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阳节的诗歌
1、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
2、映岩千段发,临浦万株开。香气徒盈把,无人送酒来。重阳日有作(唐)杜荀鹤一为重阳上古台,乱时谁见菊花开。偷撏白发真堪笑,牢锁黄金实可哀,争知荒冢不荣来九月九日赠崔使君善为(唐)王绩野人迷节候。岂有白衣来剥啄,方知素节回。是个少年皆老去,端坐隔尘埃,一从乌帽自欹斜。忽见黄花吐。大家拍手高声唱,日未沈山且莫回。重阳(唐)高适节物惊心两鬓华,东篱空绕未开花。百年将半仕三已,五亩就荒天一涯
3、篱头应是蝶相报,已被邻家携酒来。
4、目极暂登台上望,心遥长向梦中归。
5、徒然被鸿霈,无以报玄功。
6、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
7、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
8、浙上重阳(唐)司空图登高唯北望,菊助可□明。
9、可恨相逢能几日,不知重会是何年。
10、全词词短情长,语言流丽平易,感情深挚感人。
11、故考证《易经》中有依据,是鬼节,有“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篇,便是说这重阳节的,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也叫鬼节,古代有重阳节插茱萸的习惯。
12、菊酒携山客,萸囊系牧童。路疑随大隗,心似问鸿蒙。
13、2009年10月25日。。。重阳节小诗一首。将哥的小诗做了修改,存在这里留个脚印。。。中秋桂子渡却香,晚风落院渐生凉。重阳知与谁人度,备济菊花饮崇楼。阅读:32|评论:0重阳节的小诗歌:
14、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15、该诗写秋天的北山,白云里隐居诗人,自然自得享受山光云舒的生活。因为在重阳节,有登高望远思念亲人的习俗,所以在这一天,要登高远望,诗人的心随高飞的大雁而远去。思亲念情的愁苦情绪,因薄暮而业起,兴致也由此而生发。这时,看见从野外回到山村的人,在河滩平沙头渡口处歇脚。那天边的树木象近野生长的荠草一样拂动,河边的舟船象天空弯形的月亮。晚暮迫近,诗人心想怎么把酒菜备齐,与村人一起把酒言欢,共醉在这思亲的重阳节呢?
16、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17、旅鬓寻已白,乡书久不来。临觞一搔首,座客亦徘徊。
18、今岁节唯南至在,旧交坟向北邙新。
19、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
20、(元)关汉卿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
二、重阳节的诗歌大全孝敬父母类的
1、Phonics入门?靠这一本就够了!
2、九月九日刘十八东堂集(唐)李颀风俗尚九日,此情安可忘。
3、重阳阻雨(唐)鱼玄机满庭篱边拆,两朵芙蓉镜里开。落帽台前风雨阻,不知何处醉金杯。
4、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隨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5、老大比他年少少,每逢佳节更悲凉。雨寒莫待菊花催,须怕晴空暖并开。
6、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
7、重阳日中外同欢,以诗言志,因示群官(唐)李适炎节在重物华新雨余。清秋黄叶下,菊散金潭初。万实行就稔,百工欣所如。欢心畅遐迩,殊俗同车书。至化自敦睦,佳辰宜宴胥。锵锵间丝生,济济罗簪裾。此乐匪足耽,此诚期永孚。
8、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9、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霜。
10、乱离偷过九月头尾算来三十三。
11、随分杯盘,等闲歌舞。问他有甚堪悲处?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
12、赏析: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抒发的是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传说李清照将此词寄给赵明诚后,惹得明诚比试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眼,作词数阕,然终未胜过清照的这首《醉花阴》。
13、恩随千钟洽,庆属五稼丰。时菊洗露华,秋池涵霁空。
14、不要取笑我,虽然年迈但气概仍在。请看,老翁头上插菊花者有几人呢?吟诗填词,堪比戏马台南赋诗的两谢。骑马射箭,纵横驰骋,英雄直追古时风流人物。
15、一九二九年六月二十二日在闽西龙岩召开了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会上被、等批评搞“家长制”,未被选为前敌委员会书记。随即离开部队,到上杭指导地方工作,差点死于疟疾。
16、小洞烟霞国,重阳风雨秋。
17、周末,去看《落叶跳舞》,拜访《叶子先生》,且行且收集
18、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19、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20、拟将寂寞同留住,且劝康时立大名。
三、重阳节的诗歌朗诵稿50字
1、九日重阳数,三秋万实成。时来谒轩后,罢去坐蓬瀛。
2、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3、奉和圣制重阳日即事六韵(唐)权德舆嘉节在阳数,至欢朝野同。
4、喜王驾小仪重阳相访(唐)司空图白菊初开卧内明,闻君相访病身轻。
5、漫说陶潜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
6、故人今日在不在,胡雁背风飞向南。
7、莫叹关山阻,何当不阻兵。
8、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
9、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10、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唐)李嘉佑欲强登高无力去,篱边为谁开。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
11、元瑜正及从军乐,甯戚谁怜叩角哀。红旆纷纷碧江暮,知君醉下望乡台。
12、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13、碧清的水面放出冷冷的秋光使人心惊,黄云在暮色中凝聚,台阶上到处是零乱破败的落叶。室内悄无人声,月光斜斜地照进来,照着他独自徘徊。又一个重阳节临近了,到处是催人的砧杵声。西窗下,开门风动竹,疑是故人来。
14、宦海的风波,使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变得脆弱;而仕途上的是非往往是无事生非,谁又能说得清楚。问问篱边的,不知是为谁而开?不要随便说什么愁总是跟酒在一起,酒能留住愁;其实,酒还没有醒,愁就已经先回来了。凭栏沉思了很久,月亮渐渐西沉,苍苔上已生出点点白露。
15、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16、五本关于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们的绘本,让儿童透过他们看得懂的图画,了解这些为世界和平作出贡献的英雄!
17、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18、九月九日(唐)崔国辅江边枫落菊花黄,少长登高一望乡。九日陶家虽载酒,三年楚客已沾裳。
19、只觉魂销,南雁归时更寂寥。
20、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四、重阳节的诗歌现代
1、唯有多情一枝菊,满杯颜色自依依。
2、神都自蔼蔼,佳气助葱葱。律吕阴阳畅,景光天地通。
3、《九日齐山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律。此诗为安抚友人张祜的失意情绪而作,诗以看破一切的旷达乃至颓废,来排遣人生多忧、生死无常的悲哀,表现了封建知识分子的人生观的落后、消极一面。
4、同徐侍郎五云溪新庭重阳宴集作(唐)独孤及万峰苍翠色,双溪清浅流。已符东山趣,况值江南秋。白露天地肃,黄花门馆幽。山公惜美景,肯为芳樽留。五马照池塘,繁弦催献酬。临风孟嘉帽,乘兴李膺舟。骋望傲千古,当歌遗四愁。岂令永和人,独擅山阴游。
5、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6、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
7、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8、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洞房人静,斜月照徘徊。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9、赏析:颔联为唐诗名句,夹叙夹议,写出了诗人矛盾的心情。“难逢”、“须插”的言外之意是应把握当前及时行乐,不要无益地痛惜流光,表现了一种通达的生活态度。“菊花”是扣合重阳节的习俗。
10、重阳日即事(唐)李适令节晓澄霁,四郊烟霭空。天清白露洁,菊散黄金丛。寡德荷天贶,顺时休百工。岂怀歌钟乐,思为君臣同。至化在亭育,相成资始终。未知康衢咏,所仰惟年丰。
11、2009年10月26日。。。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北宋*李清照*行香子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重阳节诗歌李清照:
12、雨歇亭皋仙菊润,霜飞天苑御梨秋。
13、人生在世,年华易逝,须及时行乐。春天过后,依旧心绪绪无聊。想想功名利禄算得了什么,不若借酒射猎,英姿勃发,在夕阳下挥毫泼墨那是何等畅快。
14、重阳(唐)高适节物惊心两鬓华,
15、赏析:这首诗作于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首联二句概言边塞无事,重阳佳节,众人按照传统的庆祝方式,喝酒登高,一派和熙欢乐之景。“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颔联二句意指封常清治军雷厉风行,又能在和平时期时刻保持谨慎。“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颈联二句是诗人信手描写节日里战士们的欢愉活动,所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些笛声、歌声里都蕴含着深深的思乡之情。“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尾联二句是称颂在封常清的英明领导下,边境安宁,因而将士们能在重阳佳节高歌豪饮。
16、九日陶家虽载酒,三年楚客已沾裳。
17、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18、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19、香火真吾职,觥筹且此游。
20、珠桧丝杉冷欲霜。山城歌舞助凄凉。
五、重阳节的诗歌朗诵比赛
1、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2、独对斜阳更惆怅,锦江东注似波澜。
3、下阙更翻王维诗意,道出了不为登高。只觉魂销这样仿佛雨打残荷般清凉警心的句子,轻描淡写地将王维诗意化解为词意,似有若无,如此恰到好处。结句亦如南雁远飞般空旷,余意不尽。大雁有自由飞回家乡,人却在这深秋绝塞路上渐行渐远。愁情沁体,心思深处,魂不堪重负,久久不消散。
4、译文: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日子过得郁闷愁烦,龙脑香在金兽香炉中缭袅。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将全身浸透。