个浑然的整体,无石竹不挺,无竹山不青。这两句诗也说明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哲理:根基深力量才强。有了前两句的铺垫,很自然地引出了下面两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里竹有个特点,它不是孤立的竹,也不是静止的竹,而是岩竹,是风竹。
3、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绿,
4、这首诗的语言简易明快,却又执著有力,具体生动地描述了竹子生在恶劣环境下,长在危难中,而又自由自在、坚定乐观的性格。竹子在破碎的岩石中扎根,经受风吹雨打,但它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写出了竹子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定的信念。后一句中的一个“任”字,又写出了竹子无所畏惧、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总体描写了竹子、以及作者的高风亮节。
5、三版:为佳作欣赏版。主要刊登楹联理论、楹联新作、擂台揭晓及点评、各种贺联、获奖作品、绘画配楹联等。三版投稿信箱:zhylb3b3@1com
6、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7、款识:两枝老干无多叶,让尔新篁正展翎。铁骨霜皮终有用,他时留取造柯亭。板桥郑燮写。乾隆甲申。
8、 释义:清风何必自己寻路,寻到青竹梧桐中。
9、但是由于它深深扎根于岩石之中而仍岿然不动,坚韧刚劲。什么样的风都对它无可奈何。诗人用”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可以说全诗的意境至此顿然而出。这时挺立在我们面前的已不再是几杆普通的竹子了,我们感受到的已是一种顽强不息的生命力,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而这一切又都蕴涵在那萧萧风竹之中。
10、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11、一心读诗|人生处处皆风景
12、一心读诗|“豪放”的“女词人”
13、十载杨州作画师,长将赭墨代胭脂。
14、仍将竹作芭篱,求人不如求已。
15、一心读诗|春末夏初的雨
16、 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清代:郑板桥《题画竹》
17、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18、有时侯,石构成竹的对立面,如“画根竹枝插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虽然一尺让它高,年来看我掀天力”;有时候石成为竹的背景,如”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19、乾隆十八年,郑板桥六十一岁,以为民请赈忤大吏而去官。去潍之时,百姓遮道挽留,家家画像以祀,并自发于潍城海岛寺为郑板桥建立了生祠。去官以后,板桥卖画为生,往来于扬州、兴化之间,与同道书画往来,诗酒唱和。
20、 释义:不需要每天报平安。曾见过它清风一般高洁的情操。
三、郑板桥关于竹子的诗句有哪些
1、“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把竹拟人化。“咬”是一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它不仅写出了翠竹紧紧附着青山的情景,更表现出了竹子那种不畏艰辛,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紧承上句,第二句“立根原在破岩中”道出了翠竹能傲然挺拔于青山之上的基础是它深深扎根在破裂的岩石之中。在作者郑板桥诗、画中的竹又往往与“石”是分不开的。有时侯,石构成竹的对立面,如“画根竹枝插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虽然一尺让它高,年来看我掀天力”;有时候石成为竹的背景,如”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在这首诗里,竹石则形成了一个浑然的整体,无石竹不挺,无竹山不青。这两句诗也说明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哲理:根基深力量才强。
2、些小吾曹州县吏下面三首都是题在画上的诗《潍县署中画竹,囊橐萧萧两袖寒。《初返扬州画竹第一幅》二十年前载酒饼。《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云》乌纱掷去不为官,而今再种扬州竹,秋风江上作鱼竿。这是他的诗作,疑是民间疾苦声
3、郑板桥先生啊,就是通过这个“竹子和岩石”的故事,来表达自己内心中坚定顽强、特立独行的精神世界。亲爱的同学们,每逢你读这首诗的时候,一定要记得透过这首诗,走到郑板桥先生的“怪世界”中看一看哦。
4、诗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5、莫被风吹散,玲珑碎空玉。
6、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7、郑板桥在《郑板桥集·题画竹》中说:“盖竹之体,瘦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千霄,有似君子豪气凌云,不为俗屈。故板桥画竹,不特为竹写神,亦为竹写生。瘦劲孤高,是其神也;豪迈凌云,是(其)生也。”这里的“生”,指竹的外部形象;这里的“神”,则是内在气质。形神毕肖,移情予物,托物寓意,能增强艺术感染力。
8、下面三首都是题在画上的诗《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诗云》卫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云》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鱼竿。《初返扬州画竹第一幅》二十年前载酒饼,春风倚醉竹西亭,而今再种扬州竹,依旧淮南一片青。这是他的诗作郑燮(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来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9、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
10、白话释义: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扩展资料文章赏析:
11、紧承上句,第二句“立根原在破岩中”道出了翠竹能傲然挺拔于青山之上的基础是它深深扎根在破裂的岩石之中。在作者郑板桥诗、画中的竹又往往与“石”是分不开的。
12、 释义:世上人都爱栽花,只有老夫我爱栽竹。
13、释义:我画了一竿瘦竹,竹子能在(秋天)凉风习习的江边当作渔竿。
14、此身愿辟千丝篾,织就湘帘护美人。
15、诗句: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钓竿。
16、画根竹枝扦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
17、在画家里面,他可算是一朵奇葩。因为他一辈子只画三样东西:兰花、竹子、石头。而且自称自己是“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敲黑板:名句哟)要注意了,这三样东西都象征着一种品格:兰花高洁;竹子长青;石头顽强。这几种品格合在一起,就成了他“郑板桥”的性格与脾气。
18、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19、释文:客舍新晴,晨起看竹,露浮叶上,日在梢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运笔,又是一格,其实手中之竹,又不是意中之竹也。步步变相,莫可端倪,其天机流露,有莫知其然而然者,独画云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