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劳动的古诗
1、释义为农民辛勤种田正当中午,汗水滴滴落入禾下泥土。谁知道盘中的颗颗饭食,每一粒都是农民的辛苦。
2、解释:一条小河流淌在碧绿的山间,细雨微风中杜鹃在欢快地歌唱。乡村四月里人们是多么忙碌,才侍弄完蚕桑又开始了插田。
3、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4、涩滩鸣嘈嘈,两山足猿猱。
5、关于劳动的古诗:《悯农》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悯农》唐·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农家望晴》唐·雍裕之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贫女》唐·秦韬玉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做嫁衣裳。《乡村四月》宋·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6、陵阳溪水卷起的浪花如白雪,巨石侧立在水中不能穿过小舟。
7、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8、走上板桥,只听桥下泉水叮咚。日过正午,茅草房前公鸡啼鸣,不要责怪烘茶冒出青烟,应当庆幸晒谷正逢晴天。
9、除此之外,还有语文书中学到的:
10、已过去了近六十年,仍记忆犹新。
11、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13、率时农夫,播厥百谷。
14、解释: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15、古代的劳动,绕不开农事,除了庄稼地里的农事,还有一些“牧童”和“渔者”的形象,农业社会,诗歌歌颂劳动,悲悯劳动者。
16、白话文:丈夫在努力的耕种,但是还在忍饥挨饿。老妇勤劳的纺织,却总是身上没有衣服穿。这句话说明劳动人民的辛勤,却还是缺衣少粮。
17、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18、四月到了,没有人闲着,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19、3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20、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二、关于劳动的古诗七言绝句
1、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2、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两脚蒸腾着暑天的土气,脊梁灼烤着火般的太阳。
4、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5、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6、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唐·白居易《观刈麦》
7、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唐代:王维《新晴野望》。
8、清晨起下田地铲除杂草,暮色降披月光扛锄回去。
9、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10、如今我有什么功劳德行,从来也不从事农耕蚕桑。
11、漫步在风格迥异的诗歌花园里。
12、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13、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14、悯农二首·其二
15、下泾县陵阳溪至涩滩
16、东门外面护城池,可以用作浸纻塘。美丽善良三姑娘,可以和她诉衷肠。
17、译文:相见很难,离别更难,何况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烧成灰烬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早晨梳妆照镜,只担忧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容颜不再。长夜独自吟诗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蓬莱山离这儿不算太远,却无路可通,烦请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
18、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唐·李绅《悯农》
19、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20、作者在前两句并没有说农民种田怎样辛苦,庄稼的长成如何不易,只是把农民在烈日之下锄禾而汗流不止的情节作了一番形象的渲染,就使人把这种辛苦和不易品味得更加具体、深刻且真实。所以诗人后用反问语气道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就很有说服力。尤其是把粒粒粮食比作滴滴汗水,真是体微察细,形象而贴切。
三、关于劳动的名言
1、这首诗是《水浒传》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中,杨志押送生辰纲行至黄泥冈时,白日鼠白胜扮作挑酒桶的汉子所吟唱的诗作。天上烈日当头,骄阳如火;地上稻禾枯焦,土地干裂。大旱之年,酷热难耐,庄稼被烤晒得枯焦了,押送生辰纲的人们,又将热得如何,就可想而知了。
2、前行后撵去送晌到田里,小伙子们正操劳在南冈。
3、推动着中华文明的车轮前。
4、美人首饰侯王印,尽从沙中浪底来。——唐代:刘禹锡《浪淘沙九首》。
5、今天,我们都是打工人,我们都是劳动者,在劳动光荣的年代,我们的劳动内容丰富起来了。我们提倡体力劳动、脑力劳动不分贵贱,我们也有“996”,“农民工”等等丰富的标签,真想知道:这个时代会留下怎样的文学作品来诉说这个时代的劳动者。
6、这首诗用语十分平淡自然。“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朴素如随口而出,不见丝毫修饰。这自然平淡的诗句融入全诗醇美的意境之中,则使口语上升为诗句,使口语的平淡和诗意的醇美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陶诗平淡醇美的艺术特色。
7、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8、炉火照彻天地,紫烟中红星乱闪。
9、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0、《悯农》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观刈麦》唐·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簟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傍。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馀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归园田居》东晋·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