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说说网

几处草莺争暖树下一句诗是什么(精选文案103句)

一、几处草莺争暖树下一句

1、临江仙宋·晏几道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记得与小苹初次相见,她穿着两重心字香熏过的罗衣。琵琶轻弹委委倾诉相思。当时明月如今犹在,曾照着她彩云般的身影回归。

2、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暖树:向阳的树。

3、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

4、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诗人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

5、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6、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诗人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后,才意犹未尽,恋恋不舍地离去了。

7、(5)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侧重禽鸟。

8、尾联略写诗人爱的湖东沙堤,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

9、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新郑,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袷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

10、几处早莺争暖树”下一句是:谁家新燕啄春泥。释义: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出处: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代)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全篇译文:行走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暂且歇脚,举目远但见水面平涨,白云低垂,秀色无边。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11、读得缓慢冗长些好。原因:把“争”字读缓慢冗长些能体现出早莺是在嬉戏,有欢快的意思。如果把“争”字读得短促,口气里体现出来的是早莺在打斗,就失去了莺啼鸟鸣的春天韵味。一个“争”字读的口气不同,反映出春天两种不同的气氛,“嬉戏”和“打斗”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氛围。

12、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3、释义: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

14、天净沙·即事(节选)元·乔吉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爱春,惜春,恋春。

15、喜爱湖东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16、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7、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这里指低垂的云。

18、希望这个回答对你有帮助钱塘湖春行朝代:唐代

19、蝶恋花南唐·冯延巳几日行云何处去?忘了归来,不道春将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依依梦里无寻处。词人描写一女子对她游荡在外的丈夫久久不归既埋怨又难以割舍的缠绵感情。女主人公的情感始终在怨嗟与期待、苦闷与寻觅的交织中徘徊。

20、(作者)白居易(朝代)唐代

二、几处草莺争暖树下一句诗是什么

1、野花竞相开放就要让人眼花缭乱,春草还没有长高才刚刚没过马蹄。

2、白居易的七律钱塘湖春行这首诗中,三四句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意思是: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相飞往向阳的树木,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3、(6)乱花:纷繁的花。渐:副词,渐渐地。欲:副词,将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4、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5、“几处早莺争暖树”下一句是:谁家新燕啄春泥。释义: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出处: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代)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全篇译文:行走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暂且歇脚,举目远眺,但见水面平涨,白云低垂,秀色无边。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6、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7、诗歌诗词平台,分享中外古今经典+原创图文

8、出处于,钱塘湖春行

9、首联从大处落笔,写孤山寺所见之景。第一句是初春作者游行的地点,第二句是远景。“初平”,春水初涨,远望与岸齐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构成了一副宁静的水墨西湖图。

10、景中寄情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它既写出浓郁的春意,又写出了自然之美给人的强烈感受。全诗以“春”字为着眼点,景中寄情,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喜悦轻松地情绪,以及对西湖春色细腻新鲜的感受。结构严密,格律严谨,对仗工整,语言流畅,生动自然,语气平易,体现了通俗流畅的特点。

1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2、“争”字用得极好,它既有“抢”意,早莺为了尽情地领略一下阳光的温暖,在枝头上跳上跳下,争抢着向阳的高枝;又有“竞”味,它们像竞赛一样撒欢打趣,以流利婉转的美妙声韵唱出对春天的赞歌,为早春增添出无限的生趣。原文钱塘胡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底。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爱东湖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诗意:孤山寺以北贾亭寺以西,湖水初潮云气低沉接连水波。几处早莺争着落上向阳的树枝,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垒窝。盛开的鲜花都要使人眼花缭乱,嫩绿的小草干好能盖住马的蹄脚。爱的湖东景色让人百看不厌,那白沙地覆盖着翠绿的柳阴。

1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14、出处: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代)

15、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诗人由北而西而南而东,环湖一周,诗则以湖东绿杨白堤结束,以“爱”直抒深情。白堤全长1000米。

16、我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观赏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17、颔联写春行仰观所见,莺争暖树,燕啄春泥,生机动人,侧重禽鸟欢愉的情态。

18、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湖东行足,绿杨阴白沙堤

19、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0、下一句:僧敲月下门。作者是:贾岛《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三、几处草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意思

1、今天共同赏析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写的一首西湖春景。

2、柳树到底去哪儿了呢?为什么要换上月季?针对这个问题,记者联系到了景区相关部门。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今天下午会有专家来断桥口,现场释疑。

3、出处: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唐代)

4、谁家新燕啄春泥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5、莺和燕在本诗中是有春天的象征,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黄莺在春天歌唱,听着那婉转的歌喉,使人感到春天的妩媚;燕子是候鸟,春天又从北国飞来。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引用此句多是表现乍见季节更换时的喜悦心情

6、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7、白居易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8、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9、(9)阴:同“荫”,指树荫。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

10、有几处早春的黄莺去争抢已经返绿的树(搭窝(答题不容易,诚心为你解答,给个好评吧!谢谢啦!!!)

11、答 :莺燕是春的使者,诗人用它们来说明春的到来。莺莺歌喉婉转动听,燕啄泥衔草,营建新巢,因为是早春,莺莺燕燕来的不多,所以诗人说是“几处早莺”“谁家新燕”而不是处处早莺家家燕子。“争暖树”“啄春泥”把画面写活了,有动感。充满了春来的热闹景象。

12、几处早莺争暖树下一句是:谁家新燕啄春泥,出自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描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律。此诗通过写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尤其是中间四句,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形象活现,即景寓情,准确生动地表现了自然之物的活泼情趣和雅致闲情。全诗结构谨严,衔接自然,对仗精工,语言浅近,用词准确,气质清新,成为历代吟咏西湖的名篇。

13、前人说“乐天之诗,情致曲尽,入人肝脾,随物赋形,所在充满”(王若虚《滹南诗话》),又说“乐天诗极深厚可爱,往往以眼前事为见得语,皆他人所未发”(田雯《古欢堂集》)。这首诗语言平易浅近,清新自然,用白描手法把精心选择的镜头写入诗中,形象活现,即景寓情,从生意盎然的早春湖光中,体现出作者游湖时的喜悦心情,是当得起以上评语的。

14、黄莺是歌手,燕子是候鸟,你看,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抢着向阳的树枝,不知谁家新来的燕子正衔着春泥在筑巢。一些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迷住了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住马蹄。在这里说明一点,在唐朝,西湖上特别流行骑马春游,所以,白居易才用“没马蹄”来形容杭州的春天,哪儿哪儿都是绿毯一样的嫩草。后一句写:我爱漫步在西湖东边欣赏美景,欣赏得不够,就再去看那绿色杨柳下迷人的断桥白沙堤。

15、来源|中国蓝新闻客户端

16、(3)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齐平,即春水初涨。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不久。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的时候。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这里指低垂的云。

17、“早莺,新燕,争暖树,啄春泥”准确的反映了初春时景物的特点,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使者,二者都是春天的象征。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诗人选取典型景物,以“早,新,啄,争”这些动词来展示初春的活力。

18、这两句古诗都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9、译文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阳光温暖的树木上栖息,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我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观赏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参考赏析鉴赏

20、“几处早莺争暖树”下一句是:谁家新燕啄春泥。

四、几处早莺争暖树的下一句

1、(4)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暖树:向阳的树。

2、几处早莺争暖树下句出自几处早莺争暖树下句“谁家新燕啄春泥”,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诗人赞美西湖的春色,并且指出他爱在白沙堤上行走。白堤的两边是水,

3、几处早莺争暖树出处:《钱塘湖春行》。原文: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翻译:绕过孤山寺以北漫步贾公亭以西,湖水初涨与岸平齐白云垂得很低。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野花竞相开放就要让人眼花缭乱,春草还没有长高才刚刚没过马蹄。喜爱湖东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4、行走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暂且歇脚,举目远眺,但见水面平涨,白云低垂,秀色无边。

5、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

6、中国历史上,两位大文豪都曾经在天堂杭州当过刺史:唐朝的白居易和宋朝的苏东坡,他们不但工作做得好,而且也流传下来许多描写杭州和西湖美景的诗词,所以,也有人称他们为“风流太守”。白居易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这首《钱塘湖春行》就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趣盎然,恰到好处。可以和苏东坡的名句相提并论:“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7、远处近处都有黄莺婉转的叫声,这些春天的使者们,嬉戏追逐,争着抢着往向阳的枝头飞。谁家新归的燕子在湖边飞上飞下,它们忙着衔泥筑巢。此联着意刻划早春西湖的花鸟。诗人不作呆板静止的描绘,而是以疑问的语气出之。写早莺争树,问“几处”,可见不是处处;写新燕啄泥,问“谁家”,可见不是家家。这不仅极有分寸地准确描绘了早春时节特有的景色,更表达了诗人自身被那中忽为争树的早莺所迷、忽而又为掠过的燕子所吸引的生动画卷所吸引的情景,完全沉浸在这一派莺歌燕舞的早春景色中。

8、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9、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阳光温暖的树木上栖息,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

10、上句写莺争暖树.“暖树”,指向阳的树枝.莺争暖树,显见暖树不多,春寒尚浓,是初春的时节.“争”字用得极好,它既有“抢”意,早莺为了尽情地领略一下阳光的温暖,在枝头上跳上跳下,争抢着向阳的高枝;又有“竞”味,它们像竞赛一样撒欢打趣,以流利婉转的美妙声韵唱出对春天的赞歌,为早春增添出无限的生趣.

1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12、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暂且歇脚,举目远眺,但见水面平涨,白云低垂,秀色无边。

13、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14、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

15、几处早莺争暖树的下一句是谁家新燕啄春泥。出自《钱塘湖春行》,作者:白居易,朝代:唐。原文: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译文:绕过孤山寺以北漫步贾公亭以西,湖水初涨与岸平齐白云垂得很低。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野花竞相开放就要让人眼花缭乱,春草还没有长高才刚刚没过马蹄。喜爱湖东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16、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17、阳春曲·春景(节选)元·胡祗遹残花酝酿蜂儿蜜,细雨调和燕子泥,绿窗春睡觉来迟。谁唤起?窗外晓莺啼。作者以喜悦的心情写了残花、细雨,写了春的另一种旖旎。写浓睡,是写了春天;写醒觉,也是写春天;都写了春天的美好。浣溪沙宋·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这里伤春的感情胜于惜春的感情,含着淡淡的哀愁,情调是低沉的。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却表现得十分含蓄,富有哲理意味。

18、钱塘湖春行(作者)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9、长庆二年(公元822年,唐穆宗时期)七月,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的刺史,宝历元年(公元825年,唐敬宗时期)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刺史,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写于长庆四年(公元8824年)间的春天。

20、原文: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参考翻译译文及注释

五、几处早莺争暖树草长莺飞二月天

1、这是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名篇。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2、近日,中国蓝新闻客户端评论员@舒中胜发现,杭州西湖断桥到保俶路一段,原来的柳树不见了,变成了月季和蔷薇。这样,西湖边的视野更开阔了,但也有市民认为不妥。本来是“几处早莺争暖树”,现在树没了?

3、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诗人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优美诗歌来。

4、阴:同“荫”,指树荫。

5、乱花:纷繁的花。渐:副词,渐渐地。欲:副词,将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6、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新燕指的是春天新来的燕子。出自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注解:此诗表现西湖初春景色。所引两句是说,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谁家新飞来的燕子正忙着衔泥筑巢。

7、浅草:浅绿色的草。才能:刚够上。没:遮没,盖没。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侧重花草。

8、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9、(作者) 白居易

10、长命女南唐·冯延巳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这首词写春日开宴,夫妇双方祝酒陈愿。词以妇人口吻,用语明白如话,带有民歌情调。末两句以梁燕双栖喻夫妻团圆,天长地久。

11、前人说“乐天之诗,情致曲尽,入人肝脾,随物赋形,所在充满”(王若虚《滹南诗话》),又说“乐天诗极深厚可爱,往往以眼前事为见得语,皆他人所未发”(田雯《古欢堂集》)。这首诗语言平易浅近,清新自然,用白描手法把精心选择的镜头写入诗中,形象活现,即景寓情,从生意盎然的早春湖光中,体现出作者游湖时的喜悦心情,是当得起以上评语的。

12、从莺莺燕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莺是歌手,它歌唱着江南的旖旎春光;燕是候鸟,春天又从北国飞来。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在这里,诗人对周遭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而他的用笔,则是细致入微的。说“几处”,可见不是“处处”;说“谁家”,可见不是“家家”。因为这还是初春季节。这样,“早莺”的“早”和“新燕”的“新”就在意义上互相生发,把两者联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因为是“早莺”,所以抢着向阳的暖树,来试它滴溜的歌喉;因为是“新燕”,所以当它啄泥衔草,营建新巢的时候,就会引起人们一种乍见的喜悦。希望采纳谢谢!。

13、经典词:孤山早莺新燕乱花

14、译文: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相飞往向阳的树木,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纷繁的花朵渐渐开放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刚够上遮没马蹄。

15、诗人通过莺歌燕舞的描写,表现早春大自然刚从沉睡中苏醒过来时的活力.

16、诗人从总体上着眼描绘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并善于在行进途中展开景物描写,选取了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结合:中间写莺、燕、花、草四种见春色的景物,动物与植物选择组合,独具匠心。还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具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17、(7)浅草:浅浅的青草。才能:刚够上。没(mò):遮没,盖没。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侧重花草。浅浅的青草刚够没过马蹄。

18、钱塘湖,是杭州西湖的别名,孤山寺和贾亭都是当时西湖的名胜。这首诗说的是:走在西湖边上,从孤山寺的北边到贾公亭的西边,湖水涨潮时刚好和堤齐平,白云重重叠叠,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19、《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描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律。此诗通过写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20、几只小鸟打闹争抢着向阳的树枝,南归的燕子刁啄着春泥筑巢。这两句诗中“争”和“啄”用的好,这是一种拟人的用法,争字体现了小鸟们活灵活现的体态,活泼生动,啄字描摹了燕子们的动作,使一副春天的图画跃然纸上,通过2个动词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早春时节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

六、几处草莺争暖树下一句

1、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赏析

2、谁家新燕啄春泥。出自唐朝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译文: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阳光温暖的树木上栖息,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我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观赏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赏析:景中寄情为该首诗主要特点。既写出浓郁春意,又写出自然之美给人的强烈感受。将感情寄托在景色中,诗中字里行间流露着喜悦轻松的情绪和对西湖春色细腻新鲜的感受。

3、(8)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东北面。行不足:百游不厌。足,满足。

上一篇上一篇:愿君笑看千秋尽,归来仍是少年郎(精选文案72句)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foo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